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房子》大班主題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需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房子》大班主題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房子》大班主題教案

《房子》大班主題教案1

活動目標:

1、感知我們的房子越造越好,感受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2、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3、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4、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材料環境創設:

電腦演示文稿製作(內有房子的發展史、現代的家居房子)

設計思路:

在探索"我是中國人"的過程中,孩子們領略了天安門、長城的雄偉、嘉定法華塔的古老等,從中感受到了建築的魅力,對建築產生了初步的感知興趣。由此,衍生出了"我們的城市"中第一個版塊"老房子、新建築"這個內容。圍繞活動總目標中"體會城市建設的不斷變化,感受我們的家鄉越來越美麗"這個目標,我選擇了"越造越好的房子"這個題材,藉助房子演變的過程,讓幼兒感受到我們生活的積極變化,從而實現情感上的一個提升。在這個活動前,我曾經帶孩子們參觀了我們徐行地區的一些民居,看到了一些老房子、新建築,有過一定的比較,也透過家園聯繫的方式,佈置了請家長帶孩子去觀察周圍民居的要求。最後我們的孩子居住的房子大多爲外地借住在這裏的,因而他們居住的環境和房子並不是很好,很多是平房,當看到一幢幢樓房時,都說:"真高呀!""真漂亮呀!"等,人人都有一種想要居住在高樓裏的願望,這也是我們活動開展的一個已有的經驗基礎。

活動流程:

1、談話引出:由前次參觀建築活動引出欣賞文稿中的各種居住建築。

(由於有了參觀的經驗,活動切入很快。)

2、觀察比較:

(1)逐一觀看山洞房、茅草房、無門窗的磚房、有門窗無水管設施的房子。有了自來水的房子、樓房、別墅,引導幼兒觀察各間房子的進展,優缺點,教師根據及時幫助用語言提升經驗,如:"房子越來越高了"等。

孩子在觀察的過程中,能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在教師引導下比較性地對各種房子的優缺點進行討論和闡述,在幼兒發表自己的看法的時候,我也及時地抓住了一些亮點進行提升,如:孩子講到磚房比茅草房牢時,我就說:"原來房子越來越堅固了",講到現在丫頭的房子用了琉璃瓦時,我就說:"原來在造房子的材料上也越來越好了,先進了"等等,用語言小結的形式,將房子演變的越來越好的特點給突現了出來,讓孩子意識到"越來越好"的這種感覺,也是一種小階段的經驗提升。)

(2)觀看房子發展比較圖,引導幼兒用"越來越"的句式對房子的變化進行小結。

(這個句型很適切地將語言的練習整合了進去,在發展幼兒語言的同時,引導孩子對剛纔的觀察自己進行總結提升,我認爲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3)欣賞一些現代的房子建築,體會我們現在的房子更好了,生活越來越美了。

(孩子們看着那些很現代的富有美感的民居建築,不由地發出感嘆:"真漂亮!""真好看"……,我想這就大到了我原來用這個環節的目的,他們體會到了一種美,拓寬了自己的經驗和視野)

3、想象內化:引導幼兒表述;如果自己家要造新房,你希望是什麼樣的?

(在這個環節上,我發現在老生和新生的身上他們的表現明顯不同,老生注重想象的東西,新生注重的是一個較現實性的東西,老生說的是一些生活中不存在的"如飛行的房子、會走的房子等",新生說的是"要有衛生間,要有樓房,要粉刷得無顏六色"等,都是與實際生活有關的,一些孩子還說到:"希望造高到可以從上海看到老家的高樓,這些都是來自於幼兒自身經驗的設想,很貼切他們的實際生活。)

教學反思

一、從活動中孩子獲得的發展來看我認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透過逐一觀察文稿,孩子中對於房子由最早的山洞開始到現在的別墅的演變有了一個初步簡單的認識,在認知上有了一個概括的感知。同時在感知觀察中,幼兒用了比較的方法,對前後不同的房子進行比較,思考他們的優缺點,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獲得的是思維性的發展。

