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七年級下冊語文公開課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七年級下冊語文公開課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七年級下冊語文公開課教案

七年級下冊語文公開課教案1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

2.讀懂課文內容,知道什麼是幸福,受到熱愛勞動、樂於助人的教育。

3.能把課文演一演。

教學重點

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觀。

2.演課本劇。

教學難點

1.初步形成幸福觀。

2.理解文章內容。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談話匯入

1.這篇是閱讀課文,主要由同學們透過自學來讀懂。現在就請大家自己讀讀課文,看你能讀懂什麼。

2.學生交流,並談談自己的幸福觀。

3.認讀生字。

學習新課

一、瞭解文章內容

1.牧童們開始時,認爲幸福是什麼?(不知道)

2.牧童們後來認爲幸福是什麼?(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自由發言。)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做了什麼?

注:引導學生讀13到22自然段。

3.小結:正是因爲他們從自己的勞動中感受到了幫助人的快樂……

4.智慧的女兒是怎樣回答三個牧童的?(她肯定了三個牧童的體會,指出: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知道什麼叫“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嗎?(“義務”就是應盡的責任。例如,作爲學生,應盡的責任是好好學習;作爲子女,應盡的責任是孝順父母。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兒說的“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

5.反覆讀:智慧的女兒的話: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建議:引導學生聯繫實際來理解。

6.談談你的幸福觀,並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話。

注: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學生在此環節上的積極性比較高,教師在這裏要採用多種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爭取出彩。

二、演課本劇

1.分角色朗讀。

建議:在這個過程中,要對學生的眼神、語氣作指導,爲演做好準備。

2.學生排練,教師巡視。

3.彙報演出。

作業佈置

閱讀自己喜歡的童話。

本課小結

七年級下冊語文公開課教案2

1.學會本課生字詞,會認“宅、蔽、棄、慎”等7個生字,會寫“棄、毫 、遇 、擇”等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住宅、選擇”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透過重點語句的品讀,理解“蟋蟀住宅是偉大的工程”的深刻內涵,感受蟋蟀“熱愛生活”、“不辭辛勞”的品質。

3.體會文章中擬人手法的表達效果,學習科學家探索大自然、熱愛小生命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培養愛觀察的好習慣。

教學目標設計涵蓋“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教學重點是第二點,教學難點是第三點。

本課教學安排兩個課時,第一課時透過對話交流達成1、2兩個教學目標,第二課時則在第一課時學習基礎上繼續對話交流以達成教學目標三。下面,我就第一課時的流程安排作一說明。

第一課時我根據“拋錨式教學法”,安排了“創設情境、確定問題、自主學習、協作學習、效果評價”五大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理解“隨遇而安”,對比引出課文,用時5分鐘

根據建構主義理論,學習活動不是由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而是學生根據外在資訊,透過自己的背景知識自己建構的過程。所以產生學習活動的一個前提條件是,學生的背景知識和新知識之間有一定的相關度。而教師幫助創設一定的情境是提高相關度的重要方法。所以在這第一個環節中,我讓學生從“說自己的家或小房間”入手,創設一種“用心創造生活”的情境,進而引入昆蟲世界,理解一般昆蟲的“隨遇而安”和蟋蟀的不“隨遇而安”,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也幫助學生理解了對他們來說存在一定難度的“隨遇而安”一詞,爲後面感受蟋蟀的熱愛生活、不辭辛勞的精神和其住宅的“偉大”打下了基礎。

第二環節:確定問題,學生二度讀文,交流閱讀感受,用時10分鐘

在此環節主要完成兩件事情,一是學習生字詞,字詞學習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本環節注重將字詞學習與課文語句、課文內涵結合起來進行,幫助學生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初步感受其住宅的“偉大”,這就充分體現了新課標下對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共同關注,真正實現兩者的統一,使學生取得紮實的學習成效。第二件事是確定一個大家共同學習的問題,我認爲,語文教學一定要尊重作者的寫作意圖和學生的閱讀體驗,所以用“作者最想告訴大家的是什麼”和“你獲得的最深感受是什麼”兩個問題來啓發,並最終確定本節課的研究問題:“爲什麼說蟋蟀的住宅是‘偉大的工程’”。雖然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爲,但是正如建構主義所認爲的:世界是客觀存在的,對每個認識世界的個體來說是共通的,這就爲確定相同的研究問題提供了理論基礎和現實可能。

