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初中地理說課稿《地球的公轉》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說課稿《地球的公轉》,歡迎大家分享。

初中地理說課稿《地球的公轉》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好!我來自李屯中學,叫路偉。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商務星球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4課《地球的公轉》,下面我將圍繞教材分析、目標分析、教法學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四方面對本節課進行分析、闡述。請各位評委評議指正。

一、教材分析

地球的運動包括兩方面內容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地球的公轉是地球自轉的延伸,也爲以後深入學習地球的運動奠定基礎,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教材圍繞“地球公轉的定義、方向、週期、特點及意義”這一主線而展開,圖文並茂,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中"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因此本節課是教材的重點之一。

二、目標分析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知識基礎及認知能力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以下三個方面:

知識目標:

1、掌握地球公轉運動的方向、週期和特點。

2、知道四季的形成和五帶劃分是由於地球公轉而產生的。

3、瞭解地球上的五帶的劃分的依據。

能力目標:

1、使學生能夠透過事實說明地球公轉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

2、透過讀圖能說出五個熱量帶的名稱範圍。

情感目標:

透過觀察地球的運動,說明物質是運動的,物質的`運動是有規律的。

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內容,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四季形成和五帶劃分。

本節教材難點內容是四季形成和五帶劃分原因,我確定這個難點的依據:

一是四季形成和五帶劃分與地軸傾斜和地球位置有關,十分抽象,本身就是很複雜的問題。

二是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還比較差,對此不容易理解。

三、教法學法分析

爲了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採用講練結合的啓發引導式教學方法和結合多媒體動畫演示法。我採用這種教法的依據有三:

一是現代教學研究證實真正的理解是學習者對知識的主動再構建。知識再構建依靠提出問題,引導推測,鼓勵大膽猜測與想象,解決問題,主動建構知識體系。

二是根據“二期課改”精神,教師轉變課堂角色,由知識的傳播者轉變爲學生主動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合作者與促進者。

三是把抽象的地理事物透過直觀的動畫表現出來,變難爲易,學生更容易理解。

在教學手段上,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把多媒體資訊如文字、圖像、聲音等有機集成並顯示在屏幕上,以強化教學的直觀性,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提高教學課堂效率。教學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教是手段,學是中心,會學纔是目的。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授之以漁”,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以實現新課程理念終生學習的目標。基於以上考慮,本節課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滲透學法:在生理上,青少年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表現自己,抓住這一生理特點,創造多種機會和條件,讓學生參與進來,提出自己解決問題的辦法,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這樣可使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掌握比較、分析綜合,歸納總結等科學的學習方法。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教學總的思路是以知識結構爲線索,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透過師生問答,把教師的認知結構轉化爲學生的認知結構。整個教學過程我將圍繞“地球公轉的方向、週期、特點及意義”這一主線來組織教學,透過構建三大問題情景,兩次合作討論而完成。本節課在匯入過程中,首先複習地球的自轉的方向、週期、特點及意義,那地球公轉是什麼樣的情況呢?這節課我們也從這四個方面來學習。我採用這種匯入法的依據是地球自轉和公轉在教材結構上有相似之處,複習地球自轉既鞏固上一節課的內容,又可以引導學生學習本節內容。本節教材第一部分內容是地球公轉的定義、方向和週期,我將結合多媒體課件進行講解,透過觀察動畫,讓學生回答下列問題:

1、什麼是地球的公轉?地球繞着太陽的運動叫做地球的公轉。

2、地球公轉的方向是如何的?(自西向東繞太陽轉公轉,方向和自轉方向相同)地球自轉和公轉同樣自西向東運轉,有哪些不同呢?(自轉——以地軸爲中心,公轉——以太陽爲中心,自轉、公轉同時進行。)

3、地球是正着身子還是斜着身子圍繞太陽轉的?

4、什麼是地球的公轉週期呢?地球的公轉週期是多少呢?

