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體育教學培養學生規則意識的意義論文

論文9.7K

【摘要】隨着教學改革的不斷升級,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作爲體育教師,不僅要傳授體育技能、保健方法等專業知識,還要言傳身教,以自身的道德行爲和魅力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體育教師可以利用體育課教學這一平臺,發揮課程的獨特內涵,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完美人格的塑造貢獻力量。本文根據教學實際,分析了培養學生規則意識的現實意義、學生規則意識欠缺的表現以及原因,旨在呼籲體育科研人員與體育工作者進一步探討培養學生規則意識的方法。

體育教學培養學生規則意識的意義論文

【關鍵詞】規則意識;體育教學;自我約束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如果生活中缺少規則意識,社會就會一團糟。因此,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培養規則意識既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需要,每個學校都會教育學生守規矩、嚴紀律。作爲體育教師,可以透過體育課教學培養學生的自我約束力,使學生樹立公平正義、誠信友愛的理念,引導學生健康成長成才。

一、在體育教學中培養規則意識的現實意義

(一)人的發展。體育課的價值,不僅在於保障廣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還在於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和塑造健全的人格。從長遠意義來說,也在於關注學生的生存和發展,增進其自由感與幸福指數。在實際教學中,體育教師不能僅關注學生的身體素質與運動技能的提高,而忽視了透過運動參與提高其精神文明、促進其社會化發展等作用。生活中充滿了競爭,只有在規則的約束下,才能保證人與人之間正常交往、社會良性發展。運動場是培養學生遵守規則、公正公平意識的理想平臺。只有建立了良好品行,纔會被社會接納和認可。因此,體育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提高其自我約束力,保證學生有參與鍛鍊的自發性與反覆鍛鍊的持久性,這對於學生的創造性、積極樂觀的心態、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提高至關重要。

(二)社會的發展。首先,對於學生規則意識的培養有助於提高學校的校風、學風。每年都有一大批學生因違反校規校紀、國家法律而受到警告、處罰、退學等處分,甚至墜入犯罪深淵的學生人數也呈上升趨勢,究其原因,是心理的'脆弱和規則意識的淡漠化最終釀成了這些惡果。對於廣大學生來說,在課堂之外的課餘時間裏,如何拉開和其他人的差距,關鍵在於誰的自我約束力和規則意識更強。尤其在大學校園,學生自主可控的課餘學習時間更多、可支配的課餘空間較自由和靈活,這就更需要約束自我,不斷強化學生對規則的認同感,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堅持不懈地完成每個階段的學習目標,才能保證他們在半社會化的大學校園中健康成長,順利完成學業。其次,對於學生規則意識的培養有助於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透過體育課教學的一系列措施對學生規則意識進行培養教育,使其養成良好的品質與素養,爲營造一個講文明、守秩序、講法治、守規則的和諧社會環境提供道德支援。

二、體育教學中學生規則意識欠缺的表現及原因

(一)學生規則意識欠缺的表現。

1.學習與生活中規則意識不強。一部分學生對自己的要求不嚴,生活中缺乏規則意識,時間觀念淡薄,自我約束力欠缺。例如上課遲到,不遵守課堂秩序,對自己生活管理鬆懈等。究其原因,是部分學生對成績要求不高,認爲只要及格即可;或是紀律與規則意識不強所致。實際上,大學生經過了多年的認知教育,對紀律、規則規範的認識能力是比較健全的,也基本能遵守行爲守則,之所以仍不自覺地出現違紀行爲,和學生對規則的認知角度的差異有很大關係,有些學生自我約束力較強,能夠自覺遵守規則,而有些則不然。在體育課堂上可以看到,一些學生能遵守課堂紀律及秩序、愛護公共體育器材、樂於幫助和尊重他人,而一些學生則認爲嚴格遵守規則者“沒趣味”“呆板”,甚至還會鄙視那些嚴格遵守秩序和規則的同學。雖然他們具有道德認知和較高素質,能夠明辨是非,但當違反規則可以使自己便利時,就會把規則拋在一邊,以個人利益爲先,做出不道德的行爲。

2.人際交往規則意識不強。在大學階段,除了從書本中獲取的知識外,師生、生生之間的溝通與交往,對學生的成長、對人格的塑造也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隨着經濟的發展,社會越來越物質和現實,學生的價值觀也隨之發生變化,在學習生活中往往忽視了對自己人格的塑造和綜合能力的提升,認爲只要成績優異就萬事大吉。在這些不良心理的影響下,就會出現人際交往問題。體育課堂上,在分組練習時,常發現有個別學生私自換位置的現象。究其原因,一部分是尋找認識的同學,不願意和陌生人一同練習;一部分是尋找技能水平較強的同學,不願意協同較差的同學一起練習。這些學生不願意與陌生人交往,甚至有排斥他人的不良心理,更不懂得換位思考、互相幫助,缺乏交往意識和集體意識。沒有珍惜以體育課爲平臺,與其他同學溝通和建立友誼的良機。