第三環節:自主學習,學生默讀課文,深入體會“偉大”,用時5分鐘

默讀的好處是能夠促進人的自主思考,使閱讀實現個性化,同時實現新資訊與學生背景知識的聯繫和建立。在這一環節,我讓學生帶着確定的問題與文字進行獨立對話,採用在相應語句旁作標記和批註的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從第二大環節的“概括”性閱讀到本環節的“具體化”研讀,符合閱讀規律,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我提醒學生在默讀中,關注課文中的“魚泡泡”、插圖、生字、思考題、資料袋等材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的概念。

第四環節:協作學習,反饋交流感受,提升“偉大”原因,用時15分鐘

這一環節是課堂之所以爲課堂,區別於完全獨立閱讀的特點。建構主義認爲,自主的閱讀促使了學生情感的變化,而在課堂學習活動中,學生透過與其他學生和教師的不斷交流與溝通,就能更好地實現意義建構和情感變化。所以此環節,我組織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找出文中相關的語句(或圖片)等各種材料佐證說明自己的觀點。在此過程中,教師是學習夥伴、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激勵者,因此構建了綠色和諧的課堂。教師的作用更多地體現爲在學生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幫助、學生未能提升的時候給予提升、學生朗讀不到位的時候給予指導。因此,本環節中,學生和教師透過對“它常常慎重地選擇住址,一定要排水優良,並且有溫和的陽光”、“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點一點挖掘的,從大廳一直到臥室”等具體語句的品析,感受蟋蟀住宅的科學、精緻、舒服和浩大壯觀,感受蟋蟀在建築住宅時表現出的智慧和不辭辛苦。對於學生疑惑的“這麼一個‘最多不過九寸深、一指寬’的洞穴怎麼談得上偉大”這一問題,則採用對照方式,以相當於一個人在沒有任何工具的幫助下挖掘300米的隧道幫助學生感受,並抓住“工具的柔弱與簡單”和“工程的浩大與壯觀”的極大反差,很好地幫助學生進行真切的感受。同時,在品析之後及時進行朗讀指導,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語感。

七年級下冊語文公開課教案3

【教學目的】

1、用普通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歌詞所表達的偉大民族精神和強烈愛國感情。

 【教學重點】

透過反覆誦讀,感受黃河雄壯的氣魄和中華民族偉大堅強的精神。

 【教學難點】

揣測意蘊豐富的語句,理解其深刻含義。

【教學準備】

1、安排同學課前查找有關黃河影視圖片和文字資料,瞭解關於黃河的地理知識、悠久的歷史文化,認識黃河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2、瞭解《黃河頌》的寫作背景。

3、老師也收集與黃河相關的資料並準備VCD《黃河頌》。

【課時佈置】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哪位同學能告訴老師我們的祖先起源於哪裏?

(生答:黃河)

早在80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黃河流域過着狩獵、採集的生活。黃河以其粗獷、勇敢、堅強的風骨,質樸、踏實、熱情而真摯的風度,廣博的胸懷,不屈的精神造就了中華民族的性格,黃河就是中華民族的魂。今天我們學習就是一篇讚頌黃河英雄氣概的詩歌──《黃河頌》。

二、感性認知

師生相互交流欣賞蒐集到的黃河的影視圖像資料。

小結:透過剛纔欣賞的黃河影視圖像資料,我們一同感受到了黃河的雄壯、廣博,厚重,正因爲如此,千百年來黃河成爲了中華民族的象徵。詩人光未然作爲時作的歌手,站在高山之巔,面對黃河,唱出了我們心中的頌歌。

