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物理教學反思

作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物理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物理教學反思

物理教學反思1

又一屆高三帶完了,經過新課改教學,尤其是高三一年的物理教學,反思一下,收穫很大,現總結如下:

 一.教學計劃的制定

一份好的教學計劃對我們的教學是很有幫助的,它能幫助我們明確教學方向,理清教學思路,瞭解教學進度,檢查教學效果,使高三教學有序進行。一份好的教學計劃應包括以下幾項內容:

1.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一般情況下教學進度前鬆後緊是一個普遍現象,而比較合理的進度應該是前緊後鬆;教學內容的取捨往往影響到教學進度,所以在內容選取方面要做到“面廣點準”,講解時詳略得當。

2.測試的內容和形式測試的內容一般與教學進度同步,涉及的知識點儘可能多,題量要適中,題型儘可能豐富,不一定是安高考的形式出題,可以是問答題、填空題、說理題、推導題、討論題,等等。測試的形式也可以是多樣化的,不一定是一月考一次這類的定時定點考試,可以是課堂小測、單元小測、甚至是某個思維方法和實驗方法小測。

3.教學反饋和對策只要是測試變要反饋。這就要求對任何測試都要進行全批全改,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有用的反饋資訊。針對反饋回來的資訊,面對全體學生的對策一般是講評試卷,講評試卷的要求是:批改要快,講評要短。千萬不要拖拖拉拉,否則學生沒了興趣。講評不要面面俱到,應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講解。講評不是爲了完成教學任務而進行的,而是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而進行的一項教學活動。

4.學生課外作業的佈置與落實作業的佈置不能流行於形式,而應考慮到學生的學習實際、佈置的作業有沒有必要、佈置的作業能否得到落實,得不到落實的作業不如不佈置。

5.後進生的發現與培養後進生的培養對提高平均分是有一定貢獻的,抓好後進生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體現。後進生培養的計劃應包括:(1)透過什麼樣的途徑來了解哪些學生有潛力(落實到人);(2)從那些方面來提高他們(落實到內容);(3)怎樣來提高他們(落實到方法)

6.尖子生的發現與培養策略我們要善於發現尖子生,用心去培養。尖子生的培養不在於高難度的試題來訓練,而在於系統性(知識結構的系統性、思維方法的系統性、解題規範和速度)

二.教學策略的選擇

教學策略就是爲了達到教學目標所採取的措施和方法,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學策略是很多的,但最基本的東西是相同的。

1.教學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爲以下幾點:

教學目標要“明”——明確三維目標

教學程序要“清”——過程清晰明快

教學活動要“活”——課堂氣氛活躍(指思維活躍,而不是形式活躍)

教學效果要“好”——促進學生髮展

教學手段要“新”——評價過程創新

2.對待學生的態度也是教學策略之一,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對學生多鼓勵,少埋怨,

不要挖苦學生以老師的自信樹立學生的自信。

3.複習的方法。在新授課時,一般是就事論事,解決了某一個問題就算完成了教學任

務,達成了教學目標,但在複習課時,尤其是高三總複習就不能就事論事,應以點帶面,可以是跨知識點,用歸類的方法進行教學。例如,在複習“力與物體的平衡”這部分內容時,傳統的複習方法,往往是斜面、質點、小球等一些純力學問題。這樣複習,知識體系不夠完整,不利於學生聯想、發散、綜合、應用等能力的培養。爲此可計設如下的問題來組討論複習,即:一個物體放在粗糙的斜面上平衡時,問:(1)在高中物理學習過程中,學過類似這樣的三力共點平衡嗎?並舉例(越多越好)。(2)這類問題如何來求解?在這基礎上,學生分析、討論、歸納得出這類問題的求解方法:作出閉合的矢量三角形,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識進行求解。

類似地,在複習勻加速直線運動時可以聯繫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加速;複習平拋運動時,可以聯繫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偏轉;複習圓周運動時,可以聯繫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偏轉,等等。分析他們運動的初始條件,研究他們的運動軌跡,歸納出這類試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

教學實踐證明,經過學生自己討論得到的結論,即使是不夠全面,也比老師瘵現成答案直接傳授給學生的教學效果好得多。

三.提高物理試題的編制能力

試題的編制是我們老師的一個基本技能,尤其高三老師更是如此。試題的編制的一個最基本要求是科學、嚴緊、不能出錯。

1.高三物理試題編制的依據:課程標準、教材(各種國家審定透過的教材)、考試大綱(國家)、考試說明(省)。

高考試題有導向作用,但不能作爲高三複習的主要依據。以命題要求指導複習,不以個別試題指導複習。

2.試題編制的兩種慣用方式:改編和拼湊(組合)。

四.物理問題解決的策略

所謂問題解決的策略是指解決問題的人用來節他們自己的注意力、學習、回憶和思維的技能。

站在知識的碼頭,遙望能力的彼岸,方法就是連接兩地的橋樑。物理題千變萬化,不可能有一個統一的解答方法,但掌握瞭解題的基本思路,就如同要開啓千變萬化的“鎖”時,找到了一把“萬能的鑰匙”。

僅從考試的角度考慮,是透過解題來體現你對高中物理知識的掌握程度和綜合能力,那麼怎樣來解題呢?你有一點必須非常明白,那就是透過紙筆展現你的思維,向閱卷者要分數,所以解題時要儘可能簡潔明瞭。

看見一道題目,首先不是想這道題是否做過,而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1.題目要求什麼?

2.題中提供了哪些已知條件?

3.題目中描述了幾個過程?有哪幾個關鍵點?每一個過程遵循什麼規律?過程與過程之間靠什麼連起來?把複雜問題分解成幾個相對簡單的問題來處理。

4.根據題目所描述的情境,畫出草圖。

5.題中隱含什麼條件(如勻速直線運動,意謂着所受合外力爲零;平拋運動,意謂着水平方向的速度大小不變,豎直方向爲版面上落體運動……)

編題要“拼湊”、“組合”,那麼解題就要“拆分”、“卸裝“。分析物理過程要抓住三點:

1.階段性——弄清一個物理過程分爲哪幾個階段

2.聯繫性——找出幾個階段之間是由什麼物理量聯繫起來的

3.規律性——明確每個階段應遵循什麼物理規律。

物理教學反思2

摘要:物理是自然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物理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在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僅如此,物理對於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獨立的思維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正需要的是這種具有很強的創造能力和獨立思維能力的綜合型素質人才,而中學階段作爲學習物理的重要時期,每一位中學物理教學工作者都肩負着重要的責任。作爲一名初中物理教師,爲了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就應該不斷地對教學方法進行反思和創新。本文中筆者從初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解決課堂中出現問題的措施以及對初中物理教學方法的創新三個方面並結合自身的實踐來對初中物理教學進行研究,研究成果對優化初中物理教學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初中物理;存在問題;解決措施;教學方法;創新

一、初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過於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現在的許多教師都步入了一個誤區,認爲自己是課堂的主體,因而往往採取的是“滿堂灌”的形式,然而,這與現代的教學理念是格格不入的。現代的教學理念是“以學生爲主體”,教師不能再以俯瞰的姿態來看待學生,師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但更需要注意的是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的“主角”,教師應以“引導者”的姿態倡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讓學生享受學習的過程、重視學習的過程,從而體驗到重塑知識形成過程而帶來的樂趣。物理課堂普遍沉悶、枯燥,教師應在尊重學生主體的基礎上選擇物理教學活動,儘可能地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教師可以爲學生多留些“懸念”,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自主去探索答案,少給些“框架”,框住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拓展能力,真正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翁”。

(二)過於強調基礎知識而輕視對學生的思維、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

在物理教學中,基礎知識固然重要,但是也要有個度的問題。如果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的非常好,卻在做題中或者是實踐中無法很好地將其應用,那結果將是適得其反、本末倒置的。我們的物理學習不是爲了學習知識而學,而是希望透過學習基礎知識,培養學生考慮問題時嚴密的思維邏輯,以及對待問題嚴謹的態度,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從而無論是對其學習還是生活都將起到一定的作用,這纔是我們學習基礎知識的真正目的。教師要懂得在教授知識的同時,也要對學生的思維、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重視起來,避免陷入“基礎知識爲天”的誤區。

(三)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使得教師過於重視教學形式而忽略教學本質

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以多媒體爲主的現代化教育手段在教學中地位越來越突出。多媒體在爲教育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出現了很多問題,例如,教師過多地依賴多媒體課件,盲目地追求多媒體教學,在課堂上從頭到尾都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師在課堂上只是充當了一個解說員的角色,其“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無法真正地落到實處。此外,多媒體課件的製作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耗費精力較大,教師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耗費大量的時間在製作多媒體課件上,勢必會影響到教師對教材的深入挖掘與理解,影響課堂的效果。多媒體課件使許多教師省去了傳統教學中的板書,PPT課件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變成了“放電影”的過程,學生對知識的學習也就成了走馬觀花,使得學生無法深入地理解知識點,對一些重要的概念的認識似是而非,從而使得整個課堂的效率大大降低,無法將多媒體的益處真正地落到實處。