3.誠信問題。誠實守信是我國的傳統美德。近年來,考試作弊成了學校日益突出的問題,尤其是在公共體育選修課上,作弊現象更是頻頻出現。一些學生抓住公共體育課堂人數多、專業不同、互不相識等特徵,在體育期末測試中求助運動水平較強的學生代替自己,以欺瞞教師,求得高分。例如,在進行籃球原地投籃技術授課時,有的學生在平日練習時偷懶,甚至裝病,私自減少練習量,導致在學期末也未能掌握應有的技能,考試時便成了熱鍋上的螞蟻,想辦法投機取巧。即使安排學生裁判進行協助監督,也會出現徇私欺騙、謊報成績的現象。在每年的《國家體質健康標準》測試中,若監管力度稍有不夠,就會出現替跑、舞弊等現象。學生的誠信缺失問題需要廣大體育教師給予足夠的重視。

(二)學生規則意識欠缺的原因。

1.思想行爲的放鬆。相對於高中階段較嚴格的學校管理制度,以及較繁重的學習負擔,大學階段,學生課餘時間增多,學習負擔較輕,很多學生因缺乏更高的理想和目標,思想與行爲逐漸放鬆。一些學生不重視體育課,一方面是受高中學校只重視學業的影響,另一方面是沒有充分認識到大學體育的價值及真諦,進而造成思想鬆懈、紀律性不強。同時,隨着手機的普及和網絡的通達,以及學生與社會接觸面的拓寬,獲取各種資訊的渠道和途徑增多,在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部分學生過分追求個性,以至於不願受學校規則的束縛,放縱自我。

2.家庭教育的失當。大學生出現心智不健全、心理素質差等狀況,多數和錯誤的家庭教育觀念有關。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家長往往把智力教育放在首位,從而忽視了對人格和心理的培養,一切以分數的高低、排名的先後作爲衡量學生優秀與否的標準,從而錯過了人格培養的大好時機,忽略了子女心理的發展。在教養方面,一部分家長對子女採取放任型或溺愛型管教,違背了子女正常的發展需求和成長規律。子女進入大學後,更是缺少與其心靈的溝通與交流,仍以考試分值、各項證書作爲關注點,不關注心理髮展。在這種教育背景下,大學生很難形成自我約束力,往往容易導致不良人格的產生。

3.道德教育的不足。高校教育模式中,素質教育仍有所欠缺,衡量學生是否優異的重要指標依然是學習成績,不利於學生正確“三觀”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發展。雖然高校受國家強制規定開設有關於道德與法律的課程,但大多單調無味、脫離實踐,學生的興趣不足,容易產生逆反情緒。若不能培養學生較好的規則意識,矯正不良心理,會使大學生道德意識欠缺、心理異常程度加重,成爲全面協調發展道路上的障礙。

4.社會不良的影響。如今社會正處在轉型變更期,呈多元化發展。在這種局勢下,原有的社會機制遭到了衝擊,新的社會機制還未建立健全,滋生了利己主義、唯利是圖、極端個人主義等不良思想,學生的規則意識也受到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蝕。在個人利益的驅使下,不遵守規則的行爲屢見不鮮。此外,大衆傳媒在市場經濟發展的求利性驅使下,爲了吸引點擊率,蓄意誇大事實、增加負面輿論,從而影響學生的辨識。面對網絡的衝擊,大衆媒體更應該多做正面的輿論引導,弘揚文明風尚。

總的來說,廣大體育工作者應該在技能教學之餘,考慮如何教書育人、言傳身教,以自身道德風範感染學生,並考慮如何設計教學內容和計劃,在體育課堂上行之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使之在學校遵守紀律、在家中傳承美德、到社會中遵守公德,爲培養和諧社會中具有高素養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楊柳.如何對學生進行公民規則意識的培養[J].教學與管理,2007(27).

[2]桂榆棟.公民的規則意識教育研究[J].思想戰線,2013(S1).

[3]周品.大學生規則意識現狀及對策研究[D].南京師範大學,2014.

[4]賈新華.當代大學生規則意識的缺失與培育[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