三、朗讀交流

1、同學自由誦讀,初步品味歌詞中的語言。

師生一起討論,明確此詩朗讀的要求:

⑴感情:激越高昂自豪。

⑵節奏:較慢抒情地。

⑶重音;望、奔、劈、屏障、臂膀、偉大、堅強

2、播放VCD《黃河頌》,聽名家範讀。

3、小組合作,合作朗誦:鼓勵同學小組合作探究,設計多種形式合作朗誦。激發同學的創新精神,領略歌詞美感,將同學的情感逐漸引向高潮。

小結:詩歌的韻味,伴着我們的.聲音,我們的情感,敲打着我們的心靈,讓我們進一步走進《黃河頌》,探究黃河的精神。

四、合作探究

1、歌詞局部可以劃分爲幾個小節?

提示:望黃河──頌黃河──學習黃河精神

2、爲什麼說黃河是搖籃是屏障是臂膀?

提示:民族發祥地;捍衛國土;偉大力量

3、全詩從幾個角度寫黃河?

提示:自然、地理、歷史

4、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提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激勵中華兒女保家衛國。

5、你認爲全詩是寫一種氣勢,還是寫一種精神?

五、再次朗讀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配樂詩朗誦。可根據具體情況佈置同學齊讀、領讀或個別誦讀。

六、總結

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黃河的用她那甘甜的乳汁浦育了中華民族,用她那寬厚的臂膀庇護着神州大地,用她那偉大而堅強的精神激勵了一代代炎黃子孫。黃河,讓我們以你爲典範,團結進取,爲中華民族屹立於強國之林而努力學習。

【板書】

1、歷史貢獻

2、軍事地位

3、激勵作用

【課後反思】

由於此詩的創作年代久遠,加之抗日的特殊背景,增加了此詩的理解難度,爲此我在課前安排同學查找了關於黃河的地理、歷史和文化等方面的影視圖像資料。在課堂的交流中拓展着同學的視野,激發着同學的情感,給課文教學鋪墊了一個厚實的背景。在與同學明確此詩的朗讀要求的情況下,進行朗讀交流,從感性上感染同學,在接下來的誦讀中同學主動獨誦,四人組齊誦,全班齊讀,不知不覺上成朗讀課,同學從中感受體味詩中澎湃激昂的頌揚讚美之情。合作探究黃河的精神既是文學的,又是理性的;既是語言的,又是人文的。在此基礎上再次吟頌黃河,也是對課首的呼應,同時讓全課的教學餘味猶存。增強課堂活力是上好語文課的主要條件,要使課堂氣氛活躍,就要深入挖掘語文學科自身的兩大因素:情感因素和理性因素,我在課文的導語、過渡語、總結語上精心設計,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從而取得較好的課堂藝術效果。

七年級下冊語文公開課教案4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聯繫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大體瞭解課文內容。

3.體會科學家勇於探索大自然奧祕的執着精神,並能把讀後的感受和同學交流。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法布爾長期觀察昆蟲,成了著名的昆蟲學家,還寫出了享譽世界的文學鉅著《昆蟲記》。那麼德國著名的地球物理學家魏格納透過一張普通的世界地圖會發現什麼呢?

二、自讀課文,感知內容

1.邊朗讀課文邊查閱工具書,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詞,小組內可進行交流、探討。

2.簡單的說一說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默讀導讀和課文,質疑問難

1.透過閱讀提出疑難問題,同學之間相互討論解決。

2.師生共同歸納問題,老師指導解決。

問題:

(1)魏格納的奇妙的想法是怎樣產生的?有了這個想法之後,他做了些什麼?

(2)魏格納發現了什麼重要證據,證明他的假想是正確的?

(3)魏格納重大的發現靠的是什麼?

