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多模態話語的日語專業沉浸式教學探究論文

論文1.45W

摘要:文章首先闡釋了基於多模態話語的日語專業沉浸式教學的必要性,其次指出了基於多模態話語的日語專業沉浸式教學的原則,最後透過分析通化師範學院日語專業運用多模態教學話語構建沉浸式教學模式的教學改革實踐的具體實例,探討了如何運用多模態話語提高日語教學效果。

多模態話語的日語專業沉浸式教學探究論文

關鍵詞:多模態話語;日語專業;沉浸式教學

多模態話語指運用聽覺、視覺和觸覺等多種感覺,透過語言、圖像、聲音和動作等多種手段及符號資源進行交際的現象[1]。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多模態話語在人類交際中佔具愈來愈重要的地位,這對外語教學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因此,20世紀90年代興起於西方的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得到廣泛研究,近年來我國張德祿、顧曰國和劉秀麗等廣大學者也爲我國外語教學改革與教學實踐提供了新思路[2-3]。文章基於前人的研究,以通化師範學院日語專業運用多模態話語構建沉浸式日語教學模式的教學改革爲例,探討了如何運用多模態話語提高日語教學效果。

一、基於多模態話語的日語專業沉浸式教學的必要性

沉浸式外語教學模式是指用學習者非母語的目標語言作爲直接教學用語的教學模式,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的加拿大,由於其語言教學效果顯著,引起了各國教育家和語言學家的高度重視,迅速被美國、新加坡、荷蘭、澳大利亞和南非等國家所借鑑,並被分別運用於法語、漢語、印尼語、日語、俄語及英語等10餘種語種的語言教學,我國則是於20世紀末引入該教學模式。沉浸式教學除了透過正規的語言教學來教授目標語言外,主要是透過用目標語言教授學科內容,從而使學生學習掌握目標語言。在沉浸式教學中,學生將始終“浸泡”於目標語言的語言環境之中,從而阻斷母語的干擾,在短時間內形成目標語言的思維習慣,達到靈活運用目標語言的目的[4]。我國高校日語專業的學生多是在升入大學後,從零開始學習日語,如通化師範學院日語專業2017級在校生57人,只有2人入學前接受過正規的日語教育。欲使這些已錯過最佳外語學習期的學生想要利用大學4年時間掌握日語,培養日語思維習慣,教師就必須人爲地爲其創造日語語言學習環境,使其置身於日語的“真空”環境,沉浸式教學模式可謂首選。但是,日語“真空”環境的構建卻是困難重重。首先,因爲日語並非當今社會上的主流語言,尤其是地方高校日語專業日籍教師少,學生很難接觸到日本人,日語學習的大環境較差。其次,因爲日語專業的學生多由其他專業調劑而來,對日語並不太熟悉,如通化師範學院日語專業2017級57名學生,第一志願報考日語專業的學生僅爲22人,其餘35人均爲調劑生。最後,因爲學生是零起點,在低年級階段,沉浸式教學組織面臨很多困難。爲此,教師有必要運用文字、語言、圖像、音樂、顏色、音頻和視頻等多模態話語營造良好的日語學習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基於多模態話語的日語專業沉浸式教學原則

(一)多樣化原則

沉浸式教學模式理論認爲欲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外語,必須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等各種器官機能,單模態教學話語顯然不能滿足這一要求。由於通州師範學院日語專業大多數學生爲零起點、日語學習大環境差及大部分學生是調劑生等原因,沉浸式教學模式的運用更需要運用一切可行的教學模態話語。爲此,在通化師範學院日語專業的教學改革中始終堅持多樣化原則,多“模”並舉,促使學生的語言及文化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得到較大的提高。

(二)系統性原則

本次教學改革採取了多“模”並舉的原則,爲避免教學中各模態教學話語運用及轉換的隨意性,教師堅持整體設計、統籌安排,努力使各模態相互結合,彼此交融,各課程均形成了一個較爲完整而且穩定的話語系統,實現了多模態教學話語的系統性。

(三)針對性原則

運用多模態教學話語組織課堂教學,多“模”並舉已成爲評價課堂教學的標準之一,這導致個別教師盲目濫用多模態教學話語,具有作秀之嫌。爲避免這一現象,本次教學改革堅持根據教學內容、師生特點和教學條件,有針對性地進行模態設計,不跟風、不盲從,做到了使模態爲教學目標服務,從而有效提升了教學效果。

三、基於多模態話語的.日語專業沉浸式教學實踐

通化師範學院所在的通化市位於吉林省東南部,交通相對比較閉塞,常住的日本人只有在該校任教的日籍教師1人,因此,日語專業學生缺乏日語實踐的機會,從而影響了學生日語運用能力的提高。爲此,自2015年3月起,作爲教學改革的一環,通州師範學院日語專業開始了沉浸式教學模式改革,不僅改內容、改方法,更是對教學手段進行了大力改革,積極將多模態話語運用於教學之中,努力爲學生營造良好的日語學習氛圍,至今已收到較好效果。