(四)師生之間的互動過於“僵硬”

師生互動應以人爲本,以培養學生的對話能力、探究能力、創新能力爲目的,在互動的過程中透過富有特色的活動使得學生對所學知識點有更深刻的認識。然而,有許多教師只是單純爲了滿足課標的要求而設計一些師生互動的活動,考慮並不周全,大多是流於形式的互動,爲了互動而互動,失去了真正的教學意義。亦或是太爲大衆化的“一問一答”式的師生互動,使得學生根本不能提起興趣,無法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達到預期的效果。這也就成爲了物理教學課堂中的一項重要的問題。

(五)物理實驗環節不被重視,其作用得不到發揮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真理的最終目的是服務於實踐,而物理是需要理論和實踐雙管齊下的一個學科,兩者互相依賴,缺一不可。然而在現實的物理教學當中,相當一大部分教師幾乎將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對基礎知識的學習上、對習題的練習上,往往忽略了物理教學中的這一重要的環節——實驗,有趣的實驗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而且在教師演示實驗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生自己在動手實驗的時候會盡自己的所能設計出更多的實驗方案,從而培養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若在物理教學環節中忽略實驗這一環節,必將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二、解決課堂中出現問題的措施

(一)教師樹立正確教學觀念,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爲教學活動的主角

要想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首先,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自我發現,自我探索,享受學習的樂趣,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如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在講授完課標的課程以後,留給學生一些自己的時間,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自行做一些課後的小實驗,讓學生自由結組,這樣既能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更能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這就是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的一個重要表現。其次,教師要懂得如何對學生進行一些方法上的引導,既要讓學生知道如何學習,又能讓學生懂得結合自身的實際,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教師在佈置作業的時候,可以留一些引導性的預習思考題,讓學生自主思考,從而當教師在講授這一內容時,學生就更容易接受,也更能提出一些自己獨到的見解,在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創造能力。最後,創建一種民主、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對於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十分必要的,作爲教師的我們要懂得尊重學生、關心學生,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的人格以及價值觀才能健康地發展,這也是實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一個重要渠道。

(二)教師應在教授基礎知識和培養學生的思維、情感和價值觀中找一個平衡

物理雖然是一門自然學科,但是物理知識中蘊藏的哲理卻是十分深刻的。基礎知識的學習與學生思維、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並不是水火不容的,反而可以將二者融會貫通,在教授基礎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的思維、情感和價值觀。例如,在學習“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這一基本物理知識點時,可以聯想到我們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尊重是相互的、友愛是相互的這一道理。在一個集體中只有所有的成員儘自己的所能尊重他人、關心他人才能更多地獲得他人對自己的尊重與關心,從而整個集體就會產生極大的凝聚力,生活在集體中的人就會感到越發的幸福和自豪,使這個集體發揮出巨大的潛力,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成績,一個班集體也是如此。透過這樣的方式,既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的知識點,更能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有助於學生健全人格的發展。

(三)正確看待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技術,讓多媒體技術更好地爲教學實踐服務

多媒體教學手段作爲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具有便捷、直觀等優點,若能避免本文上述的那些誤區,將多媒體技術有機地結合到實踐教學工作中來,必將能爲教學工作作出巨大的貢獻。因此,要想讓多媒體技術更好地服務於教學工作,首先,必須要對多媒體技術要有清醒的認識,避免使用的盲目性,在課堂上不要過分依賴多媒體課件,可以採用傳統教學方法和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方法,這樣一來兩者取長補短,互爲補充,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其次,教師要提高製作課件技術的能力,製作課件的內容重點要突出,並且要根據現代社會的發展推陳出新,從而開拓學生的視野,擴大其知識面。最後,也是最爲根本的一點,教師要加強教學基本功的訓練,這樣才能更好地配合多媒體教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四)做到開放式互動教學

開放式互動教學時要建立在以人爲本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抓住物理中最基本的知識主幹,對物理中重點難點的部分以及一些知識誤區師生、生生之間進行探究式、開放式的互動,這樣開放式的互動教學,不僅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的氛圍,更能體現在課堂上的一種民主、平等的精神。因此,做到互動開放式教學就應該從營造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入手,教師透過不斷的探索創建一些有效的互動形式,例如,在物理實驗教學結束以後,可以給學生留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比如,本實驗有哪些不足?該如何改進?透過實驗你能瞭解到什麼?這一知識點在生活的哪些方面有所體現?等等這一系列的問題。這樣問題設計既可以讓學生將知識融會到生活中,更能開拓學生的思維,從而達到師生以及生生之間的真正互動。

(五)重視物理實驗教學,發揮其作用

在物理教學中採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即常規的課堂教學和實驗教學相結合。教師透過設計一些有趣的實驗,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與此同時爲學生留出一些自己的時間,讓學生展開合理想象設計實驗方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更爲重要的是,在一堂實驗課結束後,教師要注意總結本堂課的知識精髓,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點。實驗對學生辯證思維的形成具有很大的作用,透過實驗可以促進學生用科學的思想方法去看待問題,有助於學生科學世界觀的形成。

三、初中物理教學方法的創新

(一)將情景教學法融入到物理教學當中

所謂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爲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並使學生的心理機能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在物理教學中融入情景教學法,可以將一些晦澀難懂的物理問題透過融入一定的生活情境,將難懂的問題生活化,讓學生透過情境觀察思考問題,這樣就更加有利於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在這一過程中透過揭示知識發生的過程,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感,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享受到透過情境法學習帶來的樂趣。例如,在教授“物體的沉浮條件”這一知識點時,我們可以分別向學生演示一塊木頭浸入水中、一塊鐵浸入水中,以及一塊石蠟浸入到水和酒精混合的液體中,透過運用現實生活中常出現的東西來解釋這一物理現象,可以使學生加深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並且可以透過這種實驗觸發學生的探索意向,有利於學生自覺形成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良好學習習慣。

(二)將分層教學法融入到物理教學當中

“分層教學法”顧名思義就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從不同學生的實際出發,規定不同層次的要求,從而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給予學生不同層次的輔導,組織不同層次的檢測,從而使得各類的學生都能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既不會造成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的局面,更不會使那些不擅長物理的學生產生更大的牴觸情緒。做到分層教學首先要深入學生羣體中,瞭解學生之間的差異以及他們物理知識的深度、廣度和優缺點所在,根據他們的特點進行分層,特別要注意的是在進行學生分層的時候要照顧到學生的情緒,尊重學生的人格。其次是要有針對性地將教學目標分層,低層次的學生達到基礎的課表要求,中層次的學生要具備分析較爲複雜問題的能力,高層次的學生要提高對自身的要求,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以及各方面的綜合素質。這樣的分層教學法,不僅能讓所有的學生達到課程的基本要求,又能培養個體學生的發展,是一種一舉兩得的舉措。對於初中物理的教學現狀的確有很多值得我們商榷改進的地方,作爲一線中學物理教師的我們,應該要不斷地對自己的教學行爲進行反思,以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爲出發點,切實地做到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採用現代化教學與傳統教學結合的教學形式進行開放式的互動教學,重視物理實驗教學的作用,在完善學生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逐步加強對學生思維、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同時學會在物理教學中融入情景教學法、分層教學法等先進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我們要一切以學生的發展爲目的,順應時代的潮流,不斷改進初中的物理教學方法,爲培養更多的綜合型素質人才而努力。

參考文獻:

[1]潘.新課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學的案例研究[D].寧夏大學,20xx.

[2]曾敏.新課標下案例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四川師範大學,20xx.

[3]王建新.初中物理概念教學和“實驗—探究”模式[D].華東師範大學,20xx.

[4]何增喜.初中物理教學中激發學習動機的實踐研究[D].西北師範大學,20xx.

[5]鄧磊.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學模式研究[D].西南師範大學,20xx.

[6]王現琳.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xx(34):57.

[7]樑昌明.初中物理拓展教學的實踐研究[D].上海師範大學,20xx.

