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社戲》的教學設計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社戲》的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社戲》的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掌握重點字詞及作者文常。

2、分析小說中人物語言和行動,瞭解以雙喜爲主的小夥伴們的性格特徵。

3、理解景物描寫在小說中的作用。

4、培養理清複雜的情節結構的能力。

5、提高對小說中人物的分析能力。

6。使學生體會到童真的可貴和友誼的美好,在今後的生活中不斷培養和擁有這種情感,力求達到真、善、美的境界。

學習重點2、3、4、6

學習難點3、4、6

預習導學

一、自讀課文,完成並記憶下列文學常識及字詞,組長做好監督及檢查

1、準確記憶、掌握作家作品:(7分鐘)

魯迅,原名(),我國偉大的()家,()家,()家,()人,有小說、雜文、散文、詩歌等,都收在《魯迅全集》裏。

1918年發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

雜文集有《》、《》、《》,

小說集有《》、《》、《》,

散文集有《》,

散文詩集《》。

2、掌握本課生字詞:會準確地讀、寫、注拼音。(9分鐘)

歸省()行()家憚()xù()dao()

dài()慢cuān()duo()fú()水

船lǔ()yì()立yùn()zǎo()家juàn()jiǎo()潔 一小撮(  ) 烏jù()樹棹()着船

漂渺()chán()chán()jiū()gě()

二、整體感知

1、快速默讀課文,理清小說的主要情節(26分鐘)

(1)本文是按照什麼順序,以什麼爲線索來展開故事情節的?

(2)劃分文章結構層次,並以小標題的方式歸納層意,指出哪些詳寫,哪些略寫。

三、課堂小結:(3分鐘)

探究交流

第一課時

一、讀1—3段(看戲前)。分析(先獨立完成後合作交流)(13分鐘)

1、作者爲什麼說平橋村“在我是樂土?”(8分鐘)(要根據本句話在段落和全文的位置歸納。注意:歸納要素要全。)

2、本篇題爲題目是“社戲”,這段文字看似與題目關係不是很緊密,能不能刪除?爲什麼?近似問題變相——這個題還可以怎麼問?(1)、題目“社戲”,重在敘寫去看戲,寫這些在平橋村的一般樂事起着什麼樣的作用?(2)、這段文字在全文有什麼作用?答案類似。)(5分鐘)

二、讀4——9段(看戲前的波折)思考(8分鐘)

1、爲去趙莊看戲“我”經歷了三次波折,三次轉折,請結合課文內容概括,並分析寫波折和轉折的作用(或原因)是什麼?(5分鐘)

2、“我們立刻一鬨的出了門”,應如何理解“立刻”和“哄”?(3分鐘)

二、讀10——13段(夏夜行船):終於能夠去看戲了,“我”的心情是愉悅的,作者怎樣來寫的呢?(先獨立思考,後交流合作,注意組長職責,同時注意在課本上做出標記。)(20分鐘)

1、心理描寫:“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輕鬆了,身體也似乎舒展到說不出的大”中的“輕鬆”和“舒展”表現了“我”什麼心情?(2分鐘)

2、動作描寫:開船時,使用了一系列的動詞,請在課本上劃出來;這樣寫有什麼作用?(4分鐘)

3、景物描寫:11段是對充滿江南水鄉生活氣息的景物描寫,作者是從哪些角度描寫的?聯繫全文思考,這描寫有什麼作用?(10分鐘)

4、“漸望見依稀的趙莊,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中“依稀”與“似乎”可否刪去?(2分鐘)

5、文中寫到了兩處誤認,概括並分析其作用。(2分鐘)

三、課堂小結:(2分鐘)

探究交流第二課時

一、讀14——21(趙莊看戲)思考:(12分鐘)

1、“我”在望到戲臺時的心情怎樣?

2、在作者筆下,“我”所急切要看到的戲好看嗎?爲什麼?

3、小夥伴們這樣熱衷於來看戲的真實的原因是什麼?

二、讀22——文末(月下歸航,偷豆餘波)思考:(20)

1、22段景物描寫是從什麼角度進行的,目的是什麼?