2、情感的體驗和語言的運用:在觀察比較的過程中,孩子們真切地感知到了房子的不斷變化,從而感受到了我們生活的一個積極性的轉化,獲得了一種積極的情感,這也是整個活動的主要目標。結合這個目標和活動,我插入了一個語言的引導,即用"越來越"的句式來描述自己看到的房子的變化,這個句式的練習並不是很機械化的單純的練習,而是在孩子一次次比較後自然衍生的,不僅是語言的豐富,更始對幼兒比較認識的結果的一個小結,它形象清楚地把孩子的感知展示了出來。所以,我認爲這個詞彙的選擇也是活動重要併成功的一個部分。現代房子文稿的演示同樣是對孩子情感的一個提升,在感知房子越來越好的基礎上,讓孩子看一些很美的很先進的房子是對幼兒感知的在引導和進一步昇華,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二、活動中幼兒的差異性思考:

活動中有爭議的地方,即最後的想象環節願意是激發一種美好積極的追求體驗:第一次的試教對象是本學期新來的一部分孩子,我們讓孩子來設計"自己將來如果造房子的話,可以設計什麼樣的房子",結果孩子們都從自己的已有經驗出發,只是圍繞自己看到的好的房子在說,並沒有在大膽新奇的想象上,考慮到主題的開展也還不深,讓孩子設計想象可能有些難了,就在第二組教學時改爲想象"自己家中如果造房子的話想要什麼樣的房子"。結果第二批孩子卻與前一批截然不同,他們是老生,在思維上要較前一批孩子活躍,請他們想象自己現實中可以造的房子時,他們反而想出了新奇的"飛機房"、"汽車房"等,這個現象,也讓我再次體驗到教師在面對不同層次孩子時,提問需要注意的一個適切性。

三、活動在細節上的問題:

這實質上是一個談話活動,作爲一個談話活動,教師在教育的隨機性上要更強些,要及時對幼兒的表達作出處理和引導,在一些細節引導上我處理得不是很恰當,如;有一個幼兒說:"樓房有陽臺,可以在夏天的時候乘涼用。",我的即時反應是"夏天那麼熱,到陽臺上乘涼不會舒服",就將話題引導了"冬天曬太陽才舒服呢!"否定了他的說法,其實他的說法也是有道理的,夏天的晚上坐在陽臺上,看星星月亮,吹吹風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作爲一個教師,要善於從孩子的角度理解問題,爲孩子的看法尋找合理的解釋,這就是這個小小的細節帶給我的思考。

《房子》大班主題教案2

活動目標

1、 理解散文詩中樹在不同季節發生的變化及給房子帶來的變化。

2、 利用排圖,嘗試模仿散文詩的句型結構進行仿編。

3、 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4 、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活動準備

1、 小朋友的書;

2、 房子、伴有泥漿的種子圖

3、 幼兒事先把小朋友書中的第35頁的圖剪成16張小卡片裝在一個信封裏。

重點與難點活動過程(預設)

一、提出問題,匯入課題師:小朋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誰?

幼:小兔師:對,小兔造了一間新房子,它把種子拌在泥漿裏,刷在房子上。你猜猜小兔這樣做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教師按講述的順序一一展示圖片)幼

1:會發芽幼

2:會變髒二、熟悉內容,理解結構,感受並學習關鍵詞語

(一)欣賞、理解有關春天的段落(第二段)

1、師:剛纔有的小朋友說房子會變髒,有的小朋友說房子會發芽變綠,會看不見。到底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教師朗誦)

2、教師有感情的朗誦有關春天的段落。

師:你聽到了什麼?(教師根據幼兒的表達出示相應的圖片,並按順序擺放。)如講的很少可以再朗誦一遍。講到“綠油油”時,師:綠油油就是好綠好綠的東西,就是綠的很漂亮。那你們想一想,還有什麼東西也可以用“綠油油”來說呢?

幼兒講述師小結:綠油油的東西真多呀!

如幼兒講不出來“綠油油”則教師:剛纔我聽到一個好聽的詞“綠油油”,你們聽到了嗎?綠油油就是好綠好綠的東西,就是綠的很漂亮。那你們想一想,還有什麼東西也可以用“綠油油”來說呢?

師:原來春天這麼美,現在我們一起來講講剛纔發生的事情(師幼邊講教師邊指)師:小朋友唸的真好,

(二)、欣賞、理解有關夏天的段落(第三段)

1、師:到了夏天,房子會發生什麼變化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教師有感情的朗誦有關夏天的段落。

師:你聽到了什麼?

幼兒講述

3、教師再次朗誦,幼兒擺圖片。

師:老師在你們的凳子底下爲你們準備了一組圖片,請你們再聽一次,聽完之後,按這段散文詩內容的順序將圖片排一排。(幼兒排圖片

)4、教師第三遍朗誦,請幼兒邊聽邊糾正排圖的錯誤。

師:排好了嗎?

