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精選魯迅的作文彙總6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魯迅的作文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選魯迅的作文彙總6篇

魯迅的作文 篇1

“雛鷹爭章”活動開始了,裏面有“才藝章”、“安全章”、“保健章”……其中,我一眼就看到了“閱讀章”,因爲它讓我想到了我們班的“小魯迅”——蘇家楨,“閱讀章”非他莫屬。

蘇家楨長着一雙黑寶石般的大眼睛,脣紅齒白,眉清目秀。

記得有一次,下課鈴叮叮噹噹地響起了,蘇家楨立刻拿出了一本書津津有味地開始看了起來,我靜悄悄地來到了他的身邊,以爲能嚇他一跳。可是,我走到他都走到他身邊了他還未察覺到。於是,我對他大喊了一聲:“蘇家楨!”他還坐在那裏聚精會神地看書。我拿他沒有任何辦法,只好坐在一旁,靜靜地觀察他。只見他一會兒仰起頭哈哈大笑,好像是被書裏的什麼人物逗樂了;一會兒見他眉頭緊皺,彷彿是被書裏面的事情難住了;一會兒見他揚眉吐氣,彷彿自己的猜想是正確的;一會兒見他……上課鈴終於打響了,他好像還是沒有察覺到,直到班長大叫一聲“起立!”他才手忙腳亂地站起來趕緊把書放到了書包裏,然後又把這節課的書迅速拿到課桌上。這讓觀察他那麼久的我憋笑憋得臉都紅了。

所以,我推薦蘇家楨獲得“閱讀章”。

魯迅的作文 篇2

我國有這樣一位大文豪:他時常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短短的頭髮刷子似的直豎着,濃密的鬍鬚成一個隸書的“一”字……他,就是魯迅。

以前我並不瞭解魯迅,只是時常從大人們口中聽起而已。說到魯迅,我知道他是一位大文豪,並沒有深入的瞭解。這個學期透過一組課文的學習,我才真正走近魯迅,瞭解魯迅。

讀着《少年閏土》讓我看到了這樣一個魯迅:他的家景良好,但卻處在一個黑暗的封建社會,只能被關在高牆大院之內,對所處環境感到深深的不滿,因而羨慕見多識廣的閏土,喜愛豐富多彩的農村生活。 讀着《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讓我看到了這樣一個魯迅:他很忙,他日理萬機,但又能從百忙之中抽空出來給侄女翻譯童話書,詢問侄女的學習情況並教導她讀書、學習要認認真真,不能馬虎。魯迅先生很幽默、樂觀,積極的與反動勢力作鬥爭。他還很關心勞苦大衆,爲別人想得多,爲自己想的少。

讀着《一面》讓我看到了這樣一個魯迅:他關心進步青年,憂國憂民。他很累,他的健康已讓完全

沒有休息的艱苦工作吞噬了,他把一生的時光交給了我們的民族,他真是一位越老越堅強的戰士!

讀着《有的人》讓我看到了這樣的一個魯迅:他雖然已離開了人世,但精神卻永遠留在別人的心中。他愛憎分明:憎惡反動派,卻對吃不飽穿不暖的勞苦大衆傾囊相助,給予關心。“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正是他的真實寫照。

經過本組課文的學習,魯迅在我心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一個勤勉的,爲別人想得多,爲自己想的少的人。他一心一意爲人民服務,甘願做人民的公僕。

經過本組課文的學習,讓我瞭解了魯迅。我想,我也要好好學習,發揚魯迅的精神:關心別人,節約時間,多看書,多動筆,爲國家作出貢獻,成爲祖國的棟樑之材。

魯迅的作文 篇3

順水而流的烏篷船,蜿蜒的小路盤旋在四合院裏,那裏就是魯迅的故鄉。

悠悠的河水緩緩流淌,走到大堂裏,直到看到豪邁的“林翰”二字,纔算真正進入了魯迅的故鄉。兩邊剛勁有力的毛筆對聯“持其志而暴其氣,敏於事而慎於言”,瞬間點燃了魯氏家族世代的奮鬥目標。中端一幅水墨蘭花畫佔據了不少遊客的眼簾,草草幾筆所成的水墨畫,正如魯迅自己晚年所寫的:椒梵桂折佳人老,獨託幽巖展素心。豈惜芳馨遺志者,故鄉如醉有荊榛。

魯迅家的百草園,在遊客們看來只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油菜地,在魯迅筆下,卻是一副欣欣向榮的景象。小時,他在此地歡快地鬥、捉蟋蟀,靈巧地爬上高大的皂莢樹,幹勁十足地拔那與樹纏綿的何首烏,頑皮地在石井上跳來跳去。“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可想而知,百草園曾給年少的魯迅帶來了碩大的樂趣,石井、何首烏、皂莢樹,對魯迅來說,彷彿都有生命。正是這新世紀的時光,才使它們依然固守在自己應有的崗位上,好像在耐心而期待地等待着魯迅熟悉的歸來,和它們彼此再見一面,直到永遠……想象着如此美妙的幻境,才使自己負有了百草園這種臻致純潔的喜悅之情。

