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蘆花蕩》教案(人教版八年級)

第一課時  自主預習

《蘆花蕩》教案(人教版八年級)

補充資料

1.孫犁,現代小說家、散文家。原名孫樹勳,河北省安平縣人。1913年4月6日出生。 1937年冬投身革命,主要從事革命文化工作。他的許多作品都是反映白洋澱人民英勇艱苦的對敵鬥爭生活的,讚頌他們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主要作品有:《荷花澱》、《蘆花澱》、《囑咐》等,後來都收在《白洋澱往事》,這是作者最負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創作風格的一部一部小說和散文合集。作品從多方面勾勒了時代和社會歷史風俗畫面,以明麗流暢的筆調,秀雅、雋永的風格和豐富的勞動者形象,在讀者中間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這些作品成爲廣泛流傳的名篇,文藝界甚至稱其爲現代文學的一種風格流派的標幟,被視爲“荷花澱派”的主要代表作。

2.寫作背景:白洋澱位於冀中平原,共有一百四十餘個澱組成,佔地面積達四十多萬畝,澱中水道縱橫,共的三千餘道。孫犁長期在白洋澱生活,收集了一批抗日故事,這位老英雄的故事即是其中之一。孫犁以白洋澱爲背景,創作了一系列的優美故事,如《荷花澱》等。

預習提綱

一.給加點字注音

悠閒(    )  瘧子(   )  寒噤(   )   吆喝(        )   躥(    )   仄歪(    )  颯颯(      ) 泅着(     )  轉彎抹角(    )  張皇失措(    )

二.解釋詞語

能耐:                  悠閒:                      央告:             

  吆喝:                         轉彎抹角:

三.梳理文章思路。

1.快速默讀課文,理清記敘要素,複述故事情節,把握課文內容。

時間:一天夜裏       地點:蘆葦塘       人物:老頭子、大菱、二菱

事件:老頭子送大菱、二菱進葦塘,被鬼子發現,大菱負傷流血,老頭子發恨要討還血債。

2.學生複述故事情節。(注意時間、地點、人物、情節的把握。)學生互相點評,注意複述中的問題。

複述:《蘆花蕩》主要寫了一個老英雄的故事。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一個老頭子撐着一隻小船,在白洋澱裏無數次地穿過了敵人的夜間封鎖,爲游擊隊運輸糧草、護送幹部。他不帶一枝槍,只靠那隻靈巧的篙和水鴨子似的游水本領,在萬畝葦塘裏穿梭,從未發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擊隊才維繫了澱裏澱外的交通聯絡。但有一次他護送兩個女孩子在夜間穿越封鎖線時,撞上了敵人的小火輪,一個女孩子負了傷。這個打擊差一點使他失去了繼續前進的力量;但他發誓要爲女孩子復仇,第二天,他單身智鬥敵人,一個個地收拾了他們,爲女孩子報了仇。

3.再讀課文,組織討論文章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梳理思路。

明確:第一部分:(1-8)交代故事發生的環境和主要人物。(爲情節展開作鋪墊)

第二部分:(9-54)敘述老頭子護送兩女孩回葦塘途中的事。(開端、發展)

一層:寫老頭子載了兩個女孩回葦塘找隊伍。

二層:寫大女孩在衝破敵人封鎖線時負了傷。

三層:老頭子爲沒能完成護送任務而內疚,發誓要爲女孩報仇。

第三部分:(55-末尾)敘述老頭子智鬥日本鬼子的經過。(高潮、結局)

 [教學目標] 

1、感知老頭子的英雄性格、傳奇色彩;學會複述課文情節; 

2、細心揣摩景物描寫的妙處,提高自己的描寫能力; 

3、懂得中國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教學重點] 

重點:體味這個老頭子英雄故事的傳奇色彩,學會概括性複述課文情節; 

難點:注意揣摩景物描寫。

整體感知

默讀課文,思考並明確下列問題: 

1、本文體裁?這種體裁的三要素是什麼?