物理教學反思3

作爲一個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要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自己在教學行爲中更應大膽創新,比如在對待教材上、課堂結構上都可以突破常規來進行教學。

我在教樂音的特徵時,就對教材做了改動。第一,我改變了教材上的知識順序。首先從頻率、振幅這兩個概念上着手,讓學生理解頻率是物體在1秒內振動的次數,也就是我們唱歌時聲帶在1秒內振動的次數;振幅是物體振動的幅度(結合手勢),也就是我們唱歌時,聲帶的振動幅度。然後再透過探究活動讓學生認識到頻率越大,音調越高。第二,我用了更易操作、效果更好、學生參與面更大的實驗替代了教材上有一定侷限性的實驗。即用敲擊桌面讓學生觀察桌面上紙團蹦的高低代替教材上的音叉叉股彈乒乓球的實驗,學生很輕鬆就總結出:物體的振幅越大,響度也就越大。第三,我一改課堂中間不唱歌的習慣。即在學生已明白“音調與頻率,響度與振幅”的關係後,大膽地讓全班學生分別用大小不同的聲音唱兩遍“1、2、3、4、5、6、7、i”,這時讓他們自己討論兩次唱法中,什麼相同,什麼不同。再讓意見不同的代表人物站起來辯論,在辯論中他們對音調、響度這兩個不容易理解的概念理解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

在上述教學中,我根據學生已有了一定理解能力的實際情況,直接講述頻率和振幅這兩個概念,同時注重了理論知識與實踐的有機結合,一來打破了學生對物理實驗的神祕感,同時也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使學生增加了對科學的感悟和體驗,教學效果很好。這個創新讓我自己也有成就感,以後的教學還要不斷嘗試各種新方式。

物理教學反思4

今年我從事高中畢業班的物理教學工作,反思一年的教學工作並結合今年及歷屆幾年的高考理綜試題,要想做好高三複習工作,我覺得應做好下面幾點:

一、循序漸進,加深對雙基知識的理解

高考對潛力的考覈要求首項便是理解潛力。確實,只有對所學雙基知識都能深刻理解,才談得上運用它們進行推理、分析,去解決更復雜的問題。怎樣纔算對所學知識做到理解了?舉例說吧,對交流電的有效值,如果以爲最大值的√2/2倍就是有效值,那麼,對這一物理概念就沒有理解。因爲這只是對特定交流電的一個數量關係,不適用於所有交變電流的狀況。務必從有效值定義本身去理解,並能運用它計算出不同狀況中交流電的有效值,纔到達理解的效果。又如,靜電場中的導體在靜電平衡到達時,其內部場強爲零。如果對此結論誤以爲導體內部沒有電場,則對這個物理規律也就沒有深刻理解。務必透過仔細體味,明確在導體的內部既有施感電荷產生的電場E1,又有感應電荷產生的電場E2,它們的矢量和爲零;同理,施感電荷的電場和感應電荷的電場迭加的結果,則使導體各處電勢都相等。能這樣來理解這個物理規律,應用它去解決問題纔算是到位了。

怎樣才能做到深刻理解雙基知識?我認爲務必安排學生堅持“循序漸進”這個原則。任何貪多、求快的複習安排,或以解題來帶知識的速成複習方法,都只能食而不化。快則快了,然而對所複習的知識仍然是一知半解,不深不透,不可能到達正確理解的目的。“循序漸進”是按課文的章節順序,穩紮穩打。具體說,可按以下幾項來操作:①對每節課文堅持認真閱讀,及時消化,理出要點;②獨立完成相應的鞏固作業,檢查自己對所涉及的概念及規律的理解程度;③每章結束,可藉助一些參考書搞一次單元小結,理一理本章知識線索;④每逢大型考試,再將知識回頭聯繫。以上各項如能持之以恆,則對雙基知識的掌握定會有相當的收益。

二、正確處理知識的全面和重點的關係

我認爲,總複習務必按照教學大綱掃描全部的知識。在這上面千萬不能心存僥倖,搞什麼猜題押寶,隨意捨棄或疏忽自認爲不重要的、不會考的部分。例如今年高考實驗考的是二極管,二極管應作爲教學中的邊緣知識,如果未重視這些邊緣知識,就會丟不長施。尤其在時間有限的複習課上,老師一般很難詳細述及所有資料,因此,對於面上必須篇幅屬於識記性質的知識,需要要求學生自己閱讀課文加以彌補,以免構成知識的缺漏。這就是正確處理知識面的意思。但在物理學科全部知識中,畢竟也有主次之分,所以還得在複習中注意突出重點。例如就力學部分而言,力和運動學知識可視爲力學的準備知識,而牛頓定律、動量守恆定律、功和能的關係則是整個力學框架的重要支柱。對這些重點資料,複習務必追求突破性進展。所以,講課時要個性要求學生注意聽老師的總結及分析解剖;消化時務求深刻理解它們的內涵。同時找些例題幫忙學生熟悉它們的應用;練習則需要有必須的反覆以求熟練掌握。只有正確處理好面和點的關係,纔可能到達既揀芝麻又抱西瓜的最終目的。

三、規範地做好各項練習

練習在總複習中是舉足輕重的一環,要想透過練習到達鞏固知識、提高潛力的目的,力求規範地解題是就應遵循的一個原則。具體說務求做到兩條:①要規範地使用物理規律。不少同學常從生活經驗角度去解物理題,比如用動能定理時習慣從功、能的數值上加加減減來得到結果,而不問列式的物理好處。這種不規範的混亂的思維方式,只能使認知水平停滯在生活經驗的層次上,正是複習中一大障礙。物理學自有本身固有的思維規律和方法,像動能定理的應用,首先要求弄清所研究的過程及研究對象在此過程中的受力狀況,然後區別各力做功的正、負,再搞清過程的初態和終態,最後按外力功的代數和等於動能增量列出方程,這之後的代數運算便容易了。如果在平時練習中始終能堅持這樣規範地使用物理定律、定理,時間久了必然會加深對規律的理解,潛力必須會上升到新的層次。②要將題做完整。我接觸過一些學生,做練習“浮而不實”,列出幾個物理方程便丟手不做或整理到代數式但懶於代入數字運算等,都不肯將題解到底。他們之中不乏最後失敗的實例,均因爲他們沒有從日常的練習中得到收益。許多物理題,粗一看解題方向似乎很明顯,仔細一解才發現裏邊隱含着重要的變化及關鍵。再說,一個完整的解題要有嚴密的邏輯過程;要有簡明

扼要的文字表述;有單位的處理;有數字的運算……所有這些,無不涉及雙基知識及個人的素養和潛力,都是要透過訓練來加以提高改善的。那種蜻蜓點水式的解題,不可能在這些方面得到不斷啓發和訓練,題解得再多,然而水平提高不快、工作不實,最後必定導致複習工作的低效率。

四、透過專題複習,提高綜合分析問題的潛力

高三複習的後階段,在基礎知識的認知基本到位的前提下,可思考搞一些專題性質的複習。採用歸類、比較的方法,加深對雙基知識的理解,並提高自己綜合、分析的潛力。拿物理圖象舉例說吧,有關這方面的知識,原先散見於力學、熱學、電學等章節,初學時一般只能就事論事,學的是一個個圖線的某個方面的好處。複習時若還是機械重複一次,認識必然還是支離破碎,不能提高認知潛力的水平。如果搞一個“物理圖線”的專題,綜合一下已有的對圖線的各項認識,就能從圖線的涵義、截距、斜率、走向、覆蓋面積等諸多方面全方位認識圖線的物理涵義。這樣,對圖線的認識、解釋、翻譯的潛力便得到了提高,再去解決同類型的問題,自然就會迎刃而解了。

物理教學反思5

又是一個新的學期,面對新的挑戰,總結一下過去一年的成長,爲新的起點作準備。成長的一年中有汗水和喜悅,有迷茫也有前進……

在教學方面有成長的一面也有仍需探索的地方。首先很明確的是先吸引學生,對任何一門課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信心是成功的保證。課堂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入手,引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的動起來,真正成爲課堂的主體。自習課堂把時間充分的給學生,讓他們對不同的問題進行討論與交流,過程中適當的給予指導。但是必須明確這一節課想達到什麼樣的目的,要有一定的要求,抽查任務要跟上,這一點需要不斷加強。同時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不斷鼓勵學生,讓他們始終對自己有信心,尤其注意學生的一點小的進步,包括課堂的表現、作業情況和小考進步等。平時課下儘量與學生多交流,及時瞭解他們的一些情況和問題。

再有對於課堂的幾點感悟:新的知識儘量由生活和學生了解的知識入手,引導他們正確的使用物理語言科學的描述和表達,同時練習與應用要跟上;複習課要從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入手進行總結拓展,理科的東西學生很討厭死記硬背,造成很多學生理解意思表達不科學,這方面在平時就要注意,在複習時更應加強。現在正想培養學生複習時建立自己的知識框架,包括知識和題的類型。相應的引導一方面是要求學生每章節結束時對概念和基礎知識進行整理,題的類型剛開始和學生一起完成整理的過程,同時注重知識點的聯繫和銜接,這個是剛開始,目前只是從題的類型變形入手。例如目前學的速度裏面存在的比例、圖像問題和前面學習的密度、電阻裏面就很類似,有的只是字母和數字變化,這幾個物理量和公式的相通之處和學生一起思考。想法是一道題能引起學生從對一個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延伸到對一系列的問題思考。提醒自己複習後的效果檢查要跟上。

