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重拾閱讀精神的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重拾閱讀精神的答案

重拾閱讀精神

①中華民族無疑是一個有着良好閱讀傳統的民族,有關名人與書的趣事不勝枚舉:大思想家王夫之一生著書數百卷,連給女兒嫁妝時,亦是用滿滿一箱書;《資本論》首位翻譯者、經濟學家王亞南,在乘船遭遇風浪、海輪顛簸不止時,要求服務員將其綁在椅子上以聚精會神地讀書;詩人聞一多在結婚當日的早上不見蹤影,後被友人發現在書房中如癡如醉地讀書……

②然而,近些年來,我們更多地聽到這樣的故事。2008年上海一家早教中心率先開設幼兒經典誦讀班,由專家帶領l0歲以下的小朋友誦讀《三字經》、《論語》等經典作品。結果在短短3個月中,學員由原先的20人減至3人。有記者採訪退班孩子的家長,得到的回答竟出奇一致:“以後入學時又不看這些,還是把時間花在學英語、電腦、鋼琴上更爲實惠,這些可都是升學加分的。”

③從什麼時候開始,書籍已經不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而淪爲“耽誤孩子升學的滑梯”?家長對於經典閱讀先入爲主的拒絕態度,不僅沒收了孩子享受人類豐盛文化大餐的入場券,還間接導致了這些孩子長大後偏於功利的閱讀習慣。在許多書店裏,你看那“最暢銷圖書排行榜”上,顯眼位置處淨是些炒股、基金、管理類的書籍。

④書店裏的人頭攢動,正和當代人填補不了的心靈饑荒形成反差——諷刺的是,往往我們功利書讀得愈多,便發現這種饑荒愈厲害。捧着教輔書、“快餐”書太久,我們的視野變得狹窄,只侷限在自己的生活圈子裏,進而造成精神上的乏力,思考社會、思考人性的乏力。

⑤很難想象,一個精神乏力的民族,會有着什麼樣的未來。當人們津津樂道“世界讀書日”——4月23日,也正是文豪莎士比亞、塞萬提斯的辭世紀念日時,往往誇大了這其中的“巧合色彩”,而忽視了這些文豪們對於啓迪思想、豐富文明的重要作用。

⑥若你想說,莎士比亞們離我們太遠,無論怎樣讀書,我也達不到他們的境界。那麼就看看卡耐基吧,很多人在陷入人際糾紛、遭到解僱時,常常從他的《人性的`弱點》中尋找“速效沖劑”。但卡耐基曾這樣寫道:人活着不只需要麪包。有些百萬富翁因缺乏人文精神的滋養而面臨人性的飢餓;相反,有些窮人卻在精神上十分富有,遠非百萬富翁所及——是一個人的精神令他的身體富有。

⑦還記得鄧清清嗎?那位在地震後的廢墟里打着手電筒看書的女孩,在被救出後,她說:“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餓,只能靠看書緩解心中的害怕!”

⑧讀書能緩解我們內心的恐懼,豐富我們的心靈,給我們精神的力量。就從今天開始,想一想我們爲何設立“世界讀書日”,重拾真正的閱讀精神吧。(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改)

1.從全文看,第②節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揣摩第④節中“便發現這種饑荒愈厲害”這句話中“饑荒”的含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說出第⑥節劃線句子運用___________的論證方法,並分析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結合文意,說說如何理解“重拾真正的閱讀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結構上,承上啓下。(2)內容上,與上文形成對比;(3)引起下文對重拾閱讀精神必要性的論述。

2.(1)視野狹窄(2)精神乏力,思考乏力。

3.對比論證。突出強調從閱讀中獲取精神滋養的重要性。

4.(1)要保持中華民族良好的閱讀傳統。(2)倡導閱讀經典著作。(3)閱讀經典能給我們精神的滋養。(意思對即可)

標籤: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