這個問題讓學生看課本回答。這樣處理條理清晰,知識點明確,有利於培養學生觀察地理現象獲取資訊的能力。地球運動是自轉運動和公轉運動兩者同時進行,自轉運動產生了晝夜交替,那公轉運動產生了什麼地理意義呢?引出地球公轉的意義,首先是四季的形成,學習四季的形成要先知道南北迴歸線,這個問題我讓學生觀察圖畫以問題的形式解決。透過觀察圖畫,引導學生找出太陽直射點在地球表面上移動的範圍。進而得出結論:

一年中,太陽直射點總是在北緯23.5度和南緯23.5度之間來回移動,南北緯23.5度稱爲南北迴歸線。引出南北迴歸線的概念,爲學習四季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四季的形成這一部分內容,我採用結合圖片,講解春季的形成,然後啓發引導學生總結夏季、秋季和冬季的形成,使學生不但學會還要會學。3月21日前後,太陽光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晝夜長度相等,這一天稱爲春分日,春分日前後的3、4、5三個月是北半球的春季,春季北半球獲得的太陽光熱適中,氣溫溫和。

那什麼時候是夏至日呢?夏季包括哪幾個月呢?光熱狀況如何呢?讓學生看課本並結合現實生活回答。

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成這個難點解決後,我設計了一個表格對這部分內容進行總結,以強化學生的記憶效果。接下來是五帶的劃分。五帶的分界線是南北迴歸線和南北極圈,南北迴歸線這個知識點學生已經知道,要想學習五帶還要先讓學生知道南北極圈。這個問題我先讓學生看圖,我再結合圖表進行講解。夏至日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及以內地區出現極晝;冬至日北半球夜最長,晝最短,北極圈及以內地區出現極夜。南北緯66.5度是出現極晝極夜的界限,所以稱爲極圈。北緯66.5度緯線稱爲北極圈。南緯66.5度緯線稱爲南極圈。這樣也就突出了地理學科的特點既從地圖中獲取知識,在地圖中消化理解知識。這樣五個熱量帶的分界線知道了,解決五帶的劃分就容易了,南北迴歸線之間爲熱帶,南北迴歸線和南北極圈之間爲南北溫帶,南北極圈和南北極點之間爲南北寒帶。

那五個自然帶各有什麼天文特徵和氣候特徵呢?這個問題我同樣是結合一個圖形並以問答的形式解決。

首先在熱帶地區有太陽的照射狀況和氣候的特徵是怎樣的呢?這個難點我同樣設計了一個表格幫助學生歸納總結理解記憶。爲了鞏固本部分內容我設計了一個練習題:結合現實生活回答下列問題:

(1)一年之中,李屯每天中午太陽都升得一樣高嗎?什麼季節升得高一些?什麼季節比較低?

(2)一年之中,李屯每天白晝的時間一樣長嗎什麼季節較長?什麼季節較短?本節課,我設計了兩類練習題:

一是填空題,考查學生的記憶能力和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

二是綜合題,考查學生讀圖、用圖、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這兩類練習題,起到了鞏固本節內容,考查學生掌握情況,反饋教學效果的功能。

這些練習題確定的原則是:遵守教學大綱,突出思想性、基礎性和教學重點、難點;訓練量適中。

對於課後總結這一環節,我的理解是,他不應該僅僅爲知識的簡單羅列,而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所以我設計了以下三個問題:透過本節課的學習:

1、你學到了什麼?

2、你的體驗是什麼?

3、你掌握了什麼?其總的設計意圖是回顧知識,強化記憶。

五、佈置作業:

查閱資料看看我國大部分地區位於哪一個溫度帶,這些溫度帶對人民的生產生活有什麼影響?上交一篇小短文。

設計意圖:按照公轉特點地理意義的一般順序呈現知識,注意揭示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本節課的內容對於學生來說較難以掌握,我透過採用動畫演示的形式變抽象理解爲形象直觀,使學生在愉悅的欣賞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便於學生對於地球公轉現象進行描述,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既激發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重難點內容迎刃而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各位老師的評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