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體育教學模式探尋論文10篇

論文1.96W

第一篇:全面構建中職體育因材施教教學模式

[摘要]“因人制宜”是因材施教這一教學模式的中心思想具體體現。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具體體現在要根據每一位學生的自身特點和個體差異,發揮學生的優點,彌補學生的不足之處,以提高個體的學習水平,從而全面提升總的教學質量。

體育教學模式探尋論文10篇

[關鍵詞]中職體育;因材施教;措施

不同的時代,“人才”一詞有着不同的定義。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需要的是全面發展的綜合性現代化人才。然而,“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無論在任何時候,只有有了一個健康的身體,才能爲其他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這就體現出體育教學的重要性。體育教學既是一個獨立的課題,又與其他教學有着不可分割的緊密聯繫。落實到實際教學中,體育教師應以個體不同,因人施教,多樣化教學貫徹到實際教學中,從而提高學生個體素質和教學質量。

一、分門別類進行考覈

以上我們提出,在“因材施教”這一教學過程中,實施了不同個體採取了不同的教學方法,那麼,在以後的考覈測試中,也相應會產生分門別類的考覈制度。這樣,教師在這一實施過程中,就要改變以往的教學單一性,改進新式的教學方法。這樣一來,學生和老師都不侷限於傳統的固定模式中,學生個體特長得到了肯定,一定程度上激發了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在其他的學科學習和實際生活中,也有了自信,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個體素質和能力,爲以後的學習生活打下一個健康而又堅實的基礎。

二、在教學過程中,注意觀察學生,總結其個體特點

學生的個體特點,是因材施教這一教學的中心點。(1)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和學生多接觸,觀察每個學生的不同點,總結出幾種類型的學生,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2)首先要引導學生在體育中從理論到實際的過渡,真實體現出體育的重要性,讓學生真正能喜歡上體育這門課,體育滲透於平時的學習生活中;(3)在日常教學中,要根據不同年齡段,不同體質,不同性別在各階段採用不同教學方法,因地因人制宜,具體問題具體對待。

三、合理適當地引導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

在體育教學中,就性格而言,把學生大致分爲以下幾類:(1)性格外向的,樂於敢於參加一切體育活動,這類學生一般可起到帶頭作用,引導其他學生的積極性;(2)比較能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引起興趣,有意願參加的這類學生,在別人的激勵下,稍加引導,便可投身於集體活動中,很快融入體育教學中;(3)再有就是一些對體育有排斥因素,由於個體體質或其他因素間接導致無法正常參與到體育教學中。

四、讓體育教學以輕鬆活潑的形式進行

在以往的體育教學中,體育課堂是緊張、沉悶的,可以採取學生自由選擇活動方式,以輕鬆的心情參加體育課堂活動。在體育學習中,可分爲幾類不同項目,豐富課堂教學;也可採用分爲幾個隊進行競賽,提高學生的互助團結能力,讓學生認識到團隊力量的重要性。體育課堂教育中,是肢體語言最多的一門教學,但在此其中也可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中職體育教學中,可使學生緩解其他課堂的緊張狀態,讓大腦得到適當休息,緩解其他課業帶來的疲勞。現代社會是一個注重健康的時代,所以體育教學佔了很大比重,體育教學中學生受益多了,身體素質便提高,同時還可促進大腦轉換休息。體育課堂豐富多彩,學生就會愛上體育課,達到在學習中娛樂,在娛樂中得到學習。分門別類的體育課堂訓練項目,讓學生多了選擇性,豐富了體育課堂教學,提高了體育課堂教學效率。體育教學會使人身心得到發展,身心受益,娛樂其中。把因材施教融入體育教學中,能使體育教學得到深層意義的提高,在這套教學中,學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從而達到了我們的最終教學目的。

五、中職體育教學切忌拔苗助長

任何一門教育都要有計劃、有秩序、有目標地進行,體育教學也是如此。在體育教學中,也要一步一步來,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在體育課堂項目訓練中,時時輸入給學生各種教育理念。跳繩活動中,鍛鍊學生的毅力和堅持的恆心;在足球課堂上,鍛鍊學生的團體協作能力,讓學生從活動、遊戲中體會到團體的力量;在長跑中,讓學生知道要達到目標就要堅持不懈,要到達目的地是要付出努力和汗水的,中途停下,放棄,永遠不可能到達目的地。體育教學並不是乾巴巴的,是有很深刻的生活哲理蘊含在其中。因材施教在中職體育教學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受益,對體育教學產生了很大意義的影響。今天,各行各業都在不斷髮展進步。教育事業在社會發展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因此,中職體育教學更是教育事業的重中之重,因材施教在體育教學中起着重要的推動作用,會更好地促進體育教學發展,從而推動社會的發展。一個好的教育方法的出現,就體現了社會的又一進步,因材施教體育教學,就起到了這一重要作用。因材施教在體育教學中有可觀的前景,在現代的體育教學模式下,因材施教在體育教學中的實施刻不容緩。

參考文獻:

[1]陳新權.如何在初中體育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3).

[2]陳恩富.中職體育教學因材施教的探討[J].職業,2015(14).

作者:劉宏 單位:甘肅省鎮原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第二篇:就業導向影響下的高職體育教學模式

摘要: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的主要目標就是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有着較高職業素養的全面發展型人才。就現階段在就業導向影響下的高職體育教學來看,其中仍存在着理念相對落後、內容較爲陳舊、評價方式不完善等問題,這也就要求我國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師能在就業導向影響下,針對教學中現存的問題制定有效的應對策略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就業導向;高職;體育教學;教學模式

體育教學的實施不僅能有效幫助學生提高其身體素質,還能有效強化其心理承受能力,以爲其今後的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在這一背景下,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就應道在原有教學目標的基礎上,以就業爲導向對教學的模式進行轉變,更新其教學的理念、內容以及評價方式,進而在提高學生體育能力的同時強化其自身的職業能力。

一、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現狀

1、就業導向影響下的高職體育教學的理念相對落後

相較於普通高校的學生培養而言,高職院校的學生教育工作往往有着其特殊性,其往往更加重視學生職業技能及能力的培養,這也就要求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能充分體現高職院校教育的特色觀、就業觀和人文觀。然而,就現階段高職院校的體育教育來看,體育教師的教育理念仍相對較爲落後,這就到之這些觀念在教學中無法得到真正有效的落實,而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也將忽視體育教育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因此,我國高職院校有大多數的體育教師在教學中都無法爲學生明確教學的目標,也無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模式的設計,而這種單一化教學模式的運用不僅無法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加以激發,同時也無法使高職體育教學的真正作用得到發揮。

2、就業導向影響下的高職體育教學的內容相對老舊

就業導向影響下的高職院校體育教育的根本目標,是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基礎上,幫助其強化自身的市場適應能力,這往往也就要求院校的體育教師在實際的教學能以這一目標爲依據來進行教學內容的選擇。然而,從現實的情況來看,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所採用的教學內容仍相對較爲老舊,有部分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仍更多的重視學生身體素質及體育能力的培養,而忽視了就業導向下體育教育中學生市場及工作適應能力的強化,這不僅導致了體育教學的內容無法與現階段的教學改革相適應,也對學生職業適應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培養有所限制。

3、就業導向影響下的高職體育教學的評價方式不完善

就現階段就業導向影響下的高職院校體育教育來看,評價方式的不完善也是導致體育教育功能無法得到全面落實的重要因素之一。這主要是因爲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所採用的評價方式相對較爲單一,忽視了學生個體之間在基礎、能力及性格特徵等多方面的差異性,而採用了統一的評價標準,這往往導致評價失去了其應有的公平性。除此之外,有部分體育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忽視了其綜合性,對學生的評價往往只重視其最終的成績而忽視了學生的日常成績以及其實際的學習情況和在學習中的態度;也有部分體育教師在評價過程中忽視了學生的發展性,而導致體育教學中對學生的引導作用無法得到全面的發揮,這往往也對於體育教學功能的發揮有着一定的限制。

