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以情帶聲,聲情並茂”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論文

論文2.54W

導語:高校聲樂演唱教學必須突出語言的重要性,要使學生不僅能用歌聲表達出作品的感情,更能用語言傳達出作品的思想內涵。所以,我們只有只有對聲樂教學中的語言進行不斷地研究和探討,才能使我國聲樂藝術不斷髮展,屹立於世界文化藝術之林。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以情帶聲,聲情並茂”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論文,歡迎大家的借鑑!

“以情帶聲,聲情並茂”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論文

“以情帶聲,聲情並茂”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論文1

摘 要: 有聲無情是“昧”,有情無聲是“媚”,聲情並茂纔是“魅”。演唱沒有感情,不僅不能獲得優美鬆弛的歌聲,而且也不能產生藝術感染力,很難打動觀衆,演員與觀衆就很難產生共鳴。從某種意義上講,聲爲情之本,同時又以情感爲內容:情爲聲之魄,它既以聲音爲依託,又賦予聲音豐富的內涵,給聲音以情感的魅力。不同的聲音表現着不同的情感,而不同的情感又能激發出不同的聲音,兩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構築成歌唱藝術的殿堂。

關鍵詞:聲音 情感 聲情並茂

歌唱不是簡單的用聲樂技巧來演唱歌曲,它是由技術層面和藝術層面兩個方面組成的。“聲樂表演”從字面的意思可以理解爲“聲”就是聲音、“樂”指音樂、“表”是一種外在的表現、“演”泛指演繹。所以,歌唱不僅是透過聲音來表現人類情感的一種方式,也是聲音與情感的一種結合。一首成功的聲樂作品不僅能夠在聽覺上給觀衆以震撼,同時還能抓住觀衆的視覺神經,給予觀衆聽覺和視覺的雙重享受。這就要求歌唱者不僅具備優美的嗓音和嫺熟的聲樂演唱技巧,還要在演唱中恰如其分的加入自己的思想感情,準確的把握作品風格和人物性格,透過自己在情感上的變化,完美的呈現作品所要表達的意境。在我們的日常演唱中,演唱者往往會把過多的注意力放到聲音上,學生最多的疑問就是:“我的聲音傳不傳?”、“我的聲音攏住了沒有?”、“我的腔體開啟了嗎?”、“我的高音站住了嗎?”類似這樣的問題。這種只重視聲樂技能的獲得,卻不重視情感表現力的培養,在歌唱上來講都是不完整、不科學的。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學生聲樂技能的培養,還要把教學重點轉移到聲樂技巧和情感表現的結合上來,潛移默化的培養他們以情帶聲,聲情並茂的演唱習慣。