2、“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揹着一羣孩子在浪花裏躥”和“幾個老漁夫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來”各屬於什麼描寫?有什麼作用?

3、你怎樣看待“偷豆”這一情節的安排?(可以從目的、頭誰家的豆、怎樣偷、怎樣防止被人發現、如何對待後果等處分析)

4既然戲不好看,豆不好吃,爲什麼文章結尾卻說“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

5、分析人物形象:(請自選角度,結合具體語句分析)(8)

①、一羣純樸可愛的農村孩子:

②、六一公公:

三、課堂小結:(概括主題)(5分鐘)

鞏固檢測

一、重點語段閱讀:

(一)誠然!這十多個少年,……在左右都是碧綠的豆麥田地的河流中,飛一般徑向趙莊前進了。(15分鐘)

1、爲什麼“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艙中,較大的聚在船尾”?此時‘我”有怎樣的感受?

2、“我”的心爲什麼原本“很重”,忽而“輕鬆”了?

3、這句話中的“忽而”“也’“似乎”都是什麼詞?在句中起什麼作用?對錶達“我”的輕鬆的心情有什麼作用?

(二)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過了那林,船便彎進了叉港,於是趙莊便算在眼前了。(25分鐘)

4、用波浪線劃出第1段中的比喻句,說說作者是從什麼角度寫景的?這一景物描寫有什麼作用?

5、第1段中加點詞“似乎”“也許”是表示猜測的副詞,“我”猜得對不對?去掉這些副詞行不行?爲什麼?

6。“但我卻還以爲船慢”“似乎聽到歌吹了,還有幾點火,料想便是戲臺,但或者也許是漁火。”“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三句分別表現了我去看戲途中的什麼的心理。

7、第2段寫“我”在夜行途中的感受,哪些詞集中體現了“我”的感受?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

8、夏夜行船,月夜歸航在寫景敘事上都非常的精彩。夏夜行船透過那些角度來寫景的?

9、“……橫笛,宛轉,悠揚,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着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裏。”句中的“他”指代什麼?這裏描寫的心境與第1段的有什麼不同?

10、對於文章一句結尾應該怎樣理解?

學後反思

答案:

第一課時

1、魯迅,原名周樹人,文學家、革命家、思想家。浙江紹興人,有小說、雜文、散文、詩歌等,都收在《魯迅全集》裏。

1918年發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1921年又發表了中篇小說《阿Q正傳》。)

雜文集《墳》、《華蓋集》、《二心集》等。

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三部,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詩集《野草》。

2、歸省(xǐng)行(háng)家憚(dàn)xù(絮)dāo(叨)dài(怠)慢cuān(攛)duo(掇)fú(鳧)水船lǔ(櫓)

yì(屹)立yùn(蘊)zǎo(藻)家juàn(眷)jiǎo(皎)潔一小撮(cuō) 烏jù(烏)樹棹(zhào)着船漂渺(piāomiǎo)

chán(潺)chán(潺)jiū(糾)gě(葛)

二、整體感知

1、順序:時間順序,或事件的發展順序。線索:看社戲。(記敘的線索一般爲:時間、行蹤、人物、物件、事件、情感變化、見聞感受)

2、答案A:

一、寫看社戲的時間、地點、人、機緣,交代平橋村是“我”的樂土,“我”

盼望看社戲(1——3)

二、看社戲(4——30)

(1)戲前波折(4——9)。

(2)夏夜行船(10——13)

(3)船頭看戲(14——21)

(4)月下歸航、偷豆(22——30)

三、 戲後餘波和懷念社戲(31—40)

答案B:

第二課時:

一、1、見教參P158:

(1)我到那可以“受到優待”、釣到蝦照例“歸我吃”,小夥伴關懷“我”;

(2)我去到那可以不念<詩經>之類"我"既不懂又不感興趣的陳腐無用的經書,而且不循規蹈矩,“打了太公”也沒人想出“犯上”這兩字來,對自幼受封建道德秩序壓抑“我”的這是種對自由的寶貴享受;

