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小班健康活動 快樂羊村說課

一、有關背景

小班健康活動 快樂羊村說課

1、設計意圖:

綱要提出: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爲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寬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動畫片《喜羊羊和灰太狼》是幼兒所熟悉,又是現階段幼兒最喜歡看的動畫片之一。很多時候,我們可以發現,孩子對動畫片裏的喜羊羊、美羊羊、灰太狼角色情境表演很感興趣,特別喜歡模仿;每次聽到主題曲《雖然我只是一隻羊》,他們會無比的興奮,然後會跟着音樂唱啊跳啊。利用這一資源,結合小班年齡特徵,設計了小班健康活動《快樂羊村》。《快樂羊村》這個活動內容,是一個發展幼兒平衡能力的遊戲。在設計中,考慮到小班幼兒身體動作的協調性不夠,平衡能力的練習是重點,因此在活動中,我選擇遊戲化的故事情境,讓幼兒以羊村小羊的角色身份參與活動,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並且有意識增加他們進行平衡練習的機會,適當地增加難度,即在同樣是寬25釐米的平行線上跨越小障礙,給他們於挑戰性,讓他們在能夠完成在平行線中行走的基礎上嘗試着跨越低矮障礙,進一步發展幼兒的平衡能力和肢體協調性。聯繫兒童的生活實際,體現形式和內容的直觀性、形象性,創設情境增強遊戲趣味性,以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

二、具體實施

1、教學活動準備:

(1)寬爲25釐米的軟墊若干(鋪成窄窄的平行小路)。

(2)事先貼好的三個一排的旺仔牛奶罐若干及小花和石頭圖卡若干。

(3)村長胸飾一個、灰太狼胸飾一個、小羊胸飾(若干)。

(4)音樂《我只是一隻羊》

(5)鑼、鼓槌三副。

教學活動的準備工作對整個活動的順利進行起着重要的作用,爲情境地創設搭建了重要的橋樑,特別是一些道具的準備,這些道具在特定的情境中渲染了氣氛,烘托了人物形象,起到了推動情節展開的作用。

2、教學方法與學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本次活動中我扮演羊村村長角色以飽滿,熱情的情緒吸引幼兒(羊村的小羊們)。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使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是情境遊戲法。情境化的遊戲是小班幼兒最感興趣的遊戲。遊戲過程中,把熱身活動、動作示範、重點練習、難點解決全部放在整個完整的故事中進行,讓幼兒在不斷展開的遊戲中快樂、自主地掌握活動技能,實現教育目標。

本活動以幼兒爲主體,創造快樂羊村的遊戲情境讓幼兒積極參加小羊角色扮演進行遊戲,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感情,讓孩子在遊戲中學到知識,身體素質也得到發展。

3、教學活動過程:

1、扮演角色,活動身體。

小班幼兒角色意識較強且很容易投入其中,活動開始,教師以羊村村長的.身份帶動幼兒進入活動,能較快地吸引小班幼兒的注意力進入活動中。然後都忙着精心設計自己的角色,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創作熱情。孩子們發明的各種小羊動作也極爲符合故事情節的需要。接下來的情境表演,更是聲情並茂。

進行運動前的準備活動,選用了幼兒熟悉的動畫片音樂〈〈我只是一隻羊〉〉,馬上將孩子帶入了動畫片的意境中,村長與小羊進行熱身運動,自然而然地激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和慾望。

對他們的表現進行鼓勵,這樣,使幼兒對接下來的學習有了一個良好的心態,樂意接受和學習新的本領。

2、練習走25釐米寬的小路和跨越障礙。

爲了增加趣味性,創設了遊戲情境:“小羊們做完運動,肚子餓了吧,村長帶你們去吃青草。”通往草地的路就是這條25釐米寬的小路,帶領幼兒練習在小路中行走。先請幼兒集體在25釐米的小路中行走,讓孩子們自己試一試怎樣走纔能有快又穩,還不能踩到路邊的小草。然後請幾名做得好的幼兒示範在平行線中行走的方法,教師講清動作要點,再次請幼兒一起來試一試在平行線上行走,幫助幼兒掌握平衡的要點。

接下來是第二次吃草,小羊還沒吃飽要去另一塊草地吃草。這一次走的小路不一樣了,小路上有障礙了(就是貼有小花的三個一排的旺仔牛奶罐),告訴幼兒要走得小心,不要踩到小花,腳擡高跨過去。在這一環節中,增加了遊戲的難度,這樣做的目的是注重孩子的個體差異,幫助每個幼兒獲得主動發展,同時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根據孩子的能力及時調整活動的難度,能讓孩子始終處於最佳的喚醒狀態,保持活動的興趣,讓孩子們體會到遊戲的快樂。

3、灰太狼出現,小羊四處散逃(大約一分鐘時間)。

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幼兒都喜歡當聰明的小羊角色,但是壞壞灰太狼角色也是大家感興趣的,增加這一角色,使得整個活動更具趣味性,活動開始推向高潮部分,幼兒更加興奮,對接下來的活動慾望更強了。這樣巧妙地情境設計主要也是考慮到幼兒前面只是在寬25釐米的平行線中間走和跨越障礙,整個活動下來,特別劇烈的運動幾乎沒有,爲了適當增加活動量才安排的,起到動靜交替的作用,也爲下一個環節的遊戲做了鋪墊。

