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啓事作文

志存高遠飲水思源徵文

飲水思源乃是人生、事業與道德的根本。牛頓曾說:“我的成功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看世界。”甘乃迪也呼籲美國人民:“不要問國家能爲你做什麼,而要問你能爲國家做什麼。”

志存高遠飲水思源徵文

  志存高遠飲水思源徵文

俗話說:“飲水思源頭,吃果子拜樹頭。”這句話告訴我們的正是“感恩知福,飲水思源”的道理。從來到這個世界開始,我們就受盡衆人的付出與恩惠。我們在父母的期待和笑語中誕生:我們在社會這個大家庭的呵護下溫馨的成長;我們更受到社會辛勤的栽培,在美好的校園中,接受學問的薰陶。這些祝福與關懷,像陽光、像雨露,滋潤了我十五歲的心田,我何其感動,做人怎能不飲水思源?

“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爲備。”我們的生活受到士、農、工、商各階層的照顧,往往是“受之於人者太多,出之於己者太少”。今天,我們能夠在美麗的寶島上,過着富足安樂的日子,這份成果是多少人的歲月和血汗凝聚的結晶,從農人在風雨中辛勞,父母在茶飯中刻苦,到發明家挑燈研究,創造出嶄新的產品。多少年來,多少人,從無名英雄到大人物,從求知到生活,每一個人都爲我們生長的大地播下種子。大地的樹株,也因此萌芽、茁壯,他的鬚根將是社會的磐石;他的濃陰將是全民生活的保障;他的成長將是我們這一代無窮的希望。

搗米老人爲了尋找水流的源頭,不惜跋涉千山萬水,忍受風吹雨打,當他的雙腳浸泡在激流的深處,當他的雙手掬起希望之水時,那一剎那的喜悅真是無法用筆墨形容。大科學家愛因斯坦一生的成就如此偉大,但他的謙卑、虛心卻令人感動。愛氏談到他的“相對論”時,感謝古人,感謝今人,也感謝別人,就是不提起自己。這正是“飲水思源”的偉大表現。西亞有一支弱小的民族——猶太人,他們具有飲水思源,不忘國本的民族精神,是舉世罕見。當猶太小姐在世界選美比賽中獲獎時,記者問起她的志願,她的回答競是回國從軍。有如此的人民,也難怪猶太人的祖國——以色列,能夠在強敵環伺的中東屹立不搖。

飲水思源乃是人生、事業與道德的根本。牛頓曾說:“我的成功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看世界。”甘乃迪也呼籲美國人民:“不要問國家能爲你做什麼,而要問你能爲國家做什麼。”他們的話何嘗不是“飲水思源”精神的流露與發揚??

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論是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滿布着許多人爲我們織就的幸福。你不能忘記這是一份深厚的感情,這是一份綿蜜的愛。做人要知福、惜福,一流清淺,一定有源頭活水;一棵大樹一定有泥土滋養;人生在世,不也是受到來自人海的千絲萬縷的恩情嗎?我不敢忘記,我所站着的土地上,有多少人滴血流汗;我所使用的器物裏,包含多少無名英雄的創造與奉獻;我所享受的富裕安定,是多少人民蓽路藍縷,窮盡心力的耕耘。來自於父母、手足、師長與同學,來自於每一雙支援我、鼓舞我的雙手,來自於社會的栽培化育,我的生活何其溫暖幸福!

我緊握起雙手,我感受到滿足與擁有,有一股溫情拂拂然涌進我的心臟。我深深的感動,惟有“飲水思源,知福惜福”纔不枉這一生!

  飲水思源,知恩圖報西

陽光給小草生命,小草向陽光招手;風兒給小樹力量,小樹給風兒鞠躬;小溪給魚兒場所,魚兒讓小溪活躍;藍天給雄鷹廣闊,雄鷹讓藍天舞動……飲水思源,知恩圖報,大自然中一草一木尚且如此,何況人乎?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知恩圖報更是作爲一種美德流傳不息。報皇恩,“提攜玉龍爲君死”;報知遇之恩,“豐年留客足雞豚”;報國恩,“化作春泥更護花”;報養育之恩“李密陳情以終養”;報救命之思“老人結草伴杜回”。知恩圖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時代可以變,傳統不能棄,否則我們愧對“龍的傳人”這一稱號。在滾滾歷史長河中,正因爲許多人的知恩圖報,才使得這一美德得以流傳。漢朝開國元勳韓信,爲報答漢高祖劉邦的知遇之恩,奮力戰勝項羽於垓下,爲漢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蜀漢丞相諸葛孔明,一生忠於劉備,爲報劉備三顧茅店之恩,面對愚昧懦弱的後主劉禪,仍爲統一大業耗盡心智。

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2006年“感動中國”人物黃舸便是典型代表之一。當他即將踏進生命的終點站,當他苦苦掙扎於死亡的邊緣,當他的生命計之以秒時,當他將與世長敵之跡,他卻不怕旅途艱辛,與父親長途跋涉,不惜一切代價,只爲當面對幫助過自己的人說一聲“謝謝”。助人者固然可敬,但這些被幫助過的人能心存感恩,也不失爲一種高尚。“滴水之恩,當以泉涌相報”。黃舸正是在用自己寶貴的生命詮釋這一至理名言的真實含義。感恩,是受人幫助後的一聲“謝謝”一個銘記;是夥伴間互相幫助而完成任務的一個手勢,一次團結;是老師揮汗如雨講完一節課時學生會意的一個眼神,一聲“您辛苦了”;是早晨吃完媽媽做的早餐後對媽媽的一聲“我愛您”!飲水思源,知恩圖報。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美德永不能變,民族精神更不能變。願我們都能做一個知恩圖報的人,因爲我們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繼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