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走出家庭教育的哪些誤區

日前,在第二南開中學大會堂舉行了名爲“推動世界的手——讓花開,蘊成就之果”大型家庭教育公益講座,主講人是資深青少年成長訓練專業導師、心理諮詢培訓講師曹廷琿。曹老師還是全國首家青少年成長素質訓練體系“生命樹成長訓練”課程體系的創始人。曹廷琿說:“很多父母總是苦惱,我們創造了生命卻難以讓生命更精彩;我們付出了愛,卻收穫不到愛的果實。”他指出了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中的誤區,同時也介紹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教子觀點。

走出家庭教育的哪些誤區

惡性比較會帶來惡果

曹廷琿認爲,目前有80%左右的家庭還沒有走出教育觀念的誤區,而且很多父母也沒有意識到這些誤區的後果。誤區之一就是惡性比較。他舉了這樣一個例子。有個孩子平時學習不好,可有一次拼命學習,最後考了90分。他興高采烈地跑到媽媽面前,告訴媽媽他考了90分。這個時候,他的媽媽和很多父母說的第一句話就是:“你們班有考100分的嗎?”而當孩子有一天終於考了100分的時候,父母往往又會問:“你們班有幾個人考了100分?”每個孩子都渴望被表揚,以此肯定自己努力的價值。而父母卻習慣了拿別的孩子的優點去比自己孩子的缺點,而絕不會去拿自己孩子的優點去比別的孩子的缺點。久而久之,孩子的內心在悄然發生變化,自信心沒有了,且這樣下去,往往不會使孩子奮發圖強,反而讓他慢慢產生了一種嫉妒心理,不會用正當的手段去超越別人。

曹廷琿接着舉了一個例子。有一位小男孩經常被父母拿來與自己的哥哥做比較。每次父母都會對他說:“你看哥哥學習多好啊!”久而久之,每次參加家庭活動,小男孩總會問:“哥哥去嗎?如果哥哥去我就不去。”有一次考完試,小男孩十分開心地跑到父母面前,父母以爲他考出了好成績,可沒想到小男孩十分高興地對父母說:“我告訴您一個好消息,我哥沒及格!”這就是惡性比較帶來的惡果。

物質獎勵是不當的愛

父母應該善於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愛,比如可以經常拍拍孩子的肩膀,直接告訴他,爸爸媽媽有多愛你、多喜歡你。但很多父母都不善於用語言表達出這份愛。有時候,這會導致孩子學不會愛。

愛是無條件的,但有些父母常表露出一種有條件的愛,比如常對孩子說,如果考好就會獎勵什麼東西。曹廷琿認爲,這種物質獎勵交換方式是成年人的交往方式,用來教育孩子是不當的,因爲這讓孩子在潛意識中學會了物質交換。而這帶來的一個後果就是,孩子往往到了初中便不會主動學習了,因爲孩子要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了,比如想要女朋友、不切實際的物質需要等,但有時候父母又給不了他這些東西。

愛應是一種整體的接納,包括接納孩子的消極情緒和缺點。父母應用一顆偉大的心去擁抱一顆不偉大的心,“愛意味着恆久的忍耐”。同時,父母應和孩子在相處中形成一種平等的愛的關係。

表揚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天賦

父母要善於表揚孩子,這樣會使孩子的責任感增強。但表揚孩子也需要技巧,比如有些父母在孩子考出好成績時會說,“這是你應該做的”,“我很高興”,“繼續努力”等。這樣的表揚並不一定會對孩子起到鼓勵的效果,因爲這些話讓人看來,父母彷彿將孩子視爲自己的努力。長期如此,會導致孩子習慣於看別人的臉色行事,不敢講真話。如果父母把這些話換爲“你太優秀了”或“我真爲你高興”等,則會達到不同的效果。

表揚孩子,最重要的是,應該表揚他努力的結果,而不是表揚他的天賦。在美國的家庭教育中,人們刻意地拒絕去表揚孩子的天賦,因爲他們認爲,天賦是上帝賜予孩子的,與孩子沒有任何聯繫。如果表揚了孩子的天賦,則會使孩子不知進取。