好的聲音是建立在科學的發聲方法的基礎之上,它需要有穩定的氣息,規範清晰的吐字,有良好的共鳴。如果沒有有效的、系統的發聲訓練,是很難出現優美的聲音,也不可能吸引到觀衆的注意力。歌劇之所以能夠流傳幾百年至今而經久不衰,最重要的不僅是演唱者具備高超的演唱技巧,而是要準確的抓住人物的內心變化,詮釋出作品所要傳遞的思想感情。作爲一名專業的歌唱演員,如果不具備以上的歌唱條件,怎麼還能夠在歌劇中扮演各式各樣的人物,怎麼能夠讓臺下觀衆所接受。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重視的往往是基本的發聲技巧的練習,比如氣息的訓練,要找到嘆氣的感覺,橫膈膜、丹田、後腰組成一個三角形的支撐點,氣息外擴,順着嘆氣的力量進行演唱;強調咬字吐字的感覺,要像說一樣的唱,要大聲的朗讀歌詞,做到字正腔圓;還要注重腔體的建立,演唱高音時注意咽壁的力量,注意頭腔共鳴和胸腔共鳴等等。這些聲樂技巧是每個聲樂學習者都必須重視和掌握的,但是在這些聲樂技巧培養的同時,往往很容易忽略了情感的培養。我們進行發聲訓練所採用的方法一般爲音階的上行、下行配以元音的組合,或者是琶音配以元音的組合,這種發聲方法難免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如何能夠從單調、乏味、無內容的練聲曲中挖掘發聲訓練的情感因素呢?我們可以讓學生把各個元音放到歌曲當中去,不用唱歌詞,用元音去演唱整首歌曲,練聲曲目的難度由聲樂作品的難度決定,把單調的發聲練習變爲有內容有情感的歌聲,透過旋律的流動去換起對作品意境的聯想。有了意境的聯想,自然會有情感,有了情感氣息自然會得到有效的控制。透過“以情帶聲”的演唱方法能夠有效的調整演唱者的呼吸,開啟共鳴腔體,從而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學生們拿到一首新的作品的時候,往往第一反應是這首歌的最高音到哪裏,如果是最高音在自己的音域範圍內,就以爲自己能熟練的駕馭這首歌曲了,這種觀念是錯誤的。想要做到“以情帶聲,聲情並茂”的去演唱,就必須對作品進行研究和處理。首先,當我們拿到一首新的作品時,首先要理解它的歌詞大意。聲樂和器樂最大的不同就是,聲樂除了以音樂的形式來表現外,還透過文字的形式來體現,特別是中國的語言,本身就是一種旋律性的語言,它有一種旋律的美感深藏在裏面。所以我們對待一首新作品時,要大聲朗讀歌詞,理解歌詞大意,透過文字所蘊含的細膩情感來襯托旋律的美感。其次,要了解作品風格,準確把握人物性格。當我們欣賞一場音樂會時常常會發現,歌唱者無論是中國藝術歌曲或者地方民歌,還是歐洲古典藝術歌曲或者歌劇選段和詠歎調,總感覺是一個味道,缺少韻律,很難給觀衆以心靈上的震撼。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歌者在演唱初期沒有很好的對作品的風格進行細緻的處理和分析。演唱中國聲樂作品,首先要了解的是作曲家透過這首作品所要表達的創作意圖,透過這首作品能夠傳遞出怎樣的思想情感,這是抓住這首作品靈魂的關鍵;演唱地方民歌時,我們所要了解的是這個地域或民族的風土人情、文化背景、民族特點、還有生活習性等,透過一首歌曲能夠讓觀衆更加直觀的瞭解到這個地域的地域特點和民族精神;在演唱歐洲藝術歌曲時,要知道作曲家所處的音樂時代,從而瞭解這個時代的文化背景和創作風格,以及當時的繪畫、雕塑、建築等有形的空間藝術,他們的風格往往比音樂更加一目瞭然。歌劇選段和詠歎調的演唱首先要了解的是整部歌劇的內容,瞭解人物性格和創作風格,以及所演唱的選段和詠歎調在整部歌劇中所處的位置以及前後銜接的故事內容,這樣才能把作曲家的創作意圖和作品的風格特點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

以多尼采蒂的歌劇《愛的甘醇》中的男高音詠歎調《偷撒一滴淚》爲例,這是一首極富盛名的詠歎調,被譽爲男高音的“試金石”。它需要穩定的氣息支援,勻稱的聲音和連貫的旋律線條。這首詠歎調出現在第二幕的第二場。內莫里諾以爲是愛情的靈藥幫助他贏得了衆多姑娘的芳心,豈不知是姑娘們聽說他意外獲得了一大筆遺產。此時,阿迪娜並不知道發生在內莫里諾身上的故事,但是姑娘們的追求使她認識到自己也愛着內莫里諾。這時,內莫里諾認爲自己窺視到了阿迪娜眼中的淚水,他用這首詠歎調錶示,自己願意以死爲代價,獲得心中的姑娘阿迪娜。這首詠歎調的出現形式一般是在整部歌劇或者是在音樂會上被歌唱家們拿出來單獨演唱。在歌劇演出時要注意人物在舞臺上的站位和劇情的發展,而在音樂會上演出時演唱者更多注意的是自己的聲音,往往忽略了這首詠歎調在歌劇中內容前後的銜接以及對劇情的發展、人物的刻畫和情緒的渲染所起到的作用。舞臺表演對演唱者來說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爲好的演唱者不僅要具備精湛的聲樂技巧、優美的音色和寬廣的音域,還需要用肢體語言和表演技巧把歌劇中的戲劇人物的個性特徵表現到近乎完美的程度。另外,演唱者還要注意自己情緒的把握,雖然良好的情緒或者比較良好的精神狀態能夠幫助自己達到良好的聲音狀態,但是一定做到表演幅度要張弛有度,要從作品和人物出發,要符合角色的性格特徵,不能過於誇張和過於拘謹。

