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雨巷

情繫雨巷散文

雨巷2.9W

清晨,一陣雨聲敲打着窗子,把我從酣睡中驚醒。站在窗前,看見遠山被一層層白色的霧氣籠罩着,若隱若現地透着山體綠色。這煙波盪漾的景象,仿如一幅恬淡飄逸的山水畫卷。雨絲如注,迷迷濛濛的一片。我,一下子想起了江南的雨巷。

情繫雨巷散文

一直以來很喜歡戴望舒的詩《雨巷》。爲詩中那淡淡的愁怨,柔柔的懷想。詩中描繪的景象總是在有雨的日子裏不斷地在腦海裏縈繞,像薄霧一般瀰漫,久久不願散去。

古樸幽靜的江南小鎮,彌散着古色古香的味道。煙雨朦朧中走來一個散發着丁香花芳香的姑娘。她也許有些淡淡的惆悵,也許是若有所思,也可能是恬適悠閒的。

丁香一樣的女子,着裝一定是美麗的、淡雅的、端莊的。她或許穿着素雅的旗袍,或許是碎花的長裙,或許是白衣勝雪。她撐着一把油紙傘,娟秀輕靈,嫺雅如畫。她的身上散發着淡淡的幽香,朦朧的像一彎月,婉約的如一首詩。

能在雨中踱步的人,心中一定是有故事的。雨天不在家裏避雨偷閒安享清靜,卻要走進雨巷。是要感受雨中的景緻嗎?還是排遣心中的煩悶?抑或是趕往某一個地方?在雨中希望逢着一個和自己心境一樣的人,是尋求一種惺惺相惜的共鳴嗎?總之,我以自己的想象猜測着詩人和丁香一樣女子的思想。

我是北方人,習慣了北方的氣候,見慣了北方的建築。北方的民居有別於江南民居的'小橋流水人家,深宅高院林立。北方過去的民居多是低矮的錯落,籬笆木柵,雞犬之聲相聞,少有悠長的深巷。隨着人口的聚增,爲了減少人均佔地面積,現在多數民居都是拔地而起的樓羣了。樓房方正剛硬,統體劃一,就像許多積木搭建組合在一起,缺乏一種審美上的韻致和美感。要是江南的女子走在今天北方的雨巷,多少也缺些味道。

今年六月,我去江蘇辦事,偶有閒暇幾日,突然產生了去看黃山的念頭。於是,報團旅遊,就有了旅途中的一次偶然遇見。

旅行團在距黃山不遠的休寧縣落腳休息。休寧離屯溪古鎮很近,半個小時的車程就能趕到。聽說屯溪裏的老街是一處景緻,值得一看。由於老街不是本團的旅遊項目,是不能去看的。我們團裏的幾個人私下商議,覺得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便自作主張結伴而去。

傍晚的屯溪古鎮祥和從容,沒有行色匆匆的人流,行人三三兩兩的悠閒踱步。街道兩側綠樹掩映,一湖碧水穿鎮而過,愈加顯得古鎮的靈秀古樸。

走進老街,已是華燈初上,天空忽然飄起了濛濛細雨。大家沒有帶雨具,被雨滋潤着一路前行。

見了老街一剎那的直觀感覺,真是太美了!一排排高大的馬頭牆傲然挺立,鱗次櫛比的商鋪飛檐翹角,鏤雕木刻,古色古韻。麻石板鋪就的路面,樸素歸真,細濛濛的雨絲落在上面使石板溼潤光滑。行進在巷道,看着眼前的徽派建築,彷彿是一種時空穿越,穿越到了很久遠的年代。

老街位居徽州四大古鎮之首,被譽爲“流動的清明上河圖”。老街的店鋪各具特色,商居風格典雅傳統。各家各戶的店家都安然若素地守着店面,你穿梭在各店之間,絲毫不會受到“熱情”的打擾。悠然的瀏覽參觀,歡愉的離開。

穿行在老街的雨巷,沒有市井的喧囂,沒有人流的擁擠,隨意漫步。時而擡頭看看花雕軒窗,時而觸摸細膩如脂的硯臺。站在民間老藝人身後,看着他坦然平靜地執筆作畫,不一會的功夫一幅蘭花扇面就清雅脫手了。在老街,你沒有外客的生疏感,有的只是和諧親切。那細如毛髮的雨絲也溫柔多情,輕輕淺淺地滋潤無言。就這樣一路觀瞧一路行,心靜如水,神思淡然,不知不覺地走完了老街的全程。

驀然回首,夜色中的老街燈火闌珊,矜持默然。許是下雨的緣故,巷道的行人稀少,就有了老街難得的清幽。雨,時斷時續,淅淅瀝瀝的下着,走了很久,竟沒有溼透衣衫。

在依依不捨的離去時,我忽然想起了戴望舒的《雨巷》。我今天不就是走在了雨巷嗎?且是江南的雨巷,老街的雨巷。這種不期而遇的收穫,不正是我心之嚮往的嗎?那魂牽夢繞的雨巷情結,就這樣在一次無意之間遂願,讓我這北方的女子體驗了一次漫步雨巷的感受,真是上天對我的厚愛。

雨,越下越大,聲音也越來越喧譁,把我從回憶中醒頓過來。看來今天是閒着了,無需做事,可以敲下如此文字。

北方的雨,真是豪爽,下得暢快淋漓。六月的江南,也在下雨嗎?是否還是細雨如絲?老街的雨巷呢,有誰在那漫步輕搖?

標籤:情繫雨巷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