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遞延所得稅的會計覈算分析論文

論文3.02W

摘要: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的關鍵一是確定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根據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的差確定暫時性差異;二是計算所得稅費用。但是在理解和運用中有諸多難點,本文結合實際工作中對遞延所得稅理解提出自己的見解。

遞延所得稅的會計覈算分析論文

關鍵詞:遞延所得稅;資產;負債

會計工作和學習中,發現大部分會計人員對遞延所得稅的處理有諸多疑惑,本文針對遞延所得稅理解中的難點,以及所得稅費用的計算過程中遇到的難點談一點想法,期望能對學習及會計工作有所幫助。

一、遞延所得稅的涵義

《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規定採用資產負債表法覈算所得稅。遞延所得稅分爲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透過比較資產、負債按照會計準則規定確定的賬面價值與按照稅法規定確定的計稅基礎,對於兩者之間的產生時間性差異,分爲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與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確認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資產與遞延所得稅負債。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在未來期間轉回時,會增加轉回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會減少未來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

二、遞延所得稅的確認及賬務處理

下面主要從資產和負債兩個方面來分析遞延所得稅。

(一)資產資產的.賬面價值大於計稅基礎,形成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資產的賬面價值小於計稅基礎,形成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例如,某項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40000元,期末公允價值上升10000元,在進行帳務處理時:借:交易性金融資產10000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10000該項資產帳面價值50000元。企業持有各項資產期間資產增值或者減值,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可以確認損益外,不得調整該資產的計稅基礎。因此,不承認公允價值的升值10000元,在以後實際處置時再確認,稅務機關確認該項固定資產價值是40000元,也就是計稅基礎。即資產賬面價值50000>計稅基礎40000,理解差額是(50000-40000)*25%=2500元,應調減應納稅2500元(假設所得稅稅率爲25%),可理解爲稅務機關少收了2500元,在以後期間可以收回。對於企業可理解未來要多交稅,意味着會在未來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流出,符合負債的定義,所以確認負債,即應納稅暫時性差異,也就是“遞延所得稅負債”。賬務處理:借:所得稅費用2500貸:遞延所得稅負債2500

(二)負債負債的賬面價值大於計稅基礎,形成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小於計稅基礎,形成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例如,某企業預計銷售產品質量保證損失提取費用10000元,計提時賬務處理:借:銷售費用10000貸:預計負債10000該項負債帳面價值10000元。稅務機關認定該項預計負債時,取決於銷售產品損失是否已經發生。因此不應確認,在以後實際發生時再確認,稅務機關確認該項負債是0元,也就是計稅基礎。即負債賬面價值10000>計稅基礎0,理解差額是(10000-0)*25%=2500元,應調增應納稅2500元(假設所得稅稅率爲25%),可理解爲稅務機關多收了2500元,在以後期間可以轉回。對於企業可理解未來要少交稅,意味着會在未來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流入,符合資產的定義,所以確認資產,即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也就是“遞延所得稅資產”。賬務處理:借:遞延所得稅資產2500貸:所得稅費用2500

三、所得稅費用的確認

根據所得稅費用=應交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費用,應交所得稅已計算出來,根據遞延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負債期末餘額-遞延所得稅負債期初餘額)-(遞延所得稅資產額期末餘額-遞延所得稅資產期初餘額),就可計算出所得稅費用。這個公式在日常記憶中較困難,可以根據會計分錄借貸平衡式,其他三個都是已知,倒擠出所得稅費用。例如,某企業應交所得稅是42000元,遞延所得稅負債期末、期初餘額分別是20000、30000元,遞延所得稅資產額期末、期初餘額分別是25000、12000元。遞延所得稅負債期末餘額相比期初要減少10000元(借方),遞延所得稅資產期末餘額相比期初要增加13000元(借方)。所得稅費用即是19000元:借:所得稅費用19000遞延所得稅資產13000遞延所得稅負債10000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42000假設遞延所得稅負債期末、期初餘額分別是30000、20000元,其他條件不變,遞延所得稅負債期末餘額相比期初要增加10000元(貸方)。所得稅費用即是39000元:借:所得稅費用39000遞延所得稅資產13000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42000延所得稅負債10000透過會計分錄倒擠所得稅費用,便於會計人員理解和掌握,相對於透過所得稅公式計算得出結果更簡單易懂。

參考文獻:

[1]財政部會計司編寫組.企業會計準則講解[M].人民出版社,2010,12.

[2]胡慶紅.對遞延所得稅資產與遞延所得稅負債覈算問題的探討[J].商業會計,2010,3(06).

[3]胡研.淺析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確認以及會計處理[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