四、細讀課文,解決問題,交流所得

1.老師指導學生觀察世界地圖,找到巴西和幾內亞灣的位置,由此體會魏格納產生這種想法的原因。

2.反覆讀第5自然段,理解“大陸漂流”的意思,並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魏格納是如何仔細端詳地圖的。

3.默讀第7自然段,記錄下作者進行推理的過程,然後指名說一說。

4.師生共同交流讀書體會,論證魏格納成功的原因。

五、複述故事

指定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簡要的複述故事,其餘學生評議、補充。

六、交流地理知識

相互交流展示自己瞭解的、蒐集的有關“大陸漂移”的知識。

七年級下冊語文公開課教案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瞭解《木蘭詩》有關的文學常識;反覆誦讀,理清故事基本脈絡,背誦;體會木蘭替父從軍的高尚情感和愛國熱情。總結本文特色;掌握“互文”“復沓”“對偶”“排比”等句式特點,並展開聯想和想象活動。

2、過程與方法:

反覆朗讀,理解性背誦,討論理解作品思想。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習古代勞動人民勇敢樂觀的愛國精神和對和平生活的嚮往。

【教學重點】

複述故事,理解木蘭的人物形象和所表示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瞭解作品;同學疏通文義;整體掌握故事情節。

〖教與學互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知道木蘭這個人物嗎?下面請幾個同學給大家講一下關於木蘭的故事。(同學講故事)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流傳了一千多年,你認爲木蘭成爲世世代代人們所景仰的英雄人物的原因在哪裏?(同學自由發言,教師總結要點)木蘭是一位愛國的女英雄。她替父從軍,是出於關心國家安危,體恤父親年邁力衰;她不畏艱苦,勇敢作戰,是出於捍衛家鄉、捍衛國家的堅強意志;她厭棄高官厚祿,而渴望過和平勞動的生活——這些,都表示了人民英雄的本性,也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意願和理想。美國迪斯尼公司還將她的藝術形象搬上了銀屏。請看大屏幕。(大屏幕上打出幾個精彩的鏡頭。)看後,自然的匯入新課。

2、簡介《木蘭詩》和《樂府詩集》(用課件打出)《木蘭詩》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是一首北朝樂府民歌。它發生的時代衆說紛紜,但從歷史地理的條件可以判定事和詩可能發生後魏,這詩發生於民間,在長期流傳過程中,有經後代文人潤色的痕跡,但基本上還是保管了民歌易記易誦的特色。《樂府詩集》是最完備的一部樂府歌辭總集,其中的民歌,較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民,分南歌、北歌兩大局部。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題才廣泛,格調雄頸、熱烈、質樸。《木蘭詩》發生的時代,當在西魏。那時正是南北朝時期南北對峙,戰爭是北朝社會一個最突出的現象,整個北朝的歷史幾乎與戰爭相終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國”的130多年中,戰爭尤爲頻繁。五六世紀間,我國北方少數民族鮮卑族與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區進行過長期的戰爭。這與詩裏所寫的木蘭出征路線正相吻合。這可能就是《木蘭詩》的歷史背影。

二、同學自學課文,相互討論,理解詩句的含義

1、師範讀,同學注意字詞讀音、停頓和節奏。

2、生齊讀,讀準字音和節奏。

3、生自由朗讀課文,對照註釋理解課文。(同學4人小組開展探究,老師出題檢驗)

4、比比看,你會了嗎?

⑴字詞注音和解釋:

機抒:zhù(織布梭子)

可汗:kèhán

鞍韉:ānjiān(馬鞍下的墊子)

轡頭:pèi(繮繩)

燕山:yān

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

胡騎:jì(戰馬)

戎機:róng(軍事)

著我舊時裳:zhuó(穿)

紅妝:zhuāng(裝飾,打扮)

朔氣:shuò(北方)

傍地:bàng(臨近,此處引申爲貼着)

⑵積累詞語競賽:(以組爲單位搶答)

木蘭當戶織(當:對着門戶)

惟聞女嘆息(惟:只)

問女何所憶(憶:思念)

