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在高校體育中構建終身體育的教學模式研究論文

論文2.38W

關鍵詞:高校體育 終身體育 教學模式

在高校體育中構建終身體育的教學模式研究論文

摘要:在當今社會,物質生活的高度發達與體育健身的相對匱乏已形成鮮明的對比,究其原因,主要是體育鍛煉的不連續性造成的。高校體育作爲學生進入社會前的最後一個學校體育階段,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依然成爲高校教育的一個目標。本文探討了在高校體育教育中如何建立終生體育教學模式的理論和實踐方法。

0引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把可持續發展和科學發展觀並列爲現代化建設的兩大戰略,大學階段只能獲得需有知識的10%左右,而其餘90%的知識卻要在工作中不斷學習取得,由於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知識老化的現象普遍存在,因此,在全球範圍內,終身教育已成爲人們的共識。作爲高校教育的重要環節之一——體育教育,其作用及用途也已被各方大衆認知了解。終身體育成爲高校體育教育的一個目標,它是一個較新的概念,主要指一個人終身進行身體鍛鍊和接受體育指導及教育。高校教育是一個人由接受知識再培養到進行社會實踐工作的最後一個知識培養存儲的基地。高等學校體育又是國民體育的基礎之一,是我國培養身心健康的進階人才、發展體育事業、豐富高校課餘文化生活、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需要;它對於學生的體能和智能發展、在校的學習和終身生活、增強國民體質等有着重要作用。著名教育家保爾於20世紀60年代提出最早的終身體育理論。70年代他又在《終身教育論》中提到“如果將學校體育的作用看成是無足輕重的事,不重視學校體育,那麼,學生進入成年階段後,體育活動就不存在了”。

1更新觀念

高等教育是關係到我國是否能夠走在世界科技經濟強國之列的百年大計,高校體育教育則是爲人體生理、心理健康提供基本保證。體育教育的好與否成爲制約社會生產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我們必須棄“體育運動訓練只是在一生中一個短暫時期內進行的”錯誤觀點,確定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教育的入門期,是終身體育的基礎環節的觀點;必須拋棄那種認爲學校體育就是跑的快、跳的高、投的遠的單純印象,確立健康與生命是整個個性有機體組成部分和支柱的觀點,將學校體育與智育、道德、藝術教育、社交和公民活動密切聯繫起來。

2成立各類體育項目俱樂部

高校教育的環境相對於其他教育來說學生的自由支配時間較爲充裕。有人形象的描述高校爲“小社會”或進入社會前的“實踐基地”。學生對於自身各項能力培養的追求比任何時期都較強。此時成立各類體育項目俱樂部,不僅填補了課餘時間,而且相當一部分學生對於自己愛好的體育項目有了更深刻的瞭解,透過俱樂部定期的組織活動爲他們的`終身體育打下伏筆。

3創造體育文化氛圍

常年組織較大型的體育健身知識講座及體育文化周或月等活動,帶動學校體育文化的氛圍,使得體育健身成爲一種時尚。講座的形式要多種多樣,寓教育樂,對學生的體育基礎知識、鍛鍊的方法及體育保健衛生等知識都應涉及。在此類一系列的體育文化活動中,學生不僅掌握一些身體力行、因地適宜、形式多樣的健身鍛鍊方法,而且還能使一部分想鍛鍊但無勇氣邁出第一步的學生很堅定的加入進來。

4課程設定

高等體育教育是在中進階體育教育基礎之上對學生的身體及鍛鍊形式方法進行的更深層次的再教育。大學一年級應以競技體育項目爲主要教學內容,以健身、娛樂、傳統等體育項目爲輔助教學內容,以有效的增強學生體質;二年級開始,實行“三自主”教學,即學生自己選內容、自己選時間、自己選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權和個性培養,教學內容以健身、娛樂、體育休閒爲主要教學內容,向體育鍛煉終身化過渡。現行的大三、大四的課程之中體育的繼續再教育較少,被廣大師生忽視,這一階段學生的課餘時間更加充裕,而學生安排日常作息時間的能力越來越強,此時我們應加強注重學生體育興趣、能力的培養。以體育俱樂部的的形式,多增加一些當前較爲流行的體育項目,例如:瑜伽、健美、體育舞蹈及攀巖等運動,主要以選修爲主。並可根據學生所學專業,預測社會集團未來體育運動場所、器材設施及對人才的需要等情況。參考本校的體育師資力量、結構,設定此階段體育課程,使學生掌握一門或多門能夠終身從事體育鍛煉的方法,走向社會後產生“終身體育社會效應”。

5學校體育與社會銜接

開設社會實踐基地,使受教育者成爲指導者,學校體育與社會銜接,向社會開放、爲社會服務。先期所成立的以各個專業教師指導下的各類體育項目俱樂部作爲此社會實踐的基地。學校體育從封閉隔離狀態中解放出採,使學校體育真正成爲終身體育的一個環節;學校的體育場地和器材設施向公衆開放;此時的生力軍便成爲這些體育場地和器材的指導組織及管理者。不僅豐富學生的課餘時間、提高自身的鍛鍊機會,還能增加額外的經濟收入等。同時學校體育不僅要成爲爲學生服務的基地,還要成爲輻射區域終身體育的開展提供諮詢指導的基地。“授人以魚,只供一頓之炊;教人捕魚,則終身受益”。終身教育是智力資本的孵化器,終身體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合格的生產力,構建終身體育型高校體育成爲當前高校體育教學的一個需求、一個基礎,一項任務。

6結論

構建終身體育型高校體育模式,作爲終身體育教育基地的教育者首先要更新觀念,使學校體育與智育、道德、藝術教育、社交和公民活動密切聯繫起採。高校的環境相對於其他教育階段來說學生的自由支配時間較爲充裕,常年組織較大型的體育健身知識講座及體育文化周或月等活動,帶動學校體育文化的氛圍,使得體育鍛煉健身成爲一種時尚。課程設定應加強注重學生體育興趣、能力的培養。增加一些當前較爲流行的體育項目,開設社會實踐基地,使受教育者成爲指導者,學校體育與社會銜接,向社會開放、爲社會服務。

參考文獻:

[1]李亞龍等.試論終身體育與終身教育[J].中國成人教育,2010,11:51-52.

[2]蔣桂鳳.體育與可持續發展[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5,6:68.

[3]楊智偉.中職學校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培養的研究[J].2010,23(2):154-156.

[4]王洪磊,馬克.試論學校體育與終身體育的關係[J].山西體育科技,2010,30(1):38-40.

[5]焦建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與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J].四川體育科學,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