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課堂教學如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人教版選修)

  

課堂教學如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人教版選修)

 

 

  

課堂教學如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知識經濟時代,對人的個性和創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研究如何在課堂教學的特定空間中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應當成爲當前課堂教學研究至關重要的前沿問題。”當前,課堂教學存在諸多束縛學生個性、創造性發展的因素,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學生主動學習的環節。表現爲“三缺”:①缺自習環節。無視學生原認知水平,學滯後於教;②缺討論環節。無視學生認知規律,未學先導;③缺發現環節。無視學生的直覺思維,學中無創見。在教學方法上攬得太多,統得太死,不重視思維過程、思維品質的培養。表現爲“四包”:①濫用電教媒體,替代學生的理解、思維過程;②以部分優生的回答代替其餘學生的探究過程和結果;③以成人的語言思維形式代替學生的語言思維形式;④以教師的教路代替學生的學路。爲此筆者認爲,課堂教改僅僅在一個環節、一個點上小敲小打,已難以收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功效,必須把課堂教學看作一個整體系統,在現代教育思想的指導下,構建一些優化的相對穩定的課堂教學模式,才能爲課堂教學着眼於人的發展、着力於個性和創造力的培養架設一座座橋樑。爲此,我們優化教學結構,改進教學方法,構建了“導學”課堂教學模式。該模式把教師上課習慣以講爲主變成以導爲主,把學生上課習慣以聽爲主變成以自己學習探索爲主,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獨立思考,探索研究的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爲了實現這一目的,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而要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離不開教師的科學指導。那麼,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怎樣“導”?“導”什麼?本人根據幾年來的教學實踐加以淺談。 

1、設定情景,激發學習興趣--導趣 

   興趣是人們積極、主動地認識客觀事物的一種心理傾向,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動學生探求知識的動力,它會使學生產生學習需要,是學習活動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是一種強大的內趨力,一旦有了學習興趣,就會自發地把心理活動指向學習對象,對學習充滿熱情,就能把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材實際,千方百計創設興趣情景,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常見的做法有:①在教學過程中設立懸念,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②利用學生好奇、好勝的心理特徵,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勾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講授“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時,提前要求學生事先進行校園生物調查、社區生物種類調查,做好調查記錄,帶到課堂進行交流、展示、討論,教師再引導總結而師生共同探索知識的目的。這樣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有新意,從而激起“我要學”的認知內趨力而提高了學習效率。③聯繫實際,貼近生活,使學生感到學以致用,從而產生對學習的興趣。例如在講授“生物圈爲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時,就可結合學生養花的經歷,讓學生展開討論,要創造怎樣的條件才能使花越種越好,從而使所學的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④用本學科裏尚待研究、解決的科學難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基因圖譜繪製完成,這一劃時代的成果在哪些領域應用,如何應用;生物克隆技術的發展和人類器官的克隆技術的展望;人們目前攻克癌症研究的`新進展;生物的轉基因技術及其應用等等,使學生能夠領略當前科技發展動態,引起學生更廣泛的求知慾。 

生物科學與人類的生產、生活、健康等息息相關。生物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在備課過程中根據教材實際努力挖掘貼近人的生活的學生迫切求知而又現實有用的興趣因素,來激起學生思維的波浪,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2.精心設問,誘導發散思維--導思 

   任何創新性活動都是從發現問題開始的,創新意識是創新素質培養的前提,其表現爲善於發現問題,求新求變,積極探究的心理取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思”以疑爲起點,有疑纔有思。著名科學方法論學者波普爾說:“正是懷疑和問題鼓勵我們去學習、去觀察、去實驗、去發展知識。”爲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和鼓勵學生圍繞主題自己發現問題,在學習中探究和懷疑,凡事多問幾個爲什麼,使其在看起來沒有的地方發現問題,也就是“與無思處更多思”。教師要注意設定教學情境,如實驗、演示、讓學生親自體驗等,將不同的對象或現象進行對比,引導學生分析其異同,突出矛盾的特殊性,透過比較、想象、聯想等思維活動,發現問題。如在學習“環境對生物的影響”時,讓學生帶着以下問題進行探索:蚯蚓喜歡在什麼樣的環境中生活?怎樣區別蚯蚓身體的前後端:用手來回撫摸蚯蚓的體表(摸腹面),有什麼感覺?蚯蚓在紙上運動比在玻璃上運動是快還是慢?爲什麼?在探索蚯蚓對刺激的反應時,又設計了以下問題:用手輕輕觸動蚯蚓前後部分,它會有何反應?你根據觀察的現象,能得出什麼結論?用浸過醋的棉球放在蚯蚓身體各部分,蚯蚓的反應一樣嗎?你從觀察到的現象,能得出什麼結論?用手電照射蚯蚓身體前後端,結果又如何?分析前3種現象,歸納結論。這些問題能夠促使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促進了學生的主動探索和思維。又如:在學生理解了光合作用的動力、條件、場所、原料和產物等原理後,圍繞“人工製造養料”這一問題,讓學生思考:如何讓遠洋客輪上的人,吃到新鮮的蔬菜?有的學生設想:可以仿造葉綠體的結構摸擬光合作用必要條件建造“光合作用工廠”;有的學生說:利用無土栽培技術在甲板上栽培作物;有的學生提出:能否將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因子移到人體內,人體內有了葉綠體,人只要喝點水、曬太陽,不吃飯就可以維持生命了。一個接一個的問題在教師的引導、點撥、啓發下,使學生一直處於探索、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興奮狀態中,培養了學生多思促多疑,多疑促多問,多問促多知的認知規律,達到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 