昨夜見軍帖(帖:文告)

軍書十二卷(十二:表示多數,很多的意思)

阿爺無大兒(阿爺:指父親)

願爲市鞍馬(爲:爲了;市:買)

旦辭爺孃去(旦:早晨)

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但:只;濺濺:水流聲)

朔氣傳金柝(朔:北方)

策勳十二轉(策勳:記功)

賞賜百千強(強:有餘)

木蘭不用尚書郎(用:做)

出郭相扶將(郭:外城;扶將:扶持)

著我舊時裳(著:穿)

當窗理雲鬢(雲鬢:像雲那樣的鬢髮)

對鏡帖花黃(帖:通“貼”)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撲朔:動彈;迷離:眯着眼)

雙兔傍地走(走:跑)

⑶注意下列句子的翻譯理解句式,認識互文修辭手法:

(按組每組回答一句,看誰最準確)

互文:上下句意思互相交錯、補充。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東西南北泛指,是一種排比鋪陳的寫法。

到東市買了駿馬,去西市買了鞍韉,往南市買了轡頭,從北市買了長鞭。

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處街市備辦鞍馬等戰具,不是一處地方買一樣東西。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將軍身經百戰生存無幾,壯士木蘭戰鬥十年勝利歸來

這兩句的意思是:勇士們征戰多年,經歷很多戰鬥,許多將士戰死沙場,木蘭等倖存者勝利歸來。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牀

開啟我東屋的門,坐在我西屋的牀上。

這兩句的意思是:每間房子都要開了門進去看看。

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

對着窗戶梳理美麗的頭髮,對着鏡子貼上好看的花黃。

這兩句的意思是當着窗戶,對着鏡子,先理雲鬢,後貼花黃。

⑷解釋句子含義: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不遠萬里,奔赴戰場,過關越山,飛速而行。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北方寒氣傳送着打更的聲音,白色的月光與雪光交織着,映照着明晃晃的鎧甲。

三、同學整體理解課文的內容

1、在同學充沛複述的基礎上,老師歸納理清故事情節,大屏幕上顯示:

⑴停機嘆息,代父從軍

⑵準備出征,奔赴戰場

⑶征戰沙場,凱旋迴朝

⑷建功受封,還朝辭官

⑸解甲還鄉,親人團聚

⑹雙兔難辨,隱喻作結

2、引導同學劃分這首詩的結構層次:依據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束,這首詩可以分爲幾個局部?各寫出了什麼?

概括本詩情節:

第一局部(1、2、3段)寫木蘭代父從軍、踏上征途。

第二局部(第4段),寫木蘭經過長期激烈戰鬥勝利凱旋。

第三局部(5、6段),寫木蘭還朝辭官,功成身退,返回家鄉,家人團聚。

第四局部(第7段),吟唱詩歌的人用比喻讚美木蘭。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探究課文內容;分析木蘭形象;揣測詩歌的藝術特色。教與學互動過程:(接上節課的步驟)

四、師生一起合作探究課文內容。可師生間相互提問,互相解答

1、分析第一局部:

(先出示圖片,引導同學答出相關詩句,再分析人物形象、修辭手法)

⑴故事的開始怎樣引出木蘭停機嘆息,爲什麼要寫木蘭停機嘆息?

詩篇由“唧唧復唧唧”引出“木蘭當戶織”,標明瞭木蘭織布姑娘的身份。“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這組對偶句表示出木蘭停機不織,只是連聲嘆息,自然地引出母親的發問,木蘭的回答。富有生活實感,寫出了故事的開始。表示了木蘭的勤勞孝順。在結構上引起了讀者的懸念,使文章簡潔。

⑵你從木蘭的答話中讀出了什麼?從中可看出木蘭怎樣特點?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軍帖”的夜傳,“十二卷”(虛數)的誇張,標明瞭軍情緊急,顯示出戰爭氣氛。“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銳的矛盾,標明瞭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願爲市鞍馬,從此替爺徵”,表示木蘭停機嘆息的原因是決定代父從軍。表示了木蘭的勇敢堅毅、忠孝兩全。

⑶第三段運用排比的修辭方法寫出了什麼內容?爲什麼不在一個地方買齊這些戰具?

