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戰國策·燕策三 文言文閱讀訓練含答案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爲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爲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爲慷慨羽聲,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於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戰國策·燕策三 文言文閱讀訓練含答案

既至秦,持千金之資幣物,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

嘉爲先言於秦王曰:“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不敢興兵以拒大王,願舉國爲內臣,比諸侯之列,給貢職如郡縣,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廟。恐懼不敢自陳,謹斬樊於期頭,及獻燕之督亢之地圖,函封,燕王拜送於庭,使使以聞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聞之,大喜。乃朝服,設九賓,見燕使者咸陽宮。

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至陛下,秦武陽色變振恐,羣臣怪之。荊軻顧笑武陽,前爲謝曰:“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願大王少假借之,使畢使於前。”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

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拔劍,劍長,操其室。時恐急,劍堅,故不可立拔。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羣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而秦法,羣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諸郎中執兵,皆陳殿下,非有詔不得上。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時,侍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軻。秦王方還柱走,卒惶急不知所爲。左右乃曰:“王負劍!王負劍!”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荊軻廢,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復擊軻,被八創。

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

左右既前,斬荊軻。秦王目眩良久。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秦王還柱而走(通“環”,繞)

B.願舉國爲內臣(全、整個)

C.及獻燕之督亢之地圖,函封(信件、信函

D.荊軻奉樊於期頭函(雙手捧着)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用法與其它不同的一項是( )

A.使畢使於前 B.嘉爲先言於秦王曰

C.燕王拜送於庭 D.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3.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

4.下列句子分爲四組,全都直接表現了荊軻勇敢的一組是( )

①荊軻和而歌,爲變徵之聲

②秦武陽色變振恐

③荊軻顧笑武陽,前爲謝

④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⑤秦王復擊軻,被八創

⑥倚柱而笑,箕踞以罵

A.③④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5.下面對文意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易水送別,慷慨悲歌,荊軻做好了以身赴死的`準備。

B.秦臣蒙嘉同情燕王,讚賞荊軻,所以巧言討好秦王,引見荊軻。

C.秦武陽隨荊軻刺殺秦王,卻被秦王的威風嚇倒,差點暴露此行動機。

D.荊軻刺殺秦王未成,因爲他想要挾秦王,定下條約,報答燕太子丹。

6.司馬遷《史記》中對荊軻刺秦王主要情節的記載,幾乎是照錄了上面的選文。上面選文最後一句話是“左右既前,斬荊軻。秦王目眩良久”,《史記》中則寫作:“於是左右既前殺軻,秦王不怡者良久。”你認爲哪一句更富有表現力?爲什麼?

答案;

1.C(“函”在這裏是名詞作狀語,“函封”就是用匣子封好)

2.B(B項中的“於”是“對”的意思,其它三項中的“於”都是“在”的意思)

3.荊軻拿了地圖捧送給秦王,開啟地圖,地圖全部開啟,匕首就露了出來。

4.D

5.B

6.提示:“左右既前,斬荊軻。秦王目眩良久。”更富有表現力。因爲這裏用急促短句,突出地渲染了當時的緊張氣氛。而“於是左右既前殺軻,秦王不怡者良久。”的節奏則顯得舒緩得多。“斬”比“殺”顯得更有力;“目眩良久”較之“不怡者良久”,更突出了秦王的驚魂未定,與上文驚心動魄的緊張場面相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