二、就業導向影響下的高職院校體育教育模式的轉變

1、對傳統高職體育教育的理念進行轉變

要切實發揮就業導向影響下高職院校體育教育的重要作用,首先就必須對高職院校體育教師的教學理念加以轉變。一方面,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堅持體育教育的特色觀,從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根本目標出發,將體育教育與職業崗位培訓之間相連接,根據職業崗位的培養要求來對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心理承受能力進行強化;另一方面,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堅持體育教育的就業觀,在實際的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全面的發展。這也就要求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能將就業的觀念融入到教學中,以學生今後的職業能力及就業心理承受能力爲基礎在強化學生體育能力的同時,對其就業能力等加以提高。與此同時,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師在教學中還應重視人文觀的融入,強調學生學習中主體意識的發揮,提高其體育學習中的積極性。

2、採用與教育目標更加適應的體育教學內容

就業導向影響下的高職體育教育除了原有的體育教學內容之外,也應將職業能力、這也素養等內容融入到教學中。首先,以學生體育能力及體育素質的培養作爲體育教學的基礎,在教學中重視體育教學內容的運用,強調透過體育鍛煉來增強學生的體制,提高學生的身體協調性,促進學生身體機能的加強,進而爲其今後工作的身體素質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將學生今後工作中職業適應能力的培養融入到體育教育中。這一能力的培養除了身體素質之外,往往還強調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其強調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基礎上,對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加以提升,進而在提高學生今後工作效率的基礎上也能幫助其提高工作的質量;最後,體育教師在教學中還用講學生今後工作應具備的職業素養通入到教學中,在保證學生體能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符合市場需求的基礎上,也是其自身的職業素質能滿足市場的需求。

3、對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進行轉變

就業導向影響下的高職院校體育教育要發揮其重要作用也應強調教學中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轉變。針對體育教師傳統評價中存在的不足,要求其在評價中做出如下的改變:一方面,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強調採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轉變以往由教師單一評價的方式而讓學生共同參與到評價中,進而使評價的內容變得更加全面化;另一方面,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強調學生評價的綜合性,轉變以往以成績爲依據的評價方式,而根據學生的成績、日常的學習表現、學生的基礎能力等多方面的內容來對其盡心評價,進而有效提高高職院校體育教育教學中評價的全面性。與此同時,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師在評價中還應重視學生的發展性,以提高學生的自我認識爲目標來強調教學中對過程等方面的評價。

三、結語

以就業爲導向的學生培養是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學生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而作爲在學生身體素質、身心健康等多方面培養中具有良好作用的體育教學,教師在教學中也應充分發揮其重要作用,以就業爲導向給予現階段高職體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足夠的重視,並切實有效的對其教學的模式進行轉變,進而在培養高職院校學生體育能力和素養的基礎上,強化其自身的職業能力。

參考文獻

[1]沈廷萍,張紅權.以就業爲導向的高職體育教學新模式構建[J].中國職工教育.2014(24)

[2]江向中.以就業爲導向的高職體育教學模式探索[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5(07).

作者:聶凱 單位:寶雞職業技術學院

第三篇:構建以就業爲導向的高職體育教學模式

高職院校若想實現培養出大量的綜合素養較強的人才的目標,體育課程教學就要採取以就業爲導向的新理念、新方案、新方式,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豐富體育教學途徑、建設健全的體育教學體系,從而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然而,從目前的高職體育教學模式來看,很多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模式還存在着很多的問題,他們並沒有突出自身的教學特色和理念,甚至是直接照搬本科體育教學模式,並不適合高職學生的發展。因此,本文就如何構建以就業爲導向的高職體育教學模式進行了深人的探討和分析。

一、我們一直說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也就是說一所高職院校的建立也有義務設立衆多學仁日乏培養一個人的綜合素質的各個方面。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的設立的目的就是透過體育活動來達到這五個方面中的增強學生體質。所以體育課的主要目的就是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簡單來講就是增強體魄。這也就是要求高職院校設定以就業爲導向的高職體育教學模式,因爲用人單位不但希望公司職員能有較強的工作能力,當然還希望他們的身體素質較強,能夠儘快適應高體能的工作。從以往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來看,有相當一部分人都是因爲身體或是體能原因與一些好的工作、企業擦肩而過。隨着這種情況的發生,大部分的高職院校都也愈發重視起來體育的教學並且採取了相應的措施,但是其實效性還是相對較低,也並沒有突出其教學特色與教學理念。因此,探討如何構建以就業爲導向的高職體育教學模式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二、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基本概念

培養用人單位生產、建設、管理還有服務等方面所需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是高職院校的根本任務。高職體育是高職院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職院校培養各方面綜合發展的重要課程,是體育工作,教學目的的中心環節。我國職業教育的辦學方針與指導思想就是“以服務爲宗旨,以就業爲導向”,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就要朝着這個方向前進,並且要緊密地圍繞着其根本任務來建設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模式,設定合理的體育教學體系,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並且努力培養他們職業體能、職業素養等方面的能力,爲培養人才這一明確目標而服務。

三、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現狀及問題

1、體育教學重視程度欠缺

如今,各大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質量不佳的主要原因就是高職院校無論是學校、老師還是學生都對體育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認爲體育課程可有可無。據研究表明,很多高職院校的領導老師在體育教學方面的認知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偏差。然而,體育教學作爲各大高職院校的必修仁目是教學內容的主要部分,與其他學科處於同等重要的地位,起着無可取代的作用。受傳統教育的影響,我國教育的目標和教育理念一直都是更加註重學生的專業技能培訓,忽視了學生們的身體素質的發展,只是象徵性地完成教學任務,只注重學生在校的幾節課的體育課程,忽視了向學生們傳達終生鍛鍊的理念,導致學生們認爲體育課只是休閒娛樂的課程,上課也不認真,甚至不能完成老師佈置的簡單的任務,導致整個教學質量的下降。學校領導的不重視也導致了體育教學資金投人的不足,於是一些院校的體育設施、場地、教學用具都不夠學生們的使用,雖然國家的相關規定對高職院校體育經費有嚴格的要求,但是在實際的操作當中很多學校沒有按照規定執行工作,從而導致教學任務難以執行,教學目標難以實現,教學質量難以提高。

2、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目標與社會需求嚴重脫軌

“健康第一,終生體育”應該是各個培養進階職業技術人才的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育思想。然而,在實際高職院校體育的教學當中,教師們往往都是過於重視體育教學的基本的理論和技術,又由於教學設施和場地的限制原因疏於了體育教學的實踐部分,也忽視了“終生體育”思想的傳達,產生了本末倒置的現象。學生們的身體素養以及體能沒有得到提高,很容易導致身體較差、免疫力低下等問題,嚴重可能會影響專業技能的學習,對於今後的就業也有嚴重的影響,一方面是由於身體原因沒有理解和掌握紮實專業能力,另一方面身體素質較差也不符合用人單位的標準和要求。

3、師資力量不足且教師專業結構比例不協調

根據研究表明,大部分的高職院校在體育教學上安排的教師資源較少,全學院從事體育教學工作的專職體育教師十分的欠缺,因此每個負責體育教學的教師壓力都非常大,每週都要超負荷完成教學任務,一位體育教師要負責很多個班級的教學,還要負責體育教學的很多個項目,而且這些教師還要在一個學期內在體育教學中多個專業上變更教學內容,因此,每一個負責體育教學的老師都要不斷鑽研多種體育項目的教學方式,他們都揹負着巨大的工作量和壓力。由此我們可以想像得到,老師們可能由於時間侷促,精力有限,做不到面面俱到,在課堂上就會出現失誤,教學質量就會相對地有所下降,教學任務就會難以完成,同學們在體育課上的收穫也會有所減少。

四、構建以就業爲導向的高職體育教學模式

1、貫徹以就業爲導向的高職體育教學理念

高職院校應以學生教學爲導向,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緊跟時代與社會的腳步,根據社會及用人單位的需求培養出德、智、體、美、勞綜合發展的複合型人才。高職院校應主要圍繞着促進學生就業來開展學校的體育教學活動,院校以及負責體育教學的教師應深刻貫徹高職體育促進就業的觀念,並把這種理念表現在其教學活動及內容上,把這種理念傳達給各位同學,幫助同學們也重視起體育課程,提高同學們的體育能力,身體素養,增強體魄,使他們身心舒暢,避免在畢業選擇工作時,因身體原因、體育能力等問題與他們心儀的工作失之交臂。