作業方面我覺得首先要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當然這需要各個學科間的配合,現在很多方面不是單靠重複就能完成的,當然適當的練習是很必須的,自己留的作業不多,但缺點是層次性不突出,需要改進。作業主要是爲了掌握和加強應用,所以不會的應該反覆。

有些想法在實踐的過程中覺得可行,有效果,有些想法是剛剛嘗試需要不斷的改進和思考,希望有想法的同事給予指導。

物理教學反思6

過村中學 劉濤

爲了推進本學期的新課程改革,努力構建我校“一三六”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根據學校計劃,我校於20xx年3月份舉行了“立標、達標”的高效課堂觀摩課活動,“立標課”老師淋漓盡致的表演讓我學到了很多。每個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真正體現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模式,他們都能熟練駕馭、掌控課堂每一個環節,使他們的課堂展現出了各自不同的閃光點。

高效課堂應該做到平實、真實、豐實、紮實,這“四實”是衡量課堂教學是否高效的重要指標。我對此的理解是:高效課堂就是要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發展。那麼要使課堂能夠高效,教學時,教師就必須協調好老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情境等各個因素之間的關係,使師生能在輕鬆、愉快的情緒中進行才能使之和諧。和諧才能高效,這既是一種教育、教學的指導思想,又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的優化過程。結合教學實際,我認爲,上好一堂好課應該注意:

一、課前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實現課堂高效,必須下足課前準備功夫,備課不是單純地寫教學案,而必須備教材、備學生,不僅要花功夫鑽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細琢磨教學的重難點,更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選擇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合

理設計教學活動。仔細考慮課堂教學中的細節問題,對於課堂上學生可能出現的認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慮,針對可能發生的情況設計應急方案,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甚至提前走進教室,與學生交流一會,也應考慮在其中。

二、課上需要嚴謹的結構和輕鬆的氛圍

1、良好的教學匯入將是高效課堂的引擎。

就像一部精彩的電影,頭三分鐘,你就得抓住學生的心。有人這樣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的確,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和能源,有了它,學生就可以積極地汲取知識,完善自己的能力,極大地提高教學效果。教師應精心設計課堂的匯入,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並充滿了疑問和期待。

2、精彩的學習過程就是高效課堂的核心。

高效課堂不僅關注教師講得多麼精彩,更加關注學生學得多麼主動。有效教學要求學生的學習過程要充分體現3個基本持徵: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在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上,我們首先關注學生的參與狀態,關注學生課堂活動參與的廣度、形式、時間及效果;在學生學習的合作性上,要有多邊、豐富、多樣的資訊聯繫與資訊反饋,整堂課有着適度的緊張感和愉悅感;在學生學習的探究性上,要把教師的外部教導轉化爲學生的內源性動力。

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老師是在用心與自己交流。師生透過相互的交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在課堂上要時時瞭解學生的心理,

知道學生想什麼,爲什麼會這樣想,並讓學生敢於質疑、善於質疑,敢於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要使對話成爲課堂教學的常態,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中生成的各種資源,形成後續的教學行爲。讓動態成爲常態,讓生成成爲過程,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得到激發和提高,這要求教師有超強地駕馭課堂的能力。

3、細節的準確處理就是高效課堂的潤滑劑。

教師要懂得微笑。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期待是透過微笑來傳遞的,而學生會在這種愛的感召下,受到鼓舞,從而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往往是喜歡某一位教師而喜歡他的課。上課時,多給孩子一點微笑,多給孩子一些關愛,讓每個孩子都感到教師喜歡自己,要學好這位教師所教的課。

教師要善於鼓勵。一個輕鬆愉悅的課堂離不開學生的積極投入,而學生的積極投入又離不開老師的鼓勵。所以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善思多問,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見解,允許學生"別出心裁"、"標新立異",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經常鼓勵,讚美學生,每個人都喜歡別人的讚美,這是一種天性。人們常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往往教師的一句不經意的讚美,會給學生開闢了另一片天地。這樣做既拉近師生的距離又開啓了學生的思維。

教師要注重差異。高效課堂的教學要面向全體,不放棄每一位學生,尤其是後進生,他們更需要鼓勵和得到教師的關注。因此教師應當實施分層次教學,把整體教學目標分解爲層次目標,對不同層次

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強化學習方法的指導,提高學生的整體水平和能力。

三、課後需要認真的反思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爲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爲、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它一方面是對自己在教學中的正確做法給以肯定,不斷地積累經驗;另一方面又是挑戰自己——挑自己的刺,找出在教學實踐中與教學新理念不相符合的甚至是背道而馳的做法,進行自我批評,不斷的完善自己的教學行爲,使自己以後的教學更加完美。作爲一名一線的教學工作者堅持不斷地寫教學反思,本身也是熱愛教育事業的一種外在表現。寫教學反思能使我們教師從平時的點滴積累中掌握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避免按步就班地按教材、教參授課,會提高對課堂的駕馭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物理教學反思7

課後反思是教師對所授課程的一種補充。好的課後反思可以起到承上啓下、畫龍點睛之作用,再完美的課堂教學或多或少都會留下這樣、那樣的缺憾。如何進行課後反思,課後反思要反思什麼?從近兩年的教學反思中,歸納了幾點:

一、內容的反思

教師的授課必先確定授課的內容是什麼,重點、難點如何把握,時間和內容如何合理的分配。但在一堂課或一個單元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深度與淺度相差懸殊,師生互動交流並非融洽,教法與學法相脫節的現象發生。透過對一堂課或一個單元的課後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誤,可對下一知識點的教學產生催化的作用。

如我在講授九年級物理“功和機械能”一章的內容時,把教材的編排順序透過由淺入深的原則,根據以往授課時學生認知規律的特點給予調整,使學生學習輕鬆易懂。功的概念理解一直是初中理學的難點,但教材編排時將該內容放在了這一章的第一節,先認識功,再學習機械能,讓學生的學習有點無從下手的感覺,在借鑑了以往授課的經驗中,將機械能的學習置於本章的開始,先認識了能量,然後引出物體具有了機械能,我們就說物體做了功,使概念的出現有章可循。因此,有益的課後反思,可以使教學創新有了智慧的沃土。

二、人的反思

教學的本質是交往的過程,是對活的活動,是師生透過課堂對活在交往與溝通活動中共同創造意義的過程。因此,課堂教學的好與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參與教學活動的人。教學活動中師生的角色是否投入,師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學生是否愉快地投入課堂的全過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學習活動的全過程,並昇華到自己精神的需要。

在大氣壓強的教學中,先設計了幾個問題做到猜想,如把一個乒乓球放在漏斗口,從細管向乒乓球吹氣等,讓學生從平時的經驗中做到猜想,然後實際操作,從簡單的實驗現象得出流速和壓強的關係,使學生自始至終都興趣盎然,精神飽滿地投入學習,在反思中要回想教師、學生是否達到教學設計的情感狀態,有沒有更有效地途徑發展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

三、方式的反思

授課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它應包含課堂環境條件,(或是課堂氛圍)是否讓參與教學活動的人產生積極向上的情緒是否提高、增強人的活動能力,教師激情是否高漲,學生學習熱情是否高亢,怎麼樣才能創造既有舒適感又有生活情調的高雅活動場所,同時,內容怎樣處理,順序如何調查,語言怎樣運用,教學手段如何利用,課堂結構如何佈局,學生興趣怎樣激發,師生互動交流平臺怎樣構建等。

物理學科的特點確定了物理教學有創於其他學科,長期有效地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做好及時有效地反思。反思可以是課後,還可以是課前。

如教學設計完成後,可以想想爲 什麼要這樣設計?課堂效率是否高,學生會不會產生牴觸情緒,師生交流是否會順暢,授課的進度,內容與時間分配在實施過程中會不會產生不協調。同時,學生的反思也是課後反思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引導學生回顧一節課自己學會了什麼,有什麼缺憾,如何使自己的學習變得豐富而又有個性。