(3)在農村可以親近大自然,“挖蚯蚓”、“釣蝦”、“放牛”,比城鎮宅院中“我”受束縛的生活而言,這兒有濃郁的鄉土氣息,景色優美,新鮮有趣;

(4)最重要的是:去那裏可以看社戲。

2、交代看社戲的時間、地點、人物和機緣,爲下文寫看戲做鋪墊。

二、

1、(1)筆法曲折,文氣搖曳,爲看社戲做好充分的鋪墊;(2)、初步表現小夥伴的'熱情、能幹等特點,尤其是“雙喜”。)

2、“一鬨”是指沒有經過認真準備和嚴密組織,一下子行動起來。在社戲中“我們立刻一鬨的出了門。”是說聚在一起的孩子一下子吵吵嚷嚷就出了門。“一鬨”,寫出了孩子們得以去看社戲時的興奮、高興。

1、“輕鬆”和“舒展”與前文因看不成戲而沮喪形成鮮明對比,表現“我”歡喜輕快的心情。

2、動作描寫,動詞“拔”、“點”、“磕”、“架”充分描繪出小夥伴駕船技術的熟練,反映出小夥伴們聰明、能幹的特點。

3、景物描寫:作者是隨着時間和空間的轉換,依次寫出了“我”在沿途的種種見聞和感受,融情於景,情景交融。從視覺寫其形:“起伏的羣山”,“一叢松柏林”,其色:豆麥的“碧綠”、月色的“朦朧”;從聽覺寫其聲:笑聲、嚷聲、水聲、笛聲;從嗅覺寫其味:豆麥的清香;從心理感受寫“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以上景物描寫爲我們展示了一幅江南水鄉所特有的清新優美的圖景,也烘托出“我”去看社戲時輕鬆、愉快、興奮的心情。

4、因爲這裏看到的趙莊,聽到的歌吹是由於心情迫切而產生的一種錯覺。如果去掉,便於下文相矛盾。

5、一是把途中的“松柏林”誤認爲趙莊,一是誤把“漁火”誤認爲戲臺上的燈火。心急才產生了誤認,寫這兩點誤認,既構成了情節的曲折,又進一步表現出“我”急欲去到趙莊,看到演戲的心情。(關鍵詞:誤認、心急生誤、兩誤曲折、更現心急)

第三課時

1、“我”望到“莊外臨河空地上的一座戲臺,模糊在遠處的月夜中,和空間幾乎分不出界限”,那縹緲月夜空間的戲臺,使“我”疑心是“畫上見過的仙境”,深被吸引,無限歡喜,更全神貫注地一直望到“臺上顯出人物來,紅紅綠綠的動”。無限歡喜、興奮之情。

2、(1)想看鐵頭老生翻跟頭,但那老生卻沒翻。(2)想看到“蛇精”和“跳老虎”,但等了許久都不見出來。(3)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終於出了臺”,並不停地唱着。(4)孩子們“喃喃的罵”,“不住的吁氣”,“打起呵欠”等,這些孩子的神態描寫,也從側面表現了戲不好看。

3、(1)對少年兒童來說,對未知事物或新鮮事物的追求與探索遠比得到它更有吸引力;(2)小夥伴們更在乎的是在看戲途中彼此可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地玩耍。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小夥伴們真正感興趣的不在社戲,而在看戲前後的那種氣氛、感覺。

二、

1、“回望”表現了我留戀、依依不捨的心情;“罩”透過視覺表現了戲臺如夢似幻的情景,與來時的情形照應,也表現了“我”對戲臺的嚮往留戀。

2、賞析劃線句“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揹着一羣孩子在浪花裏躥”。

運用比喻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船行之快,突出小夥伴們划船技藝高超和心情愉悅。側面描寫,突出小夥伴駕船技術高超。

4、其實那夜的戲,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罵”,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來也實在平常。所謂“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戲”是過去那段天真爛漫自由有趣生活的標誌,代表了作者對天真爛漫童年的美好回憶,充滿了浪漫的理想色彩,相對於成人的無限煩惱,重重束縛的現實生活,表現了對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標籤:教學 社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