2、選擇以就業爲導向的高職體育教學內容

高職院校以促進學生就業爲導向來進行體育教學,就應該選擇適合的體育教學內容,這些內容必須以能夠增強同學們的體質,促進他們的身體健康,讓他們理解和掌握衛生以及保健方面的知識和技巧爲基礎,帶動同學們參與各種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培養同學們鍛鍊身體的習慣,注重建設以培養學生就業能力的體育教學內容,使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能夠真正有效地幫助同學們就業。

3、建設以促進就業爲導向的體育教學評價體系

一方面,以促進就業爲導向的高職體育教學應豐富其教學的評價主體,形成新的具有其鮮明特色的高職體育教學模式,改變課堂上的主體,使同學們成爲整個課堂的主角,老師成爲輔助教學者,幫助指導,形成良好的運動氛圍。另一方面,高職院校體育教學還可以豐富教學評價的內容,從動作技術、理論知識、意志品質、心理狀況等多方面對學生進行深人的考量,突出體育考覈的綜合性,以及對它的重視程度,從而瞭解學生掌握的薄弱之處,以便改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

五、結語

綜上所述,以促進學生就業爲目的,立足提高學生體能身體素養的基礎,依託社會需求、企業需求,優化高職體育教學課程設計、板塊安排、改革體育教學內容,建立健全的高職體育教學考覈體系,構建以就業爲導向的高職體育教學模式成爲當務之急。因此,我們各方應該團結協作,共同努力,促進高職學生的就業。

作者:李昊 單位:山東威海職業學院

第四篇: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模式改革研究

摘要:近年來,由於國家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的健康意識和體育意識逐漸甦醒並發展,終身體育理念應運而生。體育教學是高職院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學質量與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但是當前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對體育教學重視程度不足,導致體育教學質量偏低,這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健康發展。本文首先對終身體育的概念以及內涵進行闡述,其次分析現今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進而提出了相應的改革措施,爲體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一份力量。

關鍵詞:終身教育;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模式改革

高職院校的辦學目的是爲國家和社會培養並輸送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是高等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內容之一。終身體育現已成爲世界潮流趨勢,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而學校的體育教學在實現終身體育目標中佔據重要地位,具備着承上啓下的作用。實現終身體育的首要目標應是對現階段高職院校體育教學進行深化改革,使學生們樹立終身體育意識,開創體育教學新思路,培養高職院校的學生堅實掌握實用性的體育鍛煉方式,瞭解並能夠舉辦具有休閒性質的體育項目,並且於學校畢業後依舊能夠堅持進行體育鍛煉,以此加強自身的生理建設和心理建設。

1、終身體育的概念與意義

1.1、終身體育的概念

所謂終身體育具體包括兩方面的含義,第一,終身體育是指一個人從能夠開始進行體育鍛煉的那一天開始,直至離世的整個人生過程中都堅持不懈的接受體育教育,並進行體育鍛煉或體能訓練等相關活動;第二,終身體育是指學生在學校內接受體育基礎知識和基本活動技能,基於此在畢業踏入社會後還能夠根據在學校時掌握的體育知識與技能始終進行鍛鍊,保證終生都能在體育活動中有所收穫。現階段,終身體育在大部分發達國家已成爲人們在體育方面的共識,但是在我國終身體育觀念出現較晚,人們對其認識尚有不足。

1.2、終身體育提出以及其內涵

高等教育中的體育教育應該着重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使其形成終身體育思想,並提升學生對體育的興趣,進而提升高等體育教育質量和學生的體育能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提出,在全面教育體制中體育教育應具備終身教育思想,保證體育鍛煉能夠在學生的人生中發揮巨大的作用,貫穿一生。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不能只發生在學生在校階段,這具有片面性,而應該是讓學生在畢業後的生活中依舊能夠感受到體育的魅力,使其終身受益。體育是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可見終身體育教育也是終身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在教育中佔有一定地位。

2、當前我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教學內容單一

基於我國特殊的歷史與國情,導致我國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纔開始正式建立正規的大學以及高職院校等,這就使我國高職院校的專業性技術性人才的培養起步遠遠落後於其他國家,加之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經濟條件的限制以及基本國情的影響,國家急需大量的應用型技術型人才,因此在高職院校的課程設定中出現了十分單一的現象,大部分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具均以球類教學爲主,經過十幾年發展後球類體育教學在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中仍舊佔據主導地位,導致我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整體水平偏低,此外在游泳、舞蹈等方面的體育項目開展更是十分貧乏,導致大部分學生對體育活動失去了興趣,根本無法樹立終身體育的思想意識。

2.2、體育課時偏少

自漢代出現“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現象開始,重文輕武的思想觀念抑制延續至今,大部分高職院校的領導者,學生家長甚至是學生自身的腦海中均具有這種不良意識,學校更加註重學生的文化課程,家長注重學生的文化課學習成績,以及學生自己受到千百年來延續下的重文輕武思想的影響,同樣也認爲只有文化課成績好畢業後纔會有好的發展,這種思想嚴重忽視了體育教育的重要性,家長並未意識到學生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對其未來的發展具有怎樣的意義。同時這種重文輕武的思想導致體育教學不具備基本的體育觀念,更不要說建立終身體育觀念的目標了。在這種不良思想的影響下,大部分高職院校的體育課時相當少,還會出現其他學科佔用體育課時的情況存在,這種情況嚴重阻礙了的學生以及終身體育的發展。

2.3、體育考覈方式落後

現階段大部分高職院校採用的體育考覈方式有兩種,包括基礎理論知識測試以及體育技能評定。然而,體育基礎理論知識測試根本無法真實的反映出學生對體育的瞭解,也不能以此評定出學生對體育技能的掌握情況,同時體育技能評定方式會對體質差、學習能力弱的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造成一定的打擊,削弱學生對體育活動的積極性,無法建立終身體育思想。此外最重要的一點是,這兩種體育考覈方式完全無法考證學生對體育活動的參與程度、無法評定學生的體育技能水平以及心理健康狀況。

3、制約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發展的因素

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是社會文化現象的一種,同時也是高職院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門學科,其學科開展的目的是增強學生的體魄,加強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並使學生在今後的人生中均能從中收穫教育意義,是一種特殊式的教育,同時體育教育也會受到社會、經濟、政治、文化以及環境的影響,對社會的需求進行真實反映,進而表現出與社會的整體發展方向相符合的趨勢。但是在進行高職院校體育教育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下述幾項問題:第一,高職院校的體育教育必須與國家和社會的發展相結合,以此滿足社會發展的要求;第二,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體育教育發展水平較低,缺乏足夠的執行資金以及物質保障;第三,我國各個高職院校地理位置分佈廣泛,地域差異過大,並且各地區的經濟發展處於不平衡狀態,導致教師資源配置十分懸殊;第四,我國教育事業中的主體是教師及其上級領導,客體則是學生,因此教學主體對體育教育的態度對學生產於體育鍛煉或體育活動具有直接性影響,以往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早已不能適應社會的快速發展,也無法滿足現代社會中學生的身心需求,導致學生進入社會後不能在學校的教育中獲益。由上述內容可知,高職院校必須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興趣和意識,教導其掌握終身體育技能,才能真正實現終身體育。

4、基於終身體育理念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措施

4.1、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

學校的體育教育是實現終身體育目標的首要因素,因此需要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體育教育觀念。這就需要學校開展學生健康教育活動,只針對學生羣體,對學生教授關於衛生保健、體育運動以及健康生活的相關知識,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體育運動技能和簡單的健身方法,爲學生的良好體育文化素養打下基礎。這些基礎體育知識與鍛鍊方法能夠保證在學生今後的生活中繼續發揮其作用,對學生健康意識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健康習慣。此外,在注重學生身體健康的同時不能忽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前提和基礎,所以體育教學中應適當添加心理教學,教師加強與學生的溝通,瞭解學生的內心想法,並輔以科學的心理疏導。

4.2、提升學生對體育教育的興趣

一個人出現想要認識體育活動,並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一種心理傾向就是運動興趣,運動興趣的出現和養成對高職院校體育教育的順利開展、實施具有良好的促進意義。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是可以透過後天進行培養的,教師可以利用學校的體育器材讓學生獲得良好的運動體驗,在適合的體育鍛煉場景內進行趣味性體育活動,以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以及運動能力,改善體育教學中的單一內容,添加與時代潮流相符合的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方式,在激發學生的興趣之後能夠滿足其好奇心,同時可以採用自主選擇的方式,讓學生對體育活動和教師進行自主選擇,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對體育教育的興趣和參與積極性。