經過了三個反思,加之完善、優美的教學設計,使師生的教學活動產生一種“諧振”,課堂教學就會達到最佳效果,教師的業務成長“百尺竿鬥,更進一步”。

物理教學反思8

學生是學習複習的主體,他們具有主體性。在複習過程中,教師的任務在引導、提示、規劃、試卷的設計和組合,幫助學生查找遺漏,切記多講,應給學生的反思歸納、總結、內化、活化和對知識的梳理提供足夠的時間與空間。教師對測驗的多數試卷不必批改,而應發動學生採用互評、自評相結合的方法,對學生批改標註過的試卷收回並統計問題,然後引導學生反思、總結只對共性的問題進行講評。關於錯題糾正應該重視,糾錯應該以點帶面,既不要只停留在具體問題的糾正上,而應該幫助學生查出錯的原因,對於屬於知識點或物理方法上的問題應該採用迂迴包抄或由點輻射式地進行復習和糾錯。學生水平的提高是不斷地糾正錯誤、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的。

物理教學反思9

物理是一門很嚴謹很完美的學科,有着一套完備的理論基礎。高中物理主要分爲力學、電學、電磁學、光學、近代物理初步幾個大板塊,每個板塊都有自己的公式和定理,所有的物理考題都在這些公式和定理的基礎之上。

所以,學習物理首先必須重視基礎,熟記所有要求掌握的公式定理及其可能的變式,並留心它們在各種題型中運用的方法,形成一套自己的完整嚴謹的知識體系,總結出各類題基本的解題套路。例如電磁學方面試題的一般解題步驟爲:明確已知條件,分析是電流導致運動還是運動導致電流,分析受力情況及運動過程,根據公式定理列式求出未知量。

其次,要注意審題。弄清題意是解題的基礎,對於題目中的關鍵字詞要特別注意。“緩慢移動”表示受力平衡,“恆力”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都不變,“距離遠大於半徑”表示半徑可以忽略,“輕輕放上”表示初速度爲零,“至多”還是“至少”,“直徑”還是“半徑”,“大於”還是“小於”??都是很簡單的字詞,但稍一粗心,不僅可能使解題過程變得特別複雜,而且肯定得不到正確的結果,花了大力氣卻沒有絲毫的幫助。平時在練習中就可以試着將重點的字詞勾畫出來,提醒自己注意。總之,認真審題,切記切記!

再次,要克服畏難心理。有的物理題題目比較長,涉及的量比較多,還往往和現代科技的最新研究成果相聯繫,很容易讓人望而生畏。我在高一時也一度覺得這類題目很難。但隨着學習的深入,我逐漸發現物理解題的規律性是相當強的。即使是顯得相當深奧的題目,都可以簡化爲我們熟悉的一個或幾個簡單的物理模型。憑我個人的感覺,動量守恆定律、動能定理和能量守恆定律在解題中的'作用特別大,並且往往能使解題過程簡單明瞭,一定要熟練掌握。比如高考物理最後一道“打樁機”的問題,與時常練習的簡單碰撞問題的本質是完全一致的,只要想到動量守垣,一切問題就都迎刃而解了。大家在做題時一定要堅信,任何題目都是用我們掌握的基礎知識一步一步解出來的,只要有足夠的信心和紮實的基礎,心態平和的一步步分析、運算,就一定能接近並達到最後的結果。 下面再講幾個我認爲平時學習時應注意的問題。

首先要重視老師在課堂上分析的例題和參考書上的例題。這些題是老師和編者從衆多的題目中靠自己的經驗挑選出來的精華,特別是老師逐步的講解對於學會尋找解題方向,明確解題思路有很大幫助。

其次要注意解題規範。平時練習中每一道題都完全按照規範的解題步驟書寫,的確需要太多的時間,不現實也沒有必要。但每隔一段時間還是應該按照解

題規範解答一兩道題目,在平時的測驗中更要嚴格要求自己解題的格式,既能使自己的思路更加清晰,也使老師的評閱更加輕鬆。形成習慣後,在高考中也易於得分。

另外,一定要認真對待在平時練習和測驗中自己所犯的錯誤。人最悲哀的是不知道自己有不知道的東西,在平時發現了自己的不知道是一件好事。分析自己的錯誤是因爲粗心還是知識欠缺。如果是前者,必須嚴厲警告自己不能再犯;如果是後者,就要針對自己的弱點進行練習,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最好有一本錯題集,能反映出自己容易出錯的地方。

物理教學反思10

【設計理念】

1.在摩擦力的定義中,“相對運動”是學習的一個難點,本節課透過兩次海綿實驗(木板不動,水平推動海棉;海棉不動,水平抽動木板)解決了這個問題。

2.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如果讓學生無目的猜想,可能會出現很多答案,如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接觸面的大小;運動的速度;接觸面之間的壓力;運動的方向等,由於摩擦力的產生原因本身就是有爭議的謎團,它與以上因素的關係要解釋清楚並不容易,以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還無法接受,但要是不讓學生猜想,直接探究壓力和粗糙程度的關係又太牽強。因此我精心設計了四個和增大摩擦力有關的問題,讓學生透過對具體的解決辦法歸納分類,自己形成假說,順理成章地找出壓力和粗糙程度的關係。

3.在實驗驗證摩擦力與壓力、粗糙程度的關係時,爲了節約時間,保證實驗質量,明確實驗目的,採取分領課題的方法。

【教學過程實錄】

一、引入新課

小遊戲──撥河比賽。

師:一人抓一頭,用力握住不鏽鋼管(一端事先抹上洗潔淨)。(採訪失利方)說說你失敗的原因?

生:太滑了。

師:(採訪勝利者)你這邊滑不滑?

生:不滑。

師:除了自己的力量,還有什麼力幫了你的忙?

生:摩擦力。(若說不出,就轉問“大家認爲呢?”)

師:今天咱們就來研究一下摩擦力。

板書:12.3摩擦力

二、進行新課

1.摩擦力定義(方向、作用點)。

師:要認識一個力,可以從哪幾個方面入手?

生:大小、方向、作用點。

板書:大小、方向、作用點

師:我們透過實驗,探究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點。

(演示海棉實驗:木板不動,水平推動海棉)

推動過程中,海棉在水平方向上,除了受推力,還受什麼力?摩擦力對運動起什麼作用?摩擦力發生在什麼部位?

生:回答。

師:(再演示海棉實驗。海棉不動,水平抽動木板。)

海棉還受到摩擦力嗎?何以見得?它對運動起什麼作用?發生在什麼部位?

生:回答。

師:可見不管誰運動,只要有相對運動,就會產生阻礙相對運動的力──摩擦力。

由此可見,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運動的方向_________,作用點在______________。

生:(討論後填空)

師:能不能根據摩擦力的方向、作用點和它對運動的作用,給它下個定義?

(學生討論後說出答案)

師:(出示定義;學生齊聲朗讀)

2.摩擦力的大小。

師:你見過哪些與摩擦力有關的現象?

(學生討論後舉例)

師:既然大家這麼熟悉摩擦力,幫我解決幾個問題吧!

問題1:小明新買了一瓶果醬,可是瓶蓋兒怎麼也打不開,你有幾種辦法把它擰開?

問題2。小華做航模時需要把木塊的一條棱銼掉,操作要領是什麼?

問題3:攀巖活動中怎樣做才能順利到達頂峯,而不滑下來?

問題4:媽媽買了幾條泥漱,小紅捉的時候發現很滑,怎麼做才能把泥漱抓起來?

板書:解決問題

(學生選擇自己想研究的問題,討論、實驗,寫解決辦法,貼到黑板上展示。)

師:這些增大摩擦力的辦法,哪幾種實質是一樣的?實質是什麼?

你認爲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哪些因素有關?大膽說出你的假說!

(學生討論回答)

板書:壓力、粗糙程度

師:若要增大摩擦力,該怎麼辦?

(學生討論回答)

板書:使接觸面粗糙,增大壓力

師:舉個例子。

師:有時還需要減小摩擦力,逆向思維,看減小摩擦力該怎麼辦?

(學生討論回答)

板書:使接觸面光滑;減小壓力

師:實際上我們透過對具體辦法的歸納分類,已經得出了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粗糙程度、壓力有關的假說。但是,假說僅僅是一種可能,不一定成立!應該怎樣來檢驗?

板書:形成假說

生:做實驗。

板書:實驗驗證

師:你想怎麼測摩擦力?友情提示:1.怎麼測量摩擦力?

(學生討論後上臺演示:彈簧秤拉木塊)

師:說出操作要領和原理。

生:勻速、水平、二力平衡。

師:友情提示:2.我們猜想摩擦力的大小與兩個因素有關,在探究時應採取什麼方法處理?

(學生討論說出“控制變量法”。即:控制接觸面粗糙程度不變,改變壓力,觀察摩擦力大小或控制壓力不變,改變接觸面粗糙程度,觀察摩擦力大小。)

師:得到了哪兩個課題?