父母愛孩子不能沒有自我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特別是母親常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她們經常會說:“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孩子……”往往這樣的父母在愛孩子的過程中迷失了自己。曹廷琿認爲,這樣的`父母也是不健全的。其實,父母和孩子就如同三棵樹,父母是兩棵大樹,孩子如同夾在中間的一棵小樹,如果兩棵大樹將小樹籠罩,則三棵樹都不會發育正常、不會快樂。最好的辦法是,三棵樹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標,擺正自己生命的價值,父母和孩子都變得健全,從而孩子也會成爲一個獨立的人,找到人生的價值。

“短板”教育易讓孩子沒自信

每個人都需要被一種信念支撐和推動。因此,父母應該提高自己的修爲,用積極正確的信念來教育孩子。然而在教育孩子時,很多父母往往借鑑“木桶原理”,採用“補短”的方式。因爲木桶的容積取決於最短的板,於是很多父母把教育孩子的重點放在了孩子的短處上,使孩子的精力和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短處上。一個孩子的人生纔剛剛開始,就要開始學會否定自己,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會是越補越短。其實,培養出孩子的優勢和長處才能使孩子成功,“沒有發現孩子的優點是家長的罪過”。如果父母經常發現孩子的短處,久而久之,孩子被催眠,逐漸失去了自信。

父母不妨借鑑“山峯原理”,採用“揚長”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因爲優點可以輻射其他缺點,也可以幫助孩子控制其他缺點,提升孩子人生的優勢。也許你的孩子只在某一方面優秀出色,父母可以一點點地放大孩子的優點,使孩子找到自信的感覺。

在孩子面前樹立老師的威信

現在,有些父母經常發現,有些孩子特別不愛聽老師的話,彷彿對老師有一種天然的、沒有緣由的牴觸情緒。其實,原因可能來源於我們的父母平時無意中在孩子面前指責過老師。比如有的家長開完家長會回來會跟孩子說:“你們班怎麼找了這麼一個老土的老師?”還有的家長可能因爲與老師的觀點不合,甚至衝到學校當着學生的面與老師爭吵。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摧毀了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使老師喪失了威信,無法使孩子相信老師並向老師學習。這是一些父母需要注意的問題。

教育孩子的過程就像戰鬥

曹老師說,教育孩子的過程就如同一場戰鬥,時刻面臨風險、失敗、機遇、勝利。在戰鬥的過程中,往往父母的精明、強勢會導致孩子無崇拜。在我們的身邊不乏這樣的例子,一些事業很成功的父母,在發現自己的孩子不夠強時,或達不到他們的希望時,他們所使用的教育方法就是打、罵和強迫等,這常使孩子失去了自尊、信心和勇氣。這些在家中與父母戰鬥失敗的孩子,也會失去走出家門去與別人“戰鬥”的勇氣。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戰鬥中,父母戰勝的應該是自己,要學會放棄權力和虛榮,必要時哪怕輸掉自己的尊嚴和自私,彎下尊貴的腰,爲的是不讓自己的孩子一出家門就覺得很失敗。

找到教育孩子20%的關鍵點

教育孩子成功,80%來自努力,而另外20%也是一些關鍵因素。那麼父母如何才能找出那些平時我們忽略的20%的關鍵點,使孩子從平凡走向優秀、從優秀走向卓越?首先,我們應瞭解大腦的祕密,掌握高效率使用大腦的規律。曹老師特別推薦了一種腦電波音樂(如羅扎諾夫高效記憶音樂),這種音樂往往是連續不斷的管絃音樂,聽者感覺如同被水包容一樣,可使心態恢復安寧、平靜,這種音樂還可以緩解孩子的焦慮等症狀。其次,瞭解孩子的學習類型以及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孩子的學習類型分爲三種:視覺型、聽覺型、感覺型。針對不同類型的孩子,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即尊重孩子的客觀性和本性,做到因材施教。學習能力有六大指標,分別是:閱讀、記憶、分析、理解、選擇和判斷。其中,閱讀和記憶是基礎。這些能力並不是孩子天生就具備的,需要家長耐心的指導。再次,父母還應找到孩子的優勢方面和特長領域。

曹老師的青少年飲食觀

曹老師建議,家長應注意孩子的飲食結構,不宜讓孩子吃大量的肉等酸性食物,吃太多的酸性食物會導致睏乏無力,可採用豆類、海洋食物等來代替或補充動物蛋白;多吃果蔬,多食用鹼性食物,因爲鹼性食物可使腦細胞活躍奔放。另外,很多孩子都愛喝碳酸飲料,但是喝太多的碳酸飲料會讓大腦老化。

標籤: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