小說。三要素: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 

2、本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試用幾句話進行概括。

抗日戰爭時期,我軍隊伍駐紮在葦塘裏,裏外交通全靠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老頭子,他非常自信。一次,他護送兩個女孩進葦塘,被鬼子發現,其中一個女孩受了傷,他發誓要爲女孩報仇。他引誘鬼子進入他的埋伏圈,用鋒利的鉤子把鬼子鉤住,用竹篙痛打鬼子。(大意正確即可)

3、本文的主人公是誰?作者是用什麼方法刻畫人物的?畫出來分析

主人公:老頭子。刻畫手法:外貌,語言,行動,心理,神態。

例如:外貌描寫:“撐船的是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老頭子,船是一隻尖尖的小船。老頭子只穿一條藍色的破舊短褲,站在船尾巴上,手裏拿着一枝竹篙。”

 “老頭子渾身沒有多少肉,乾瘦得像老了的魚鷹。可是那曬得幹黑的臉,短短的花白鬍子卻特別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卻特別明亮。”

語言描寫:“你什麼也靠給我,我什麼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不怕,小火輪上的探照燈,它照不見我們。”“不怕,他打不着我們!”“我沒臉見人。”“他們打傷了你,流了這麼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爲什麼不能?我打他們不用槍,那不是我的本事。願意看,明天來看吧!”……

心理描寫:“他沒法解釋:大江大海過了多少,爲什麼這一次的任務,偏偏沒有完成?自己沒兒沒女,這兩個孩子多麼叫人喜愛!自己平日誇下口,這一次帶着掛花的人進去,怎麼張嘴說話?這老臉呀!”

動作描寫:集中表現在那一場英雄行爲中,他捉弄鬼子,誘鬼子上鉤,舉起篙來狠狠地敲打鬼子的腦袋,叫鬼子頭破血流。

 4、故事主要表現老頭子的什麼性格?哪些內容表現出來的?

(1)老頭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現在他愛國抗日的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上,年齡將近六十歲了,可是他像青壯年一樣,充滿了活力,無所畏懼,爲葦塘裏的部隊輸送糧食等。

A、老頭子將近六十歲了,“渾身沒有多少肉,乾瘦得像老了的魚鷹”。按說應該在後方安度晚年,但他卻像英勇的交通員。“那曬得幹黑的臉,短短的花白鬍子卻特別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卻特別明亮”,這是一個抗日老英雄的形象。

B、他說“你什麼也靠給我”,這是他的豪言壯語,可見,爲民族抗戰他甘願盡心竭力,而且充滿自信,他的愛國熱情是如此高漲。

C、 “編算着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他勇敢悠閒,這不僅因爲他熟悉白洋澱的地理環境,有高超的“水上的能耐”,更是因爲他具有愛國精神和英雄氣概,藐視敵人,無所畏懼。老頭子能夠衝破敵人的封鎖,對於葦塘裏面的隊伍堅持鬥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2)還表現在他具有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上,他對同胞姐妹充滿了摯愛,對日本鬼子滿懷仇恨,大菱受了傷,他說:“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並且付諸實際行動。

(3)還表現在他的過於自信自尊上,他對葦塘裏的負責同志說:“你什麼也靠給我,我什麼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他送兩個女孩子進葦塘,在過封鎖線時,認爲萬無一失,女孩子受了傷,他覺得丟人現眼,沒臉見人。這些都體現了他的過於自信和自尊。(插入解決“這一性格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答:這是老英雄性格的核心。這句話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過分,自尊過分的意思。全文情節,老英雄的全部功過,都是由這一點生髮出來的。)

(4)還表現在智勇雙全的英雄行爲。他爲了給大菱報仇,預先在水中設好埋伏。然後在船頭放一大捆新鮮的蓮蓬,引誘鬼子上當,把他們引入埋伏圈,然後痛打鬼子。

  5、你認爲本文的主題是什麼?體會老頭形象的現實意義。

這篇小說主要寫了一個老英雄--老頭子。他有鮮明、倔強的個性,智勇雙全,決不認輸,決不退縮、老當益壯。他沒有姓名,他是千千萬萬普通而又偉大的中國人民的代表,他的身上展示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爲證明了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