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木蘭緊張地購買戰馬和乘馬用具,表示了木蘭準備出征的急切籌辦而又井然有序。作者這樣寫原因有四:一是渲染戰前緊張的氣氛,二是標明戰事緊迫,三是家人對木蘭從軍的重視,四是這是樂府詩常用的寫法。

⑷這一局部還運用什麼修辭方法寫出了什麼內容?具有什麼樣的表示力量?

“旦辭黃河去……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但,只。前後四句之間構成對偶並運用了間隔反覆修辭方法。“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和“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這兩組對偶句之間,間隔反覆,層層遞進,表示出木蘭出征的路線,征程的遙遠,行軍的神速,點明瞭宿營的荒涼地點;“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和“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之間,間隔反覆,緊相呼應,在荒涼夜間環境烘托中,揭示出木蘭乍離家鄉,思念親人,離鄉愈遠,思親愈切的心情,從而細膩地透露出木蘭少女思親的情懷,活生生地刻畫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寫出木蘭飛馳遙遠征途的豪邁氣概。

2、分析第二局部:

⑴“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在詩中起什麼作用?你從中又想象到什麼?

既是對上段描寫的飛馳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又過渡到下文描寫戰場上的生活和戰鬥,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這兩句詩,寫出征途之遙,誇張地表示出木蘭萬里奔赴戰場,穿過關隘、飛越層巒的矯健雄姿。

⑵後四句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方法,你從中又讀出了什麼?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寫出了木蘭在邊塞軍營的艱苦戰鬥生活的一個畫面:凜冽的北風傳送着打更的聲音,將士們在軍中宿營;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明晃晃的鎧甲,哨兵們在深夜值勤。表示木蘭在戰場上的艱苦生活,從而烘托出木蘭的勇敢堅強。“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概述戰爭曠日耐久,戰鬥激烈悲壯。將士們出征十年,經歷過上百次激烈戰鬥,有的戰死沙場,有的凱旋歸來。

3、分析第三局部:

⑴從“木蘭朝見天子,辭官還鄉”這一局部中你又讀出了什麼?結合你對封建社會的瞭解談談你對木蘭辭官還鄉的看法?

我從“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中讀出了天子爲木蘭記功多、賞賜甚豐,並且還“問所欲”,想封她爲高官;而“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可見木蘭功成身退、眷戀家鄉耕織生活、不慕榮華富貴的純潔性格、高貴品質。第二問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⑵“木蘭回到家園”這一層又寫了幾層意思,是做具體分析?

①“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一家親人因木蘭歸來而各自發生的符合年齡、身份、性別特徵的行動,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親切意味。表示出木蘭勝利歸來給全家親人帶來了一片歡樂。

②“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牀,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木蘭一連串富有年輕女性特徵的換裝梳妝動作,表示出木蘭久徵勝利歸來,恢復女妝,欣喜興奮的感情。

③“出門看夥伴,夥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表示出夥伴看到“木蘭是女郎”時的驚詫和讚歎,烘托了木蘭在長期從軍當中的謹慎和機警。木蘭從軍的故事也就在喜劇高潮中結束。

4、分析第四局部:

這一局部是吟唱詩歌的人在詩篇故事結束以後的吟唱。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體現了什麼樣的感情?

