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提高興趣是第一要務--高中文言文教學初探

宋英民

提高興趣是第一要務--高中文言文教學初探

學生自初中接觸文言文以來,很少有學生說喜歡文言文得不得了。爲什麼?因爲在大部分學生看來,文言文意味着沒完的背誦,意味着沒完的默寫,意味着沒完的翻譯,總之一句話學習文言文就意味着枯燥無味。學生爲什麼會對祖國語言中精華中的精華持這種態度呢?這很大程度上在於學生只是把文言文當成考試的必備知識,只是被動地去學,還沒有把文言文學習提高到興趣上來。

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關鍵在於老師,老師只有讓學生體會到文言文的美,體會到文言文的實用才能吸引學生上課的注意力和提高課下學習的自覺性。如何提高學生的自覺性和注意力呢?下面我就談一談自己在這方面的摸索。

我教的是高中語文,不少我教過的學生對我說過,他們喜歡我講文言文。說我講得有意思,讓他們體會到了古文語言趣味性和審美性,開闊了他們的視野鍛鍊了他們的思維。下面我就談一談自己在高中文言文教學方面的體會。

一、瞭解學生狀況是前提

高一的學生在初中已經接觸過文言文,初中老師側重讓學生翻譯,我見過一些初中學生的課本,幾乎每句話的譯文都寫在了書上,密密麻麻。我問過一些學生,這些翻譯是不是自己翻譯的,學生說都是老師念他們寫,有時候寫的胳膊都酸了。我問高一的學生,老師講文言文時講不講課文的特點和中心,學生說老師基本上是照本宣科讓他們抄兩句,大部分時間都用在翻譯課文上了。誠然,初中學生需要練習翻譯,但是翻譯不是文言文的全部,如果學習文言文只是爲了翻譯的話,那可以說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最最失誤的是讓學生從一開始接觸文言文就討厭起文言文來。

對高一學生要充分了解他們文言文的底子,瞭解他們對文言文的態度,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搞好高中文言文的教學。

二、提高學生興趣是第一要務

祖國古代文學浩如煙海,其中不乏精品美品。高中課文所選的文言文無一不是典範中的典範,它們難易適中,短長適度,非常適合初學文言文者。如果學生能從這些課文中體會到文言文的實用性和趣味性,就能提高他們學習文言的興趣,陶冶他們的情操。具體我是這麼做的:

1、把文學史貫穿於教學中

編者在編選課文時很有規律,高中一二冊的古文都是一定時期的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這些作家的作品都能反映文學特定時期的特徵。《燭之武退秦師》《鄒忌諷齊王納諫》《觸龍誰趙太后》等幾篇文章讓我們瞭解了春秋戰國時期策士的能言巧辯以及他們的愛國情懷。《季氏將伐顓臾》《寡人之於國也》《秋水》《勸學》又讓我們初步認識了先秦諸子散文,瞭解了散文從語錄體到對話體到論說文的發展過程。賈誼的《過秦論》讓我們領教了賦體政論文的排山倒海之勢。《鴻門宴》讓我們明白了什麼纔是最好的歷史散文。《蘭亭集序》《歸去來兮辭》使我們明白駢體文不都是詞藻的的堆積不都徒有華美的外表。《諫太宗十思疏》《滕王閣序》《阿房宮賦》見證了駢體文的高峯之作也阻止不了韓愈柳宗元古文運動的崛起,因爲韓柳纔是中國古代散文的真正代表。《師說》吹響了古文運動號角,吹來了宋代散文六大家,歐陽修--當時的文壇領袖也不得不在蘇東坡面前自愧不如。明代的小品文獨抒性靈,讓我們認識到細膩的情感來自瑣碎的小事,最好的散文還要抒寫永恆的“童心”。《項脊軒志》不知感動了多少情感中人,《五人墓碑記》難道不是指向封建專制一把利劍? “桐城派”的姚鼐又挑起復古的大旗,激情四射的龔自珍標誌着燦爛的中國文代文學的結束,讓我們看到近代文學一開始就再難同恥辱分開。