4.3、因材施教

學生羣體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是一定的,這種個體差異也導致學生存在不同的體育表現能力,因此體育教師應豐富自己的教育方式,開創或添加更多元化的體育項目,以此保證各個層次學生的體育需求均能得到滿足。針對身體素質較強、對體育鍛煉興趣濃厚的學生,教師爲其加強理論知識的講解,提升體育鍛煉難度和技術含量,最大程度的挖掘這類學生的體育潛能,培養其成爲教師在體育課程中的得力助手;針對身體素質一般的學生,教師應加強教材中理論知識的教學,開設多種可自由選擇的體育鍛煉項目,讓學生依照自己的實際情況以及興趣進行選擇;針對身體素質差、對理論知識學習能力低的學生,教師可適當放寬其體育鍛煉的標準、降低理論知識學習難度,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體育教育。

4.4、增加體育課時

高職院校體育課時偏少會阻礙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因此條件加好的學校應對學校的課時安排進行調整,適當增加體育教學課時,保證每個年級、每個學期的體育教學課時在正常範圍內。並以學生的身體素質、發展要求以及教育目標爲依據,首先開展基礎體育鍛煉,增加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基礎體育活動能力,後逐漸提升難度,並開展針對性體育項目,促進興趣不同的學生有各自的良好發展,並將興趣逐漸轉化爲體育特長,爲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除增加正式體育課程外,學校還應該多舉辦一些體育活動、競技比賽、社團活動、建立體育俱樂部等,開展體育知識講座,這樣既能夠滿足學生的體育需求,還能鍛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的發展,使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提升了自己的身體素質,掌握了更多的額體育技能,建立了良好的健康習慣,進而保證學生在踏入社會後仍舊能夠維持體育鍛煉意識,有自主意識的進行鍛鍊,真正實現終身體育。

5、結語

對過去的體育教學經驗進行總結,在此基礎上展望體育教育的未來,是實現我國高職院校學生終身體育教育的基礎措施,對傳統的體育教學觀念進行革新,樹立素質教育與學生健康第一的終身體育教學理念,並在校內實施發展科學教育觀,在統一的基礎體育教育中着重培養具有體育特長的學生,實現統一性教學和個性化發展的辨證統一,以此提升我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質量,進而促進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實現全民終身體育。

參考文獻:

[1]徐曉娟.終身體育視角下的高職院校乒乓球課程改革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3,(08).

[2]何景龍.高職體育教學對學生終身體育的培養探究[J].遼寧高職學報,2015,(03).

[3]王濤.終身體育視角下我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探討[J].人才資源開發,2016,(04).

[4]劉曉瓊,袁國成.芻議終身體育視野下我國高職院校體育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5).

[5]程學超.培養技能型人才目標下的高職體育教學改革[J].當代體育科技,2013,(29).

[6]汪洋.基於終身體育思想的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現狀與對策分析[J].考試周刊,2016,(53).

作者:何光豐 單位:海南政法職業學院

五篇:音樂院校體育教學模式的探討

摘要:在分析音樂專業院校體育教學特點的基礎上,對音樂院校的體育教學模式進行探討和思考,提出:體育教學模式的選擇應根據以人爲本,健康第一的教學思想;應根據各個學校實際情況,以及音樂專業類學生的特點、師資條件、學校資源方面綜合考慮;對學生的評價應全面、客觀。

關鍵詞:音樂;藝術;體育教學;體育教學模式

1音樂院校體育教學的特點

1.1音樂專業的特點

音樂院校的主要教學內容多爲文藝類,以演奏器樂、演唱、舞蹈、表演等爲主。學生非常重視專業課,他們把專業課放在第一位,經常會爲了一場排練、一次專業課放棄其他課程,當然也包括體育課。而且,音樂院校學生的學習時間較長,課外時間仍需勤加苦練,比如聲樂院系的學生早晨必須練聲,舞蹈學院的學生要晨練基本功,因此他們就沒有太多時間參加課外體育鍛煉了。再者,許多家長,專業老師也比較反對學生參與體育活動,他們害怕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意外受傷。在進行體育教學的時候都應考慮這些因素。

1.2學生的特點

大部分學生對體育課程熱情較高,課堂上敢於表現自己,很活躍,參與意識較強,也很自覺,這些都是開展體育教學的基礎和優勢條件。同時我們也看到,也有一部分學生因不愛好體育活動,長期以往,身體素質較差,運動能力較低,空間運動感較差。此外,我們也注意到另一種不好的現象,許多學生來上體育課,爲的是拿到大學的學分,抱有這種心態的學生,他們的積極性也很難被調動起來。再有,由於現在高校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因此他們的集體觀念薄弱,缺乏團結合作精神。

2音樂院校體育教學模式的探索與思考

2.1重視學校體育工作,貫徹以人爲本,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對傳統教育的片面理解和做法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的身體健康,每年的體測數據無疑證實了這一點。目前許多困難也阻礙着學校體育工作的正常進行,導致體育教師不敢放開手腳上一堂體育課,比如領導不重視、師資隊伍不健全、硬件不夠、無法承受安全事故的壓力等。高校應該是社會人才培養的搖籃,不能讓體育課成爲擺設,高校的各層領導都應重視學校體育工作,貫徹以人爲本,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重視學生的體質健康,將學校體育工作擺在應有的位置。加大對體育師資、場地器材的投入,儘可能地營造一種積極舒適的校園體育氛圍。

2.2體育教學模式的選擇與運用

近些年來,學者對教學模式研究比較多,有傳統的,如系統教學模式、範例教學模式、掌握式、程序式、發現式等,也有新興的,如情景教學模式、快樂教學模式、課內外一體化式、俱樂部式等。各個地區,各個學校的實際情況又不一樣,因此體育教學模式的選擇也有所區別。音樂院校應根據自己的實際,創建模式框架,對該校的學生情況、師資條件、場地器材設施和社會環境等進行調查評估,然後選擇可行的模式進行實驗性研究,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完善、改進,形成一套符合該校特點的教學模式。

2.2.1依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選擇教學模式音樂院校的學生思想活躍,對體育活動參與熱情較高,喜歡展現自己,這些特點都是藝術類院校學生積極的方面。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選擇快樂體育的教學模式,透過體驗運動的快樂和成就感,既發展學生的個性,也達到了教學目標,還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興趣和基礎。比如在準備部分結合音樂選擇小遊戲熱身,能夠激活學生的運動細胞;在籃球教學的基本部分選擇運球接力的遊戲,既可鞏固學生的技術,又能培養他們的團隊意識;在課的結束部分也可以選擇一些輕鬆的音樂,或是小遊戲放鬆身體,輕鬆愉快地結束一次體育課。但選擇快樂體育的教學模式,應處理好快樂與嚴格的關係、與技能質量的關係。

2.2.2依據師資條件選擇教學模式高校體育老師都有自己的專業方向,他們都能熟悉掌握一項或多項專業技能,但並不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因此每個老師要根據自己的特點,發揮自己的優勢才能吸引學生。比如擅長足球,那麼就可以多利用示範教學,示範各種花俏的顛球、精準的傳射吸引學生完成體育課教學;如果擅長體育理論,就可以利用啓發式、情景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投身體育鍛煉之中。當然,體育教師還得不斷進修,不斷提高,取長補短,多采用新穎實用的教學模式,才能讓學生真正感覺到體育課是非常有趣、實用的一門課程。

2.2.3依據學校資源選擇教學模式每週一次的體育課程不可能達到教學目標,要掌握一項體育技能,還需要學生課後花時間自覺練習。各種體育俱樂部是一個不錯的補充,例如籃球、羽毛球、定向越野、跆拳道俱樂部等。教師可以參與到俱樂部的組織和管理中,每週安排一個時間讓學生相互間交流切磋。學校應提供充足資源開設學生感興趣的俱樂部,吸引學生參與進來。另外,學校每年或每學期安排一個體育實踐周/月,組織開展體育競賽,對獲獎隊伍和個人給予獎勵,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除此之外,課外鍛鍊陽光體育長跑項目、體育比賽,都可以有計劃地納入體育教學模式之中。