3.拓寬思路,培養認知規律--導議 

   導議就是教師在課堂中適時注意挑起矛盾,圍繞某個問題,透過多種形式的討論,相互交流,各抒己見。根據布盧姆先生的理論:“學生小組定期會面,探討學習過程中的難點,是最有效的,它能把學習轉化爲一種合作過程,人人都可以從中得到益處,對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說,在考慮怎樣幫助其他成員掌握某種概念時,也鞏固了自己的學習。” 但在組織學生討論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討論的題目要有啓發性,既不能過於簡單,避免出現學生不假思索就能解答的情況,也不要超出學生的實際水平太多,使學生茫然不解,不知所措。估計經學生動腦思考,就能解答爲宜。2、討論的形式可採用同桌討論,分組討論,全班集體討論等,討論中應充分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尤其要重視後進生的心理特點,他們常有自愧不如上等生的想法,因而發言總有顧慮,不像上等生那樣充滿信心,所以應優先讓他們發言並加以鼓勵,打消他們怕錯的思想顧慮,動員他們大膽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只有把所有學生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了,才能取得大面積的豐收。3、關於討論時間,可根據討論內容可長可短,儘可能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估計學生討論沒有餘力時,教師纔給於指點、啓發或補充,切忌匆忙討論,倉促結束。例如在學習“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一節時,就可讓學生具體圍繞以下幾個問題進行討論:①你認爲在生物圈中都有哪些生態系統?本地有哪些生態系統?②本地有哪些由於人類活動導致生態系統破壞的事例?這給本地帶來了什麼樣的危害?③你認爲人類的哪些活動使生物圈受到破壞?應採取何種措施來保護環境?保護生態系統?④作爲青少年的我們,該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各小組討論激烈,氣氛很濃,拓寬了思路,訓練了發散思維。再如學習“蒸騰作用”概念後,可出:植物進行蒸騰作用不是在浪費水分嗎?如果植物停止了蒸騰作用,結果會怎樣?挑起爭議,透過小組合作討論,達成共識。植物進行蒸騰作用不是在浪費水分,而是植物體進行的一種正常生理活動,它爲植物體內的水分運輸提供了動力。從而很自然地歸納出蒸騰作用的意義。透過小組合作討論,互相啓發,互相補充,加深了對問題的理解。這種挑起矛盾,拓寬思路的方法,備受學生歡迎。 

4、授以技能,培養能力--導法 

   當代科學研究的最新成就表明:學習效果=50%學習策略+40%努力程度+10%智商,由此可見,在影響學習效果的幾個因素中,智商和努力程度固然重要,但學習策略尤爲重要。我們在生物教學中注重學習策略的培養,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使學生學得更好、更快、更高興。同時,在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就有其相應的思路和方法,教方法、講思路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在學法指導中,貫穿思維訓練。以下幾種方法常貫穿於形象、體驗、經驗探究法中: 

(1)識圖法。指導學生充分利用圖形進行學習、記憶。如植物各器官的結構圖,動物及人體內部器官的結構圖等,引導學生根據各器官各部分對應的名稱進行形象記憶。 

(2)對比法。指導學生對於相關知識點進行對比,找出異同點,便於記憶。例如,植物學中的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比較;動物學中五類動物心臟結構的比較;人體結構中各系統間的比較等。 

(3)理論聯繫實際法。引導學生將學習的生物學知識運用到實際活動中,理論聯繫實際,利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學過根毛吸水原理和蒸騰作用後,瞭解移栽幼苗應注意的問題;學過一些生理知識後,瞭解爲什麼睡覺不宜蒙着被子,體育鍛煉與身體健康的關係等等。 

(4)遷移法。引導學生學會利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相關問題,以形成知識的遷移。例如學習《果實與種子的形成》後,分析西瓜、西瓜皮、西瓜子是由什麼結構發育而來的? 