生:摩擦力與壓力的關係;摩擦力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係。

師:友情提示:3.怎樣改變壓力,觀察摩擦力?怎樣改變接觸面粗糙程度,觀察摩擦力?

(學生思考討論,但不回答)

師:小組討論選擇你們想探究的一個課題,動手實驗,並寫出探究報告,一會兒上臺展示。

(學生討論、實驗、填寫報告)

(請做完的小組上臺演示實驗,展示數據,說出結論。其他小組注意觀察,看有無不規範之處,有無更好的做法。)

(一個小組學生上臺展示,其他小組評估)

師:同一個實驗,方法有沒有不一樣的?大家同意他們的結論嗎?能否提出小建議?展示其他小組的報告,分析數據。

(同樣處理第二個課題)

師:誰能概括說出總的結論?

生: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師:這個結論能不能證明我們的假說?

板書:得出結論、箭頭、假說成立

三、拓展探究

師:(再次演示海棉實驗)怎樣利用剛纔的結論減小摩擦?

生:減小壓力;使接觸面光滑。

師:還有更好的方法嗎?

(學生討論回答)安輪子。

師:輪子滾動時產生的摩擦屬於另一種摩擦,叫做滾動摩擦。我們今天研究的叫做滑動摩擦。

板書:摩擦、滑動摩擦、滾動摩擦

在相同情況下,滾動摩擦和滑動摩擦哪個大?

(學生猜想)

師:拿出數據來證明!

(學生討論實驗得出結論)

師:相同情況下,滾動摩擦遠小於滑動摩擦。能舉個例子嗎?

(學生討論舉例)車輪、溜冰鞋、軸承…

師:摩擦還能更小嗎?

假如它是一列火車,想透過減小摩擦力來提速,怎麼辦?

生:磁懸浮列車。(它靠強磁場把列車從軌道上微微托起,使接觸面分離,來有效減小摩擦。)

師:除了磁懸浮,還有什麼方法能使接觸面分離?

生:氣墊船(利用船底與水面之間的一層空氣墊來減小摩擦力),潤滑油…

師:(點擊課件)拓展探究:減小摩擦力。你能總結出減小摩擦力的幾種方法嗎?

(學生討論回答)

四、小結

師: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學生討論回答)f的方向、作用點、大小的影響因素、增減方法…

師:應用了哪些方法?

(學生討論回答)控制變量法(探究f的影響因素)…

師:(點擊課件)看看我們經歷了怎樣的探究過程?

探究的方法多種多樣,要靈活運用,才能不斷提高。

(說明:一般的探究過程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步驟:提出問題、猜想、實驗驗證、得出結論;本節課採取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歸納分類、形成假說、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的探究方法,使學生不用漫無目的地猜想,直接透過解決實際問題形成假說。)

五、佈置作業

1.小論文:“沒有摩擦的世界”(點去課件)圖片:無摩擦王國。

2.(擊課件)小明說摩擦真討厭

物理教學反思11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實施創新教育的關鍵在教師。作爲一名教師,不能習慣於只用一種教學方法即講授法進行教學,而是要根據學科、教材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慣性》這一節內容。對於慣性的知識,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有所瞭解,但理解不深。而且慣性這個概念比較抽象。因此,在教學中緊扣物理學科的特點,突出實驗教學,讓學生充分動手,動口,動腦,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觀察、分析、歸納的能力,增強實踐能力。

這節課我主要突出以下幾個方面:

一、充分地採用直觀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

本節課我共設計了五個實驗,即

1.慣性球;

2.小車運木塊(起動和剎車);

3.用鋼尺打擊疊在一起的彩色木環;

4.套緊鐵錘;

5.杯子倒水等。

透過在課堂上演示這些實驗,化抽象爲具體一,由靜到動,由易到難,使學生更易理解所學知識,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整個課堂十分輕鬆活躍。

二、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1、透過讓學生動手的形式來探求知識。這節課設計的五個實驗全部由學生自己動手完成,讓學生透過自己的親身體驗,從實驗中發現規律,探求知識,從而培養了學生科學的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

2.透過讓學生講的形式來組織教學。在整節課的教學中,始終以學生的講爲主,貫穿“猜測—→演示—→分析—→歸納”這麼一條主線。在做每一個實驗前,先讓學生猜一猜會出現什麼樣的實驗現象,看看誰猜得對?然後再讓學生演示,邊演示邊說出操作的方法,最後透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歸納出實驗中包含的物理知識。透過讓學生多講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提高了他們的觀察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充分地採用發散性提問,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

在向學生提問的過程中,儘量避免“是不是”、“對不對”的提問,這樣提問對學生的思維作用不大,儘量少用“爲什麼”的提問,這樣提問雖然對學生的思維有一定的作用但容易注重唯一的正確答案,不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應積極採用“有哪些觀點”、“有什麼不同的看法”的提問,來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

例如在本節課中,當學生完成利用慣性將錘頭與手柄套緊的實驗,並說明其原理後,老師不是簡單問“對不對”,然後就此結束,而是接着提問學生“想一想,還有什麼其他辦法?”。這樣一問頓時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有的學生說可拿其它鐵錘來錘緊;可用錘頭撞擊地面或牆面;還有的說可在鬆動的錘頭與手柄的間隙裏打入釘子或木條等等。老師首先肯定同學們能積極動腦,多想辦法解決問題非常好,接着引導學生分析這些方法與利用慣性的方法的優劣,從而加深了學生對運用慣性解決實際問題的認識。透過積極採用發散思維提問,有利於學生掌握所學知識,對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十分有益。

四、充分地利用知識特點,積極滲透德育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學科,它與生活密切相聯繫,它的許多知識點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根據慣性知識的特點,結合本市正在進行的城市管理,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揚中市交通秩序管理違章處罰條例》第六條規定:自行車轉彎前不減速慢行、向後瞭望、伸手示意、突然猛拐的處5元罰款。教學中,讓學生利用所學慣性知識充分展開討論,使他們充分認識到違章所帶來的嚴重後果,從而增強安全意識,提高嚴格遵守交通秩序的自覺性。

物理教學反思12

初二物理對學生是一門新的課程,剛接觸到這一門課時,學生往往有新鮮感,表現出了較大的興趣。但很多學生只停留在興趣上,或者時間一長,很多學生就失去了學習物理的興趣,所以在物理教學上,我得出了以下幾點反思:

一、多做實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學生的學習更有主動性,而這方面教學方法起着很關鍵的作用,多種教學手段的應用,會使課堂更搞笑!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學科,因此我們就應利用學校以有的條件,儘量多做實驗。在研究光的色散現象時,我利用三棱鏡讓同學們觀察白色光的色散現象。我還從生物實驗室借用了試管,讓同學們研究敲擊裝有水的試管時,到底是不是空氣的振動發出了聲音。還有,在講究凸透鏡的習題時,我利用實驗室裏的凸透鏡讓學生們自己觀察,並總結實驗的結果。這樣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加深了同學們的印象、和對物理學習的興趣。

課外,我還要求同學們利用身邊的材料,自己多做物理實驗。在學習色光的三原色時,我就要求同學們,利用自制的放大鏡(裝有水的圓形塑料瓶)觀察自己家的電視機的顏色,是否是由紅、綠、藍這三種顏色的色光組合而成的。

二、讓同學們學會觀察,多觀察

首先,我上課時儘量多做演示實驗,讓同學們仔細的觀察。並用心的思考總結實驗結論。對錯誤的結論,並不是立刻指出,而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但是課堂上的演示實驗,畢竟是有限的,而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卻是很多的。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多聯繫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並表揚那些善於觀察,對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仔細觀察過的學生,加以表揚,以鼓勵同學們多去觀察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並用我們所學到的知識去解決一些問題。如果沒有學到過的知識,就透過自己查閱資料,同學間的相互討論,還有問老師來解決。讓同學們在自我學習的過程中體會物理的樂趣。

三、盡要讓學生自己去調查物理知識的應用

看看我們的生活環境中有哪些例子。透過學生自己的參與,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將我們所學的知識,再用來去解決一些生活中的物理。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噪聲,同學們能夠利用我們所學過的減弱噪聲的三個環節來控制噪聲。也能夠利用回聲,來估測一些生活中的距離。這樣,同學們既能夠將理論應用於實踐,又會加深同學們對知識的熱愛,對擁有知識的自豪感,也進一步加深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

四、不要讓學生對物理產生恐懼感

剛接觸物理,在帶給同學們新的知識的同時,也讓有些同學產生了恐懼。教師要了解學生對物理的學習狀況,要求他們寫物理總結,及時瞭解學生學習物理的動向。對感到物理有困難的同學,及時進行問題的解決。不讓他們的困難和疑惑,越積越多,從而感到物理很難,一點都不懂。從而逐漸失去學習物理的興趣。

總之,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如何時刻提起學生們學習的興趣,是每一個老師,在任何時候都務必思考的的問題。

物理教學反思13

傳統物理教學實踐中,由於對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的偏差,往往僅把學生當作教育的對象和客體,忽視學生的自主意識、創新精神的培養,忽視學生主體性的發展,主要表現在:

(1)重教師而不重學生,如講細講透、面面俱到、滴水不漏的教學表演,往往就被認爲是一節好課;

(2)重管教而不重自覺,如教學過程中不重視學生的自我調控、獨立判斷;

(3)重統一而不重多樣,如學生幾乎沒有可能自由選擇學習內容或自行規劃、安排學習進程,教學要求強求一律,學生間的個性差異得不到承認;

(4)重傳授而不重探索,如將學生視爲承受知識的容器,教學中一味填鴨灌輸、包辦代替;

(5)重繼承而不重創新;

(6)重結果而不重過程;

(7)重考試成績而不重全面發展……這一切不僅造成了學生學習興趣下降,學業負擔加重,探索精神萎縮,而且極大地妨礙了學生主體性發展,影響了教育方針的全面貫徹落實,也必將影響到社會發展.

