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文言文閱讀訓練題目及答案《童趣》

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文言文閱讀訓練題目及答案《童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羣鶴舞於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爲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衝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爲之怡然稱快。

餘常於土牆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爲林,以蟲蚊爲獸,以土礫凸者爲丘,凹者爲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爲所吞。餘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驚恐;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加線的字。(6分)

(1)項爲之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出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鞭數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2:下列朗讀停頓錯誤的一項是()(3分)

A.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B.不覺呀/然驚恐

C.私擬作/羣鶴舞於空中D.使之/衝煙而飛鳴

小題3:翻譯下列句子。(6分)

(1)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2)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爲所吞。

小題4:仔細閱讀全文,簡要說說“我”能得到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麼?(4分)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小題1:(1)通“僵”,僵硬(2分) (2)正(2分) (3)用鞭打(2分)

小題2:B(3分)

小題3:(1)我見到微小的東西,一定要仔細觀察它的紋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樂趣。(3分)(2)原來是一隻癩蛤蟆,舌頭一吐,兩隻小蟲全被吃掉。

小題4:因爲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善於觀察且觀察細緻,加之有豐富的想象力,又富有童心童趣。(4分)

小題1:試題分析:學生文言文中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瞭解文言實虛詞的不同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等。試題(1)中的'“強”是個通假字,讀 “jiāng”,同“僵”,意思爲“僵硬”;(2)中的“方”根據語境意思爲“正”,不能理解爲“方向”;(3)中的“鞭”名詞活用爲“動詞”,意思爲“用鞭子打”。

小題2:試題分析:“不覺呀然驚恐”這句話的含義是“不禁‘唉呀’地驚叫一聲,感到害怕”,“呀然”在句中修飾限制“驚”的,意思是“‘唉呀’地驚叫一聲”,朗讀時注意句子內部詞與詞之間的關係。一般主謂之間、動賓之間、較長的修飾語與中心語之間、連詞前後、句首發語詞之後,要進行語意上的停頓。此句可這樣停頓:不覺/呀然驚恐。

小題3:試題分析:翻譯(1)時,要注意 “藐小”(細小)、“其”(它的)、“故”(因此)、“時有”(常常有)、“物外之趣”(事物之外的樂趣)等詞的意思;翻譯(2)時,要注意“蓋”是句首的發語詞,可譯爲原來,“而”,連詞,表示“吐”和“吞”兩個動作的承接關係,這裏可解釋爲“便”“就”;“爲所”,表示被動,可譯爲“被……”。另外,文言文翻譯還要使整個句子翻譯的完整性與流暢性。

小題4:試題分析:本題可從“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等角度來理解和組織。如:“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可見“物外之趣”的原因之一是善於觀察。“夏蚊成雷,私擬作羣鶴舞於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可知,原因之二是善於想象。“餘常於土牆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臺齊”,可知,有好奇心,貪玩,富有童心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