(5)歸納法。引導學生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歸納,從中找出一定的規律和原理。如學習植物體各器官後引導學生歸納植物體是一整體及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特點;學習昆蟲綱、甲殼綱、蛛形綱、多足綱後歸納節肢動物門的特徵等等。 

(6)類比法。引導學生善於對相關類別的事物進行分析比較,找出相同或相似的原理和特點,例如植物體各器官結構與功能相適應與動物各器官、各系統結構與功能相適應進行類比,可以看出生物體結構總是與功能相適應;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種子植物從低等向高等發展的主向與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的發展方向進行類比,分析生物進化的發展方向。 

(7)實物觀察法。課堂上教師儘可能提供實物,如植物的根、莖、葉、果實、種子,動物的標本及內臟器官,指導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引導學生善於進行野外觀察,瞭解植物的生長髮育、動物的生活習性等情況。 

5. 重視知識與智能的轉化--導饋 

   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與理解僅僅是掌握它、駕馭它的第一步,要真正做到掌握熟練,應用自如,就必須透過反覆的實踐。還有,一個新知識的出現,它就不可能避免地要於原有知識產生錯綜複雜的交叉,例如相互之間的聯繫和區別問題,相互的因果關係、依存關係問題等等。怎樣使這些知識有條理的儲存在學生頭腦中的“知識倉庫”裏,在應用時隨時都可迅速而準確的取得呢?這些都需要教師給學生以練習的機會,透過設計一些短小精悍且富有啓發性、典型性、代表性、創造性的課堂練習,讓學生將已有的知識運用與實際問題,遷移重組,以深化知識的理解,從而使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同時還可及時反饋學生對知識理解和掌握的情況,從而對學生理解不透的問題進行補償教學,使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練習題的設計要緊扣教學目標,切合學生實際,面向全體學生,突出重難點,練習形式靈活多樣,目的在於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在學習“人體呼吸運動”時,要求學生雙手按住自己的胸部進行實驗,首先體會一下有什麼感覺: “胸脯在一上一下。”;“對,這一上一下就是人體的呼吸運動。”;“這一上一下是如何產生呢?”,然後要求學生結合已學過的運動系統來觀察胸部演示實驗,並完成下表。(預先制定好利用小黑板出示) 

平靜呼吸時各部位變化的情況 

部位過程肋間外肌和膈肌肋骨和胸骨膈頂胸廓容積肺內氣壓肺 

吸氣(主動) 

呼氣(被動) 

 7. 瞭解學情,及時點撥--因勢利導 

 教師要扮演好導演角色,就得從學生實際出發,使不同程度的學生均學有所得。而瞭解學生原有的基礎,利用遷移規律,根據具體情況設計教學,並重視反饋在教學中的作用就很重要。透過談話、練習、書面調查等形式瞭解學生原有基礎,這是備課、備學生的前提。在課堂上,學生自主探索,教師巡迴指導,瞭解學生探索情況,及時糾正學生學習中的模糊認識。如在探索動物與植物的區別時,有的學生回答:植物複雜,動物簡單(受原生動物是單細胞動物的影響,學生誤認爲動物都很簡單)。這時教師不能武斷地評價是錯誤的,而應趁勢引導,接着發問:植物爲什麼複雜?動物爲什麼簡單?學生回答:植物細胞有細胞壁,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所以植物複雜動物簡單。從而歸納出:植物細胞有細胞壁,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這是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主要區別之一的結論。但並不能說明動物就比植物簡單。 

8、拓展視野與能力--導用 

   形式多樣、生動有趣,而且是學生自願參加的課外活動是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好場所,使學生把課堂內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與實踐,可起到加深對已學知識的理解,亦可增強學生的記憶,還可開拓學生的知識領域,進一步開闊眼界,同時,也易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我們可以結合種子萌發教學,透過播種菜豆、玉米等學生易於收集的種子,並具體觀察和記錄其萌發過程,進行種子萌發率的測定,然後歸納出菜豆、玉米等種子的萌發規律,從而更加牢固地掌握種子的結構及其萌發過程的生物學知識。還可同時播種大米、炒熟的稻穀和正常的稻穀進行觀察,引導學生分析得出結論: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種子的胚必須是完整的而且是火的。接着對菜豆、玉米幼苗進行分組實驗,觀察施用不同量的氮、磷、鉀肥料對營養生長和開花時間的影響,最終對產量的影響。對分組的玉米,各選擇幾株進行人工輔助授粉,觀察子粒的飽滿情況。這樣,透過開展這些活動,學生在親自動手操作、觀察、管理、記錄、分析等過程中,不僅鞏固、加深和拓展了生物學知識,獲得新知識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而且從中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並提高了技能,真正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伴隨着新世紀的曙光,知識經濟時代正向我們走來,社會的發展對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已成爲教育的重要任務。從知識本位轉變創新本位,使沉睡的創新潛能得到有效的開發,並使這昇華成強烈的創新意識和無限的創造力。這纔是教育對知識經濟挑戰的主動應答,也是教育價值的最高體現。21世紀是創新的世紀。科技在創新,文化在創新,經濟在創新,創新的時代需要創新人才,創新人才要靠創新的教育來培養,創新的教育要靠創新的教師來實踐。因此,我們生物教師要抓住新一輪教育教學改革的契機,研究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爲培養21世紀創新型的生物人才,盡最大的努力去喚醒和激活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體能力,拓展學生探求空間,引導和促進健康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