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大學語文教學改革思考論文

論文1.54W

1當代大學語文面臨的現狀

大學語文教學改革思考論文

1.1大學語文的學科地位不高

大學語文是爲了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質而開設的一門非中文專業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在當今專業劃分越來越精細、學科分割越來越強烈的時代,特別需要對非中文專業、特別是理工、藝術類專業的學生開設大學語文課。但實際情況是,大學語文在很多高校不受重視,學科地位低,任課教師被邊緣化,教材陳舊,教學研究沒有多少成果。大學語文被當做可有可無的課程,課時隨意減少,往往安排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從事大學語文的教學,大學語文課的任課教師在評聘職稱時也會因學科歸屬問題處於尷尬境地,這都嚴重影響大學語文課的發展。

1.2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

學生對公共基礎課普遍有厭學情緒,學習目的不明確,爲考試而學,考完後就忘得一乾二淨。在他們看來,語文基礎知識很枯燥,對文學作品的分析又太抽象,遠不如看圖片、電視電影那麼直觀、生動。在這個讀圖時代,文學作品,特別是有一定內涵和深度的文學作品在被邊緣化。更加上大學語文沒有英語課的考級的壓力,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更加淡漠,上課時學生自己在下面看專業書、雜誌或英語書等。

1.3教材陳舊、教學方法單一

大學語文的傳統教材往往是文學作品選,其間增加一點文學、語言方面的知識,除了篇目有差異外,與中學語文沒多大的區別,教學內容顯得陳舊,這讓學生一開始就產生了排斥情緒。更加上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單一,講授法貫穿始終,“滿堂灌”,沒能找到學生的學習“興奮點”,對學生的興趣激發不夠。同時,大學語文的教學改革滯後,其邊緣化的地位使老師失去教學改革的動力,往往把大學語文作爲自己專業教學和研究之外的“副業”。

1.4切合現實不強,對學生的能力提升不夠

大學語文主要是學習經典作品,這本來無可厚非,但是,大學語文不是經典閱讀課,應該是一門與我們生活中的說話、寫作息息相關的課程。我們人類的口頭和書面表達是隨着時代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的,在當今資訊化時代,互聯網已深入我們的生活,人們的表達習慣和方式也在發生巨大的變化,但是,我們的大學語文對此視而不見,這使學生覺得語文課離我們的現實很遠,學不學這門課對自己的表達能力沒有影響。同時,大學語文對學生的實際訓練少,看不到該課程對學生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的提升。由上可見,大學語文課程與新時代大學生素質教育的要求不盡合拍。大學語文的思想性、人文性和工具性並沒有真正突出出來,對學生的能力培養沒有顯見的成效。我們認爲,要走出目前大學語文面臨的困境,切實提高大學生文化素質,必須以大學生的能力培養爲核心,進行教學改革。

2大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

2.1高度重視,提高文化素質課的地位

大學語文課的目的在於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使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文學鑑賞能力、基礎寫作能力得以增強,其地位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很多發達國家的高校往往把本國語文課作爲必修課開設,即使理工科院校也不例外。語文能力是一個人最基本的能力,本國語文的基礎不好,難以在某個領域取得突出的成就。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同樣,不學語文,就會言之無文,詞不達意。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大學語文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首先是學校領導要高度重視,加強對大學語文課的`組織領導,在師資配備、教學科研經費等方面大力支援。其次是教務處和承擔大學語文課的院系要高度重視,在課程設定、課程建設、教學改革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援。第三,任課教師高度重視,不要把大學語文當做自己專業課之外的無足輕重的課程,而應加大對大學語文課的教學改革與研究,提高教學質量。

