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移動教育的實現模式及發展論文

論文1.9W

論文關鍵詞:移動教育 實現模式 交互式教學 學習支援服務

移動教育的實現模式及發展論文

論文摘要:介紹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移動教育,分析了移動教育的實現模式及發展現狀,並對移動教育的特點及其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探討。

1移動教育概述

所謂移動教育(M obile Education)是指以國際互聯網和教學服務器爲主要載體,以移動臺和移動教育網爲連接用戶和互連網的主要媒介,運用目前比較成熟的通信技術、網絡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透過目前使用較爲普遍的無線設備(如手機、PDA、筆記本電腦等),爲各類用戶提供靈活方便的交互式教學和學習支援服務。與傳統教育相比較,它最大的優勢是能夠突破時間、空間和地域的限制。

移動教育系統主要由4個部分組成:國際互聯網、移動教育網、移動臺和教學服務器。其網絡結構如圖1所示。

(1)移動教育網。該網絡是整個移動網絡的一部分,由多個基站組成,用來發射或接收來自移動臺以及互聯網的資訊,並透過空中接口將移動臺與互聯網實現無縫連接。

(2)移動臺。移動臺指移動設備,現階段主要指第三代移動設備,如第3代手機等。第3代手機是國際電信聯盟(ITU)對符合“IM T-2000”標準的數字手機的總稱,其通信硬件完成信號的接收以及協議識別,SIM卡是儲存用戶的標誌。與第2代手機相比,它的內置操作系統更具有開放性,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擴充軟件。目前,日本研發的第三代手機不僅可以收發短信、電子郵件、拍照並將照片傳送到世界各地,還可以上網查閱資料、欣賞電視節目、看體育比賽實況或觀賞電影等,基本具備了個人電腦的所有功能。

(3)W ap網關。它是一個位於互聯網和移動網絡的中間件。當我們向互聯網發出一個請求時,它把我們的“W ap”請求轉化爲“W eb”請求。相應地,當收到互聯網的迴應時,W ap網關也把從互聯網上傳來的“W eb”請求轉換爲“W ap”請求。當今的網頁大都是用H tm l寫的,但對移動電話而言就顯得太複雜了,而且速度較慢。移動電話能訪問的網頁都是用W M L(W ireless M arkup Language)寫的。W ap網關能將H TM L語言轉化爲手機能識別的W M L語言。

總之,一個移動教育系統,不僅能提供移動互聯網、移動資源庫,還能在學校的教育平臺上組織數據資源,建立各種數據庫,也能提供移動的討論區和BBS等多種服務,能在不受時空、地域限制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使學生獲取有效而豐富的資源。

2移動教育的實現模式

2.1基於短消息的移動教育

第二代移動通信網GSM、GPRS除了提供語音服務外,還能提供面向字元的.短消息服務(ShortM essageService)。SM S佔用通道的時間短、費用小,可使得兩個移動用戶方便地進行點對點通信。由於互聯網具有豐富的資源,目前衆多的短消息服務廠商幾乎都與國際互聯網相結合,並形成統一的短消息服務網絡。透過短消息既可以在用戶間實現有限字元的通信,也可以實現用戶與互聯網服務器之間的有限字元傳送。利用這一特點可實現用戶透過無線移動網絡與互聯網之間的通信,進而實現對移動服務器的訪問,透過這種方式可以實現一定的教育功能,見圖2。以教育服務器爲例,其短消息服務可以實現如下功能:

(1)學校的教務管理和處理功能。如學校對教師的教學活動通知;教師對學生的教學活動通知;學生對考試分數的查詢;學生選課資訊的發送和提交。同時共享諸如網址、學術報告的概要和邀請函等。

(2)學生對教師進行提問功能。在達到一定問題量後,系統通知教師對學生的問題進行瀏覽以及答疑;學生也在數據庫資源中瀏覽各類資訊和知識。

(3)在面向學生的學習特徵和學習風格的調查後,由學生個人在某些學習支援服務機構定製學習策略服務。

(4)學校對學生的指導和評價服務。

2.2基於連接的移動教育

一般來說,SM S服務提供面向字元的傳輸,其數據的通信是間斷的、非實時連接的,因而這種通信方式並不能實現對網站的瀏覽,也不能實現多媒體資源的傳輸和顯示(像視頻,音頻)。但隨着以W CDM A、CDM A2000和TD-SCDM A 3種主流3G技術的推出,以及通信芯片和DSP(DigitalSig-nalProcessor)性能的提高,面向瀏覽器的移動設備將會很快得到推廣。目前很多手機廠商正在或已經開發能支援瀏覽器的高檔手機,如W AP手機、Im ode手機、GPRS手機等都將支援瀏覽器。以第三代移動設備(手機、PDA、手提電腦等)爲主的移動教育在方便性以及服務質量上都將會發生空前變化。但是,教育平臺從微機到手機的轉變也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如微機軟件是基於微機屏幕的,因而在移植到手機上時,都要對於顯示程序進行適當的修改等等。

