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大班主題有趣的影子教案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大班主題有趣的影子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主題有趣的影子教案

活動設計背景

在帶領幼兒進行戶外活動的時候,孩子們在玩耍中發現了影子,他們都在好奇的尋找影子、互相的踩影子,很快樂的交流着,由此我想到了影子常常陪伴在我們身邊,但日常生活中幼兒往往不會在意到它的存在.只要孩子一注意,他們就會對影子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幼兒對事物都有很大的好奇和興趣,在《綱要》中科學目標提到“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於是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我先從人的影子出發,逐步過渡到對物和物的影子的探索。由易到難,逐步深入。讓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

活動目標

1、萌發探索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慾望.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樂趣。

2、初步瞭解影子產生的原理。

3、透過參與實踐操作活動,感知影子的特徵,瞭解影子變化的原因。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滿足幼兒探索事物本質特徵的願望。

2、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判斷能力。

3、提倡幼兒自己體驗成功的喜悅進一步體驗自信帶來的愉悅感。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相關的教學用具

手影戲《小鳥歸巢》

活動過程

一、瞭解影子產生的原理。

帶領幼兒散步,找影子。請幼兒觀察什麼地方有影子,什麼地方沒有影子,發現了什麼東西的影子?

1、室內談話:幼兒說一說散步時的發現,

(1)小結:太陽光下有影子,陰暗處沒有影子。

(2)欣賞多媒體課件手影戲與表演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2、小實驗:影子的產生。

(1)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我就帶領幼兒從開着的幻燈機旁走過,出現自己的影子,讓幼兒在前面做做不同的動作,感知影子的有趣,激發幼兒探索影子的興趣。

回到位置上,提問:你們剛纔看到了什麼?(影子)如果幼兒說不出就請再請一幼兒再次上來演示,其他幼兒觀察。向幼兒介紹這個黑黑的就是他的影子。再次提問:爲什麼會有影子呢?如果幼兒回答不出,就請一幼兒走到另外一邊,讓幼兒看看牆上有沒有影子,讓幼兒進行對比,有了對比幼兒很快就會明白:有了光,物體擋住光纔會產生影子。由開着的幻燈機的光引出生活中的手電筒也會發出亮亮的光,從而讓幼兒進行探索操作。由於手電筒在現在的孩子生活中很少用到,於是先讓幼兒瞭解一下手電也能發光的功能。“老師還請來了一位好朋友,你們認識它嗎?手電開啟的時候,你看到了什麼?”教師在牆上演示一下,出現亮的光。

(2)自由探索

將玩具擋住光線,問幼兒:現在牆上有影子嗎?爲什麼?(玩具擋住了光線,所以出現了影子)

(3)自由討論

將幻燈機(或手電筒)關掉,問幼兒:現在牆上有影子嗎?爲什麼?(沒有光,有物體,也不會產生影子)

小結:影子的.產生有兩個條件,一要有光,二要有不透光的物體。光照在不透光的物體上,就會出現影子。

3、鞏固練習

進行找影子的練習,鞏固幼兒對影子的認識。操作材料分成難易兩份:一份是不同影子連線;另一份是在兩種相似的影子中圈出與前面的圖一模一樣的影子,它可以提高幼兒觀察能力和形態認知能力。

動物要和影子做遊戲,可是他們不知到自己的影子在哪裏?你們願意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影子嗎?講解操作卡片做法。

二、玩遊戲:踩影子

1、幼兒在陽光下自由活動,觀察自己的影子,找出規律:人動,影子動;人停,影子停;影子跟着人。

2、教師在陽光下跑,讓幼兒踩教師的影子。教師可變換方向,站起或蹲下,引導幼兒注意影子的變化,控制幼兒的活動量。

3、幼兒兩人一組,互相踩對方的影子。

三、美術活動:畫影子(時間:上午)

1、兩位教師示範,站在陽光下(面向一定方位)互相將對方的輪廓用粉筆描畫下來。(提醒幼兒:下午,我們將站在原地,再畫一次影子,看看有什麼變化,你們願意試試嗎?)

2、幼兒兩人一組。互畫影子,先畫小朋友現在所在的位置,做上自己知道的記號。

四、活動延伸

1、下午四時左右,再組織幼兒畫一次影子。然後組織幼兒討論:影子變了嗎?爲什麼會變?

小結:太陽在動,影子也隨着移動。太陽在這邊,影子總是在那邊。(也可讓幼兒比較早晚的影子與中午的影子的不同)。

2、上述各項活動,可以讓幼兒重複進行,進一步深入觀察、瞭解影子,理解各種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繫。

3、幼兒自由交流遊戲的方法與結果。

教學反思

選材內容的生活化。教師抓住隨時捕捉到的影子這一教育資源,和孩子們尋找不同的影子,一起和影子游戲,從而共同探索影子的變化與事物間的聯繫,繼而瞭解影子與人們生活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