不用細講,學生就會明白中國古代散文的發展輪廓,就能知道駢賦體文和散體文總是在“激戰”前進。散體文總是勝利者,它代表了自由,代表了文學的主流。

一部散文發展史,盡在不言中。古文這麼有意思,學生怎能不垂青於她。

2、精講細講儘量出新

每一篇古文都有它獨特的地方,對這些獨特的地方我們要精講細講,力爭學生篇篇有收穫。當然有些獨特的地方學生一看就知道,那我們就不要再說那麼多了,我們可以引導他們發現新的地方。例如在歸納《石鐘山記》主題時,學生一眼就看出中心句是“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知道這篇文章要告訴我們要學習東坡居士實事求是求實的探索精神,學習他不盲從的可貴品質。這些學生都知道,那就不用說了,那這篇文章就這麼結束了嗎?這時我引導學生看文章的最後一句話,“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提示學生,難道東坡就代表了真理嗎?學生有看見教材103頁方框中這樣的兩句話:“蓋全山皆空,如鍾覆地”和“東坡當日,猶過其門而爲入室也”。馬上說當年東坡笑“酈元呀酈元,你可真簡呀,李渤呀李渤,你則麼淺陋如童子”時沒有想到幾百年後又被俞樾笑上一把!這就讓我們知道,笑人之時要想到人笑之日?“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時刻要警記心中。這樣一來,學習這篇文章不就有了點新收穫嗎?

儘量出新,學生就會有興趣,但要記住出新不能排舊,出新不可故弄玄虛。

3、實詞找規律

學習文言文,碰到最多的是實詞。學習的過程中最需要積累的也是實詞。古代實詞數量少,最大的特點是一詞多義。我們要教給學生注意總結一詞多義的規律,這樣就記得牢,記的多,記得有意思。例如,“誠”這個詞學生經常碰到,“誠”的本義是“真心不虛僞”的意思。發自內心的真實就是“真誠”,如“以誠處世,以誠待人”,有時候作副詞 “實在”“的確”的意思,其實作副詞時還有“真實”的意思,此時的“誠”就可以譯爲“真的”。如“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公誠愚矣!夫何爲而與之”“ 先生之說,誠可謂苦藥良針矣”。有時候“誠”當虛詞“果真,如果”這個時候的“誠”雖不是實詞了,但還有“真”的意思,只不過成了假的 “真”了,如“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誠如是”就是這樣。“城”不管如何變化都還有它本來的意思。明白了這些,不就把“誠”把握住了嗎?再如“朝”,本意是“早晨”,古時臣子早晨要去拜見君王,於是有了“朝拜”的意思,朝拜君王的地方於是就叫作了“朝堂”,朝堂是國家最重要的地方,代表着國家,於是“朝”就有了“朝代”的意思。朝見君王,要面向國君,於是“朝”就有了“朝向”的意思,成了介詞。

這樣的例子很多,之所以有一詞多義現象,就是因爲有引伸義的的存在,多積累一些詞的引申規律,實詞就會記得特別牢。

通假字也屬於實詞,也是我們經常強調的。其實通假字是有規律可循的,往往通假字的本字和假字不是音近就是形近。因爲上古時字少,有時有這個音沒這字,於是就臨時用別的同音字代替,後來又造了字。於是就有了通假字。有些通假字,就是古人寫錯或抄錯了,以錯傳錯,就成了現象,這和我們寫錯別字時情況差不多,我們寫錯的字還不都是那些音同或形近的字嗎。

古今異義詞也是我們學習的重點,這我們也要注意積累規律性的東西,不管詞的意思變化大小,它都有發展的過程,瞭解這個過程,古今異義詞就好辯析了。如“非常”古義是“不尋常”,今義是一個程度副詞。它們之間其實有聯繫,“不尋常的”就是“特別的”,“特別的”東西往往比一般東西在程度上或多或少或輕或重,這不就成了程度副詞了嗎?其實“非常可樂”這個國產可樂名牌,不就是“不尋常的可樂”嗎?

偏義複詞不僅古代有現在也有,比如“輕重”“多少”“深淺”“虛實”“動靜”“兄弟”等不都是偏義複詞了嗎?

多積累詞彙,多總結規律,多思考,多動手就能學好古漢語實詞。

4、虛詞也好玩

虛詞不多指的是數量,要從頻率上講,那就太多了。古文的抑揚頓挫,鏗鏘有勢往往是透過虛詞表現的。虛詞雖然用法靈活多變,但我們要學生明白只要記住常見虛詞的常見用法就可以了,因爲高考也不考較偏的.用法。有的學生總覺得虛詞枯燥,其實虛詞也好玩。例如下面這句話中的“之”的用法多有意思呀!

