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的策略論文

論文1.37W

摘要:當前初高中歷史教學的銜接處於普遍缺失的狀態。如何使學生儘快適應高中歷史教學特點和學習特點,完成初高中教育的順利過渡,就成爲高中歷史教師的重要任務。本文提出從教師與學生兩個角度入手,採取可行性的措施,開展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工作,幫助學生實現學習初高中歷史的順利過渡,爲學生學習高中歷史奠定良好基礎。

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的策略論文

關鍵詞:歷史教學;初高中銜接;銜接教育

當前,銜接教育是基礎教育領域的一個熱門話題。每當暑假來臨之際,“小升初”、“初升高”的語、數、英、理、化、生等各種類型的銜接班報名都異常火爆。然而有關初高中歷史的銜接問題則鮮有人問津,可以說初高中歷史銜接處於普遍缺失的狀態,這種缺失給高一學生學習高中歷史帶來了很大的障礙。那麼,應該如何解決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問題,如何使學生儘快適應高中歷史教學特點和學習特點,完成初高中歷史教育的順利過渡呢?筆者認爲,應該從教師與學生兩個角度入手,採取可行性的措施,幫助學生實現學習初高中歷史的順利過渡,爲學生學習高中歷史奠定良好基礎。

一、歷史教師在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中應發揮主導作用

教師是學校教育的主導者。歷史教師在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中應發揮主導作用,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增強銜接意識,提升對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的重視程度。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的缺失很大程度上要歸因於很多歷史教師的銜接意識淡薄,以爲初高中銜接是語數英這樣的主科與理化生學科的事,與歷史學科沒什麼關係,進而毫不關心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甚至出現了初中歷史教師從未看過高中歷史課本,高中歷史教師也從未了解初中歷史講了什麼的奇怪現象。當前,初高中歷史銜接的缺失已經成爲阻礙很多學生提升歷史學習成績的一個重要原因。歷史教師需儘快轉變觀念,認識到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的重要性,增強銜接意識,重視並落實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工作。

2.研讀初高中歷史課標與課本,做好初高中歷史知識體系的銜接。課標與課本是初高中銜接的根本依據。歷史教師應深入比較初、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對同一歷史內容敘述上的異同,明確各自教學目標、內容的側重點與內在的聯繫;進而比較初、高中歷史教材內容體系的差異,分析各自的特點和聯繫性,對初高中課程內容、分層次要求、實施程序進行合理調整設計的研究;在深入研讀初高中歷史課標與課本的基礎上,做出初高中歷史知識體系對照表,明確初高中學習內容的聯繫和變化,做好初高中歷史知識體系的銜接。

3.抓住過渡關鍵期,切實推行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教育。高一學年的上學期作爲學生告別初中進入高中的第一個學期,很大程度上決定着學生能否平穩過渡,順利適應高中階段新的學習生活,是初高中過渡的關鍵期。歷史教師應抓住這一關鍵期,採取可行的措施,切實推行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教育。首先,可在高中開學之初開展有關學生初中歷史學習狀況的問卷調查活動與抽樣訪談活動,對學生的歷史學科基礎和現狀以及對高中歷史的瞭解做到心中有數;進而根據問卷調查與訪談所反饋的情況有的放矢地制定初高中銜接計劃並實施。其次,開學第一堂歷史課是初高中歷史銜接的關鍵節點,歷史教師一定要充分準備,上好這一堂課。筆者就習慣於利用開學第一堂歷史課講授《高中歷史導言課》,利用這一堂課跟學生一起回顧初中歷史的主幹知識,瞭解高中歷史的知識框架,熟悉初高中歷史的聯繫與區別;進而向學生介紹高中歷史的教學要求與教學方法,爲學生學習高中歷史開好頭。再者,歷史教師應在高一學年上學期循序漸進,逐漸轉變教學方式。初中歷史課程按時序線索編排,條理清晰,內容較爲簡單,因而課堂以教師講授式教學爲主。高中歷史課程在初中的基礎上,按照專題編排,結構較爲複雜,內容較爲深入,課堂應以啓發式、探究式的教學以主。但是教學方式的轉變不可操之過急,否則只會徒增初高中歷史的裂縫。在給高一新生授課之初,歷史教師應仍以講授法爲主,慢慢增設問題情境,運用問題教學法,增加問題探究環節,逐漸實現教學方式的'自然過渡。最後,關於是否有必要讓學生在初中畢業後專門上暑假歷史銜接班的問題。筆者認爲沒有必要。筆者一貫反對任何形式的暑假銜接班。更何況初高中歷史銜接的任務與數理化等學科相比是較爲輕鬆的,更沒必要犧牲學生的假期來做這項工作。畢竟假期對於學生來說也很重要。