2.2.4教學評價的思考目前,普通高校公體課對學生的評價主要有3種形式:體育測試成績的評價、體育學習過程的.評價和綜合性評價。單純的以體育項目測試成績作爲最終評定早已不能符合教學改革的要求。比如1000m測試,學聲樂的學生因其專業特點體重可能偏大,跑步自然處於劣勢,如果測試成績一刀切,對於一些學習認真的學生當然就不公平了。對上課不積極的學生,就可以透過自評和他評,讓學生清楚自己的不足,引發他們正確的學習動機。在評價方法上,也要儘量做到定性和定量,多種評價相結合,例如理論知識(10%)、項目測試成績(30%)、身體素質(20%)、學習態度(20%)、出勤(20%)。

3結語

教學模式的選擇直接影響體育教學目標的實現。音樂院校的學生是一個有朝氣,有個性的羣體,教師不能只是個威嚴的發號施令者,而應把主要精力放在引導和輔導上,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以學生爲本。體育教師要根據音樂院校專業的特點,學生的特點,以及自身條件和學校資源創新、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在對學生的評價中,也要客觀全面。

參考文獻

[1]毛振明,吳健,馬錚.體育教學模式論[J].體育科學,1998,18(6):5-8.

[2]許硯田,毛坤,邢慶和.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探討[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1,24(4):508-510.

[3]常毅臣,魏爭光.如何選擇最有效的體育教學模式[J].西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43(2):114-117.

[4]董勝利,林克明,徐虎潑,等.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改革和發展對策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體育科技,2001,37(11):17-20.

[5]常永山.藝術院校體育教學的特點及其改革[J].科技資訊,2008(18):174.

作者:劉衛軍 單位:星海音樂學院人文社科部

第六篇:體育專業球類選修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實踐

摘要:近年來,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已經成爲我國高校普遍的教學理念。在這個背景下,高校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先進教學理念的要求,需要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創新,保證新的教學模式能夠滿足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的教學理念。在改革創新過程中,需要發展先進的教學方法,建立重點培養學生能力的教學模式。本文將透過對創新創業型人才應具有的基本能力與素質進行分析,探討基於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的體育專業球類選修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實踐。

關鍵詞:創新創業型人才;體育專業;教學模式;設計與實踐

1.引言

隨着社會的發展,創業已經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開始選擇以創業代替動就業。在這種形式下,教育部門同樣也開始重視創新創業教育,透過高等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鼓勵學生畢業後選擇創業。我國的體育院校能夠爲國家的體育事業培養出大批的專業人才,這些人才雖然能夠滿足體育行業對從業人員的要求,但是他們無法滿足……社會對於創新創業型人才的要求。我們必須找到這種情況產生的原因,並根據這些原因制定相應的對策,對當前的體育教育工作進行改革,以實現爲國家和社會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的目的。因此,我們必須以創新創業教育要求爲基礎,促進體育專業球類選修課程教學模式改革,開創先進的球類選修課教學模式,在實踐中加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

2.高校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的現狀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造成學生無法滿足創新創業型人才要求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錯誤的教學組織形式、不合理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成果的評估手段,這些因素不利於對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培養。一些高校已經意識到了這些問題,並開始根據這些問題對教學模式進行了針對性的改革。但是,這些改革的主要內容只是改變了課程教學方式和方法,並沒有重視課程配置對於學生的影響,會出現對學生教育相對片面的情況,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爲了使學生滿足創新創業型人才的要求,必須徹底改變教育方式。

3.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3.1 合作能力與競爭能力

合作能力是創新創業型人才必須具備的重要能力之一,在創業過程中,只有透過互相合作形成集體的力量,才能得到預想中的結果。而競爭能力則是人們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規律,不斷髮揮自己的優勢,超越同行業內其他人的能力。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爲了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培養過硬的心理素質,就必須發揮體育運動的特點,發展並採用合作能力與競爭能力相互促進的教學模式。在球類運動中,足球、籃球以及排球均屬於團隊運動,在對這些項目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重視自身專業技術的訓練,還要加強團隊配合的訓練,培養他們合作能力。與此同時,還要不斷的練習和對抗中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提高他們的競爭能力,充分發揮競賽的優勢,培養學生的好勝心。

3.2 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體現在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思維以及創新技能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的進步都能夠保證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因此,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必須從這三個方面入手:首先,創新精神的培養需要在教學中激發學生對新事物的興趣,使他們樂於將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創新活動中,只有這樣,創新活動中任何的進步和成功都能夠使學生得到滿足。其次,創新思維的建立需要透過大量的實踐才能夠實現,這個過程中要求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遞專業知識和能力,還要在教學中向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組織學生在和諧氛圍中掌握知識和提高能力。最後,創新技能的增強則需要學生進行大量的實際操作與訓練,不斷的對自己的想法付出努力,才能夠掌握不同創新工作中的操作要領,實現創新技能的進步。

4.體育專業球類選修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實踐

4.1 堅持以能力培養爲教學中心

爲了實現某種教學的目標,教師必須對學生實施與其相關的教學,並要求學生按照特定的方法去學習。一旦教師在球類運動教學的實踐中利用絕大部分時間進行理論知識教學,不重視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進行培養,就會影響教學的整體效果,失去教學的真正意義。因此,在體育專業球類選修教學中,教師必須明確堅持以能力培養爲中心的原則,在爲學生講解運動基礎理論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不但可以使自己的運動技能得到有效的提高,還能夠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並發展自身的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所有的教學行爲教學成果的實現,都是在決定嘗試這種教學行前預先設定好的。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考慮到所教課程的特徵,預先設定提高學生能力的教學成果,並在教學時採用適當的教學方式,真正實現學生技能的提高,完成預設的教學成果。

4.2 堅持以技能向實踐的轉化爲重點

體育運功教學的最本質的思想就是將學到的技能轉化爲實踐。學生能夠在教學中掌握體育運動項目中的各種技能,並不是由教師傳授給他們的,而是由教師提供理論知識的支援,學生經過不斷的實踐,完成技能由理論向能力的轉化,也就是說,學生能夠掌握的技能都是自己透過艱苦的訓練而獲得的。在體育專業球類選修教學中,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形式時,可以考慮到教學需要傳達的內容以及需要事項的目的,從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內容以及要求上突出理論技能轉化的教學行爲。與此同時,還要讓學生更多的參與到教學實踐中,時他們在運功的過程中對運動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掌握運動的技能和技巧,並經過自己的思考與加工,實現運動能力的掌握。除了常規的教學以外,還要進行完成運功能力培訓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使學生同時進行能力訓練和理論學習,保持他們的同步性,發揮學生在運功方面的天賦,提高能力培養效率。

4.3堅持以學生爲教學的主體

在所有的體育運動項目教學中,學生都必須是整個教學的主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能作爲教學的實施者,爲學生規定學習方向。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授課行爲無法保證課堂教學的效果,只有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纔是課堂教學實現解學效果的重要保障。因此,在體育專業球類選修教學中,教師必須鼓勵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自主學習,並堅持這種方式,不斷的在所有教學中都實現,具體可以按照以下步驟進行:首先,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主要體現在指導他們如何樹立自己的學習興趣和態度,在對體育運動規律進行研究時,注重學生自身對於運動項目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想象能力,並對運動產生興趣,自己主動深入學習過程中。教師則要注重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從不同方面激發學習動機。其次,在教學中學生要充分發揮出自身的主體地位,在教學全程都對學習行爲加以保持,並不斷的學習新的理論知識,提升自己的自學能力、實踐操作能力以及自管能力。最後,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對學生的學習行爲進行強化控制,防止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錯誤,並對已經出現的錯誤進行及時的處理。

4.4 建立全程教學評價模式

在我國,以考試作爲唯一標準的教學評價方式已經延續了很長時間。這種教學評價標準的優點在於能夠保證評價結果的公正性和公平性,但同時也會在某個方面忽略了學生的先天基礎條件和課堂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態度和進步幅度等,不利於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因此,體育專業球類選修教學必須實行全程評價模式進行教學評價,增強形成性評價評定學生成績的作用,在學生的教學評價中加入平時課堂表現、自學技能掌握效果、課後作業與訓練的完成情況,並將其作爲教學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此同時,還要將能力掌握情況加入到課程評價中,作爲重要的考覈內容。此外,學校可以採取學生自我評價、學生進步互評以及教師評價等方式,提高考覈的全面性,保證教學評價結構能夠真實的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教學質量。

5.結束語

總而言之,爲了實現爲社會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我們必須瞭解限制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原因,掌握創新創業型人才需要具備的能力及素質。在體育專業球類選修教學中透過在堅持以能力培養爲教學中心、以技能向實踐的轉化爲重點、以學生作爲教學主體、建立全程教學評價模式,透過這些方面的改革與創新設計新的體育專業球類選修教學模式,並運用於實踐教學中,保證教學模式符合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樑林,葉國璽.體育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5(06).