師:我們請XXX來說一說你是怎麼排的,並把你排的來朗誦給大家聽聽。(找正確的)你們和他排的一樣嗎?請你們一 邊聽 老師朗誦一邊手點自己的圖片,如果發現圖片排錯了,馬上改正過來,聽清楚了嗎?

師:改正好了嗎?現在我們一起指着圖譜一起來用好聽的聲音念一遍。

師:唸的真好,請你們把你們手中的卡片輕輕地放在凳子下面,跟着老師上面的大圖片再來念一遍5、理解詞語“紅豔豔”的含義。

師:散文詩中說花兒開的紅豔豔的,那紅豔豔是什麼意思?

幼兒講述師:紅豔豔就是很紅很紅的東西,那我們的生活中哪些東西也可以有“紅豔豔”來說呢?

師小結:紅豔豔的東西真好!現在我們一起來把剛發生的事來念一念。

(三)、學習理解有關秋天的詩句(第四段)並創編。

1、交流秋天時房子發生的變化。

師:到了秋天,這房子又發生了什麼變化呢?(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

2、出示有關秋天詩句的圖片,幼兒自由看圖創編。

師:老師爲你們準備了一組關於秋天的圖片,(師開啟圖片)請你們看着圖像剛纔那樣遍一段秋天的散文詩。

3、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創編結果,師幼傾聽並學習。

師:誰願意來說一說你是怎樣創編的?(2~3)

4、師:老師也編了一句,請你們聽一聽“秋天,小樹結果了金燦燦的,房子藏在果子中老虎看不見。”

活動反思

創設“寬鬆自由”的語言環境,讓孩子敢說,會說。樂於跟同伴、老師交流。《會變色的房子》故事簡單有趣,透過故事貫穿全文,在遊戲中輕鬆掌握詞彙綠油油、紅豔豔、金燦燦。幼兒能積極參與活動中,由於配合音樂、遊戲,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房子》大班主題教案3

活動設計背景

房子爲什麼要有門有窗有牆壁?造房子要用什麼材料,需要哪幾道工序?不同的房子又有哪些不同的功能?以前的房子和現在的房子有什麼不一樣?未來的房屋又會怎麼樣?這些問題令孩子興奮。再說我們這些孩子都是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對房子的建造接觸的比較多。因此,我設計了以下的活動內容。

活動目標

1、瞭解房子的基本特徵,鞏固幼兒對房子的認識。

2、幼兒嘗試動手操作,裝飾、設計房子。

3、體驗創造、裝飾房子的樂趣和成功感。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5、探索與實驗,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房子。

教學難點:動手設計、裝飾房子。

活動準備

1、活動室周圍佈置各種各樣的房子。

2、大房子、搞房子、鳥窩、蘑菇房子等圖片,以及若干動物標記。

活動過程:

一、 遊戲活動:“給小動物搬家”

1、教師:“小動物要搬家了,它們來到了動物新村,可它們不知道住在哪幢房子裏,你能不能幫它們找一找?”

2、“爲什麼你幫大象找座大房子?”(因爲大象很大、很胖,所以找座大房子)

3、“爲什麼你幫長頸鹿找座高房子呢?”(因爲長頸鹿很高,脖子很長,所以找座高房子)

4、“爲什麼你幫小鳥找了樹上的鳥窩呢?”(因爲小鳥喜歡住在樹上,鳥窩就是它的房子,所以找座樹上的房子)

5、“爲什麼你幫小白兔找座蘑菇房子呢?”(因爲小白兔喜歡吃蘑菇,所以幫它找座蘑菇房子)

二、 介紹人類房子

1、教師:“各種小動物住在各種各樣的房子裏,人也有各種各樣的房子。那麼,人最早時候住的房子是什麼樣的?”

