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古代詩歌鑑賞 教案教學設計

1、閱讀曹操的《龜雖壽》,找出分析不當的一項(答案)

古代詩歌鑑賞 教案教學設計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爲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A、毛澤東《浪淘沙北戴河》詞中有:“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的句子,其中的“遺篇”就是指《龜雖壽》這首詩。

B、這首詩前四句是從反面設喻,說明不管壽命多長,總有終結的一天。從反面揭示出人的精神面貌之重要。

C、詩的第五、六句從正面作喻,又與七、八句意思緊密相連,揭示了這首詩的中心,形成了詩的高潮;高潮之後,詩人用四句議論來煞尾,把滿腔熱情凝聚於一個哲理之中。

D、詩的最後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與整首詩的內容並無關係,而是在配樂時加上去的。

2、對謝朓的《晚登三山還望京邑》理解正確的一項是(答案)

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白日麗飛甍 ,參差皆可見。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喧鳥復春洲,雜英滿芳甸。去矣方滯淫,懷哉罷歡宴。佳期悵何許,淚下如流霰。有情知望鄉,誰能鬒不變? 

A、詩中第一、二句用典精當,對仗工整,道出了離京的原因和路程。這裏的“灞涘”即“河陽”,“長安”即“京縣”。

B、謝靈運《登江中孤嶼》詩中的兩句:“雲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與謝朓詩中的“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意思相同,不過形容過實,不如小謝的這兩句詩鮮明空靈。

C、“佳期悵何許,淚下如流霰”兩句抒發了詩人延誤佳期的惆悵,描摩出詩人追悔不已、淚下如霰的情態。

D、詩人以“有情知望鄉,誰能 不變”收束全詩,寫的仍是傍晚時登上三山回望京都的情景,與開頭相呼應。

3、下面是杜甫的《戲爲六絕句》之一,對這首詩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答案)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爲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A、這首詩中的“王楊盧駱”,即指初唐“四傑”。

B.這首詩評價了“王楊盧駱”在詩歌發展過程中的作用。

C.這首詩否定了對“王楊盧駱“哂未休”的態度和做法。

D.這首詩就“王楊盧駱“身與名俱滅”的結局抒發了嘆惋之情。

4、對杜甫的《春日憶李白》分析不確切的一項是(答案)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羣。清新庚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A、開頭兩聯讚美李白的詩清新、俊逸,卓異不凡。

B、第三聯寫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抒發濃重的離情。 

C、末聯寫作者回憶過去與李白把酒論詩的情景。

D、這首五律詩,從讚美詩發端,以“論文”收結,由詩轉到人,由人又回到詩,轉折自然,用語雋永。

5.讀下面唐無名氏的《水調歌》(古代樂曲名),選出分析不正確的一項(答案)

平沙落日大荒西,隴上明星高復低。孤山幾處看烽火,壯士連營候鼓鼙。

A.一、二兩句寫黃昏至星夜軍營極目所見。地面遼闊荒遠,日落星出,突出了時間的流逝和夜的靜謐。

B.第三句陡轉,點出軍情。幽深的靜夜,突然升起幾處報警的烽火。“幾處”突現了軍情的緊急,給人以突兀、危迫之感。

C.第四句寫軍營的反應。警報傳來,戰士們迅速將軍營連成一片,擂響鼓鼙,立即出戰迎敵。“鼓鼙”二字突現了將士行動之神速,戒備之森嚴。

D.全詩以純客觀的筆調寫景敘事,採用層層渲染烘托的藝術手法,造成環境氣氛上的有張有弛,形成起伏跌宕,讀來扣人心絃。

6、對下面這首《渡桑乾》分析不確切的一項是(答案)

客舍幷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幷州是故鄉。

(注:咸陽在幷州西面,相距數百公里;桑乾河在幷州北面約二百公里處)

A、第一句寫詩人遠離家鄉咸陽,在幷州已經住了整整10年。

B、第二句寫10年來,詩人雖然日夜盼望能重返故鄉,但始終僅僅盼望而已。

C、最後兩句透過“渡河”、“回首”的形象描寫,表達了詩人對重返故鄉的絕望心情。

D、這首詩的成功在於運用形象、含蓄的表達技巧,抒發了詩人對客居地的熱愛情感。

7.讀下面唐朝詩僧景雲《畫鬆》詩,選出後面分析不確切的一項(答案)

畫鬆一似真松樹,且待尋思憶得無?曾在天台山上見,石橋南畔第三株。

A.第一句寫見到畫鬆,立即爲之打動,覺得完全像一棵真松樹。“一似”二字表達出一種驚奇之感。

B.二、三四句寫詩人沉思凝想去把握畫境。當畫境從自己的生活體驗中得到印證時,詩人獲得了一種頓悟的極大樂趣。

C.詩人用秀麗奇險的東南名山天台山上的松樹與“畫鬆”進行對比,表現畫鬆的蒼老遒勁。

D.作爲題畫詩,本詩獨具一格,未對畫鬆作實在的形狀描摹,而純從觀者的心理感受生活體驗來寫,從虛處傳畫鬆之神,既寫出了欣賞活動中的詩意感受,又表現了畫家的藝術造詣。