(一)日語專業沉浸式教學中日本動漫的有效運用

在沉浸式教學改革中,通化師範學院日語專業把改革重點放在了理論課程上。如將採用漢語編寫的教材,並採用翻譯的方式進行漢語授課的模式,改爲在日本文學課程中引進沉浸式教學模式,選用日文編寫的教材,並用日語授課。但在實際授課過程中,由於該課程選讀的文學作品多是名著,作品背景及作品本身語言等都偏離學生實際水平,使學生望而生畏,失去了學習興趣,導致教學效果不甚理想。針對這一現象,日語專業教師改變以往單模態教學模式,根據較多學生喜歡日本動漫的實際情況,組織學生觀看由日本名著改編而成的青文學系列動漫作品,如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奔跑吧,梅勒斯》,芥川龍之介的《蜘蛛絲》《地獄變》等。日本動漫作品製作技術高超、畫面優美、配音悅耳,能極大地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神經,學生可以藉助畫面、語音更深入地感知日本文化,瞭解作品背景,輕鬆解讀作品。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求學生在觀看動漫作品之後,閱讀原著,用日語寫出讀後感,並在班級內分享,這不僅使學生掌握了日本文學知識,也提高了學生的日語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樣,在日本概況課程的教學中,教師也可採取類似的辦法。例如,在介紹日本新年、男孩節、女孩節和花火大會等能體現日本風土人情和衣、食、住、行特色的節日時,該專業改變以往單模態的文字講解模式,組織學生觀看以日本日常生活爲主題的《櫻桃小丸子》和《哆啦A夢》等兒童動畫片,並要求學生在觀看後進行總結歸納,或與我國的風俗進行對比,不僅使學生透過集視覺模態、聽覺模態爲一體的影像視頻親身體驗了日本的風土人情,也提高了學生的日語邏輯思維能力。另外,爲了給學生創造沉浸式自主學習空間,使學生在課外也“浸泡”在日語環境裏,教師組織日語專業學生成立了日本動漫字幕社和聲優社團,進行日本動漫配音大賽、字幕翻譯大賽及動漫表演大賽等,使學生不僅透過視覺、聽覺,甚至透過觸覺來學習日語及感受、感知日本文化。

(二)日語專業沉浸式教學中PPT課件的有效運用

隨着多媒體技術的高度發展,PPT課件製作技術也有了很大提高,優秀的PPT課件可以根據需要,集文字、音頻、視頻和圖像爲一體,構成一個多模態話語的集合體。通化師範學院日語專業在沉浸式日語教學中利用PPT課件的這一優勢,透過大量圖片、視頻、音頻並輔以文字及教師的日語授課,積極爲學生構建虛擬日語“真空”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全身心地融入教學活動

(三)日語專業沉浸式教學中微信平臺的有效運用

隨着網絡技術的發展,移動智能終端技術日漸成熟,2011年騰訊推出的微信,不僅作爲交流與資訊分享的手段受到人們的青睞,還因它不受空間、時間,以及人數的限制,所傳送的語言材料還不受模態限制,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圖片、音頻,甚至可以是視頻,所以也被廣泛運用於日語教學之中。作爲沉浸式教學改革的一個舉措,通化師範學院日語專業以班級爲單位,利用微信羣開展了每日30分鐘日語語音聊天的活動。由值日生準備一個話題,要求大家在這30分鐘內只能用日語發表意見。教師作爲整個活動的引導者、監督者,不僅會根據話題適時上傳一些圖片、視頻、音頻等多模態語言材料,營造氣氛,引導談話的正常進行,也會及時評價和反饋談話活動。由於語音聊天的話題多爲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內容,所以這一活動逐漸受到了學生的歡迎,使學生由不敢、不願意說日語,變得能開口用日語積極表達思想。每天30分鐘,雖然時間不長,但這一活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日語學習大環境差、學生說日語機會少的難題,也被師生戲稱爲“迷你”日語角,由此可見,短暫的日語沉浸,卻可以收到了較大的成效。

(四)日語專業沉浸式教學中日本文化室的有效運用

多模態話語通常包括視覺模態、聽覺模態、觸覺模態及空間模態等,空間設計也會影響人的情緒、注意力等。爲了給學生創造良好的日語學習空間,使學生盡情地沉浸在日語世界裏,通化師範學院日語專業的教師除了精心設計日常上課的教室,將板報、標語和標識設計爲日式外,更是投資建設了日本文化室。其主要包括日式房間、日本文化展臺、日式坐檯及學生自由練習區,可同時容納10到15名學生進行授課活動,或是同時供5到10名學生進行自由活動使用。日本文化展臺裏展示的主要有和服、日本酒、日本茶具和插畫等具有代表性的物品,可供學生在此接受日本文化的啓蒙式教育。日式房間主要有日式榻榻米、圍爐、屏風和拉門等,主要用來進行日本茶道、插畫的練習及表演。日式坐檯區除安裝有日式桌、椅之外,還安裝有投影儀等現代化設備,該區域主要進行日語演講、欣賞日本音樂等,每週一次的日語口語角活動也在此進行。在這個完全日式化的空間裏,學生透過與教師和同學的肢體接觸、與日本物品的接觸和與模擬日本環境的接觸,耳濡目染,如臨“日”境,可以全身心地感知日語、日本文化,對學習日語也大有裨益。

四、結語

沉浸式教學、多模態話語在我國外語教學界歷史並不十分久遠,運用多模態教學話語構建沉浸式教學模式,更是一個新的嘗試。這種教學模式在日語教學中的應用可有效提高學生對日語的學習與運用能力,爲高校外語專業尤其是日語專業的教學及教學改革提供了新方向、新思路。

參考文獻:

[1]顧曰國.多媒體、多模態學習剖析[J].外語電化教學,2007(2):3-12.

[2]樑德惠.美國漢語沉浸式學校教學模式及課程評述[J].課程教材教法,2014(11):121-124.

[3]劉秀麗,張德祿,張宜波.外語教師多模態話語與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關係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3(3):3-9.

[4]權玉華.沉浸式教學法在日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50):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