2、引導幼兒說出最早的房子。幼兒自由回答各種房子,教師按房子的發展順序進行排列,透過觀察說出最早的房子是山洞。

3、教師:“在我國各地有許多很有特色的房子,你能說出它的名稱嗎?”出示地圖,把各種房子貼在相應的地圖上。

三、 談話活動

激發幼兒想象,設計未來的房子。

教師:“剛纔我們認識的房子真美呀!”“你想設計一座什麼樣的房子?它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四、 幼兒動手操作、設計、裝飾房子

把全班幼兒分五組進行操作,(可讓幼兒自由選擇材料,自由分組。)教師進行指導。

第一組:橡皮泥

第二組:畫房子、剪貼

第三組:裝飾大紙箱

第四組:裝飾木房子

第五組:裝飾帳篷

五、 活動延伸

讓幼兒在做好的房子裏開展自主活動。

《房子》大班主題教案4

活動目標:

1、瞭解老房子的常見類型、一般特徵和有關歷史典故。

2、感受中國傳統建築獨特的美。

3、激發了幼兒對老房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4、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活動準備:

1、調整班裏有哪些小朋友的爺爺、奶奶仍住在老房子裏,選擇較典型的一家聯繫好。

2、掛圖《老房子》;中華文化《老房子》(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瞭解各種各樣的老房子。

1、出示掛圖《老房子》重點講述幾個典型的老房子故事。

2、利用幼兒用書讓幼兒瞭解福建土樓、陝西窯洞、湘西吊腳樓、徽派民居。

二、帶領幼兒參觀本地的老房子。

1、引導幼兒觀察老房子的造型、色彩、建造地點等。

2、請主人介紹。

三、畫一畫老房子

鼓勵幼兒用自己獨特的視角表現本地的老房子,如門窗的花紋,屋頂上一樓一樓的瓦片等。

活動反思:

活動中家長和幼兒主動收集了各種老房子的資訊,並與同伴交流,我們還建議家長帶着孩子去找找身邊的老房子,並協助孩子完成學習等《房子長什麼樣》,透過幼兒園、家庭、社區資源的三結合,活動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房子》大班主題教案5

活動目標:

1.能說出自己對房子設計的想法,利用廢舊材料進行合理設計並製作。

2.能夠與同伴協商,有計劃地進行分工合作。

3.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4.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過程:

1.觀看課件,引導幼兒表達自己的設計意圖。

(1)幼兒觀看課件,總結房子的結構特點。

這是小朋友共同收集來的各種各樣的房子,你們還記不記得他們都有哪些特點?它們的作用分別是什麼?

※回顧已有活動經驗,給幼兒進一步的視覺衝擊,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爲設計、製作房子奠定基礎。

(2)提問:你想設計什麼樣的房子?有什麼特點?爲什麼要這樣設計?

錚錚:我想設計的是複式房,媽媽說我長大了應該有自己的房間,所以我希望把自己的房間搭建成兩層的!

小寶:我喜歡漂亮的別墅,我可以讓我的好朋友全住進來,別墅裏要像芭比娃娃的家一樣!

小浩:我想的和你們都不一樣,我要設計一個旅行的房子,它有四條腿,可以帶着我去好多地方玩,還能隨時變換顏色呢。在森林裏就是綠色,在沙漠裏就是黃色!

師:小朋友們的想法都很好,老師相信你們建造的房子一定很漂亮,與衆不同。!來自屈.老師教案.!現在你們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來建房子。

※透過提問,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作的興趣,鼓勵幼兒設計出與衆不同的作品,同時幫助幼兒理清思路。

2.激發幼兒動手製作的願望。

鼓勵幼兒幾人一組進行合作,首先共同討論商定房子的樣式與功能,然後商定使用的製作材料,最後進行有序的分工。

冉冉:小浩,咱倆一起來搭房子吧?

小浩:嗯,那你願意幫我製作大房車嗎?我的這個可難極了!

冉冉:沒問題,我們選擇這個大盒子吧!

小浩:那我負責找輪子!一會兒咱們一起來組裝。

3.幼兒動手製作。

鼓勵幼兒分工合作,按照計劃尋找材料製作。製作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突出本組房子的特色。遇到問題時教師鼓勵幼兒共同想辦法解決。

小剛:咦,咱們的房子怎麼會站不住呢?王老師,你幫幫我們吧!

師:那你們覺得是什麼原因呢?

雙雙:來研究一下。你說會不會是下面太窄了?

小剛:那咱們把下面加寬唄!怎麼掰不開啊,粘得太牢了!

雙雙:讓我來想一想啊!有了,咱們再找一塊板子墊在下面不就行了?

