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淺談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滲透 教師隨筆

 【內容摘要】:語文作爲一門有着鮮明人文特點的學科,對於陶冶情操、開啓心智有着得天獨厚的條件。而恰當的情感滲透,是進入語文殿堂的金鑰匙。教師要熱愛自己的學生,還要藉助新穎獨特的導語、聲情並茂的朗讀、妙趣橫生的講解、先進的多媒體手段、豐富多彩的寫作教學引人入境,促人生情,發人深省,從而推進語文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淺談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滲透 教師隨筆

【關 鍵 詞】:語文教學   情感滲透 

語文作爲一門有着鮮明人文特點的學科,對於陶冶情操、開啓心智有着得天獨厚的條件。而恰當的情感滲透,是進入語文殿堂的金鑰匙。

然而,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只重雙基與考點的訓練,忽視師生之間及師生與教學內容之間的情感互動,沒有發揮情感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以致限制了教學潛能的發掘,難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厭學情緒的產生,學習效率的下降,個性的片面發展等副作用日趨嚴重,知情失衡是違背了教育活動客觀規律的後果。這從反面啓發教育工作者:教學過程中,在充分考慮認知因素的同時,還須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讓學生做一個愉快的學習者,語文教學質量才能事半功倍。

現結合自己的教學認識與實踐,談談語文教師如何運用情感功能,促進語文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一、 博大的師愛是照亮學生情感世界的明燈

教師對學生的關愛是語文課堂情感滲透的基礎。教育的全部技巧在於一個字--愛。中學階段正是青少年身心成長的關鍵時期,他們渴望理解與關愛,他們有一顆好奇心,他們有一雙探索的眼睛。教師春風化雨的愛,是照亮他們心靈的明燈,在他們青春的腳步裏注入十分的執着與自信。所謂的“親其師,信其道”,在師愛的光芒裏,師生心靈的共振,可以譜出一曲學子待飛九天的樂章。

作爲語文資訊載體的課文,本身有着豐富的人文內涵。它們或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或閃耀着真理的光芒,或滲透着美好的人性,或瀰漫着溫馨的至親至愛……教師在幫助學生分析、理解、評價課文思想內容的過程中,密切聯繫學生的思想實際和學習、生活狀況,聯繫學生的生存環境和當前的社會現實,抒發感慨,發表議論,以心施教,以情激情,展現教師的人格魅力,挖掘文字的精神內涵,從而積極地影響學生探討社會現實和人生價值。久而久之,潛移默化,學生就會不由自主地隨着老師的指引,以尋求精神家園的執着走進美好的語文世界。

二、新穎獨特的導語是撥動學生心絃的音符

導語是激發學生情感的關鍵性的一環。一節好的語文課開頭十分重要,要精心設計,靈活採用情景匯入,懸念激活,朗讀激情、聯想引發、氣氛烘托等方法,緊扣學生心絃,誘發學生的探求熱情,使學生“想知”、“樂知”,全身心投入語文學習中。新穎獨特的導語可以 “一石激起千層浪”,能使學生煥發出極其強烈的學習慾望。如於漪講《春》一課時是這樣匯入的:“一提到春,我們眼前就彷彿展現出一幅陽光明媚,春風浩蕩,綠滿天下,花開遍地的美景;一提到春,我們就會感到有無限生機,有無窮的力量,內心洋溢着無比的喜悅。古往今來,多少詩人曾用彩筆描繪春天迷人的景色。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是大家熟悉的。”這樣的導語,既能描繪出文章的內容,又有把學生誘導到作者對春的讚美之情中去。精湛的導語,就像磁鐵一樣緊緊吸引學生的注意,引導學生登堂入室,進入教學情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聲情並茂的朗讀是開啓學生情感閘門的鑰匙

朗讀能將無聲的文字變成激盪心靈情感的潮流。郭沫若在《文藝論集》中描述道:“立在海邊,聽着一種轟轟烈烈的怒濤卷地吼來的時候,我們不禁心要跳耳要鳴,我們的精神便要生出一種勇於進取的氣象。”節奏有力的濤聲能引發人的情思,教師聲情並茂的朗讀自然也能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與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喜怒哀樂在共鳴中得到昇華。

如《春》的朗讀教學,我和學生一起運用舒緩、欣喜的語調,再現出堅韌的春草、溫柔的春風、溼潤的春雨、豔麗的春花等形象,感受生意盎然的美好春光,抒發奮發向上的青春情懷。教學《我有一個夢想》,我們在深沉、悲憤、富有感召力的朗讀中與民主戰士一起爲人類的永福而激情飛揚、慷慨高歌。

語文教材中像《春》、《我有一個夢想》這般佳作不勝枚舉,是透過朗讀積累語言、感悟人生的基地,以情通文,以情明理,以情開智,知情合一,是語文教學的完美境界。

在教學時,教師可讓學生從正確的停頓、重音、語調、句調等方面直接感受作品情感的脈搏,使學生“耳醉其音”、“身醉其境”、“心醉其情”,這樣在師生雙方共同的努力下,教學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妙趣橫生的講解是點燃學生情感的火石

