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同心聚力謀科技教育新發展論文

論文1.33W

近年來,黨中央特別重視高考制度的公平與合理性,逐步取消高考保送與加分政策。同時,國家科技投人明顯增強,對技能人才的培養更加重視。但在如何加強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和相關鼓勵制度方面出現了偏弱的現象。

同心聚力謀科技教育新發展論文

政策的改變給身在一線的科技教師帶來了一定影響,有的科技教師因此信心不足,有失落感,有的學校領導對科技教育的重視度也有所下降。筆者就新常態下如何開展科技教育工作,談談自己的見解。

一、認清形勢,牢記重託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和科技文化教育是民族振興之大計,作爲一名科技工作者,應肩負起社會的重託,把科技教育事業引向縱深發展。

1.要搞好科技教育工作,必須講奉獻,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言行一致,表裏如一。

2.強化自身素質建設。必須堅持學習,時刻關注社會動態,提升自身能力,並將其貫穿在教育工作之中。

3.轉變觀念,樹立全面發展的育人觀。注重綜合能力與全面發展或個性特長的發展,講求人的思想素質、對社會的責任感。

二、堅定信念,肩負責任

教師要用正確的信念教育讓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教育工作中經常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和發展當代青少年的自尊、自信、自強的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榮譽感和責任感;引導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有愛心、守誠信、積極向上;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科學的學習態度和探究精神。

三、克服浮躁,排除干擾

從近年的科技創新大賽來看,由於政策的.改變,學生、教師、學校參賽的積極性下降了許多,懷疑聲、反對聲不斷來襲,壓得學校、輔導教師喘不過氣。

針對這一問題,科技教育工作者需明白,最初提倡創新教育,以加分、保送、自主招生的優惠條件鼓勵學生,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探索和實驗性地摸索培養科技人才的路子和方法。然而在這一過程中,有的教師犯了“求勝心切”的錯誤,成爲學生項目的經營者。

不合理的評價將對學生成長不利,對教師也是一種無言的傷害。國家改革招生考試製度,說明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這其實是爲今後的工作掃除了障礙。今後的評價體系將會更加完善、公正合理,科技教育也將在這一過程中獲利。

作爲科技教育工作者,需心懷大局,排除干擾,嚴格執行國家的主導方針,以科技振興爲己任,爲做好科技教育工作繼續努力。

四、創新機制,明確職責

目前科技輔導員隊伍還不夠強大,發展也極不平衡,有的地方還沒有引起高度重視,有的地方管理機構責任不明確,激勵機制不健全。創新管理機制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1.健全組織機構,加強隊伍建設。由縣級機構組建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每年定期組織輔導員培訓,並請專家指導;每年組織全縣性的科技活動,分小學、初中、高中進行活動競賽,把科技工作列入評價學校工作的考評機制;市級和省級每年組織專項活動,使科技工作進人羣體化,促進各地區的平衡發展。

2.加大投人,進行專項資金督查。政府加大政策性投人,防止資金挪作他用,要求學校設立科技工作經費專賬,便於督查。

3.健全評價機制,激勵創新。教育職能部門對科技教師在職稱、晉級方面有專項指標,對有特別貢獻者予以破格提升、晉級,建立長效機制;關注新

老科技教師的交替,逐步形成教學資源資訊網絡化;搭建資源共享平臺,促進相互交流。

4.市、省級相關部門組建創新資訊網。把原有創新題材在網上公佈,防止創新活動重複;把每年的創新項目在網上公佈,由科技教師提出改進意見和批評意見。

5.加強科技創新活動跟蹤制。應特別注重對初中組、高中組創新人才的跟蹤,設立專人檔案,保證其在三年內有參加創新活動的記錄;每年在創新活動前送上級部門檢查評價,對創新活動的資料實行封閉式管理;採用網上報名,抽籤選定評委,或請外省、市的專家評委互評,加強評定的嚴肅性、公正性、合法性。

6.加強科技教師的思想道德建設,規範科技教師的行爲,使科技教育工作在正常有序中進行。

五、注重方法,改進工作

要使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穩步推進,應做到科技創新與教學同步,協調發展。

1.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科技創新要有較深的理論基礎,才能對某些現象做出正確解釋,才能真正創新。教師應透過相關資料和教學工具,加強學生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訓練,爲創新活動打好基礎。

2.注重實驗教學,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新課程要求實驗教學多元化,可根據教材要求或學生情況創設新實驗,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創新,爲創新活動提供有利條件。

3.系統學習創新方法,提高學生創新能力。一項科技小發明包括觀察、資訊傳遞、動手設計和撰寫研究報告等過程,教師不能犯急躁病,要有長遠觀念,只有採用科學的方法,才能加快科技教育工作的發展。

4.根據學生的年齡、思維層次開展不同的科技活動。小學階段開展一些小製作、科幻畫、模型競賽活動等;初中階段要求學生進行科普調查,開展小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