物理教學反思14

一、引入新課

展示課件“舞臺燈光”視頻,在展示過程中也不斷調節音量。注意引導學生觀察燈光的變化和音量的變化。展示調光檯燈的應用,燈光的亮度同樣發生了變化。

讓學生思考:調光檯燈爲什麼能夠調節燈的亮度?是什麼因素改變了燈的亮度呢?(讓學生各抒已見表達自己的觀點——)

二、新課教學

1.自制調光檯燈電路實驗

學生根據看到的調光檯燈實物,利用手邊的器材,連接一個調光檯燈的電路。

器材:電源、電珠、開關、電流表、電阻絲、導線若干。

要求:電路必須串聯電流表,並且觀察電流表的示數和燈的亮度的變化情況。

學生動手實驗接電路,教師對學生進行部分指導。

實驗成功的學生講述自己的實驗電路,以及如何操作使得電燈的亮度發生改變,

教師提問:根據你的觀察什麼因素改變了燈的亮度?在你的操作中你改變了什麼從而使燈的亮度發生了改變。

答:燈的亮度是隨電流的大小而變化的,在操作中我改變了電阻而實現電流的變化,從而實現了燈的亮度的變化。

教師提問:在操作中是如何改變電阻的?

答:用導線一端固定,導線另一端在電阻絲上滑動改變電阻絲的長度從而改變電阻的大小。

教師講述:像這種能夠透過改變長度從而改變電阻值的電學元件叫做滑動變阻器。

提問:結合剛纔的實驗觀察,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是什麼?

答:控制電路中的電流。

教師講述:滑動變阻器的原理:靠改變電阻線的長度來改變電阻,從而改變電流。

(演示幻燈片):

(1)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控制電路中的電流。

(2)滑動變阻器的原理:靠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線的長度來改變電阻,從而改變電流。

2.認識滑動變阻器

教師提問:在剛纔的實驗電路中,對於燈的亮度的改變還不夠多,是因爲電阻線太長了不方便,如果還要進一步改變電阻值的大小比較多,那麼滑動變阻器該做成什麼形狀?

答:將電阻線密繞成螺旋狀。

各組分發滑動變阻器,學生仔細觀察滑動變阻器的結構,試說出各個構成部件的作用。

提問:根據對實驗器材使用的熟練程度,猜測滑片頂端所標規格的含義?

答:變阻器上所標規格的含義:最大電阻值;允許透過的最大電流值。

3.滑動變阻器接法的探究

學生實驗探究滑動變阻器的接法。

器材:電源、電珠、開關、電流表、滑動變阻器、導線若干。

要求:電路必須串聯電流表和滑動變阻器,並且觀察電流表的示數和燈的亮度的變化情況。滑動變阻器在連接時只能用兩個接線柱。實驗同樣要達到調光的效果。學生動手實驗探究接法,教師對學生進行部分指導。(在指導、巡視的同時,將某些接法對於改變電流無效的進行全班探討)

提問:如何接滑動變阻器纔能有效地改變電流,讓燈的亮度變化明顯。

學生總結出“一上一下”的接法,以及兩種不能改變電流的接法。滑鍵位於遠離下接線柱的位置時,滑動變阻器接入的阻值最大。

三、爲滑動變阻器編寫一份說明書(包括結構及接法)

四、教學反思:

新的物理課程標準提出了新的教學理念:“從生活走向物理”要求貼近生活實際,貼近學生的親身體驗,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物理現象,揭示物理的本質和規律;突出強調認知過程對學生髮展的必要性和形成科技素質的重要作用;注重科學探究,提倡課堂教學方式的多樣花,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根據這種教學理念在教授“變阻器”這個內容時,我就充分注意到應該放手讓學生大膽的開展實驗探究,從自身的實驗探究中尋找科學的理論,科學的方法。

滑動變阻器是初中物理中的一個基本電學元件,重點在於瞭解滑動變阻器的原理,熟悉滑動變阻器的使用方法。我認爲本節課的教學指導思想應該按照人的認知規律,從感性到理性、從形象到抽象、由淺入深的一步步認識。教學的手段&方法可以透過資訊技術和學科整合、學生實驗探究、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在能力培養方面,教師要善於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讓學生自己想、自己說;在演示實驗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在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的培養。下面列舉教學中具有意義的幾點:

1、在教學的引入中,新的物理課程卻是要符合“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學理念,所以引入的視頻是一位歌星的演唱會片斷,這樣的引入對學生來講是非常具有興趣的,再聯繫到生活中天天都能看到的調光檯燈,所以更加激發學生想了解調光檯燈的原理的熱情度,同時拉近了課程與生活的距離。在教學中先充分調動血色和那個的學習熱情,是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課堂中,這是每一位教師教學的義務和責任。

2、在引導學生探究變阻器原理的實驗中,教師本人給每一小組的學生準備了一塊自制釘有電阻絲的木板,學生可以根據這塊木板上的電阻絲自己獨立思考在把電源、電燈、開關接入電路的同時,如何運用電阻絲改變燈的亮度。學生根據前面學過電阻與長度有關,能夠有效的解決問題。學生能體驗自身實驗探究成功的快樂的同時確實理解了滑動變阻器的原理:靠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絲的長度來改變電阻,從而改變電流。在課堂的實驗探究中應該充分讓學生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教師的包辦代替,學生自己享受成功的快樂是教師所包辦不出來的。

3、在教學的最後,教師提出兩個學生能自己評價自己的問題(1)今天這堂課你最有興趣研究的問題的是什麼?(2)在今天的實驗探究中你最得意的表現是什麼?學生在本節課的引入以及兩個實驗探究中留有深刻的印象,所以提出這兩個問題能夠體現善於欣賞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激勵自己在學習中的不斷進步,

總之,本節課透過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實驗探究的積極性,擴展學生的興趣&自主學習的責任感。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發現問題,列舉缺點,營造一個活躍合作的課堂氣氛,給學生的主動探究,創造性的學習,自主提高留有充足的空間,幫助學生嘗試自己探究感受成功的喜悅,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物理教學反思15

這是一堂初中物理中有關《蒸發》內容的展示課,借用了不同學校、不同班級、不同層次的學生,先後上了三堂課,目的在於探究資訊技術和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同時積極探索“三課兩反思”的教學改進實踐,也就是用探究型教學方式對基礎型課程教學進行了探索。

一、關於資訊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

1、以前上課時用的課件內容很詳細,“影響蒸發快慢”的三個實驗除了要學生做實驗外,還用三個Flash動畫實驗顯示一遍,其目的是爲了加深學生的印象;在本節課課件中作了一些改進,考慮到“學生的能力是從指尖上鍛煉出來的”(某一物理學家語),學生透過三個實驗操作已經很好地觀察到明顯的實驗現象,並能得出初步的實驗結論,再顯示三個Flash動畫有些畫蛇添足,因此,在這個課件中沒有采用。

2、“蒸發致冷”部分,小男孩從游泳池裏出來感覺冷的那副畫,以前所採用的是書本上的原圖,靜態的,不逼真,這節課採用的是從網上下載的動畫,很形象逼真,看的人也感同身受,效果非常的好,學生的回答也更到位,並且非常有助於調動課堂氣氛。

3、以前的課件中實驗結論是在屏幕上的;顯示過後,留給學生的印象不深,雖然學生能夠理解,但運用影響蒸發快慢的三個因素解釋生活中的蒸發現象時,語言表達上不夠確切,這次,我把三個實驗結論板書在黑板上,雖然多花費了點時間,但留在學生眼中的時間長一些,解釋生活中的有關蒸發的現象時,語言表達更到位,當然學生對這塊知識的記憶也會更長久點。