第二課時  合作探究

品味賞析

 景物描寫: 

 《蘆花蕩》寫的是殘酷的戰爭環境裏的人和事,但是我們讀後並沒有感到非常的悽慘,沒有讓人感到壓抑,而是感到寫得非常優美,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其中一個原因,是得宜於作者對白洋澱美麗風光的描繪。請同學們找出文章中關於環境描寫的句子,揣摩這些景物描寫的句子的作用。 

 1、畫出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四人一組討論,明確答案。

2、體味下列景物描寫的句子。(景物描寫的作用: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強抒情韻味的作用)

①他“只穿一條蘭色的破舊短褲,站在船尾巴上,手裏拿着一根竹篙”,像是“老了的魚鷹”。這是形貌的描寫,點出老人矍鑠幹練的內在氣質。

②“一隻小船從葦塘裏撐出來,在澱裏,像一片葦葉,奔着東南去了。” 比喻手法,體現出老頭子的英勇、幹練。

③“鮮敕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散。” 語言清新雋永,柔婉秀美,富有詩情畫意。

④“葦子還是那麼狠狠地往上鑽,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擬人手法,把白洋澱人民那種在殘酷的戰爭環境裏頑強生存的姿態烘托了出來,充滿了意志和力量。

⑤“到這樣的深夜,葦塘裏纔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裏躲避炮火裏去了。”從這句話裏,你能感受到當時蘆花蕩處於一種什麼環境中?

說明當時蘆花蕩一帶處於日寇佔領、嚴密的封鎖中。

⑥“葦子還是那麼狠狠的往上鑽,目標好像就是天上。”請你結合上下文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並說說“狠狠”一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意思是,面對兇暴的敵人,白洋澱的人民威武不屈,努力長高的葦子正好爲澱裏的抗日軍民提供掩護,葦子儼然成了抗日利器。“狠狠”一詞形象的表達了抗日軍民對日寇的仇恨。

問題探究

1.課文中哪些內容表現了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的性格?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課文中貫穿始終。

他對葦塘裏的負責同志說:“你什麼也靠給我,我什麼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這句話充分表現他“過於自信和自尊”。 

透過敵人封鎖線,非常危險,而老頭子“每天夜裏,在敵人緊緊封鎖的水面上,就像一個沒事人,他按照早出晚歸捕魚撒網那股悠閒的心情撐着船,編算着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這樣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現他“過於自信和自尊”。

送兩個女孩進葦塘,老頭子以爲萬無一失,什麼事也沒有了,安心睡一覺吧。小女孩洗臉,老頭子讓她洗,鬼子的小火輪探照燈射來,他還是“不怕”,以爲“照不見我們”。鬼子掃射機槍,他還是“不怕”,以爲“他打不着我們”,不能不說他有點大意,這是過於自信了。

大女孩子受了傷,流了血,這一次任務沒有完成,他覺得丟人現眼,沒臉見人,不好意思去見部隊,他是過於自尊了。

老頭子發狠要爲大女孩討回血債,他向兩個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於掌股之間,誘鬼子上鉤,舉起篙來狠狠地敲打鬼子腦袋,叫鬼子頭破血流,討回了血債,討回了自尊,這場英雄行爲表明他是始終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  

“過於自信和自尊”這句話點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這句話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過分、自尊過分的意思。全文情節,老英雄的全部功過,都是由這一點生髮出來的。 

2.人物描寫藝術探究:這篇小說怎樣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 

作者用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一方面寫條件,敵人的監視封鎖非常嚴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體非常乾瘦,而且不帶一枝槍。另一方面,寫老英雄的精神與業績。精神,是那麼悠閒自得,.異常自信;業績,是使敵人的封鎖全然落空,保證了葦塘裏的隊伍得到充足的給養。兩個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顯得非常了不起,富有傳奇色彩。 