8.對下面這首詩分析不當的一項是(答案)

丹陽送韋參軍

嚴維

丹陽郭裏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A.作者在詩中用一“秋”字,主要是爲了交代送別友人的季節。

B.“江南”、“江北”在詩中有照應作用,突出了江水阻隔。“望”字傳出思念之神態。

C.第四句寫望中所見,給人以孤獨、寂寞、空虛的感觸。“水悠悠”暗含着無限的思念之情。

D.詩作者把對友人的真摯感情滲透在景物描寫之中,做到了言盡而意無窮。

9、對下面這首詩理解正確的一項是(答案)

蘭溪棹歌

戴敘倫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A、首句使人想象到月掛梢頭,光瀉蘭溪,細絛弄影,溪月相映增輝的情景,“涼月”點明秋雨過後涼爽宜人的氣候。

B、次句用“鏡”喻溪水,暗示出月光的明潔,溪水的平靜和清澈,詩人用“鏡中看”三字直接描寫夾岸青山的景色。

C、三、四兩句寫溪上漁人歡樂的捕魚場面。幾天雨後,溪水猛漲,魚羣聯翩而來,競調皮地涌上溪頭淺灘,怎不令人高興?

D、這首詩前面兩句寫靜景,後兩句寫動景,不見一個“人”字,不寫一個“情”字,讀來卻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情意盎然。

lO.對韋應物《寒食寄京師諸弟》分析不當的一項是(答案)

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

擔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A.首句突寫客中寒食景色,尾句遙念故園寒食景色,一起一收緊扣詩題。

B.“獨”字是“空”字的延伸,又是“想”字的伏筆”,“想”由“獨”字生髮,又統轄下句,二字對全篇有穿針引線作用。

C.第三句居全詩主位,借景抒情,運筆曲折而又含蓄。

D.尾句景中見情,透露了詩人的歸思,表達了對諸弟和故園的思念。

11、閱讀下面這首詩,找出分析不當的一項(答案)

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A、首句寫景,二句敘事、寫景連用。兩用“籠”字說出夜色之迷茫。把“近酒家”放在句末,爲下句“商女”、“亡國恨”、“猶唱後庭花”作了鋪墊。

B、詩中描繪秦淮迷濛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詩人的憂愁和傷感。

C、商女熱衷歌唱《玉樹後庭花》靡靡之音,詩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無知,又抒發了自己憂時傷世之感慨。

D、全詩表現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和憂愁,語言清新洗煉,化用典故,是唐絕句中的優秀詩篇。

12、下面六項是對明代高啓《嶽王墓》一詩的分析,內中兩項欠妥,它們是(答案)

大樹無枝向北風,千年遺恨泣英雄。班師詔已來三殿,射虜書猶說二宮。

每憶上方誰請劍,空磋高廟自藏弓。棲霞嶺上今回首,不見諸陵白露中。

A.《嶽王墓》是憑弔岳飛的懷古詩,表達了對英雄的景仰和對奸邪的憤慨,實質上也婉曲地抒發了對明代統治者殺戮忠良的不滿。

B.“大樹無枝向北風”象徵着岳飛報國的精神未泯。

C.“班師詔”是指南宋高宗見岳飛大敗金軍而促他回京受賞與休整的聖旨。

D.“射虜書”即請戰書;“二宮”即指被金擄去的徽、欽二帝。

E.“高廟自藏弓”中的“弓”是借喻被害的岳飛。

F.“不見諸陵白露中”是說沒有看見宋代衆多皇帝的陵墓出現在白露之中。

13.對唐寅《姑蘇雜詠(四首)》之一詩意分析理解不當的一項是(答案)

門稱閶闔與天通,臺號姑蘇舊帝宮。銀燭金釵樓上下,燕檣蜀柁水西東。

萬方珍貨街充集,四牡皇華日會同。獨悵要離一抔土,年年青草沒城墉。

A、閶闔是傳說中的天門,首聯是寫蘇州悠久的歷史。

B、“銀燭”形容樓館裝飾之美,“金釵”形容歌妓服飾的華麗。頷聯、頸聯極寫蘇州繁華的景況。

C、要離是春秋時刺客。尾聯寫要離的墳墓湮沒在城牆下的荒草之中,這是理所當然的。

D、這首詩既歌詠了當時蘇州繁華景況,同時也慨嘆隨着經濟的發達,古代淳厚真摯的人情,重然諾、輕生死的俠義精神卻很難見到了。

14、對查慎行《曉發胥口》詩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答案)