4、以前做“蒸發致冷”演示實驗時,是我和學生共同做實驗,由學生記錄實驗數據,學生雖然也能感受到溫度計示數變化的方向,但總感覺是由老師在主導着課堂的進程。而這次,在課件中增加了記錄實驗數據的表格,由幾個學生共同上臺演示實驗,我負責在電腦上記錄數據,這樣學生不僅可以直接從黑板上看到兩支溫度計示數的變化趨勢,對比更鮮明,而且下面不參加演示的學生更感興趣了,課堂氛圍顯然更活躍些。

5、聽了很多老師的《蒸發》公開課,在處理本節課的重點——“影響蒸發的因素”的三個實驗時,大部分都是先讓學生設計實驗,而學生大多不能很完整地說出實驗應控制的變量,而後再由老師點出。原因並非學生能力不夠,是因爲這節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控制變量法(初中一個最重要的實驗方法),還不具備應用控制變量法思想設計實驗的能力。因此,對控制變量法的教學,作長遠打算,分爲三個階級進行:感受→明確→應用。而第一次,以感受教學爲主。因此我一改往日的教學思路,直接在課件中顯示三個實驗的目標及操作步驟,將需要控制的變量用語言表述出來,讓學生先感受控制變量法思想。

二、關於“三課兩反思”的教學改進實踐

第一節課後:

公開課時,初二的學生已經學習過《蒸發》,而本次活動的宗旨是:體現真實的一節課,20xx年3月17日上午我借初一班級上課,因爲他們在預備和初一學習的都是新綜合學科,雖然有點淺,但畢竟有一定的基礎,加上我提前利用兩節課爲他們補習了《熔化和凝固》及《沸騰》,並費力地把每個學生的名字都記住了,所以和學生融合得非常好。

優勢1:

這節課我注意了鼓勵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採用以四人一合作小組爲單位進行課堂交流,並要求學生要輪流分次地完成三個實驗,避免由一位學生包攬所有實驗,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從學生相互協作井然有序地進行實驗的情景中,這個設計應該是很成功的。在安排實驗小組時,我徵求了班主任的意見,將活潑學生和靦腆學生搭配在一起,希望能對他們的性格起到一種良性培養,從本節課來看,效果很好,每個組都很熱鬧地在進行實驗,長遠來看,相信也能對學生的性格起到好的作用。

不足1:

在實驗前,先提出實驗的要求,再顯示三個實驗目標及操作要求,然後,就讓學生進行實驗,而有些不認真的學生根本沒將操作要求看完就開始實驗,沒按規定進行實驗,因此得出了錯誤的實驗結論。在下次進行到類似環節時,要

讓學生先共同熟悉一下操作要求後再動手實驗。

優勢2:

這個教案很好地把握了《蒸發》的重難點,並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程度,妥帖地制定了三維教學目標:知識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各個知識塊之間線條明朗,容易讓學生區分本節課的幾個環節,使他們對本節課思路清晰,易於理解消化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

不足2:

各知識塊之間既要有區分,也應有聯繫,老師的一些過渡性語言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從對一個知識點理解中順利過渡到另一個知識點的探究和學習中,而我在這個方面下的功夫還不夠,沒有很好地起到引領作用,所以,在課後,我已經思考並設計好各個環節之間的過渡語,輸入教案中,今後講這節課時,我肯定能做得很好。

優勢3:

學習物理是爲了利用物理知識來爲人類服務。因此,在共同學習了本堂後,我在後面進行了爲時不短的STS教育(STS是Science,Technology,Society的縮寫),這對學生學習物理是爲了利用物理的意識起到了一個很好的引導作用。

不足3:

在STS教育的第三個頁面中,即“火箭的發射臺下面爲什麼建了個大水池?”時應該滲透德育,譬如,可以提到我們國家20xx年10月16日的“神舟5號”載人航天取得成功,我們的航天英雄楊利偉。可以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民族精神滲透,雖然這一點也是可以找時間彌補,但可能沒有那麼恰當的教育時機了。德育滲透不僅要在今後講蒸發這節課時注意,在其他課堂也要注意“時時德育,事事德育”。

優勢4:

語言中流淌的情感有時遠甚於任何事物。因我性格豪爽開朗,所以充滿激情的教學語言也感染和調動了學生的情緒。過渡語、評價語熱情洋溢也不乏幽默,以自己語言中流露的真實的情感和個性來調動課堂氣氛。

不足4:

評價語不夠豐富,難以讓每個學生體會到受重視的感覺,但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我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修成正果。今後,要多看名師的課堂錄象,多學習他們評價學生的技巧和語言(包括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

另外有一個具體的細節,我拿出幹皺的蘋果問學生:“放久的蘋果外皮,切開以後,內部水份流失(是/否)?”有一個學生很響地說:“也有流失!”時,我自己把蘋果切開,然後巡邏一週,讓全班學生看裏面的水分是否流失。課後反思,當時我應該及時地把蘋果遞給這個發聲音最大的學生,讓他切蘋果驗證,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不費力氣地把整個課堂氣氛調動起來。今後,我在處理這些意外的教學細節時應更注意技巧。

優勢5:

爲了讓大部分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得到表現的機會,我注意了提問學生的廣泛度。雖然是借班上課,我也根據自己對學生的初步瞭解,提問了每個層面的學生站起來回答問題。並且大部分學生都回答的很好,這說明他們對本節課知識學習得很好。

不足5:

很多回答是學生自己的語言,而我將其引導到了物理的專業語言上來,課後,聽課的老師跟我提起,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答出就可以了,沒有必要非要用書本上的語言來回答,要尊重學生的語言特色。今後我也要注意相應的方面和環節處理。

優勢6:

當王璐同學答出“表面積越小,蒸發得越快”的錯誤結論時,我並沒有慌張,而是詢問其他實驗小組有沒有不同的觀點。因爲大部分小組都會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可以讓他們直接區分出正確與錯誤來。而後我又詢問他們做實驗時,表面積大的酒精和表面積小的酒精滴的滴數是否一樣,解開了其他學生心中的疑惑,處理得乾脆利索。

不足6:

課後想想,這樣處理不是最好,學生得出錯誤的結論也是一種教學資源,應該加以充分利用,譬如:讓得出錯誤結論的小組自己找出癥結所在,並將得出錯誤結論的過程用語言展示給全班學生,這樣的印象會更深刻,教學效果也會更好。另外,也可以點出,在動手做實驗前一定要注意科學規範的實驗要求,只有認真按要求去做,才能更好地探索到物理規律,尋到學習的寶藏。此外,因爲在課堂上有一學生對語句理解有誤,我把語言又作了點變動,改成了不易引起誤解的語言。

第二節課後:

優點:

由於我學在上星期三請來了語文特級教師陳鍾樑老師和華師大二附中的鄭桂華老師來上課,是借班上課,鄭老師在課前十分鐘和學生進行了溝通聊

天,使學生克服了陌生所帶來的不適感,上課氣氛很活躍,互動很好。透過觀摩,使我收益匪淺,借鑑到《蒸發》課中,3月30日下午在洋恆中學借班上課過程中,我與學生配合得非常默契、融洽。

不足:

課堂前面兩節《蒸發》課中,在“研究蒸發快慢與表面積的關係”實驗中,表面積小的滴了一滴酒精,表面積大的滴了多滴酒精,導致得出“表面積越小,蒸發得越快”的錯誤結論,分析原因:學生沒有接觸過控制變量法,加上老師陳述實驗要求時有個別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根本不理解爲什麼要滴一滴,導致了這一現象的發生。下次上課時,要讓學生先設計一下實驗步驟,不管他們是否設計得出來,目的只是爲了體驗“控制變量法”的實驗思想,我準備在下節課中予以調整。

另外,由於是借班上課,佈置的課後作業“沙塵暴的起因和防治”成了一個形式,沒有起到應有的教育效果,不如直接設計進課後的STS教育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鍛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對學生進行了節約用水、植樹護林、保護環境的德育教育。

第三節課後:

4月8日下午,借的是我校初一另外一個班級,該班也還沒有學過物理課,同時課前沒有做鋪墊,所以對“進行實驗設計”和“得出實驗結論”等話語不能很好地理解,往往在這些教學環節中出現不適。如:明確實驗目的後,讓學生進行實驗設計,有部分學生卻利用了桌面上的蘋果進行實驗,說明老師的引導語言不夠具體,還有部分學生直接開始操作實驗,這是在課前沒有預料到的情況,在今後借班上課時,要更充分地備學生才能避免出現這些不足。

標籤:物理 反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