一場“英雄的行爲”,更有點傳奇色彩。作者主要用兩個方法加以渲染。 

先是用女孩的懷疑來反襯。這裏有一段對話描寫,老頭子說“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後來又說“等到天明,你們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卻一再表示懷疑,先是沒有答話,以爲老頭子不過發發狠,說說罷了,再用小女孩的話表懷疑:“你這麼大年紀了,還能打仗?”寫懷疑有襯托作用,顯出了老頭子英雄行爲之奇。 

再是在敘述過程中只寫其然,不寫其所以然,讓讀者回味其所以然,使傳奇色彩顯得更爲濃郁。老英雄是設好圈套讓鬼子往裏鑽。他事先繫好了鉤子,又想出用蓮蓬引誘鬼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動規律。作者不寫這些,只從鬼子洗澡寫起,寫老頭子船上放着一大捆蓮蓬,只顧剝着蓮蓬吃,也不寫他的用意,寫小船衝着鬼子這裏來,又轉了一個圓圈回去,也不寫老頭子的船爲什麼這樣劃來劃去,其實是誘使鬼子進入圈套,這層意思要回味起來才能明白。進了有木樁的水域,先不說樁子上有無數鉤子,只寫小船繞着鬼子轉,鬼子們像是玩着捉迷藏,下面才寫鬼子這麼亂轉,一個個都被鉤子咬住了。待到明白過來,越回味越感覺這場英雄行爲富有傳奇色彩。一個乾瘦的老頭,手無寸鐵,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幾個鬼子於掌股之間,置他們於死地,真可以說是一位傳奇式的英雄。

(人物描寫寫法探究:這篇小說主要寫了一個老英雄--老頭子。他有鮮明、倔強的個性,智勇雙全,決不認輸,決不退縮。他的身上展示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爲證明了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這篇小說怎樣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 

(1)作者用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一方面寫條件,敵人的監視封鎖非常嚴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體非常乾瘦,而且不帶一枝槍。另一方面,寫老英雄的精神與業績。精神,是那麼悠閒自得,.異常自信;業績,是使敵人的封鎖全然落空,保證了葦塘裏的隊伍得到充足的給養。兩個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顯得非常了不起,富有傳奇色彩。 

(2)課文着重寫一場“英雄的行爲”,更有點傳奇色彩。作者主要用兩個方法加以渲染?

A、先是用女孩的懷疑來反襯:第48-50段對話描寫,老頭子說“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後來又說“等到天明,你們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卻一再表示懷疑,先是沒有答話,以爲老頭子不過發發狠,說說罷了,再用小女孩的話表懷疑:“你這麼大年紀了,還能打仗?”寫懷疑有襯托作用,顯出了老頭子英雄行爲之奇。

B、再是在敘述過程中只寫其然,不寫其所以然,讓讀者回味其所以然,使傳奇色彩顯得更爲濃郁:

老英雄是設好圈套讓鬼子往裏鑽。他事先繫好了鉤子,又想出用蓮蓬引誘鬼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動規律。作者不寫這些,只從鬼子洗澡寫起,寫老頭子船上放着一大捆蓮蓬,只顧剝着蓮蓬吃,也不寫他的用意,寫小船衝着鬼子這裏來,又轉了一個圓圈回去,也不寫老頭子的船爲什麼這樣劃來劃去,其實是誘使鬼子進入圈套,這層意思要回味起來才能明白。進了有木樁的水域,先不說樁子上有無數鉤子,只寫小船繞着鬼子轉,鬼子們像是玩着捉迷藏,下面才寫鬼子這麼亂轉,一個個都被鉤子咬住了。待到明白過來,越回味越感覺這場英雄行爲富有傳奇色彩。一個乾瘦的老頭,手無寸鐵,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幾個鬼子於掌股之間,置他們於死地,真可以說是一位傳奇式的英雄。)

拓展延伸

討論:敵人嚴密監視着葦塘,然而,“每到傍晚,葦塘裏的歌聲還是那麼響”,這響亮的歌聲喚起你怎樣的聯想和想象?你還想起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鬥歌聲嗎?

 

白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