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數學情感意識的培養論文

論文5.1K

小學數學教學的終極目標就是透過對兒童獲取教學知識形成數學能力,讓兒童初步學會運用數學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培養兒童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獲得適應社會和自身進一步發展的教學技能。爲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對數學的良好情感和意識尤爲重要。

數學情感意識的培養論文

下面談談我在教學實踐中獲得的一點認識。

一、創設情境

在情境的活動中培養兒童對數學的情感意識。兒童對數學知識的感知是從生活實例開始的,讓兒童在情境中感知數學知識,獲取數學知識的同時培養兒童對數學的情感意識。首先,根據兒童的生活經驗,創設兒童感覺親切的情境。日常生活中充滿了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就是解決生活的實際問題,使兒童對數學知識感覺親切可信,從而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動機。

另外,選擇與兒童生活密切聯繫的內容,創設激發兒童興趣的情境。學生對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最容易產生興趣,如果發生在身邊的事情還能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就不但能激發興趣,而且能增強兒童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例如,在教學應用題時,設計一次“我一個月的生活費是多少”的數學實踐活動。讓兒童回家瞭解一下一個月基本生活的各項開支情況,再將蒐集的數據在老師的指導下整理,並提出有關的問題。

二、培養數感

所謂數感,就是兒童對數的大小、多少、計數原則中進行位值和位置值的.感悟,感悟的強弱決定數感的高低。兒童的數感程度直接關係數學意識的強弱。因此,對兒童數感的培養是對兒童的數學意識的培養。

兒童的學習是一種以自我爲中心的探索性的學習方式,根據兒童的這種學習特點,在教學10以內數的認識時,從兒童已有生活經驗出發,組織兒童數全班有幾個小組,每組裏有幾個不朋友:每組裏有幾個男同學,有幾個女同學;哪組小朋友人數多,哪組小朋友人數少;數出的數中哪個數大,哪個數小等等。這些都是兒童熟悉的日常生活的數學問題。讓兒童體會到日常生活需要數學,讓兒童感悟這些數有大小、多少,一個數可以分成兩部分(整十部分和單個的部分),兩部分數還可以組合成一個數等等教學現象。這種數學思維的建立就是數學意識的初步培養。

例如,教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時,出一個讓兒童數100根的小棒,看誰數得又快又好的活動。數的結果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逐一地數;分組數;數出10根捆一捆,再10根10根地數,數出100根,數完以後老師再提出,透過今天的數數你發現什麼?數感強的學生會說出:我發現10根10根地數比一根一根地數快一些,還不容易出錯。教師應緊緊地抓住學生的這種對計數原則中的位置值的感悟,進行發掘與整理。老師接着問爲什麼10根10根地數不容易出錯?待學生討論後再接着說,在數數的時候我們給滿10根的數找一個位置,讓數滿10根的數都放在這個位置上。現在我們給這個位置取個名——十位。兒童從逐一的計數到分羣(分組)計數是對數的認識的飛躍,是對計數原則中的位置的初步體會,是對兒童的關於數的意識的發展。

數學教學中,注意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建立和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感悟,這種感悟就是兒童的數感。當兒童再重新回到現實中,解決現實生活中出現的數學問題時,當出現數和量時,兒童就會從建立的數感中立即作出數有大小、多少;量有相差、部總、倍比等等思維模式的反映,同時會產生解決這些問題的數學思維方法,這種思維模式和數學思維方法就是數感和數學意識在兒童學習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體現。

三、重視實踐

在數學教學中,一說到應用,我們的腦子裏就立刻反映上“應用題”。看到具體的應用題時馬上就反應用什麼“數量關係”去解答。這也是一種數學的應用意識,但這種數學意識是建立在必須有編擬好的應用題的基礎上的,不是來自於對現實生活中的資訊的處理的基礎上建構的。這樣應用數學知識的結果,要讓兒童真正做到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是很困難的。要克服這種傾向,必須讓兒童在現實生活實踐中形成數學應用意識,在解決現實生活數學問題的實踐中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能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培養兒童從周圍的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透過蒐集、交流、分析、整理、運用,讓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讓學生感受數學創造的樂趣,增進兒童學好數學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