在注重“聲”與“情”相結合的同時,還要善於運用情感去解決技術上的難點。無論是男高音還是女高音,在演唱中聲區時,透過胸腔共鳴可以讓聲音飽滿而結實,高聲區透過頭腔共鳴可以使聲音圓潤、通暢並富有穿透力,可唱到低音區時,往往會因爲漏氣而使聲音缺乏力度,音色也不夠明亮。這種現象給人的感覺就是聲音缺乏整體的統一性,並且低音區往往是一部聲樂作品用情至深之時,也是最能表達作者情感的音區,這時更需要結實飽滿的聲音去表達作品所要詮釋的思想感情,這種能清晰聽到低音或者微聲的效果,是展示歌手演唱技巧上全面性和紮實功底的關鍵所在。解決此問題最簡單有效的辦法是,對學生進行情感上的教學,當我們俯身我們心愛人的身邊說情話時,聲音雖然很小,但是很集中很清晰,又是那麼深情那麼甜美。用跟愛人或者親人低聲說話的感覺去演唱,往往能有更好的藝術效果,所以注重學生情感上的培養能更好的解決技術上的難點。

要做到“以情帶聲、聲情並茂”的演唱,還必須提高歌唱者的藝術修養。一位歌唱家,不僅善於充分運用聲樂技巧,還可以透過自身的藝術修養恰到好處的完成聲樂作品;如果歌唱者缺乏知識,對歌曲產生的背景,地域的風土人情,甚至歌詞含義都無法準確的理解,就不可能表達出作品的深刻含義和意境來,這樣的歌唱者只能稱作“歌唱匠”。

“以情帶聲,聲情並茂”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論文2:

摘要:高校聲樂教學的目的是培養人才,培養的過程應該運用科學的教育方法,筆者透過多年的教育經驗,提出了整體教學法,這是一種以聲音爲媒介,整合文化修養、心理素質和歌唱技術等多方面的教學方式,有利於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

關鍵詞:聲樂;整體教學;教學方法

聲樂訓練是由歌唱者自身的嗓音生理條件、聲樂技巧、心理構成、藝術修養等共同構成的統一整體,這些整體的各個部分之間是相互交叉、相互影響的。本文提出的聲樂整體教學法,就是爲了更好地處理聲樂教學中的整體和部分的關係,在聲樂的訓練中,將生理、心理和情感共同結合起來的體系教學方法,透過教學,使呼吸、共鳴、發聲器官與良好的生理狀態以及對音樂準確表達等諸多影響聲樂的因素能得到配合和協調,從而讓歌唱者達到歌唱的最佳狀態。

一、聲樂整體教學法的意義

1.聲樂整體教學時聲樂教學的重要方法

在一般的聲樂教學中,我們的教師都比較注重的是學生技能方面的培養,如呼吸、吐字、共鳴等,這種具體方法的研究和對聲樂的塑造雖然是聲樂訓練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同時還需要的`是一個整體的教學觀念來對教學進行整體的把握,我們對於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所要培養的學生那些方面的能力,要傳授的知識,以及所要藉助的各種教學資源,都有一個宏觀的控制[1]。這樣才能能夠居高臨下的把握教學中的每一個知識點、每一個能力點,調動每一種教學資源。爲聲樂教學目標的全面、深刻理解,爲教學資源的充分利用,爲教學過程的流暢連貫,打下良好的基礎。

2.聲樂整體教學有助於學生歌唱水平的提高

聲樂的整體教學方法,針對的不僅是音樂的發聲技巧,還包括歌唱的整體結構、藝術形象、情感表達等方面的把握,透過運用整體教學法,可以提高歌唱者對氣息的控制、共鳴的控制、音色的錘鍊、字正腔圓的把握以及藝術的表現能力等,同時透過課堂教學的藝術實踐,訓練和強化學生對歌唱藝術的感知、想象和理解等心理能力,這也使得歌唱者以自己的藝術審美觀爲尺度,對聲音的表現進行選擇,透過與作品所提供的情緒交融,才能以最好的狀態表現作品。

3.聲樂整體教學是對學生藝術修養的培養

很多人形容一個人的唱歌都用“用心來唱”來形容,一個對音樂沒有心理感受的人,是無法表達出作品中蘊含的情感和音樂的內在美,又如何能喚起觀衆的審美感受,所以藝術修養的培養是一個歌唱者成功的關鍵。歌唱的技巧訓練過程是一個艱苦的過程,要對音色、音質、音準等音樂基礎和音樂思維進行訓練,同時學生在生活和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端地受到外界文化、環境的薰陶,在藝術的實踐中逐漸形成敏銳的審美感知能力和藝術修養。