2.2以能力培養爲核心,改革教學內容

目前普遍使用的《大學語文》,有不同的體例,所選篇目也很不一致,各有其側重點。有的以文體分類,按文體來分析講解;有的透過範文進行閱讀與寫作訓練;也有的是古今中外名篇的選集。但總的看,還是以傳統的文學鑑賞爲主。因此,我們亟需從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素養出發,革新教學內容。從培養學生的文學藝術鑑賞能力看,大學語文可包括文學經典閱讀、影視欣賞、當代流行語與網絡文學鑑賞等,這部分內容不能僅僅滿足於內容與藝術特點的介紹,應該既注重對作品的整體感知,又注重從文化內涵上進行相關的拓展。孔慶東認爲:“語文首先要強調整體的感受,不能拋棄整體感受來講具體的技巧。”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去感受這篇文章爲什麼好。另外,教師要善於發散思維,拓展文字空間,可以是時代背景的介紹,課文出處相關書籍的連結,課文中人物、事物、典故等的引申,以點帶面,深入淺出,儘可能的擴大知識面,對廣大學生來講,純文學的學術分析是提不起興趣的,要把文學鑑賞引向文化分析。從培養學生的寫作和表達能力看,大學語文還應涵蓋文學與應用文寫作、演講與口才等。寫作應體現分類指導的原則,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興趣特點進行相應的文體講授和訓練。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既可在課堂進行,也可結合學生課外活動進行,要把學生的各種能力訓練納入考覈機制,確保訓練落到實處。

2.3運用多種手段,提高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運用多種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不斷上下求索的慾望。除了透過革新教學內容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外,教師還要運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這個資訊化社會中,學生透過互聯網能獲取很多資訊,同時,互聯網也是興趣的激發者,它千方百計迎合人們的心理需求,所以產生那麼多的“網蟲”。我們的教學不能無視這一現實,必須革新教學手段。比如,觀看與課文相關的影視作品、文藝片等;運用多媒體手段,再現文字情景;分角色朗讀作品;對應用文教學,可模擬現實中的情景來要求學生寫相關應用文,讓他們感到應用文的實用價值,增強實訓的熱情。

2.4開拓第二課堂,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可以結合校園內的“第二課堂”活動作爲大學語文課的延伸,用校園文化活動的趣味性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校園文化活動與語文息息相關。一是組織各種比賽,如背誦大賽、課本劇大賽、寫作比賽、演講賽、漢字聽寫大賽、書法比賽等;二是舉辦各種講座,如文學藝術普及講座、學術論壇等;三是開展各種趣味活動,如遊園活動、自辦手抄報等;四是依託學校的宣傳陣地如廣播、校報、黑板報、相關社團刊物等介紹語言和文學知識。這樣能營造出很好的語文環境,也豐富了學校的人文氛圍,學生也得到了鍛鍊。第二課堂的開拓還要把學生興趣和考覈相結合,可以把第二課堂的能力訓練總的分爲口頭表達和寫作兩部分,給予相應的分值比例,學生只要完成屬於該部分的訓練項目,都可獲得相應的分值,這樣,既照顧了學生的興趣,又具有一定的強制性,不至於流於形式。

2.5改革課程設定體系,進行分層分類教學

我國目前高校的大學語文課往往在大一開設,在課程設定上與其他思政、外語類公共課相等同,考試也是全校統一命題,沒有考慮語文課的特殊性。實際上,語文包含的內容及其豐富,有古今中外的作品,有語言文學方面的知識,有藝術鑑賞,有文學作品、應用文體寫作,有表達能力的訓練,等等。同時,不同專業、不同類型的學生對語文有不同的需求,這就要求我們改革課程設定體系,進行分層分類教學,把統一性要求與靈活性措施結合起來。我們主張,除了開設大學語文課外,還應開設相關的選修課作爲補充,大學語文課承擔基礎性功能,另開設名著欣賞、演講與口才、應用文寫作、影視鑑賞等課程讓具有興趣的學生選修。同時,大學語文課在內容選取、考覈要求等方面也應對不同類專業學生做區分,我們認爲,大致可以分爲三類,即文史類、理工類和藝術類,對這三類不同專業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和考覈。以上措施,既考慮到學生的專業特點,又兼顧學生的學習興趣。

2.6改革評價方式,將標準化考覈與靈活性評價相結合

一門課程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學習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目前學生如此重視學習英語,一個很大的原因來自過級的壓力。大學語文的結業考試也可借鑑英語的考級制度,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分爲一、二、三三個等級,三級爲合格,二級爲良好,一級爲優秀,學生考覈後發給相應的證書。合格標準只是基礎性要求,要讓一般學生都能達到。綜合能力考覈要科學、規範。另外,對學生參加的與語文相關的實踐活動、發表作品等作爲加分項目,把它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考試成績相結合,就是學生的總成績。人文性、工具性、審美性是語文的基本特點,我們的教學改革只有朝着實現語文的這些功能前進,纔能有所收穫,有所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