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高職院校班主任工作的情與理論文

論文2.16W

【摘 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專家訪談等方法,透過對“情”與“理”作用和運用途徑的分析,旨在提高班主任對“情”與“理”的重視,爲高職院校班主任工作提供借鑑。

高職院校班主任工作的情與理論文

【關鍵詞】新時期高職院校班主任“情”與“理”

1 前言

高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實施人才戰略的一塊重要陣地。高職院校班主任是不僅是一個班級的組織者、領導者,更是學生成長成才路上的引導者。面對高職院校學生不成熟的生理、心理髮展狀態以及張揚的個性特徵,“情”與“理”的工作方法在高職院校班主任工作中顯得尤爲重要。班主任工作是學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縮影,只有促進班級和諧健康的發展,纔能有效的構建和諧校園

2 高職院校學生的狀況

2.1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狀態

出生於90後的高職院校的學生由於受經濟一體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影響,他們呈現出思想活躍、政治參與熱情高、無拘無束且張揚個性的特點。思想中充滿着網絡般的無限夢幻生活,行爲中盲目追求時代潮流、無限吹捧明星偶像,致使他們的思想往往被輿論所左右,失去堅定的立場。

2.2高職院校學生心理狀態

高職院校學生當中有經過高考失利而進入高職院校的普招生,有經過單招錄取的新生,同時還有“2+3”教學模式的五年制返校班學生。不管那種生源的學生,面對生活方式的變化、學習方式的改變、新環境的適應、新目標的定位,都會與他們張揚、無拘無束的個性心理產生矛盾,進而導致他們在心理調節與選擇上出現各種困惑與迷惘。

2.3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狀態

經過激烈的高考競爭,高職院校的學生有較強的失落感與自卑感。他們把進入高職院校學習是看成一種迫不得已的事情,進入正常的學習後他們學習動力不足,加之現在就業壓力嚴峻的形勢,他們僅僅忙碌學習的應付程序,甚至會選擇不學或者逃學。

3 “情”與“理”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

3.1“情”與“理”是確立良好師生關係的情感基礎

良好的師生關係是一個班級順利開展的基礎,只有班主任在工作中投入了情感,才能真正做到“關心學生生活,關愛學生健康,關注學生成長”。學生體會到了老師的情感,感受到了老師的愛才能達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效果。“親其師則信其言”,師生之間就在情與理的融合中建立了和諧,促進了共同發展。

3.2“情”與“理”是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的教育手段

雖然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存在着較大的不同定位,但是在培養人才質量上都如出一轍,都是在培養學生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而班主任的“情”與“理”卻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因爲“三自”的實現需要“情”的感化、理的疏通。

3.3“情”與“理”是學生能力、素質提高與外延的階梯

學校學習的知識面對快速變化的社會來說永遠都是那麼的渺茫,要想更加融洽的融入到社會發展的潮流中去,就需要時時刻刻更新自己的系統。走入社會的學生,會產生很多的困惑與疑問,如何走出誤區找回自己,那就需要學生自身擺脫自己固有的思維定勢,以科學發展觀的思維審時度勢,而在校班主任的“情”與“理”的感化與說通正是他們自身改變重要的根基。雖然耳邊沒有了感情的表達,沒有了規則的詮釋,但是“情”與“理”過程中潛意識的規律形成了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階梯,因爲他們的身影會在學生遇到問題時,以無形的力量來幫助他們快速走出迷茫之地。 4“情”與“理”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運用

4.1幫助學生確立人生職業生涯規劃

出生於90後的高職院校的'學生的生理、心理髮育不成熟,高考後的失落感以及對高職院校的不認同,他們往往產生無目的行爲,對三年的大學生活以及未來的生活產生迷茫。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快速而有效的幫助學生確立適合自己特點的人生職業規劃至關重要,因爲目標是前進的方向。作爲班主任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傾聽學生的呼聲,幫助他們解決在迷茫過程中的疑惑,用親切的語言和良好的行爲示範,曉之以理的幫助他們樹立適合自己個性的人生職業規劃。

4.2保障班級管理過程的順利實施

由於他們張揚的個性,加之他們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的行爲往往都是以自我爲中心,但是班級管理管理卻是“一切爲了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爲了一切學生”,這就會使個人情感與班級目標產生衝突。所以這就要求班主任在制定班級目標的時候要考慮到每個學生的目標,要理解學生的心境、急學生之所急、想學生之所想。管理過程中不能一味的專政管理,更不能輕視特殊羣體,而應該用溫和的態度和寬容的心去諒解他們成長過程中的所做出決定,進而曉之以理的說服他們。“親其師則信其言”,班主任的信度就會深深的紮根在學生的心中,從而他們就能按照班級的目標履行自己的義務,理也就自然而然的被認同。

4.3優化班級管理手段和措施

使班級和諧發展,如何培養學生,這需要一定的措施跟手段。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班主任不能爲了實現目標,一味的表揚與批評,更不能一味的要求,需要班主任針對不通的問題採用不通的手段。手段如何實施,而“情”就是手段實施的助推劑,用一份真情去理解他們,去寬容他們,去服務他們。班主任對學生的關心與關愛,特別是對學生隱形的愛被學生感悟後,學生更容易接受過程中實施的一切手段,因此理的道路也就通了。

4.4完善班級管理績效的評價體系

高職院校中,評價一個班級優劣與否,往往透過評選優秀班級來評定;評價一個學生的成績與否,往往採用期末成績評定。我們在進行班級管理績效評價時,作爲一個班級組織實施的組織者與領導者,班主任應該用發展性的眼光來看待一切。特別是在出現爲題時,班主任應該是關心、寬容、諒解,用真情去接納學生的一切,不能僅僅看結果評價過程,而更應該看重人過程的發展。讓學生、讓班級都能感覺到自己的背後還有班主任的支援與寬容,此時的班主任在評價、分析得與失中,問題自然而然就會顯現,錯誤的意識就被發現,改進的方法與建議的理,也就能透過情的感化來融入到他們的腦中。

5結束語

高職院校班主任工作是一項複雜而艱鉅的系統工程,“情”與“理”是這項工程中的點睛之處,是班主任工作的左膀右臂,俗話說“理離不開情,就像魚離不開水;而情又離不開理,情若離開理,就像在大海里航行的小舟失去了方向一樣”。情與理是班主任管理中的一個有機結合體,是不可分割和相互替代的。情與理各有都有自身的作用,情是學生管理的感情基礎,但情不能代替理,若不“曉之以理”,就會感情用事,理是學生管理的關鍵,只有“曉之以理”,才能“導之以行”。因此,只有把握好管理過程中“情”與“理”,才能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才能實現學生管理的最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