[2]周靜,劉振忠,姜鳳豔.基於創新創業教育的體育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4(03).

[3]劉振忠,段斌,李繼東.體育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2(06).

[4]劉振忠,周靜.高等體育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及其實踐體系的構建[J].當代體育科技.2012(21).

[5]丁海洋,張慶文,付建強.基於培養創新型體育人才的實驗教學評價體系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03)

作者:陸克珠

第七篇:高職院校體育選項課教學模式的分析

摘要:結合學院科研課題(ZHKZYYO巧2田的研究,撰寫此文。本文透過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專家訪談法,對高職院校體育選項課教學模式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透過調研和同行的交流與探討,近幾年基本都在進行體育選項課的實踐和研究過程中大家都有共識,體育選項課已成爲高職院校體育課的主要授課方式,體育選項課教學模式有很多的優勢:能調動起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增強學生自主體育鍛煉意識,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學生的身體素質及技術水平得到明顯提高。

關鍵詞:體育選項課;教學模式;分析與研究

2002年我國教育部頒佈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指導綱要》,在體育教育的目標上,從運動參與、身體健康、心理健康、運動技能、社會適應五個方面診釋了高校體育的內涵。其中規定,應根據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選擇某一個項目進行專門訓練。由此,體育選項課教學模式應運而生;而體育師資直接影響“選項課”的實施範圍和水平,是實現教育成效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隨着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人,高職院校也普遍開展並實行了體育選項課的教學模式,而我們目前還是傳統的自然班級的授課模式,爲了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提高教學質量,結合高職院校發展的特徵,體育選項課已成爲高職院校體育課的主要授課方式。這種教學模式也是高職院校體育課發展實施的一個必然趨勢。體育課程選項教學,顧名思義就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運動興趣和愛好,並結合自身特點及實際情況,在體育課上自主選擇項目進行學習的教學方法,它給予了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力,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從興趣需要出發的自由選擇的機會。選項教學關注學生在身體條件、興趣愛好和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從而保證絕大多數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滿足自我發展的需要,又可以使學生在高中階段比較系統地掌握某個項目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給學生提供了自我發展、自我表現的廣闊舞臺,有利於激發學生主動參與運動的慾望,養成良好的鍛鍊習慣,爲終身體育打下基礎,確保“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落到實處,同時使教師主動地理解教育、理解教學,從實踐者的角度體會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並思考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最終形成教學特色、提升專業能力、提高教學興趣、激發教學積極性,使得教學質量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一、體育課程選項教學的實施應具備的條件

選項課教學的實施是要具備一定條件的。師資力量,教學基礎設施,理論指導體系,學生的基本體育素質,學校領導對體育教學的重視態度,後勤保障系統,醫療衛生系統等都要達到一定的標準纔可以很好地實施選項教學。

二、高職院校體育選項課的基本設定

經過調研和走訪專家:大部分高職院校是以選項課的形式開展教學,多數採用網上選課的模式,每個項目,每個班設定一定的人數,報名人數滿了以後,該項目將無法選擇,只能選擇其他項目。主要開設的課程爲: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體育舞蹈、貽拳道、武術等項目。選項週期爲1年,分兩個學期執行。

三、高職院校體育選項課中暴露的問題

(l)學生選課無目的,不是依據興趣和特長,只是一味的跟風,出現扎堆現象。(2)考試標準不統一,不同項目的難易程度差異很大。(3)受場地器材或天氣的影響,部分項目很難滿足學生專業化的需求。

四、分析與研究

要提高選項課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首先要加強對體育選項課的宣傳力度,讓學生要從思想上重視體育選項課,讓學生明白體育選課的目標和意義,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掌握一到兩項體育技能,並且能終生受益,這樣也有利於高職院校體育選項課的進一步開展,同時也能體現選項課的真正意義。一項運動技能的行成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且學生普遍技術較差,所以需要學生長時間的練習,但是絕大多數高職院校對體育選項課的學時不夠,選項課只開設一個學期時間(因爲體育課只開設一年時間),第一學期基本身體素質練習,第二學期纔開始選項課教學。建議:體育選項課按學年上,高職院校中,三年制的學生建議上兩年體育課,這樣纔能有充分的時間對運動技能的熟練掌握和提高,學生不但強健了的身體,也培養了學生自我鍛鍊的能力,同時對學生的終身體育也有了保障。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補充師資力量,完善項目設定,把一些比較流行和時尚的運動項目開設起來,學院可以聘任一些專業的退役人員,把新人的新技術、新觀念引人到課堂,學院領導應大力支援專業教師外出培訓,不斷提高專業教師的技術水平,以便更好的爲體育教育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1.結論(l)體育選修課要從培養學生的獨立鍛鍊的能力和體育興趣爲出發點,提高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態度和終身體育的好習慣。(2)體育選修課的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的體育課教學模式,使學校的體育課教學發生了較大的變化。(3)體育選修課有利於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使教師的專長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保證了教學質量的提高。(4)選修課的教學形式、配套器材、場地、師資力量、開課項目、考覈標準必須先行,學校應儘量爲學生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環境。2.建議(l)開設新穎的體育選修課項目。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開設的項目應以實用、新穎、有挑戰性的項目爲主,開設像街舞、輪滑、貽拳道等項目。(2)加強建設體育選修課師資隊伍的素質,擁有一支全面的高素質的體育教師隊伍,才能提高體育選修課的教學,提高教學效果。(3)體育選修課要重視健身理論知識的傳授和選課制度。(4)積極創新,改革體育課評價制度與考覈。

參考文獻:

「1]許小玲.對高職院校《體育與健康》課程實行選項教學的調查研究—以肇慶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爲例「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

「2]王偉.高職院校體育選項課實施職業實用性模組教學的課改實踐研究[J].才智,2013

「3]申再林,付鵬高職院校體育選項課教學模式現狀研究—以婁底職業技術學院爲例J[].運動,2015

「4]支曉敏,劉雅玲.高職院校體育選項課教學效果實施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劍南又學:經典教苑,2013

「5]安維強.高職院校體育選項教學研究「J].黑河學刊,2010

「6]餘明生,李芬.高職院校《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選項教學的實踐研究[J].才智,2012.

作者:吳立新 洪建光 單位:漢中職業技術學院

第八篇:多元化教學模式在初中體育中的應用

多元教學模式要從整個教學過程出發進行綜合考慮,涉及教學的各個環節,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各個方面。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強調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關注學生的個性需求,是現代教學努力探索的方向。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體育教學內容也突破了傳統意義上的單純的體育鍛煉,而是走向多元化,既包括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又包括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改善,涉及體育、心理、生物等多種學科知識的交叉融合。教學內容的多元決定了教學模式必須走向多元化,以適應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學生,促進每一個學生髮展。