二、聲樂整體教學方法

聲樂藝術隨着時代的發展也在不斷地發展、更新其內容,現代的聲樂藝術範圍比較廣泛,包括了語言、旋律、聲腔、器樂、動作等與之相聯繫的概念,當然與之相應的聲樂教學應該是一個對學生聲樂技巧、藝術修養、心理素質等綜合能力進行全面培養的過程。

1.演唱技能

聲樂教學的內容,包括有歌唱基礎知識講授,呼吸、發聲等基本技能訓練和不同的歌曲演唱方法及技巧練習。但是其最核心的本質內容和最基本的教學目標無疑是透過聲樂作品的演唱,使學生能夠用自己的歌聲把歌曲的情感內容生動、準確地表現出來,從而逐步掌握和提高聲樂的演唱技能技巧。因此,對歌曲情感、意境、藝術風格的認識與把握是聲樂教師在教學中特別注意的內容[2]。

由於每個人的生理條件不同,嗓音也有差異,在聲樂教學中整體訓練尤爲重要,它不僅包括歌唱呼吸的整體訓練、歌唱語言處理,歌唱心理的訓練等,更重要的還是歌唱的訓練。從開始練聲起,就要同音樂結合起來,即練聲也要有良好的樂感。音程、音階的練習中,一方面是肌肉、音準、氣息、共鳴等方面的技術練習,同時它們又都是樂曲的組成部分,要給它們以音樂的活力和生命。因此練聲一開始,要求每個歌唱者把音程、音階、練聲樂句也唱得悅耳、動聽。以上我們可以領悟到,在歌唱發聲的過程中,呼吸、共鳴、吐字、表現缺一不可,它們是相互聯繫、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3]。

2.心理素質

歌唱是一種富有情感的藝術,是以聲音爲工具的人類精神喚醒及生命昇華的展開形式,充分體現了人類情感表現的自我創造與追求,是情感的美化和昇華。聲樂教學實踐證明,情感是歌曲的藝術生命,是聲樂教學的靈魂。因此,如何激活歌唱學習過程的情感心理,自然成爲聲樂教學的主要內容。一個歌唱者既使聲音再漂亮,高音解決的再好,可是連歌詞都不認識,根本不瞭解詞作者寫的是什麼意思,怎麼能唱好作品呢?頂多算是個發聲機器;一首再好的歌,它的詞曲終究只是寫在紙上無生命力的東西,要靠歌唱者創造性的勞動,才能將它唱活。一個好歌手能用自己的生活經驗,文化修養和豐富的想象力,對歌曲細緻的分析,在體會歌曲內容與情感的基礎上,進行加工自理用深切的感情,充沛的激情的咬字、吐字、共鳴、用氣,精巧裝飾等聲音技巧,將歌曲內容深刻地有特色地表達出來。當我們教授聲樂課時,如果在歌唱前先讓學生充滿激情地朗誦歌詞,同時也是體會和醞釀感情過程,根據歌詞的內容和詞作者的情緒,使用抑、揚、頓、挫的聲調和字的噴口力度,形成自如生動、富有感染力的語氣[4]。並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把握歌唱內容所要求的總體形象,在腦海裏形成“內心形象”,從內心視覺、聽覺上感受音高、節奏、發音及內容表達的理想效果,引導學生感受音樂,表達情感,積極地投入歌唱———即“以情帶聲”的歌唱。它就好像講故事時的高低起伏,抑揚頓挫。

3.文化素養

文化素養的培養包括高尚的品格、廣博的知識和豐富的生活體驗。我們聲樂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應該努力追求真善美,鼓勵學生做一個積極開朗、愛憎分明、善解人意、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人,使自己的人格變得崇高。人品既高,藝術觀、審美觀就有了品位,那麼技藝就不得不高,歌聲才能打動人心靈,震撼人的靈魂。當一名聲樂學生學到了一定程度之後,如果沒有較深的文化修養,就會感到很多東西理解不了,很難繼續學下去了,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只會發聲練習,加上歌詞、旋律和伴奏就唱的面目全非,一踏糊塗,永遠不能完整的唱好一首歌,永遠不能登上真正舞臺的人大有人在。要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從瞭解歌曲作者背景與藝術歷程,瞭解歌曲的藝術風格,包括個人藝術風格、地域風格、時代風格和流派風格等入手,啓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由此多瞭解它文化和藝術的相關知識,如歷史、文學、哲學、美術、舞蹈等[5]。文化修養是聲樂藝術的靈魂,只有努力吸取人類文化的寶貴營養,才能達到觸類旁通,獲得靈感。

總之,透過整體教學法,可以培養學生的演唱技能、心理素質和文化素養,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藝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