4.樹立長期銜接意識,在高中平時教學中注重初高中歷史的有機結合。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的關鍵期在高一上學期,並不意味着能在這一時期內畢其功於一役,以後的高中歷史教學就無需再關注銜接問題。恰恰相反,教師應該樹立長期銜接意識,在高中平時的歷史教學中有意識地將學生在初中階段已學習的知識與高中課程有機結合在一起,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積澱出發開展教學,對於學生懂得什麼,不懂得什麼,哪些地方需要略講,哪些地方需要詳講等問題做到心中有數,收發自如。尤爲關鍵的是,教師應該針對高中專題式的課程編排造成知識跳躍性大的特點,有意識地強化通史思維,講透每一個知識點在歷史長河中的位置,理清其來龍去脈。

二、學生是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的主體

學生是學校教育的主體。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也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銜接工作的成功與否,歸根結底要看學生能否實現初高中歷史學習的順利過渡。爲了發揮主體性,保證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的效果,進入高中的學生應注意以下幾點:

1.提升並保持對歷史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張紅英老師說:“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是推動學生學習最有效的內部動力。”激發學習歷史的興趣,對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順利完成初高中歷史學習的過渡有着重要的作用。具有濃厚的故事性與趣味性的歷史學科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並不難。但是,學生進入高中後,面對難度驟然增加的高中歷史,往往知難而退,失去對歷史的興趣。進入高中的學生應如何提升並保持對歷史的興趣呢?新課程教材豐富的人文知識和課堂開放的結構,包含着大量有趣味的因素和激起興趣的契機。學生可在教師的引導下,在教材與已學知識的聯繫中尋找“切口”,在教材與現實生活的聯繫中發掘“熱點”,以興趣引路,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積極主動地去學習,體驗學習的快樂。此外,琳琅滿目的歷史課外讀物也是激發並保持歷史興趣的重要法寶。學生可在老師的推薦指引下積極開展歷史課外閱讀,多讀一些內容與難度適宜的歷史課外讀物。

2.轉變學習方法。初中生的思維在很大程度上屬於經驗型,他們往往要藉助生活中的親身感受或習慣觀念等進行形象思維活動。因而在初中的歷史學習中,學生們習慣於機械背誦老師講授的知識,缺乏積極的思維習慣,造成“重知識,輕能力”的不良傾向。高中階段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抽象思維,要求能夠利用理論做指導,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高中歷史課程的要求也相應提升。學生進入高中以後,需要逐漸放棄被動記憶的學習方法,掌握理解記憶的學習方法。課堂上,學生要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參與式的學習,積極主動地獨立思考與合作研究,鍛鍊解讀史料,在史料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課後不要一味地追求對知識的機械記憶而應着重於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知識,運用知識。

3.養成良好的歷史學習習慣。初中歷史在人們長期的印象中居於副科地位,再加上其最重要的考覈———畢業會考的難度也不大。因而初中生投入歷史的時間與精力少之由少。不少學生甚至只是在考試前才臨時抱佛腳,背背提綱,做做練習。高中歷史比初中難得多,不端正學習態度,多花些時間精力,更加刻苦努力是很難學好的。學生進入高中以後,要嚴格要求自己,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前要堅持預習。沒有預習,聽課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甚至不知所云。課堂上要全身心地投入。不要指望上課睡覺而課後課後背背課本上的條條框框就想提高歷史成績。課後要及時溫習功課,完成作業,還要努力地擠出時間廣泛涉獵有益的歷史課外讀物以保持學習熱情,開闊視野,提升歷史素養。尤爲關鍵的是,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需要恆心與毅力,關鍵在於持之以恆,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有始無終。總而言之,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是當前中學歷史教學的薄弱環節,也是提升中學歷史教學水平的關鍵點。我們應從教師與學生兩個角度入手,一方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一方面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開展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工作,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高中歷史教學。

參考文獻:

[1]張紅英.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機[J].中華少年,2012,10(19).

[2]林義元.歷史課外閱讀———學生初高中歷史銜接的重要橋樑[J].中學課程資源,2017,1,(1).

[3]張樹晨.新課程理念下的初高中歷史銜接探究[J].新課程研究,201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