一、挖掘學生體育潛能,提高學生運動能力的模式

雖然體育課程是以增進學生健康爲主要目的,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但是任何一個學科,都有它固有的學科價值取向。體育學科就是讓學生掌握運動技能,提高體育能力,當然這種教學模式只是適應高年級學生,或者只適宜很小的一部分學生,但是隻要學生有需求,以挖掘潛能爲主的教學模式就不能廢止。在籃球教學中,教師設計的教學內容是學會運球中急停,並且鞏固原地單手肩上投籃的動作。主要的教學部分,兩列縱隊分散開來,教師面對學生講解示範,學生模仿老師,自由練習。練習過程中,教師巡視課堂,觀察學生,對學生進行技術指導和糾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總會發現幾個學生動作標準規範,並且非常嫺熟,手部球感好,跳步跨步乾淨利落,能夠根據遠近控制投籃的力度,準確漂亮,並且透過交流能夠感覺這部分學生對籃球的喜愛程度。那麼在下邊的教學環節,教師對他們進行有意識地培養,讓他們給同學做示範,組織小型的半場比賽,給他們機會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運動能力,進一步增強他們的運動自信,爲他們終身體育奠定基礎。這種教學模式,實際是充分關注到了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了學生的個性需求,採用的分層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在面對全體同學的基礎上,更有利於一些對籃球有特殊愛好,特殊潛質的學生。

二、培養學生運動興趣,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模式

增強學生的體質,強壯學生身體,爲社會培養有健康體魄的勞動者,進而提高國民的整體健康水平,這是體育課堂改革的方向,是學校體育教學的基本目的。這樣的教學模式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透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運動的興趣,培養學生運動的習慣,爲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身體基礎。在投擲實心球的教學中,投擲教學動作單一,學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進而失去興趣。因此,爲了能夠讓學生得到很好的鍛鍊,教師主要採用了激發興趣爲主的教學模式,把教學內容透過遊戲的方式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看誰投得遠;第二部分,看誰投得準;第三,投遠與投準相結合。在第一部分的教學中,目的就是讓學生參與,在參與中體驗快樂,教師不限定姿勢,自由選擇,只要投得遠就好。第二部分,主要讓學生體會怎樣才能投得準,互相交流,仔細揣摩,開發學生手、腦共用的能力。第三部分,在前邊兩部分學生自由投擲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共同完成投遠、投準相結合的“保齡球”大賽遊戲,把學生分成四組,採取小組淘汰賽的模式,進一步激發學生投擲的興趣。這節課根據學生都喜歡玩的特點,設計教學方法,讓學生們在玩的過程中體驗投擲實心球的動作方法。這種完全開放的教學模式重點並不在於學生是否學會了實心球的幾種投擲方法,而在於培養學生投擲的興趣,感受投擲的快樂,在快樂中強壯了身體。

三、鍛鍊學生意志品質,改善學生適應能力的模式

體育教學不僅僅是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的教學,不僅僅表現在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夠培養學生各種良好品質,讓學生擁有健康心理,學會人際交往,適應社會發展。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透過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方法,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情緒引導,讓學生學會堅強,勇敢,學會團結,合作。九年級的學生馬上要參加中考,學習壓力大,情緒長期處在緊張壓抑的狀態之中,很少有與同學教師交流的機會。體育教師根據學生的這個心理特點,設計了這節體育課堂的教學內容和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籃球比賽。首先教師播放時下流行的休閒音樂,讓學生們根據音樂的緩急慢拍或快拍籃球,讓學生緊張的心情得以放鬆,接下來運用遊戲,複習籃球各種的基本技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遊戲結束,學生們身體充分預熱,進入課堂的重點環節,籃球比賽。籃球比賽男女同學混編,自由結組,裁判由同學推舉。比賽開始,同隊的同學,團結協作,不同隊的同學,積極競爭,裁判注意力集中,公平公正,剩下的學生作爲後補,躍躍欲試,即便是看熱鬧的同學也興奮緊張,歡呼雀躍。新課程標準下的體育教學更注重的是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透過比賽教學,教師讓學生們學會規則,學會正確處理競爭與合作的關係,讓教室內各自獨立的學生在教室外互相交流,改善心理狀態,擺脫煩惱,不快,積極健康陽光地生活。總之,多元的教學模式,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培養具有創新思維,身體健康,心理健康,有社會適應能力學生的需要。因此,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從多角度,多側面入手,關注到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最好的發展。

作者:錢永新 單位:江蘇省海門市正餘初級中學

第九篇:高職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與構建策略

摘要:隨着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的提高。尤其是對於高職院校來說,已經成爲了我國應用人才的重要來源。且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高職院校要承擔起人才培養的重任,進而真正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對於高職體育教學來說,作爲高職教育中的重要環節,教師要從學生的就業能力培養方面出發,設定相應的教學內容。本文從就業角度對高職體育教學模式進行了簡要闡述,並提出幾點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就業角度;高職體育;教學模式;改革措施;構建策略

隨着教育的不斷髮展,高職教育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作爲實施人才強國的重要陣地之一,高職教育有着顯著的優勢與特點。因此,高職院校要加強培養高職學生的就業能力,促進其實現長遠的發展。同時還要堅持正確的改革理念與目標,完善高職教育的效果。且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還要從高職學生的發展能力上入手,做好創新與改革工作,完善體育教學體系與方法。

一、從就業角度上看高職體育教學模式的意義

1、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

就高職教育來說,最爲重要的環節就是要進行就業教育,這樣才能爲我國培養更多的應用型人才。也正是在這一屬性的影響下,使得高職體育教育就要堅持從學生的就業能力以及發展能力上出發。所以可以說,培養與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以及發展能力就成爲了高職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核心環節之一。所以在實際中就要做好高職體育教學的改革與創新工作,發揮出體育、智育以及德育等方面的職能。透過對高職體育教學模式進行有效的改革與創新,還可以不斷提高高職學生的身體素質,提升心理素質等方面,強化好學生的抗打擊與自我減壓等方面的能力。其次在創新教學的影響下,還可以培養好高職學生勇於奉獻的精神,具備團隊合作意識與觀念,增強學生在未來崗位中的競爭、合作以及創新等方面的需求。

2、爲國家培養更多的有用人才

隨着知識經濟的不斷髮展,人才已經成爲了國家發展戰略中的重要資源之一,只有擁有更多的人才,才能在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擁有優勢。在黨的影響下,教育的根本目標就是立德樹人,同時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好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實現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發展。只有真正做好高職體育教育的改革與創新工作,才能確保在體育教學中融入這些因素,從而也就可以幫助學生養成健壯的體魄,健全學生的人格與心理,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優秀人才[1]。

3、促進高職體育教學實現創新

透過深入的分析可以看出,現階段的高職體育教學中與普通高校中的體育教學之間還是存在着一定差異性的,且在這種差異性的影響下,想要做好高職體育教學模式的創新工作,就要堅持將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結合在一起,這樣才能在培養好學生體育意識的基礎上培養好學生在就業中所需要具備的體育素質,同時也可以爲高職學生的就業與發展創造出相應的條件。所以在實際中就要做好高職體育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改革工作,積極促進高職體育教學的創新,尤其是要從高職學生的就業能力以及未來職業發展上出發,有針對性的採取有效的教學方法,不僅要做好基礎體育教育,同時還要做好體育實用上的教育,這樣才能培養好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高職體育教學的發展,滿足學生的學習與發展需求[2]。

二、在就業角度下高職體育教學模式的構建措施

1、完善教學目標

隨着新時期的不斷影響,高職體育教學目標就要堅持從以下幾個層面上出發。第一,要幫助學生養成健康的體魄,這也是開展高職體育教學的基礎。第二,要幫助學生養成健全的人格,透過在高職體育教學中融入人格教育,可以有效培養好學生的自律以及自覺意識等,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與觀念。第三,要幫助學生養成健康的心理,解決好學生存在的自我意識,爲學生的未來就業與發展創建出相應的條件。第四,要做好道德規範的培養工作,透過真正將德育教育融入到體育教學中去,來讓學生在學習體育知識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道德素質與意識。第五,要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而這也是高職體育教學中的關鍵所在。第六,要幫助學生樹立起終身體育的意識與觀念[3]。

2、明確教學原則

對於體育教學來說,想要培養好學生的就業以及職業發展能力就要明確體育教學的原則,這樣才能確保職業體育教學可以滿足學生的學習與發展需求。第一,要堅持以人文字。處理好德育、體育以及美育、智育等方面之間的關係。促使其實現相互促進與融合。第二,要堅持職業導向。從培養學生的就業與未來職業能力上出發,提升學生的身心素質。第三,要堅持改革創新,找出適合進行改革的路子,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做好嘗試與完善工作。

3、健全教學機制

想要促進學生實現更好的就業,就要不斷完善與健全高職體育教育機制,做好改革工作,同時還要樹立起正確的教育理念,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滿足學生的學習與發展需求,同時在學校中還要建立出相應的機構,以此來實現聯合來探尋出適合高職體育教學發展的思路與內容。只有保證體育教學可以實現有效的改革,才能滿足學生的未來發展需求。此外,還要做好教師的培訓與教育工作,提高其綜合素養,增強創新能力[4]。

三、結語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高職體育教學對學生的學習與未來發展有着極爲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就要做好高職體育教學模式的創新工作,構建出有效的教學體系,吸引學生的目光,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學生實現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高明陽.基於就業談高職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與構建[J].當代體育科技,2014,(30):79-79.