《赤壁賦》中“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中得“之”,我們討論分析後,就會發現它幾乎代表了“之”字的所有用法。我們可以譯作“哀嘆我短暫的一生,羨慕那無窮的長江”,也可以譯作“哀嘆我一生的短暫,羨慕長江的無窮無盡”,我們可以理解爲“吾生須臾,長江無窮”,甚至可以理解爲“哀嘆我一生那樣短暫,羨慕那長江如此無窮”。這樣一來,“之”當助詞“的”,當結構助詞起取獨作用,作定語後置的標誌,作指示代詞 。看多有意思。

其實,虛詞有意思的地方很多,只要我們注意思考總結,學生一定會體會到虛詞的妙處的。

5、句式重在理解

許多同學分不清古漢語中那些句子屬特殊句式。其實特殊與否主要是同現代漢語相比較而言的。其實這些句式在古代很普通,並不特殊。例如判斷句,古漢語中很少用判斷動詞“是”來表示判斷,往往藉助虛詞構成判斷。如這些句子:“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此世所以不傳也”。藉助虛詞“者,也”表判斷。有時藉助“則”“乃”“即”等副詞構成判斷。有時候什麼也不借助,如 “劉備天下梟雄”和“秦,虎狼之國”兩句話,什麼也不借助,就成了判斷句。這都是在現代漢語中極爲少見的。

另外,學習句式必然要知道一些語法知識,如劃分句子成分。而這些能力以前初中老師不怎麼講,這就需要給學生簡單講一下,如果不會劃分簡單的句子成分,就很難明白古漢語的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重在理解,理解了萬變不離其宗,不理解記一個忘一個,根本掌握不了什麼樣的句子纔是特殊句式。

6、學寫文言文

高考滿分作文《赤兔之死》給我們留下的印象很深刻,每年高考都有一部分學生憑藉文言句法,作文得了高分。文言文並不好寫,但是隻要我們讓學生有意識的練一練,也是可以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和文言文水平的。不過我們並不提倡學生篇篇都寫文言文,畢竟文言文不好駕馭,也束縛思想的自由發揮。偶爾爲之,或文章裏有幾句文言句式的句子,往往會使文章語言別有一番風味。下面是我寫的幾段淺易的文言文,可以讓學生體會一下,題材是學校的一些不好的現象。

校園有坪,草甚茂。一日放學,吾見一生疾穿行其間,一生隨即跟之。及至吾後,聞曰:“怨汝!奈何引我踐草?吾羞。”一生曰:“世上本無路,踏之者多矣。何羞之有?”二生笑。從吾側過,視若無物。

校園有路,道左有竹樹數棵。一日吾行,前有二生,提壺打水。一生指竹曰:“以湯水溉之,若何?”一生曰:“汝可試之。”吾咳之,未果。鬼知其後試之否!

校有新樓,扶手皆不鏽鋼管焊之,美而大方。一日,吾下樓,見一生揮掌劈向扶手,口呼:“看我硃砂掌如何!”吾疾喝之,欲執,疾逸,未得。見不鏽鋼管已凹。

一晚自習後,吾歸稍晚。東樓門已鎖,時聚學生若干,見一生揮拳擊門之玻璃,曰:“何不破而出?”餘者和之。忽一生曰:“西門未閉。”遂從西門俱出。後東門玻璃破,原因不詳。

下面一篇是學生在學完《陳情表》後寫的。題目也是“陳情表”

尊敬仁厚之宋老班:

蓋因每週三下午四節課皆自習,致吾等效率普降,極不利於學習,在下謹代表全班向老班諫:可否將第三或第四節課易爲活動課。在下聞清華學子間流傳一言:“7+8>8”。不知老班意下如何?