講解課文是教師傳授知識的主要手段,它在整個語文課堂教學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教師講解課文的過程,不僅是師生共同進行文學鑑賞的過程,同時也是一種情感交流、藝術形象再創造的過程。因此,教師的語言不僅應具有傳統教學中所要求的準確性、簡明性、邏輯性的特點,還應具有生動、形象、富有情趣和感染力的特點,要善於抓住課文中的動情處,充分利用課堂上的導語、過渡語、結束語等,以情導情,使它們與文章內容所表現的`情感產生共鳴。

於漪老師說:“語言不是無情物,教師的語言更應飽含深情。”教師若能滿含激情的誘導、講解、分析,激發了學生的情緒體驗,使審美主體與客體融爲一體,這樣教師的語言就不僅能傳授正確的知識,也能傳達豐富的情感,從而獲得科學性和藝術性的統一。比如教授《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我就引用宋代俞文豹《吹劍錄》中的說法比較“豪放派”與“婉約派”的不同風格,婉約詞好比“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豪放詞好比“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講解中分別以兩種不同的語言、動作、表情,學生的情緒、求知的慾望、好奇心,全被這生動形象的比喻點燃了。

五、先進的科技手段是薰陶學生情感的捷徑

“文章不是無情物。”在中學語文課本中,不少作品既展現了豐富多彩的生活畫面,也融進了作者的喜怒哀樂。這些文章語言優美、立意新奇、境界開闊,既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又能發展他們的思維,豐富他們的語言積累。教學這些文章時,要想讓學生理解作者之“情”,就必須讓學生入文字之“境”。所以,學習課文之前,教師要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創設一個引人入勝的閱讀情境。

例如,學習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我們就可選用與古詩詩意相似的古箏樂曲《送別》,用它那舒緩、清悠的旋律,撥動學生的心絃,喚起他們豐富的想象,使他們如聞其聲,如見其物,如臨其境。有些文章中的事學生沒有也無法親身感受,像《出師表》、《孔乙己》等。因此,課前教師就要指導學生用多媒體蒐集有關資料,以培養學生蒐集和整理資訊的能力,還可以播放有關的影像資料,拓展視野,拉近學生和課文之間的距離,爲文字的互動作好充分鋪墊。

六、豐富多彩的寫作教學是激發情感的最有力的武器

語文是一塊充滿情感的天地,語文教材中那些文質兼備的文學作品,不僅使人向真、向善、向美,而且可以促使人的肉體與靈魂的合一。而作文教學,要求學生以課本爲範,以生活爲本,內修靈性,外練文筆,抒志寫意,求實創新。它是展示和檢驗語文素養的平臺,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媒介,是語文教學的終極追求。

作文教學中情感滲透的最大優勢是使學生由愛的體驗者向愛的傳播者轉變。它將學生的視線引向無限寬廣的社會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愛的存在:天氣變冷時母親急忙送來的外套,考試失敗時老師安慰的眼神,不小心撞到路人時對方寬容的笑臉……這些都會讓人感到溫馨和快樂,都值得用心去體會,用筆去描寫。老師要擇機切實地激發學生寫作的靈感,讓其有話可說,有事可記,有情可抒。比如初一新生剛從小學升上來,心裏非常高興,上中學後處處事事感到新鮮,心裏有說不完的話。學習了馬克吐溫的《我的第一次文學嘗試》後,讓學生寫“我是中學生啦”、“來到中學的第一天”、“我的中學生活”、“我的中學老師”、“我的中學同學”等作文,他們有滔滔不絕的話要寫。又如學習了朱德的《我的母親》,可以引導學生寫“媽媽送我上學時”、“此刻我想到了媽媽”、“媽媽的穿着”、“媽媽那次罵了我”、“媽媽和鄰居”。這樣,對文字的情感體驗,自然同化了學生實際生活中的情感積累,激活了生活中的素材,寫起來當然得心應手,情真意切。不僅如此,作文訓練還可以鑄造學生的積極關注社會的情感。如教師可圍繞汶川大地震引導學生思考生命的價值,回顧祖國六十年來的風風雨雨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

除了專題訓練,教師還可以多渠道地對學生展開隨筆訓練。學生的隨筆本也是教師培養學生健康人格情感的重要途徑。如今,學生情感冷漠已成普遍現象,訴說自己寂寞、沒有朋友(也不會交朋友)的學生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隨筆本應該成爲師生心靈溝通的橋樑。語文教師要善於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呼聲,要和學生廣交朋友,多開展筆墨談心活動,與學生進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以引起師生在情感上的共鳴。這樣做,既能溝通師生情感,又能把準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灌輸給學生,培養學生健康情感,還能提高學生寫作興趣。

總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語文教師必須充分開發和利用這一非智力因素,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作用,把它落實於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陶冶情操,滋潤心靈,體驗美麗,才能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才能培養出真正全面發展的、具有高素質的人才,我們的社會才能和諧、進步。

參考文獻:現代教育學、心理學

           湖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