4、遊戲:小羊回羊村發警報。

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部分。考慮到整個活動形式和內容的直觀性、形象性我創設了以下情境:“灰太狼要來吃小羊,小羊們趕緊回羊村發警報,提醒在外的小羊們趕緊回羊村躲起來。”這時每個幼兒都被這樣的故事情境引入到一個真實的畫面中,然後他們會很投入地把自己當成一隻小羊,此時他們特別興奮特別激動,互很團結,會互相保護不讓灰太狼抓走,回羊村的路上也小心謹慎,孩子們自然而然地會學着自己去遵守遊戲規則,這些遊戲規則也是孩子們自己建立起來的。走過這條25釐米寬的小路,跨過灰太狼設下的陷阱石頭(貼有石頭圖卡的三個一排的旺仔牛奶罐)。由原先的跨過漂亮小花更換成跨過灰太狼的陷阱石頭,道具創設的情境目的是增加新鮮感,保持幼兒對活動的興趣,體會遊戲帶來的快樂。然後到達羊村後小羊要發警報(用鼓槌敲一下鑼)。這裏之所以安排了用鑼發警報有四個原因:A、增強這個遊戲的趣味性。B、避免幼兒出現低頭走路的錯誤動作(鑼的懸掛有一定的高度,但這個高度適合幼兒)C、標誌性的物品可以激勵幼兒大膽向前走D、是下一名幼兒出發的信號,使得活動更加有序。

接着大家安全回村後,灰太狼再次出現,可惜抓不到小羊失望而歸。

5、結束遊戲:

灰太狼不再出現,小羊們在音樂聲中,高高興興地出羊村,表達愉悅的心情。這也是一個放鬆活動,這是運動後的一個必要環節。

三、簡析

在教學活動中,如何創設情境讓活動本身更具遊戲趣味性,讓幼兒對活動更感興趣?教學活動需要遊戲趣味性,遊戲趣味性是教育的磁石,教學不能忽略了“遊戲趣味性”的功能、“遊戲趣味性”的力度,不能以單純“告訴”的方式,推進教學過程。每天走進活動室,就會覺得迎面撲來勃勃生氣,眼前是一個個生龍活虎般的孩子,是一羣蘊藏着智慧,洋溢着情感,充滿活動與生機的孩子,他們具有大人已很少具有的可塑性、強烈的求知慾,他們比大人更富有情感,更充滿活力與主動性,玩是他們的天性,在玩中學,玩中樂更是他們的需求。遊戲趣味性是教學需要,是他們產生玩慾望的基礎,是教育的磁石,這塊磁石就在我們老師備課筆記的旁邊閃爍着光亮,是拿起,還是放下,教學的效果就大不一樣。所以很多美好的教學活動是不能丟棄那塊寶貴的磁石的。缺乏遊戲趣味性的教學,便成了沒有色彩、沒有生氣、沒有情趣的單純的符號活動。那必然是枯燥無味的。孩子生來具有的那種求知需求也就不能得到充分地滿足,從而不能產生那種愉悅的情緒,產生主動地投入教學過程的“力”。沒有主動投入教學過程的“力”,教學的主體性又如何體現呢!教學手段的運用,主要的是決定於教師對教學境界的追求。

爲激起孩子對健康活動的興趣,那就要把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就如現階段孩子喜歡看的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先推到孩子的眼前,進而讓他們走進去,這中間就需要運用情境教學了。動畫片裏的場景和孩子們生活的經驗,往往是相通的或是相關的。在教學時,我們就要想辦法,將這些現有的資源有效的結合起來。皮亞傑在《教育心裏學與兒童心理學》中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於興趣。”

因此,情境創設是集體活動過程中的一種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兒童的思維特點,運用得好孩子猶如身臨其境。這樣不但增強集體活動本身的遊戲趣味性,也激發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而且可以活躍孩子們的思維。從心理學的角度,“情境”表現爲多種刺激模式、事件和對象等,情境不僅能激發問題的提出,而且能爲問題的解決提供相應的資訊和依據。從社會學的角度看,“情境”是人從事活動時所處的社會環境。喬納森在《學習環境的理論基礎》一書中講到:“情境是利用一個熟悉的參考物,幫助學生將一個要探究的概念與熟悉的經驗聯繫起來、引導他們利用這些經驗來解釋、說明、形成自己的科學知識。”所以,教學情境是指利用具體的場所(教師環境)、景象(課文文境)、境況(學生心境),來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行教學。

“情”與“境”是教學情境的兩個維度。教學情境是“情”與“境”的融合,是爲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製造或設定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場景或師生共同營造的課堂情感氛圍。它有自己獨特的範圍限制:“境”即指教學環境,它既是一個用實物或多媒體創設的具體的環境,也是指教學雙方的關係;“情”即是洋溢在“境”中的教學雙方人物之間的情感交流、思維互動。情因境生,境爲情設,情境和諧統一,從而達成了某種境界或氛圍,讓幼兒滿腔熱情地投入學習生活。

在上面的案例中,孩子們喜歡扮演小羊角色、喜歡聽《我只是一隻羊》的音樂等,在健康活動中出現這樣的情況更覺得是一種新奇。此外,在教學中,如果活動本身無趣,,那麼孩子學起來也必然無趣,參與度必然不高;孩子參與度不高,教師也必然無激情;只有興趣與激情纔會在師生間產生一種互相感染的效應,從而不斷激發孩子學習的熱情,喚起孩子的求知慾,誘發學生參與的慾望。因此,創設一個好的教學情境是非常重要的,遊戲化的故事情境就是一種,它能增強遊戲本身的趣味性,激發幼兒學習參與遊戲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