這一局部以雙兔爲喻,很有風趣;“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字,具有代木蘭說話的意味,體現了對木蘭十分親切和非常喜愛的感情,讚美了木蘭在從軍十二年中未被發現是女郎的謹慎和機警。

(如有同學把這四句詩歸入上一局部,理解爲木蘭自身的話,認爲木蘭在這以兔自喻當中閃耀着風趣、智慧的光芒,體現了喜悅、自豪的感情,也應予以肯定)

五、教師點撥,同學分析木蘭的形象

全詩敘述了木蘭女扮男妝、代父從軍、還朝辭賞、回到故鄉的故事,反映了我國北方人民矯健尚武的精神,表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質樸、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以和對和平生活的嚮往和不慕名利的優秀品質。

七年級下冊語文公開課教案6

教學目標

1.能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懂本文。

3.感受童話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4.對“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體會人、動物、植物(環境)之間的和諧發展。

教學重點、難點

讀悟文中的角色對話,體會童話角色的心理。

教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題引入

讀了課題,你有什麼疑問?

二、自主讀文,初步感知

1.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讀準、讀通、讀懂;

2.個體質疑→組內探討→集體釋疑

3.抽讀、評議、正音。

4.感知內容:(學生暢談)

鳥兒到南方去之前答應好朋友──────────────。

第二年春天,鳥兒從南方回來卻發現────────────—,於是就在火柴點燃的燈火前──────

──—。因爲它──────────────。

三、對話朗讀,培養語感

師引:這篇童話中有哪些有趣的角色啊?

(鳥兒、樹、樹根、門、伐木人、小姑娘、燈火……)他們還會說話呢!

1.找出角色對話。用“﹏﹏﹏”畫出小鳥說的話,用””畫出、樹、樹根、門、伐木人、小姑娘、燈火……說的話。

2.模仿朗讀(學生自主嘗試)選讀喜歡的角色對話。

3.出示對話,透過個別讀、對讀、組內演讀、師生互讀互議等方法來感悟角色,體驗心情。

小鳥大樹

“好。我明年一定回來給你唱歌。請等着我吧!”“再見了,小鳥!明年請你再回來,還唱歌給我聽”

樹根“站在這兒的那棵樹到什麼地方去了呢?”“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裏去了。”

(鳥兒向山谷裏飛去)

“門先生,我的好朋友──樹在哪兒,您知道嗎?”“他被機器切成細條兒,做成火柴,運到村子裏賣掉了。”

(鳥兒向村子裏飛去)

小姑娘

“小姑娘,請告訴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兒嗎?”“火柴已經用完了,火柴點燃的火,還在燈裏亮着。”

4.想一想,說一說:

伐木人來砍大樹的時候,樹對伐木人說:”──────────”

四、延伸拓展,自主發展。

七年級下冊語文公開課教案7

教學目標:

1、多種形式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想象畫面。品味課文生動、形象、準確的語言。

2、明白快樂應當和大家分享的道理,願意和同學交流閱讀感受。

3、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勵學生成爲一個有愛心的人。

教學重點:想象畫面,體會巨人在行動上和心理上的變化。激發學生閱讀童話的興趣。

 教學難點: 體會這篇童話在表達上的突出特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激趣匯入

課前遊戲:

老師知道大家都很喜歡童話故事,那麼我們來做個跟童話有關的小遊戲,好不好?看圖片猜童話。請你認真看圖片,然後猜一猜,這是來自哪篇 童話?(課件出示:圖片)

你們知道得真多!是呀,童話伴隨着我們成長,我們快樂着!

老師發現今天的你們格外精神,這節課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張開想象的翅膀再一次飛進王爾德筆下的《巨人的花園》。(板書課題、生齊讀。)

二、趣中探疑

1、一提到花園,在你的腦海中會出現怎樣的畫面,用你積累的詞句描述一下。啊!太美了,那麼巨人的花園又是什麼樣呢?

2、指名讀文,你覺得故事中的這個花園怎麼樣?