4.展示幼兒作品。

請幼兒爲自己的作品命名。展示幼兒作品。

活動反思

在整個主題活動的進行中,幼兒的求知慾望超出了我的預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於興趣,幼兒在活動中都十分投入,積極地參與探索,可以說每個幼兒在活動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在整個活動中既有預成的,也有根據幼兒自己的興趣和需要生成的主題活動。在活動中,有些想法只是教師感興趣而幼兒不感興趣的,比如:我們在主題預設中有“房子的結構原理”這個活動,但在活動中幼兒缺少相關經驗,並且過於抽象,幼兒對活動內容不感興趣,於是我從幼兒的興趣和愛好出發,將活動改成了幼兒感興趣的“小小建築師”活動,使幼兒真正成爲活動的主體。

另外,在活動中,我們注意利用廢舊環保物品和自然材料。這些廢舊物品經過幼兒的巧手製作,變成了一座座漂亮的房子。透過主題活動“房子”的開展,幼兒瞭解了各式各樣的建築風格、房子的結構特點與建構過程,並把這些有益的經驗遷移到建築區活動中,發展了建構遊戲的能力。

《房子》大班主題教案6

主題的選擇

一次欣賞迪斯尼經典動畫片《三隻小豬造房子》後,許多幼兒對房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圍繞“房子”生成了數節教學活動。

房子與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關係,孩子從出生後就每天與房子打“交道”,首先進出自家房子,然後注意到周圍的房子,再後來認識託兒所、幼兒園的房子------孩子在成長中不斷的看到、接觸到各式各樣的房子,漸漸地對房子有一定的瞭解,知道了房子的外型特徵,然而房子爲什麼要由這些部分組成?造房子能用些什麼材料呢?是否可以自己動手設計、製造房子呢?幼兒從房子這一簡單的詞語中想到了許多許多的問題,各式各樣的房子激發了孩子探索的慾望,使這個貼近自己生活而又常被忽略的主題被幼兒重新拾起。

主題網絡

三隻小豬造房子(VCD欣賞)各式各樣的房子(科學)

房子爲啥這個樣?(科學)有趣的房子(欣賞)未來的房子(繪畫)房子(報紙撕貼)

製作房子(手工)房展(參觀)

我設計的房子(語言)

表示幼兒生成

表示教師與幼兒共同生成

表示教師生成

主題活動提綱

一、開始階段

目標:

1、引導幼兒從各種途徑中獲取房子的資訊,激發幼兒對房子的興趣。

2、鼓勵幼兒能用語言清楚的講述觀察到的事物。

活動一??三隻小豬造房子

活動要求:1、教育幼兒做事情不要圖省力。

2、幼兒知道大灰狼撞草房、木房、磚房的不同結果,幫助

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指導重點:1、能讓幼兒敘述出三幢房子的堅固程度。

2、適度讓幼兒瞭解房子的特徵。

(由於幼兒對房子產生了興趣,教師就此引導幼兒收集資料。)

活動二??蒐集資料

活動要求:1、收集有關房子的資料,瞭解一些常用的資訊

收集方法和途徑,如:參考圖書、圖片、查詢電腦、外出參觀-------

2、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學會仔細認真的觀察周圍事物。

(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幼兒認識到了各式各樣的房子,於是教師與幼兒共同建構了下一個課題。)

活動三??各式各樣的房子

活動目標:1、透過各種途徑如:圖片、照片、錄像------

感知房子的外型特徵。

2、引導幼兒觀察同類物體的共同特徵與個性特徵。

3、能用語言清楚地講述觀察到的格式房子的外型。

(在看到了各式各樣的房子、知道了房子的共同特徵後有位幼兒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爲什麼房子是這樣的?)

活動四??房子爲啥這個樣?

活動目標:1、認識房子的結構。

2、瞭解不同的材料造出的房子不同。

指導重點:1、爲啥房子要有門、窗、頂、牆?

2、可以用什麼材料造房子?

3、說說城市裏的代表建築。

(在收集資料中幼兒發現了幾種外型特別的建築,並且詢問:爲什麼房子也有奇怪的樣子呢?於是教師就組織幼兒欣賞了世界各地有趣的房子。)

二、發展階段

5、爲什麼人們要在外面洗澡、洗衣?有什麼不方便?可以怎樣改進?

小結:以前的房屋有許多不方便,慢慢地有了改進。

二、交流分享(現代的房屋)

1、這些房屋你見過嗎?你在哪裏見過?

2、你最喜歡哪種房屋?說說喜歡的理由。

3、你最不喜歡哪種房屋?說說你的理由。

1、 這些房屋和以前的房屋比,有什麼好的地方?