穿越過靜謐的走廊,帶着魯迅著作《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裏的記憶,我虔誠地尋覓着魯迅曾在家鄉玩耍的身影。處於魯迅文中的三味書屋,我似乎看到魯迅幼年上學的場景。站在三味書屋的跟前,眼前的佈置令我倍感親切,有些故地重遊的美感。私塾中所謂的“三味”。是古人對讀書感受的一種比喻,“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餚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三種體驗合稱爲“三味”。

現在空洞的桌椅四邊,少了幾分喧鬧,顯得有種荒涼的孤寂感,或許是壽先生的弟子們貪玩,去百草園玩賞一番了。魯迅的私塾先生壽鏡吾若在這裏,洪亮地猶如古鐘般的聲音定會繞樑不絕地在大廳裏迴盪:“人都到哪去了?”回答的人,也只有眼前飽覽一切風景的遊客了。

遠遠望去,私塾老師拿着戒尺坐在教桌上的樣子似乎依稀可見,書屋邊好似還縈繞着那些捧着《蕩寇志》的學生們的朗朗書聲。房前屋後,老屋依舊,睡牀依舊,院落裏桂樹依舊,棕色刻花的搖椅和圓桌,無不散發出古色古香的無限韻味來。俗話說睹物思人,看見魯迅窗前空空如也的紅木書櫃,我的腦海裏驀地浮現出他少年時期與煤油燈相伴,苦讀經書到雞鳴的情景來。

帶着淡淡的迷戀與不捨,我離開了這位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中華偉人之鄉。此時此刻,我由衷地感到,魯迅的故居不但照亮了歷史,還照亮了整個紹興市。

魯迅的作文 篇4

踏上人生的旅途吧!

前途很遠,也很暗。

然而,不要怕,

不怕的人面前纔有路。

——魯迅

幾番躊躇,最終卻也不知該如何下筆。究其緣由,只因一則自己思想膚淺、智慧貧乏,要談論先生,真有力不從心之感;二則實難體悟反映於先生身上的那種神聖悲憤,那種“置身於茫茫曠野、四顧無人的大寂寞,壓在萬鈞閘門下的全身震裂的大痛苦,在烈火中讓面板燒焦,心肺煮沸,決死對敵奮戰的大沉醉”。

坦率地說,至今我對魯迅先生的認識仍是非常淺薄的,我甚至還沒有完全、真正地嚼透先生的偉大。在我眼裏,先生實質上更以生活中的普通人的身份,而不是以大思想家或者更偉大、更神聖的身份出現在我們面前。在先生的作品文字中,體現出來的都是我們不能輕易揭示的一些東西,能夠在平凡的文字和敘述中,把人物的思想心理進行徹底的揭露,實可謂是能看透別人的心理。不過,我想這樣也好,去掉後人加在先生身上的光環或許能夠減輕談論時的心理壓力。

對待先生的心態,可以說是“敬而遠之”。我實在找不到更恰當的詞彙來描述。先生殘酷地剝去我們身上的僞裝,揭示我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弱點,時常令人感到坐立不安;加上自己的惰性在作怪,我真的懼怕先生的冷峻與嚴苛。先生能夠把現實社會中的人進行透徹的分析,而且進入到他們的`內心世界,把所謂的“真、善、美”進行徹底的批判,脫去他們展現在世人面前的“假殼”,讓其在批判中獲得被救贖、被改造的可能。同時,我們也爲先生作品中那消磨不盡的痛苦而困惑,換句話說,我們簡直不會甚至無法欣賞這種悲劇之美,無法分享先生在人生角鬥中得到的生命沉酣的大歡喜。

誠然,我們欽慕先生那樣“無所顧忌的生活,無所顧忌地去愛、去恨、冷嘲熱諷,坦蕩地面對着別人的熱舌頭、冷唾沫,讓他們去說,去誣衊去以爲”,然而現實生活給了我們太多的否定和困惑。儘管我們看到了諸種弊病,可是我們不敢反抗,當然也反抗不了。在先生的悲哀中我們也感到一種無可奈何的悲哀。以先生爲師,能真學先生嗎?想想先生的精神十字架,可能太沉重,我們揹負不起。

我想這也許是正確的。作爲年輕人,我們只希望在可能的條件下盡力使生活變得輕鬆愉快,何必人爲的去加重生活的砝碼呢?我們沒有必要脫下T恤牛仔,換上長衫,把自己關在“鐵屋子”裏去體味那一份苦澀。當然,我們也不怕生活的沉重,也決不會輕意去逃避。我們很欣賞先生那種面對現實,正視現實的精神,但爲何不能更超脫一些,多一點人與人之間的理解與寬容?平等與慈和不知先生是如何認爲的?

