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論文

論文1.52W

傳統的《大學物理》課程教學缺乏專業針對性、教學內容陳舊、課程體系單一,已不能適應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的要求。針對《大學物理》課程教學中遇到的這些問題,本文從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學方式和考覈評價體系幾個環節進行教學改革研究,以期促進新形勢下《大學物理》課程的教學。

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論文

關鍵詞:應用技術型人才;轉型發展;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改革

國家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需要大量高素質、多樣化的應用型人才,嚮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走向內涵式發展的必然選擇和重大機遇。在嚮應用技術型大學轉型的背景下,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突出了“應用型”辦學定位[1]。然而,目前多數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仍然沿用傳統的大學物理教學模式,側重理論知識的教學,對不同專業未加以區分,在教材選用、教學內容、授課方式和考覈評價等方面仍採用同一標準。不同專業有不同的特點和人才培養目標,對大學物理課的教學的需求也不盡相同,缺乏專業針對性的大學物理教學模式顯然已不適合新形勢下應用型人才綜合素質培養的要求。因此,如何將大學物理與各理工科專業有機結合,進行具有專業針對性的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與實踐具有重要的意義。

1.目前大學物理課程設定中存在的問題

1.1大學物理課程與理工科各專業其它課程結合度差

目前,多數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各理工科專業使用統一的大學物理教材,與各個具體的專業結合不夠緊密,專業針對性差。雖然大學物理是理工科各專業的公共基礎課,但各專業有各自的專業特色和要求,因此對大學物理課的要求也不盡相同[2]。大學物理課程缺乏專業針對性容易使學生產生物理無用論的錯覺,認爲學習物理對專業知識、課程的學習沒有幫助,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效果差。

1.2教學內容陳舊,較少體現現代性和專業針對性

當今社會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物理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涌現,爲其它學科的進步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和物質基礎,推動了諸如資訊科學、材料科學、生命科學以及農業科學等學科的進步。然而目前多數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使用的物理教材,教學內容陳舊,側重於經典物理學中的力學、熱學、振動和波動光學以及電磁學基本知識和理論的教學,較少涉及高新技術、科技在現實社會中的應用,同時缺乏專業針對性,對與資訊科學、材料科學以及生物科學等學科關係緊密的激光資訊技術、量子通信技術、同步輻射核磁共振波譜技術、新型顯微技術、混沌理論和耗散結構等鮮有介紹。

1.3課程體系結構設定不合理

嚮應用技術型大學轉型的大形勢下大學物理地位被削弱,大學物理教學面臨着學時少而教學內容多的突出的矛盾。目前,大多數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各理工科專業主要是透過刪減教學內容來克服學時少的矛盾,側重於經典物理知識的教學而對於近現代物理技術及其應用僅作簡單介紹或乾脆完全刪除,在課程體系設定方面則主要還是採用單一的必修課。物理新知識、新技術的發展帶動了其他學科的發展,因此,有必要對物理學新進展、新技術及其在各專業中的應用加以介紹。顯然,單一的課程結構已不能適應物理學知識的深度與廣度上不斷髮展的趨勢,不能滿足各理工科專業對物理新知識的需求。

2.改革的具體措施

2.1優化教學內容、加強專業關聯性

物理學包括經典物理學,近代物理學與當代物理學三個部分。經典物理學主要涉及力學、熱學、光學和電磁學等內容,這部分內容的教學對理工科專業學生的科學素養、數理思維以及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在嚮應用技術型技術大學轉型發展的背景下雖然大學物理的地位被弱化、教學課時被縮減,但筆者認爲大學物理中經典物理知識的完整性不應被削弱和破壞,但要結合各專業特點進行優化整合[3]。在學時有限的前提下,那些與專業課程聯繫不是特別緊密的內容只需圍繞物理學基本知識、概念、定律和思想方法進行定性介紹,只要能夠使學生建立清晰的物理圖像即可,避免繁雜的數學論證和理論推導;而那些對專業課程具有較大影響的內容則要進行重點教學。比如,對於通信工程和電子資訊工程類專業的學生,電磁學部分要進行重點教學。對於這些專業的學生而言,《電磁場理論》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課。電磁場和電磁波作爲資訊的重要載體,在通信領域應用非常廣泛,在雷達、遙感、導航等技術領域也有廣泛的應用。因此,通信工程和電子資訊工程類的學生必須熟練掌握電磁場與電磁波的基本性質、傳播規律和傳輸、輻射、散射的基本理論。作爲《電磁波理論》的先導課程,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時應該突出電磁學部分的教學,重點介紹電磁感應現象和變化的電磁場等內容,使學生對感應定律、自感和互感、電磁振盪、電磁波和電磁波譜的基本理論和規律有充分的認識,爲《電磁波理論》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對於土木工程類專業大學物理在教學內容上應該側重於力學部分;而對於石油化工等專業則需要側重於流體力學和熱力學基礎定律等知識。近現代物理學與當代物理學前沿知識的教學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有利於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的培養。在有限的課時內,需結合理工科各專業的特點從衆多物理學新知識和新技術中選擇與專業緊密相關的內容進行重點教學。比如對於材料類專業,應選擇與材料檢測、分析息息相關的電子掃描顯微鏡、X射線衍射儀、激光超聲檢測等先進檢測技術的原理和方法進行重點教學;對於通信類專業,應選擇激光資訊技術、量子通信技術、量子計算機和光復用與光放大等技術進行重點介紹。