5、除了這些房屋外,你還在我們的周圍看到過怎樣的房屋。

小結:房屋在不斷地變化,越造越好;我們的上海在不斷變化,越變越美麗。

三、設計房屋

1、房屋設計師們還在不斷地設計新式房子(效果圖),這些房子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教學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節課預設的教育教學目標,幼兒對老師的提問積極響應,與老師的互動很好。老師的有些引導還不夠到位,要多讓幼兒表達,以後上課要多注意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房子》大班主題教案9

設計思路:

在探索"我是中國人"的過程中,孩子們領略了天安門、長城的雄偉、嘉定法華塔的古老等,從中感受到了建築的魅力,對建築產生了初步的感知興趣。由此,衍生出了"我們的城市"中第一個版塊"老房子、新建築"這個內容。圍繞活動總目標中"體會城市建設的不斷變化,感受我們的家鄉越來越美麗"這個目標,我選擇了"越造越好的房子"這個題材,藉助房子演變的過程,讓幼兒感受到我們生活的積極變化,從而實現情感上的一個提升。在這個活動前,我曾經帶孩子們參觀了我們徐行地區的一些民居,看到了一些老房子、新建築,有過一定的比較,也透過家園聯繫的方式,佈置了請家長帶孩子去觀察周圍民居的要求。最後我們的孩子居住的房子大多爲外地借住在這裏的,因而他們居住的環境和房子並不是很好,很多是平房,當看到一幢幢樓房時,都說:"真高呀!""真漂亮呀!"等,人人都有一種想要居住在高樓裏的願望,這也是我們活動開展的一個已有的經驗基礎。

活動目標:

1、感知我們的房子越造越好,感受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2、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3、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知識。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電腦演示文稿製作(內有房子的發展史、現代的家居房子)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出:由前次參觀建築活動引出欣賞文稿中的各種居住建築。

(由於有了參觀的經驗,活動切入很快。)

2、觀察比較:

(1)逐一觀看山洞房、茅草房、無門窗的磚房、有門窗無水管設施的房子。有了自來水的房子、樓房、別墅,引導幼兒觀察各間房子的進展,優缺點,教師根據及時幫助用語言提升經驗,如:"房子越來越高了"等。

孩子在觀察的過程中,能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在教師引導下比較性地對各種房子的優缺點進行討論和闡述,在幼兒發表自己的看法的時候,我也及時地抓住了一些亮點進行提升,如:孩子講到磚房比茅草房牢時,我就說:"原來房子越來越堅固了",講到現在丫頭的房子用了琉璃瓦時,我就說:"原來在造房子的材料上也越來越好了,先進了"等等,用語言小結的形式,將房子演變的越來越好的特點給突現了出來,讓孩子意識到"越來越好"的這種感覺,也是一種小階段的經驗提升。)

(2)觀看房子發展比較圖,引導幼兒用"越來越"的句式對房子的變化進行小結。

(這個句型很適切地將語言的練習整合了進去,在發展幼兒語言的同時,引導孩子對剛纔的觀察自己進行總結提升,我認爲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3)欣賞一些現代的房子建築,體會我們現在的房子更好了,生活越來越美了。

(孩子們看着那些很現代的富有美感的民居建築,不由地發出感嘆:"真漂亮!""真好看"……,我想這就大到了我原來用這個環節的目的,他們體會到了一種美,拓寬了自己的經驗和視野)

3、想象內化:引導幼兒表述;如果自己家要造新房,你希望是什麼樣的?

(在這個環節上,我發現在老生和新生的身上他們的表現明顯不同,老生注重想象的東西,新生注重的是一個較現實性的東西,老生說的是一些生活中不存在的"如飛行的房子、會走的房子等",新生說的是"要有衛生間,要有樓房,要粉刷得無顏六色"等,都是與實際生活有關的,一些孩子還說到:"希望造高到可以從上海看到老家的高樓,這些都是來自於幼兒自身經驗的設想,很貼切他們的實際生活。)

活動反思:

活動過程輕鬆愉快,只有合作才能完成任務這一主線,貫穿在整個活動的每個環節中。活動過程以幼兒參與體驗爲主,避免了老師的單調說教,孩子們在與同伴的共同遊戲中去學習協商、體驗,習得有益的社會交往技能,充分體現了社會教育潛移默化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