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理復5班全體同學 9月13日

偶爾讓學生練習練習,也是學習文言文的好辦法。

三、開展研究性學習是好方法

許多地方都在積極進行中學教學新課改的實驗。在中學語文教學領域,不少學校開展了研究性學習的嘗試。在語文教學方面,許多學校也開展了研究性學習。其實在文言文教學開展研究性學習是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

文言文進行研究性學習應研究什麼,怎麼研究,研究有什麼用都是需要摸索的。

1、研究什麼

作爲一線的語文老師,我教了八年的高中語文,可以說對高中語文教材比較熟悉。我覺得高中語文課本(人教版)的文言文編選非常科學,所選文章難易適中,編排有序,極富文學性和思想性。在文言文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課本所選文章就足以充當研究的對象。

一篇文章具體研究什麼,這個沒有死規定,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一般來說,對高中學生而言,他們知識面相對狹窄,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還得用到其他高考科目上,因此就不能進行大“課題”的研究,他們研究的範圍最好侷限於課本,或與課本密切相關的材料,他們的時間有限,最好能在課堂上進行完,即便需要課下查閱資料,也不宜佔用太多的時間。鑑於此我們不妨嘗試研究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一個標點。這些小“課題”往往可以當堂完成,何況這些“研究課題”和高考直接掛鉤,從功利角度看,學生也願意去下功夫。

2、怎麼研究

師生共同參與充分利用課堂時間進行討論是非常好的辦法。老師可以針對一篇文章提出一些小題目,一個詞,一句話,一個文學現象,一種觀點都可作爲研究題目。學生在討論時不必要求面面俱到,有新意有道理就可以。老師不要自己的意見強加於學生身上,要上學生心服口服。實在不服可以保留意見。

沒有比較就沒有鑑別,多引導學生對課文的立意結構語言對作者的情感乃至性格進行比較。比較法是研究性學習的好方法之一。

培養學生把思考討論過程寫成文字的能力,其實許多同學如果把思考的過程記下來,就是小論文。

對文言文研究性學習的對象和深淺度,我根據自身的體會,概括爲十個字“宜小不宜大、深淺適度拿”。

3、研究有什麼用

如果我們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學生一定會領略到中國文字和語言的魅力,進而極大的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閱讀和寫作水平也會提高。

四、提高成績最有說服力

無論我們怎麼強調學習文言文的趣味,學生在現行的考試製度下還是最關心分數的提高,因此提高學生的成績,提高他們的應試技巧最現實最有說服力。

1、要讓學生明白,學習文言文絕對不是爲了應付文言文閱讀和翻譯

學習文言文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一定要糾正學生認爲文言文知識爲了20分的錯誤思想。課本所選文言文無論思想性藝術性都是典範,如果能把其中的一半背下來,肯定能使語文成績大幅度提高。

2、要讓學生清楚積累是學習語文尤其是文言文最好的途徑

文言文積累要積累詞彙積累語法積累思想積累文化,這些都需要養成習慣,最好從高一起就培養學生這個好習慣,沒有積累就沒有水平的提高。

3、活學活用才能提高解題水平

文言文雖需記大量的筆記。但是理解最爲重要。文言文學習有方法,學習有規律可循,只有活學活用才能最終提高自己解答問題的水平。

4、重視翻譯,它是考查文言文水平的最好題型

翻譯仍是文言文考察最好的題型,它幾乎考察文言文的各方面,做好這道題要積累大量的實詞,要理解常見虛詞的基本用法,要了解通假現象和古今異義現象,還得熟練的掌握文言的基本句式。光有這些還不夠,還得有較高的理解推斷能力,還得有較強的文字書寫能力。

翻譯題2005年河北卷的分值已經佔到十分首次超過選擇題,因此我們要格外重視學生的理解翻譯能力的提高。翻譯能力來不得半點僥倖,只有重視只有常練才能提高。

在現今的高考制度下,如果不能提高學生的分數,說什麼也是蒼白無力的。

五、終身學習是最高追求

高中生只有三年的時光,充其量也是學習閱讀百篇文言文,這些文章和浩瀚的祖國古典文學相比連九牛一毛也算不上,而更多的古文裏面蘊含的思想精華還有待我們去汲取。很多學生一考上大學就再也不學語文更不學文言文了,即便看書也只是看一些古今中外名著,除中文系的學生很少有學生主動去接觸古文。這其實是很大的誤區。在這方面前輩的學者科學家給我們作出了榜樣,且不說錢鍾書陳寅恪這些學貫中西的大學者,就是連蘇步青李四光這樣的自然科學家也有極高的文學功底,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們深厚的古文造詣。我們作爲語文老師,一定要讓學生知道高中階段只是文言文學習的一個開端,這遠遠沒有結束。要讓學生樹立起終身學習文言文的意識。終身學習是我們的最高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