[2]楊慶玲.劉夕榕.就業爲導向的高職體育教學新模式的構建[J].河北民族師範學院學報,2013,(33):111-113.

[3]方學超.淺析以就業爲導向的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新模式的構建[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5,(18):49-51.

[4]楊岸億.簡析以就業爲導向的高職體育教學新模式的構建策略[J].運動,2015,(07):135-136.

作者:杜志鋒 單位:吉林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

第十篇:體育舞蹈課教學中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應用

摘要:“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是新一輪教學改革中最受熱捧的教學模式。基於此,文章分析了體育舞蹈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榆林學院大二年級公共體育課程的體育舞蹈班學生爲研究對象,透過對比實驗法和統計學方法對“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體育舞蹈課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體育舞蹈課教學中的具體運用方法。

關鍵詞:合作學習;教學模式;體育舞蹈

體育舞蹈源於歐洲、非洲、美洲,具有悠久的歷史,在西方國家被看作陶冶情操和鍛鍊體魄的極好形式。20世紀80年代初期,體育舞蹈開始傳入我國,成爲新興的體育運動項目。目前,我國各高校都在積極開設體育舞蹈課程,但是各個高校師資與教學水平良莠不齊,體育舞蹈課程沒有形成規範化、系統化的教學體系,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不少問題。

一、體育舞蹈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體育教育專業是培養體育師資力量的前沿陣地,也是國家培養人才的重要搖籃。體育教育專業主要爲體育教育事業培養適應基礎教育的體育人才。但就當前高校所開設的體育舞蹈選修課程的教學來說,仍存在諸多問題。教學內容與教學思想相對陳舊,無法滿足當今社會的需求,除此之外,還與當今的教學質量工程存在巨大差距。首先,教學模式仍然堅持“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學生對課堂教學中的“一講解、二示範、三練習、四提高”的傳統方法感到疲憊不堪,缺乏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其次,在教學內容方面,主要以教材規定的傳統內容爲傳授重點,對於體育舞蹈,這個現代新興的內容較爲匱乏,致使社會需求與高校人才的技能培養出現脫節,無法有效銜接。最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只關注技術和訓練水平,重表現,重統一,而忽視對學生的理論教學教法,輕創造,輕個性,從而導致學生不能正確掌握體育舞蹈的技術要領。另外,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緊迫,教學任務和目的往往無法實現。

二、“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體育舞蹈課教學中的應用實例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1.研究對象。以榆林學院大二年級(2015級)公共體育課程的2個體育舞蹈班的70名學生爲研究對象,其中第一組爲對照組,學生數爲35人;第二組爲實驗組,學生數爲35人。兩組研究對象在年齡、性別等方面的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2.方法。將榆林學院大二年級(2015級)公共體育課程的2個體育舞蹈班的考試成績進行對比研究,第一組採用傳統教學方法,第二組採用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將兩組學生的考試成績進行統計學檢驗。

(二)統計學方法

利用Excel2007和SPSS17.0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得出結果。

(三)結果

1.兩組學生期末成績等級情況對比。對照組中學生期末考試成績優秀1人(2.86%),良好8人(22.86%),及格17人(48.57%),不及格9人(25.71%);實驗組中優秀6人(17.14%),良好16人(45.72%),及格13人(37.14%),不及格0(0.00%)人,實驗組學生期末成績明顯優於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2.兩組學生期末平均成績對比。對照組學生的期末平均成績爲(65.68±7.98)分,實驗組學生的期末平均成績爲(73.60±8.95)分,實驗組學生的期末成績高於對照組,具有明顯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這表明在體育舞蹈課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可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三、“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體育舞蹈課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一)合理配置小組人員

在教學過程中要合理分組,根據學生對舞蹈技術的掌握情況,合理配置小組人員,使每個小組學生的學習水平相當,保證每組學生都有能力完成教師分配的教學任務。另外,在上課之前教師要向學生強調合作學習的重要性,確定學習內容和目標,制定學習任務和評價標準。與此同時,教師還要提出有針對性和挑戰性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合作探究

明確學習任務之後進入合作探究階段,每個學生根據自己對動作技術的理解,發表意見,互相交流,積極展示。期間教師要巡迴指導,針對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指導糾錯,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技巧,並注意觀察學生在學習、人際關係等各方面的表現。對學習和接受新技能較快的學生,要激勵其發揮自身的最大潛能;對掌握技能較慢的學生則要引導其多思考、多練習,保證達到基本的訓練要求。

(三)充盈合作

在實施“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時,教師不能只在教學形式上做簡單的轉換,而要轉變教育理念,進一步認識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挖掘其創新潛能,發揮主體作用,強調學生間的合作,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創設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明確學習目標,使整個合作學習更加豐富、充盈。

(四)延伸合作

及時反饋、評價激勵對小組合作教學模式起着導向與促進作用,及時的反饋能夠使各個小組充分展示學習成果,闡述觀點,傾聽意見,吸取他人之長,及時糾正技術動作,透過及時反饋進一步掌握動作要領。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採取多種獎勵方式,可促使學生積極進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進步要及時給予肯定,激發學生的潛能,充分展示學生的才華。鼓勵學生爲共同的學習目標而努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透過及時反饋、評價激勵延伸合作學習。

(五)教師講解與學生練習相結合

教師先做示範動作,動作要規範、緩慢,要求學生仔細觀察,並按教師提出的要求反覆實踐;教師緊扣動作的重、難點進行適當的講解,並做出清晰、簡潔的示範動作。在學生主動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巡迴指導,對學生的動作進行糾錯、指導,使學生真正掌握每個舞蹈動作的技術要領,進而逐步提高體育技能。

(六)教師指導與學生自學相結合

在學生自學實踐的基礎上,教師要善於變換練習方法和組織教法,發現問題及時指導,並重視資訊反饋。在指導過程中合理運用集體指導與個別指導方法。當大多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時,採用集體指導的方法幫助學生練習;當少數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則可以採用個別指導的方法給予及時的點撥,幫助學生克服困難。

(七)固定搭檔與臨時組合相結合

體育舞蹈技術不同於其他動作技術學習,舞蹈技術動作需要雙人積極協調配合才能體現其美感。在教學組織過程中,爲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開始階段教師可透過學生自選的方法,固定搭檔。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要適時調整,調換搭檔,使學生體會和不同搭檔合作練習的感受,找出與不同搭檔練習的差異,努力提高自身水平。另外,在選擇舞蹈搭檔時儘量能做到男女合作,優生與學困生搭檔。當教師講解完以後,單個人練習時往往會忘記一些動作,相反如果讓學生和舞伴一起進行練習,就比較容易掌握舞蹈動作。透過團隊合作,可以營造一種學習氛圍,使每個隊員都有一種歸屬感,有助於提高團隊成員的積極性和學習效率。

四、結語

學生掌握好一項體育技能,關鍵在於學生對運動項目的興趣。傳統體育教學以“灌輸式”爲主,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合作學習”作爲新一輪教學改革所推崇的教學模式,給體育舞蹈課堂帶來了生機與希望,推動了體育課堂教學改革的進程。但在其應用的過程中依然存在較多問題,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逐步優化、完善,爲體育教學改革做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王利娥,劉奮山.淺析“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及其在體育舞蹈教學中的應用[J].青春歲月,2016(23):107.

[2]張健,馮堅.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大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體育科學研究,2007(2):65-67.

[3]胡睿.“合作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10):240.

[4]陳及治.體育統計(第一版)[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

[5]李玲.合作學習模式在高校體育舞蹈選項課教學中的應用[J].雲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4(4):220-221.

[6]路秋莉.合作學習模式在高校體育舞蹈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18):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