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送別經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引導語: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詩開合頓挫,這是一首著名的送別詩。也是一首千古名詩。其詩人王勃命途多舛,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這首詩。

送別經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爲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翻譯

古代三秦之地,拱護長安城垣宮闕。

風煙滾滾,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與你握手作別時,彼此間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遠離故鄉,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內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

不管遠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請別在分手的岐路上,傷心地痛哭;

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淚落沾衣。

從文學史的角度欣賞這首詩,不難感到它有一股新鮮的氣息。

初唐是我國古代一個強盛王朝的開端。唐代詩歌在我國文學史上出現了高峯。延續二百年左右的詩歌的大革新、大發展是以初唐爲濫觴的。王、楊、盧、駱等當時的詩壇健將是較早出現的開拓者。首先,他們反對唐初那種從六朝承襲下來的浮豔的詩風。

楊炯說,王勃“嘗以龍朔初歲,文場變體:爭構纖微,競爲雕刻;糅之金玉龍鳳,亂之朱紫青黃;影帶以徇其功,假對以稱其美。骨氣都盡,剛健不聞,思革其弊,用光志業。”可見他是有意識地改革詩壇的弊病,提倡剛健的詩風的。

就拿王勃的這首詩來說,該詩一洗綺麗之習,質樸雄渾,橫溢奔放,曾使那時的讀者耳目一新。這種詩風爾後就大大發展起來,成爲盛唐詩壇的一種主導的風格。其次,他們對新詩體的形成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以五言律詩爲例,這種在唐代逐漸成熟和盛行起來的新詩體,在王勃等人的筆下已經開始嘗試和形成了。王勃的這首詩,就是二首相當成熟的五言律詩。再讀一讀王、孟的五律,進而讀一讀李,杜的五律,就會發現這種新詩體在有唐一代的'發展如大江奔流,一脈相承,而越往前去波瀾越壯闊。

思想:

一位朋友要遠去四川做官,詩人作此詩相贈。全詩先收後放,先說同是宦遊之人,同有惜別之意,然後陡然一轉,說哪裏沒有朋友呢,男兒分別,何必哭哭啼啼作兒女態呢?氣勢豪邁,意境開闊,尤其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更成爲千古名句。這首詩應當說是送別詩的精品。

  命運多舛的王勃

第一次被打擊

王勃從小便聰慧好學,才思敏捷,遠近聞名。一次,沛王李賢聽說了王勃的才華,於是將王勃請來爲他的府邸修撰,而且十分愛重他。當時各個王爺經常拿鬥雞作樂,王勃鬧着玩,寫了一篇《檄[xí]周王雞》,不料竟因此罹禍,唐高宗認爲是使諸王鬧矛盾,將王勃趕出沛王府。

其實王勃此次受打擊,並非真的因《檄周王雞》而觸怒高宗,而是因爲才華被別人嫉妒。王勃被趕出沛王府後,便去遊蜀,與他的好友楊炯等人喝酒寫詩爲樂。

第二次被打擊

王勃所遇到的第二次打擊,是在虢[guó]州(今天的河南靈寶市)參軍任上殺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犯罪。

咸亨二年(671年)秋冬或第二年年初,王勃從蜀地返回長安參加科選。他的朋友凌季友當時爲虢州司法,說虢州藥物豐富,而他知醫識藥草,便爲他在虢州謀得一個小小的參軍之職。就在他任虢州參軍期間,有個叫曹達的官奴犯罪,他將罪犯藏匿起來,後來又怕走漏風聲,便殺死曹達以了其事,結果因此而犯了死罪。幸虧遇大赦,沒有被處死。

這一件事很蹊蹺,王勃爲什麼要保護罪犯曹達?既藏匿保護又怎能將其殺死?

據新舊《唐書》所載,王勃此次被禍,是因情才傲物,爲同僚所嫉。官奴曹達事,有人懷疑爲同僚設計構陷王勃,或者純屬誣陷,不無道理。總之王勃兩次遭受打擊,都與他的才華超人有關。

天妒英才

第二次被打擊,王勃雖然遇赦沒有丟掉性命,但宣告了他仕途的終結,也連累了他的父親。他的父親王福峙因兒子王勃犯罪,被貶爲交趾縣令,遠謫到南荒(當時中國西南邊遠的荒蕪地區)之外。王勃遠行到交趾(現在的越南北部)去看望父親,途中溺水而死,從而結束了他年輕的生命

王勃的死,是渡水時遇難不幸而死,還是自殺,無從查考,總歸是懷着一腔愁憤離開人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