3、交流個體感悟。(可能:漂亮、神奇、變化多端)

誰能帶我們走進巨人漂亮的花園?(交流後課件出示:那裏,春天鮮花盛開,夏天綠樹成陰,秋天鮮果飄香,冬天白雪一片。)

4、集體朗讀:好美的花園呀,讓我們一起去美美地享受這花園的美麗。(齊讀)

5、範讀想象:這一次有了新的要求,同樣讀這幾句話,腦海裏要浮現出畫面。請把眼睛閉上,靜靜地聆聽。(教師範讀)你彷彿看到什麼了?聞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6、感受歡樂:當學生說聽到了孩子們的歡笑聲時,出示:“花園裏常年洋溢着孩子們歡樂的笑聲。”

過渡:看,花園四季交替多正常啊!可巨人的加入就使這個花園發生了變化。花園是怎麼變的,請大家用心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句子。

7、讀文思考:(課件出示)

當巨人外出,孩子們玩耍時,花園 。

而當巨人回來,禁止孩子們玩耍時,花園卻 。

當巨人拆除圍牆時,花園又 。

三、交流感悟

1、這可真是一個神奇的花園啊!忽而春意盎然,忽而寒冬臘月。原本一年四季正常交替、景色美麗的花園,爲什麼會有如此大的變化呢?(學生彙報)是的,與其說是花園在變化,還不如說是人在變化。當巨人面對孩子們一次又一次地進入他的花園,他的態度怎樣呢?

(1)再次默讀課文,劃出有關語句。

(2)交流,點撥:

態度:生氣

相關語句:“誰允許你們到這兒來玩的!都滾出去!”

①理解“四處逃散”,想象理解巨人嚇壞孩子們的情景畫面。

②讀好這句話的語氣,正確把握巨人的生氣程度。

相關語句:“好容易才盼來春天,你們又來胡鬧。滾出去!”

①理解“紛紛逃竄”,想象巨人傷害了可愛的孩子的情景場面。

②正確把握此時巨人的生氣程度。

相關語句:“喂!你趕快滾出去!”

理解“叱責”,想象此時此刻的巨人發怒的情景。

(3)根據自己的理解,有感情朗讀這充分體現巨人性格的語句。

(4)這三句話什麼地方相同?巨人如此強烈地讓孩子們滾出去,是爲了什麼?(獨自享受花園的美景,不讓孩子們享受快樂。)聽,滾出去!滾出去!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巨人?

(引導學生自由交流)

2、師:是啊,正是巨人的自私、任性、冷酷、粗暴,才一次次地趕走了孩子,也一次次趕走了美麗的春天。老師想和同學們合作讀一讀精彩的句子。男同學讀巨人一次次發火的句子,女同學讀孩子帶來春天不同變化的句子;請大家聽清楚老師的提示,又快又準地接讀下去。

(師生合作讀)

3 、看來有着自私、冷酷的心牆的巨人只能擁有冬天,可是最後春天爲什麼又來到花園裏呢?

請畫出描寫小男孩的句子,猜想小男孩那雙會說話的眼睛凝視着巨人,會說什麼?巨人從小男孩的動作中知道了什麼?

師指導朗讀:是的,小男孩用無聲的語言和滿樹的桃花讓巨人明白了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他是多麼感激小男孩啊,我們一定能讀好第9自然段!

4、情境渲染:真是春風融化冰雪,暖語滋潤心田,醒悟後的巨人變得怎麼樣呢?我們男女生賽讀最後兩段。

師:巨人終於明白了: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孩子帶來春天裏一切的美好。

5、揭示寓意:巨人最後明白了什麼?

出示:喚來寒冬的,是我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

(1)引導學生理解句子。

(2)從童話中領悟道理。

(人不要太自私、要尊重別人、寬容的人才會有快樂、快樂要大家分享......)

6、美讀末段:巨人用寬容善良的心融化了堅冰。從此,他的花園裏又春意盎然,充滿了歡聲笑語,它又成了孩子們的樂園。 (出示畫面)

7、瞧,他們玩得多開心啊,此時的巨人變得和以前有什麼不同了?(寬容、豁達)和孩子們在一起他會有什麼感受呢?

我要採訪一下巨人。(現在你和孩子們在一起有什麼感受?)

8、總結這篇童話在表達上的突出特點。

四、拓展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