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交際課堂中的任務教學與教師角色論文

論文3.26W

論文摘要:本文旨在探討交際課堂中的任務教學,從任務的定義、組成來研究任務的設計,並結合任務教學的特徵,從教師的角度來分析其角色和作用。

交際課堂中的任務教學與教師角色論文

論文關鍵詞:任務;任務組成;任務設計;教師角色

交際課堂中的語言任務都涉及語言的實際應用,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注意力在意義而不是語言的形式。在外語教學界,人們已經普遍認識到語言並不是簡單的形式規則的組合,而是一個動態的、以注意爲中心的開放的系統。語言交際的過程是一個各種語言技能綜合應用的過程,運用學習任務組織教學,強化了語言的應用和二語習得的過程,充分體現了語言的交際本質。

Gray,abus認爲,應該從“要學生學習什麼”(What is to be learned)轉爲“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到什麼是怎麼學到的”(How is it to be learnt)。前者重心在於學語言的內容(Subject),後者重心在於學習和掌握語言的過程(Process)。兩者的本質區別在於,以任務爲本的教學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內因,培養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瞭解自己的認知能力,儘可能發展這種認知能力,是一種“生成教育”(Productive),是能產生能量的教育,因而也是有意義的學習。

一、任務的定義

(一)任務

以任務爲本的外語教學關鍵是任務,這裏的任務主要分爲兩種。

真實社會的事情。人們在真實的社會中日常所做的事情大量需要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從這個角度來看,任務教學法的任務必須是真實的、有挑戰性的,能夠讓學生學以致用,因此,任務教學過程通常爲學生提供一些真實的案例、難題或事情,讓他們自己去探究“問題在哪裏?怎麼發生的?如何去解決?該做什麼”等等。

應用語言的行動。應用語言的行動是指要學生在課堂內外運用語言去做事情,而不是僅僅爲學習語言而做練習。David Nunan認爲,一項學習活任務就是一件工作或一件事情,是爲一個目的或爲一種收穫,爲自己或爲集體或爲他人而做的,可以由一個人或多個人完成。例如,填一張表格,訂一張機票等等,就是人們日常工作、生活娛樂中要做的事情,而且,學習任務是一件以意義爲關注的工作,是學生運用語言去理解、產出、交流的活動,是一種作爲擁有和理解所學習語言的結果而開展的活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做出的每一件事情都來源於我們對語言本質和語言學習本質的理解與認識,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語言遠不止是一條規則那麼簡單。

(二)任務的意義

任務教學法能夠有效地發展以人爲本的綜合技能,是超越語言學習的學習綜合。除了語言技能和交際技能之外,還包括學習技能、生活技能、競爭技能、工作技能等。超越語言學習的學習是在運用語言中學習語言,在羣體中和交際中學習語言,改語言爲本爲“任務爲本”;變“重視語言形式”爲“重視語言功能、語言內容和使用語言的'人”;注重課堂內外的真實交際。

二、任務的組成

要能夠有效地開展任務教學,對任務的設計至關重要,語言任務的組成部分如下:

(一)輸入物

輸入物是開始着手任務的準備,可以是信函、報刊剪貼、圖畫故事、啓示公告、表格、卡片、圖片、照片、明信片等等,只要能夠反映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東西,都可以利用來設計引發任務,活動的刺激物對輸入物的利用需要設計者的想象力,能別出心裁。選取時不要侷限於某種問題類型,要來自真實世界,所謂真實,不是爲學習而製作編寫的東西,而是取自真實社會的東西。例如,爲學習而製作的聽力材料,發音標準,語速較慢,填充物少,標準語多而俚語少,總之,非常規範和清晰,但現實生活中的真實聽力材料通常很口語化,有破句、斷句、重複、補充,比較凌亂,甚至伴有噪音,學生若只學人爲編制的語言材料,一接觸真實的材料就一籌莫展了。

(二)目的/目標

設計任務時設計者一定要問“你爲什麼想讓學生做這項任務?”。是想發展學生的口頭交際能力,還是筆頭交際能力?或是跨文化交際能力?是否兼顧學習能力,符合自己實際的學習目標以及達標的途徑和方法。目的往往和結果相關。目標有大有小,大目標可以籠統地進行分類。例如David Nunan做出以下劃分:

目標類型 例如

交際目標 學會建立和保持人際關係,從中交換資訊、思想、觀點態度、情感等。

社會目標 學會在家庭、社會的日常語言交際。

學習目標 學會設定符合自己實際的學習目標和計劃以及達標的途徑方法。

文化目標 理解語言所受的文化影響,所隱含和反映的文化及其語言交際行爲的表現。

以上目標也不一定是分開的,也可以相互交叉,透過一項複雜的任務達到所有的目標。

(三)角色

教師、學生和活動相關者在一項任務中扮演的角色,各自承擔的任務,所起的作用以及相互之間的關係。

(四)環境

指任務運作的地點、場合、條件或背景。

(五)活動/行動

學生利用輸入物所採取的各種行動任務教學的活動有三個基本的特徵:

真實性:利用真實的材料,爲真實的世界排練。

技能性:活動的開展需要技能,也能夠發展技能。

流暢性:語言實踐過程中重視語言的流暢性多於準確性。

任務課堂的活動應當儘可能接近真實世界,課內所做的事要與真實生活一致。

三、教師的角色

任務教學開展過程中的因素都是透過教師的設計和組織而開展的。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教師是教學的設計中心和組織中心。任務教學的組織和開展是以教師爲中心的,要使這些因素合力而取得最好的效果,教師無疑應該達到比較高的要求。因此,教師是任務設計者、資源提供者、策劃管理者、過程組織者,同時也是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交際夥伴。總的來說,教師要具備計劃、決策、創作、設計、組織、觀察、分析、協調、協助、評價、總結等能力。

教師要從真實的材料中選擇和設計爲不同學習目的服務的任務。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目的設計任務,創作設計可以依據任務的評價標準來進行,也可以按照課程設計的基本步驟進行。要依據教學大綱的大小目標,用心選擇輸入物。爲此,教師平時應注意積累“資料庫”、“任務庫”、“活動庫”,分類儲存,設計能在課堂進行同時又能在真實世界派上用場的活動。在設計過程中,還要考慮環境和學生的組織技術管理問題,比如學生的分組方式,時間的分配,角色的變換等。活動中如何保證有輸入、接受、輸出、交際,教師如何及時給與指點、建議,並如何監控和評價學生的表現。在設定有困難的任務時,教師需要向學生說明這些任務旨在讓學生學到什麼,然後提供所需的資源,保證學生能獲得成功所需要的基本要素。此外,教師自身必須具備足夠的語言技能,如果在學習過程中遇到教師本身也不熟悉的新問題,也不應迴避,而應該和學生一起面對難題,相互協作,共同解決問題。至於學生最終有否完成任務,都不必過分強調結果,在學習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從中得到經歷、感受、知識和技能,已經有所收穫了,否則,就失去任務教學法的意義了。

四、結語

以任務爲中心的語言教學思路是近二十年來交際教學思想的一種發展形態,它把語言應用的基本理念轉化爲具有實踐意義的課堂教學方式。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綜合應用外語於真實的社會、真實的目的和真實的人際交往,讓學生做的事情與學生的需求、關注、利益息息相關,這種教學法基於認知動機和功能理論基礎,有廣闊的前景和潛力。當今英美澳等英語國家編寫的英語教材不少採用任務教學法路徑,我們也應該積極地開展,利用真實的社會生活材料,進行任務設計。掌握了任務教學法的原則和方法,也能透過這一路徑,更好地實現語言教學上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