2.2完善課程結構,將必修、選修和網絡課程有機結合

各專業的特點和人才培養目標不同,對大學物理課的教學需求不盡相同。因此,需要對大學物理課程體系進行調整,改變單一化的課程模式,豐富大學物理課程體系[4]。根據大學物理教學內容與各專業的緊密程度,可以分成必修、選修和自主學習三個模組。必修模組主要包括經典物理理論基礎知識和核心內容,其中重點在於與各專業聯繫緊密的物理知識,是學生必須掌握的部分,學生透過該模組的學習可以形成基本的科學素養、數理思維以及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選修模組則側重於物理知識的延展與應用,主要包括與各專業聯繫最緊密的物理學前沿知識、技術及其在各專業中的應用,本模組可爲理工科各專業學生後續的實踐、操作課程奠定理論基礎,增強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知識量、資訊量劇增,除了透過必修模組和選修模組將經典物理學內容和與各專業聯繫密切的近現代物理學前沿知識、技術傳授給學生,還應優選與專業關係緊密的物理學最新進展,如“高亮度發光二極管”、“超導體與超流體”、“混沌理論”和“熵資訊論”等內容製成網絡教學視頻,供學生根據興趣和需要自主學習,達到開闊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創新型思維的目的。

2.3豐富教學方式、手段,開展多元化教學

如上所述,爲適應轉型發展的需要大學物理課程的教學內容、課程體系需要根據理工科各專業的特點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做出相應調整。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調整要求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也必須作出相應的變革。

2.3.1傳統教學方式與研討式、啓發式有機結合

嚮應用技術型大學轉型的背景下,大學物理課程課時被大幅壓縮。傳統的大學物理教學是以保姆式、注入式的教學方式爲主,需要耗費較多的課時,而且教師一言堂講授式教學往往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效果普遍不佳[5]。因此,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專業特色,將傳統的教學方式與啓發式、研討式等教學方式有機結合。比如講解“位移電流”時,教師可以利用奧斯特實驗進行啓發式教學。透過奧斯特實驗學生已經知道了變化的電場會產生磁場。因此,教師可以類比地提出問題“變化的磁場是否產生電場”,透過類比的方法,引導學生提出“位移電流”的假設,並與“傳導電流”進行比較,從而使學生對於“位移電流”的本質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除了傳統的講授式和啓發式教學外,對於那些與各專業的工程技術和實際生活聯繫緊密的.,學生又易混淆、難以理解和掌握的物理概念和知識,可以透過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引導學生研討,使學生對原本模糊的概念、知識和規律有清晰的認識。比如,爲了加深學生對極性分子的極化、取向變化以及電磁感應和渦流加熱原理的理解,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討論爲何金屬容器不能放進微波爐而電磁爐只能使用鋼、鐵等金屬容器?在學生文獻查閱、交流討論的基礎上,教師進行物理相關知識進行總結概括,最終使學生電磁感應和渦流加熱原理。

2.3.2優化多媒體、電視教學等現代教學技術的應用

多媒體、動畫演示、仿真視頻等技術手段可以將抽象的物理概念、現象形象化,可以幫助學生從直觀的物理現象中加深對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的理解和掌握,同時避免概念、定理等文字性內容的板書,顯著增加課堂的容量。但是,在大學物理課程教學中應當注意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技術不能偏離課堂教學輔助手段的定位,不能忽略教學內容的主導作用,應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適當地使用多媒體技術,避免過分依賴多媒體課件。對於抽象的概念和側重演示與觀摩的教學內容,使用多媒體和電視教學等現代教學技術進行輔助教學可以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而對於側重理論推導和定量計算的教學內容,傳統的授課方式效果更好。比如推導“麥克斯韋方程”時,傳統的推導式教學可以引導、培養學生的思維,學生更容易形成自己的邏輯推理能力,而用多媒體演示的效果要差得多。

2.4優化考覈、評價體系

現有的大學物理課程基本上是採用結合平時作業、考勤和期末閉卷考試卷面成績的考覈方式,其中又以期末閉卷考試爲主。閉卷考試的考覈方式容易造成學生爲了應付考試而死記硬背例題,從而忽略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爲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對學生的考覈、評價體系也應當根據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同步地作出調整,宜採用多元化和累加式的考覈方式,增加平時考覈的項目和比重[5]。平時測試可以包括隨堂測試、單元考覈和攥寫探究性論文等形式。比如在講授電場強度時,教師在分析了均勻帶電圓環在其軸線上的電場分佈後可以隨堂測試學生是否能夠推匯出均勻帶電圓盤在其軸線上的電場分佈情況。教師還可以將教學內容分成幾個單元,在每個單元教學結束後針對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給出知識應用型題目,採用開卷答題考試的方式考察學生掌握情況。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針對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提出問題,讓學生透過自主查閱文獻資料,撰寫科技小論文。除了平時測試,針對基本知識和教學重點,每學期末再進行一次開卷答題考試。最終按照作業10%,考勤10%,平時測試成績40%,期末考試成績40%的比例覈定總成績。

3.結語

圍繞服務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嚮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發展和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的,結合學科、專業的特點對《大學物理》課程從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學方式和考覈評價體系幾個環節開展教學改革的討論和探索,給出了改革的具體建議,希望能夠對轉型發展形勢下的《大學物理》課程教學工作有所促進。

參考文獻:

[1]李宏,谷建生,莫文玲.結合專業特色的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物理與工程,2014,24(3):48-50.

[2]韓桂華,王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改革[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6:185-186.

[3]李慧,周燕南,陳賀.民辦高校轉型發展下大學物理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科技視界,2015,26:15.

[4]崔英妙,範中和,鄭麗麗.生命科學專業大學物理課程改革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2007,24(4):38-39.

[5]盧永.工科院校大學物理課程教學內容改革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1,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