3移動教育的發展趨勢和研究現狀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Berkley)於2000年針對一些中學生做了使用手機的教育實驗,討論了在虛擬大學中的移動應用。實驗結果表明,移動教育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有很大的幫助。

英國Ultrallab實驗室於2001年開始進行M-Learning項目。該項目主要是爲了解決3個存在於歐洲的年輕人的社會和教育問題:文盲問題、缺少繼續教育問題以及由於缺少資訊技術而導致的不公平問題。

M-Learning項目起始於2002年7月1日,已經於2004年12月31日結項。目的是探究如何利用先進的移動技術開展基於問題的非正式學習和工作中學習的方法。2001年12月,我國教育部就移動教育開始正式的立項研究。2002年6月,北京大學建成國內首個校園無線局域網。2003年,國內新浪、網易、搜狐等知名網站開始向移動用戶提供手機短資訊或W AP方式的外語學習收費輔導服務。

4移動教育的特點及其存在的問題

4.1移動教育的特點

(1)學習的移動性。從某方面來說,移動教育可以讓學習者自由地選擇學習地點和學習時間,它突破了傳統教育在空間和時間上的侷限性,使學生學習的機會大大提高,而且變得更便捷,與此同時,教育的成本被降低,老師的工作重心開始由講授者轉移爲引導者。

(2)學習的自主化。移動教育可以很好地構建基於問題的學習環境。傳統教育強調教師的支援作用,但它的一個重要缺陷是其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賴教師個人的素質和能動性。而移動教育以學生爲核心,讓學生從實際需要出發,自己基於問題主動去掌握,從而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基於問題的學習,即透過一系列實際問題來應用知識和技能,從而達到建構經驗的目的。一般來說,基於問題的學習環境能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開發學生批判性思維技能並能加深學生對重大問題的理解。

(3)學習的個性化。移動教育的部分功能就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構建的智能導師系統,根據學生的不同個性特點和需求透過移動資源庫、移動討論區和BBS進行教學和提供幫助。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資訊,而是採用新穎熟練的數字化加工方法,進行知識的整合、再創造並作爲學習者的學習成果。對相同的學科主題內容,教師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能力和興趣選擇不同的難度水平進行探索。

(4)資源共享化和資源的實效性。Internet是一個豐富的資訊海洋,在全球範圍內各種最新的知識和資訊都能透過網絡得到有效的傳播。這些知識和資訊不僅能被共享,而且成爲教學資源融入課程之中,讓學習者進行討論和利用。這種以現實爲基礎的資訊利用,將有助於學生髮現知識並加深對現實世界的理解。

(5)移動教育功能的擴展性。現在以手機爲主要移動終端的移動學習,在技術的支撐下,功能日益強大。如現階段流行的在GPRS上連線的W AP在線遊戲和W AP博客,它們都具有數據高速傳輸,永遠在線和僅按流量計費的優勢。

4.2移動教育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從宏觀上講,我國的教育事業和工業化處於發展階段,教育與通信相接軌,但教育卻還沒有被完全被納入市場運作環境中。專門的移動教育設備製造商、移動教育接入服務商、移動教育網絡運營商和教學資源提供商等,都還沒形成完整的整合體系和連結結構,運作環境尚不成熟,從而無法構造一個完整開放的移動教育系統。就教學資源提供商而言,目前在我國已形成規模並進入商業化運作的教育網站大致只有兩類,一類是提供在線遠程教育,即所謂的“網校”,一類是提供教考資源。

從微觀上講,技術是移動教育的一部分。技術的發展可以極大地促進移動教育並解決其中的一些問題。但目前,有些技術還無法爲參與移動學習的學生提供良好的虛擬學習情境和人性化的交互方式。如手機屏幕的顯示方式有待於屏幕技術的改進,也有待於適合移動學習的站的建立,而基於手機的教育操作系統目前開發出來的少之又少,並且已有的軟件缺乏擴展性。還有諸如互聯網技術、移動通信技術、嵌入式平臺軟件、藍牙技術、語音輸入技術、手寫輸入技術、屏幕擴大技術等等都在改進之中。

另外,移動教育的優勢之一是能讓學生自主、便捷地就有關項目進行高效的、自由的學習,但從教與學的交互與反饋來看,移動學習對學生的學習行爲缺乏監控和調整策略。傳統教育中人性化的交互方面與移動教育相比,無疑更佔優勢。這是移動教育迫切需要改進的地方。

綜上所述,隨着移動計算技術、移動互聯網、分佈式計算、藍牙技術、W AP技術的迅速發展,我們有理由期待一種嶄新的教育形式——移動教育將爲我國的教育事業帶來更多的發展契機。

參考文獻:

[1]白娟,鬲淑芳.M-Learning:21世紀教育技術的新發展[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03,(4).

[2]隋清江,張豔萍,張進寶.移動教育:國內外實踐研究綜述[J].教育探索,2004,(8).

[3]周金鳳.移動學習研究現狀概述與思考[J].曲靖師範學院學報,2004,(6).

[4]韓玲,滿朝輝,邵文.移動英語教學的構成特徵與評估[J].實踐探索,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