當然,我們也應該理解先生,學習先生,但我們卻沒有必要用先生揹負的歷史包袱來充實自己的內心世界,以此來追求一種悲劇式的精神境界。少一點因襲以往的顧慮與牽掛,多一些對未來的高瞻遠矚,這樣我想先生恐怕也不會斥責我們的莽撞。

按照一個固定的標準和模式去生活是可悲的,我卻寧願讓自己的心流浪而不去模仿別人生活。我敬仰先生之人格,卻不喜歡先生的性格。我想,我從先生那裏所得到的既不是智慧,也不是熱情,而是一種毅力,一種促使我們一步步向前走而決不停留下的力量。“遇見深林,可以闢爲平地;遇見沙漠,可以開掘井泉”,這對於正在刻苦學習、奮鬥,不久也將步入社會的我們來說便是極大的收穫:以先生獨立不依的精神和奮然前行的毅力,儘可能少地爲自己設立羈絆,開拓自己的道路,或許這就是先生現在對於我們的重要意義。

先生躑躅於荒原之中,孑然回顧,蒼茫無及。這是一幅極富於象徵意義的生命圖像。沒有對話者,這是思想者最大的孤獨;無法直面的人生,這是思想者永恆的困惑。在孤獨這座祭壇上,幾乎所有偉人和思想者都要走上它,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生命的造型就是一羣沉溺孤獨的羈旅者。

在先生這樣的大境介面前,我們永遠只是蹣跚學步的稚童。

魯迅的作文 篇5

這是華東六市旅遊的最後一天了,我們來到魯迅故居玩。

我們先遊玩了魯迅祖居,再遊玩魯迅故居。魯迅故居里有百草園、三味書屋,但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百草園。

剛進去的時候我覺得很荒涼,腳下一粒粒沙子讓勞累的我們覺得正在沙漠中行走。透過幾條大小不一的通道,來到一個空曠的地方,但這裏不像剛纔感覺的那樣荒涼,而是有點覺得我們在一座種滿花草、生機勃勃的山上。

有幾棵樹引起了我們的注意。這幾棵樹很特別,它結的果實叫皁角。以前那些貧窮人家都拿來洗頭、洗身體、洗衣服,洗後就像我們用肥皂洗的一樣乾淨。我和垣禹看見樹下有刻字的石頭,便在旁邊照了一張相做紀念。

聽同團的魏晨曦和橙子說我們以後會學到一篇魯迅寫的作文,裏面有寫到百草園。她們都是小學高年部的,所以比較清楚。

導遊說百草園是魯迅和他同伴童年玩耍的天堂。慢慢的,我突然覺得我愛上了這個地方……

魯迅的作文 篇6

魯迅小的時候,愛買書,愛看書,愛抄書,把書看作寶貝一樣。

還在進“三味書屋”前,他在自己的啓蒙老師——一位遠房叔祖父那裏看了不帶圖的書。這位老師曾經告訴他,有一部繪圖的《山海經》,畫着人面的獸,九頭的怪物……可惜一時找不到了。這麼一部有趣的書,可把魯迅吸引住了。他念念不忘,夢寐以求,把他的保姆長媽媽也感動了。長媽媽不識字,她探親回來時,就設法給魯迅買回了這部書。一見面,長媽媽把一包書遞給魯迅,高興地說:“哥兒,有畫的《山海經》,我給你買來了!”

一聽這消息,魯迅欣喜若狂,趕緊把書接過來,開啟紙包看了起來。

這是魯迅最初得到的心愛的書。後來,識字漸漸多起來了,他就自己攢錢買書。過年,有種習俗,大人往往給孩子一點錢,叫做“壓歲錢”。魯迅得到壓歲錢後,總是捨不得花,攢起來買書看。

魯迅小時候,不僅酷愛讀書,而且還喜歡抄書,他抄過很多書。顯然,抄書使他得益匪淺。他的記憶力那麼好,讀過的書經久不忘,這與他抄書的愛好是密切相連的。

魯迅小時候對書籍特別愛護。他買回書來,一定要仔細檢查,發現有污跡,或者裝訂有問題,一定要到書店去調換。有些線裝書,很容易脫線,他就自己動手改換封面,重新裝訂。

看書的時候,他總是把桌子擦得乾乾淨淨,看看手指髒不髒。髒桌子上是不放書的,髒手是不翻書的。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在書頁上一刮,使書角翹起來,再捏住它翻頁的習慣。他還特意爲自己準備了一隻箱子,把各種各樣的書整整齊齊地放在裏面,箱子裏還放了樟腦丸,防止蟲蛀。

魯迅小時候養成的愛書如寶的好習慣,貫穿了他的一生。他讀過的書浩如煙海。他購置的書,僅據《魯迅日記》上的“書賬統計”,從1912年至1939年,就有九千多冊。他收藏的書,總是捆紮得井井有條。魯迅一生清貧,最大的財產,就是他的這些寶貴的藏書了。

標籤:彙總 魯迅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