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學者的態度與精神閱讀答案

學者的態度與精神

學者的態度與精神閱讀答案

宗白華

①我向來最佩服的,是古印度學者的態度;最景仰的,是歐洲中古學者的精神。

②古印度學者的態度怎麼樣?他們的態度就是:絕對地服從真理,猛烈地犧牲成見。

③古印度學說的派別將近百種,他們互相爭辯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但他們爭辯的態度,卻很可注意。當未辯論以前,那辯論者往往宣言:“若辯論敗了,就自殺以報,或歸依做弟子。”辯論之後,那辯論敗的不是立刻自殺,就是立刻歸依對方做弟子,決不作狡辯,決不作遁詞①,更沒有無理的謾罵,話出題外,另生枝詞的現象,像我中國學者的常態。這種態度,你佩服不佩服?這才真是“只曉得有真理,不曉得有成見”呢!這就是古印度學者的態度,我希望中國的新學者也有這種態度。

④歐洲中古學者的精神又怎麼樣呢?他們的精神就是:寧願犧牲性命,不願犧牲真理。

⑤歐洲中古時的學者,因發明真理,擁護真理,以致焚身或入獄的,很不鮮見。他們那爲真理而犧牲生命時所受的痛苦,若給中國學者看了,覺得很不值得。但真理卻因此昌明瞭!人類卻因此進化了!那學者一時的生命與痛苦又算得什麼,那學者的心中只曉得真理的價值,不曉得自己生命的價值,這才真正是“學者的精神”!

⑥總之,學者的責任本是探求真理,真理是學者的第一生命。小我的成見與外界的勢力,都是真理的大敵。抵抗這種大敵的器械,莫過於古印度學者服從真理、犧牲成見的態度;歐洲中古學者擁護真理,犧牲生命的精神。這種態度,這種精神,正是我們中國學者應具有的態度,應抱的'精神!

(選自《百年老課文》,有改動)

[注]①遁詞:因爲理屈詞窮而故意避開正題的話。

10.下列對文章結構層次的劃分,正確的一項是。(4分)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11.從第③段畫線句子看,如果辯論失敗,中國學者會有哪些“常態”?(4分)

12.第⑤段談歐洲中古學者的精神時,提到“中國學者”有什麼作用?請加以分析。(6分)

13.概括文章的主要觀點。(4分)

答案:

10.B(4分)

11.如果辯論失敗,中國學者的“常態”主要有:在失敗後常“作狡辯”,常“作遁詞”,甚至出現“無理的謾罵,話出題外,另生枝詞”等現象。(4分)

12.透過對比證明了“什麼是真正的學者的精神”,也說明了中國學者缺失“真正的學者精神”;爲文末中心論點的提出提供了論據。(6分)

13.(中國)學者應該具有服從真理、犧牲成見的態度和擁護真理,犧牲生命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