半浮半沉樹頭樹,乍合乍離山外山。

借取日光磨一鏡,吳娘船上看煙鬟。

A、這是一首寫景小詩。首二句寫遠眺,末二句寫近觀。

B、因爲是在清晨,所以山在霧氣的籠罩中忽隱忽現。“乍合乍離”是指山一忽兒連綿不斷,一忽兒又孤立分離。

C、又因爲是在水中,所以水霧中的樹便似乎老是浮沉不定。“樹頭樹”是說樹高頭還有樹,既朦朧又富有層次。

D、第三句是說吳娘藉着清晨的陽光在湖邊磨鏡。主語蒙後省略。

15、下面是明末清初詩人吳偉業《圓圓曲》的前四句。對之分析不當的一句是(答案)

鼎湖當日棄人間,破敵收京下玉關。

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爲紅顏。

(注:①圓圓:指吳三桂愛姬陳圓圓。②鼎湖:古代傳說黃帝乘龍昇天的地方。後世就把“鼎湖龍去”作爲皇帝去世的代名詞。這裏指李自成起義軍進入北京後,崇禎皇帝吊死煤山。②敵:指李自成起義軍,吳三桂以之爲敵。京:指明都北京。④玉關:即玉門關,這裏借指山海關。)

A、《圓圓曲》前兩句的意思是:當日李自成起義軍打進北京,崇禎皇帝自縊於煤山,離開人世。吳三桂從山海關引清兵入關,打敗了李自成,攻取了北京。

B、慟,音tòng,慟哭即痛哭之意,“慟”和“痛”通假。

C、縞素指喪服。“六軍俱縞素”即指吳三桂全軍都穿上喪服 。

D、紅顏即美女的代稱。後兩句的意思是吳三桂全軍服喪志哀,像似爲崇禎帝復仇,其實只是爲了愛姬被俘才怒髮衝冠的。

16.讀林則徐《塞外雜詠》全詩,對詩中的“笑”可作如下理解,選出錯誤的一項(答案)

天山萬笏聳瓊瑤,導我西行伴寂寥。

我與山靈相對笑,滿頭晴雪其難消。

(注:林則徐因領導禁菸運動而被革職,謫戍伊犁。這首七絕作於西行伊犁途中。)

A.作者把天山擬人化,寄託豐富情懷,這裏的“笑”因而含蘊深厚,意味無窮。

B.這裏所寫的滿頭銀髮實指滿腹怨憤。作者的滿腹怨憤如天山之雪積鬱不融,發出這激憤的一笑!

C.作者在這裏傲笑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屈膝投降。

D.這也是無可奈何的笑。

E. 這笑中包含着對個人苦難的超脫,表現了作者樂觀曠達、不畏艱險的頑強精神。

F.講“我這滿頭銀髮與山上那皚皚晴雪一樣難以消融”,這使得笑中不免含有悲觀成分。

17、有人對秋瑾(《感時》)其一作了如下四點註解,你以爲是否對,爲什麼?(答案)

忍把光陰付逝波,這般身世奈愁何?楚囚相對無聊極,樽酒悲歌涕淚多。

祖國河山頻入夢,中原名士孰揮戈?雄心壯志銷難盡,惹得旁人笑熱魔。

A、“光陰付逝波”就是光陰付流水,暗用了孔子“逝者如斯乎,不捨晝夜”一句的內容。

B、“楚囚相對”是指處境不順的人聚在一塊,這裏是指革命壯志末酬的人相聚在一起。這是借用了《晉書王導傳》故典:東晉王導斥責過江名士周顗(y)等不知努力恢復中原,只是學楚囚對泣不可取。“楚囚”出自《左傳成王九年》:在晉楚戰爭中,楚將鍾儀被俘,晉侯問:“南冠而系者,誰也?”專管人員回答:“鄭人所獻楚囚也。”本指被俘的楚國人,後借指處境不順的人。

C、“中原名士孰揮戈”就是說中原地區那些有名望的人哪一個站起來拿起武器進行戰鬥。“中原”原指河南一帶,此指黃河中下游地區或整個黃河流域;“孰”,誰,哪一個。

D、“旁人笑熱魔”,旁邊人笑(我)發瘋了;魯迅《藥》中夏瑜的主要原型就是秋瑾,小說中花白鬍子說:“阿義可憐--瘋話,簡直是發了瘋了。”這正好爲之作爲註腳。

18、對下面秋瑾這首《獨對次清明韻》解說全都恰切的有 (不只一項)(答案)

獨對春光抱悶思,夕陽芳草斷腸時。愁城十丈堅難破,清酒三杯醉不辭。

喜散奩資誇任俠,好吟詞賦作書癡。濁流縱處身原潔,合把前生擬水芝②

(注:①奩資:嫁妝費用。②水芝:荷花。)

A、一、二句融情於景。雖是“春光”、“芳草”,卻含悶思傷感。

B、三、四句繼續言愁。全詩把愁之深表達得淋漓盡致,真是“剪不斷,理還亂”。

C、後四句有轉折,有昇華,三、四兩句更體現了詩歌的跳躍性。

D、這首詩傾訴了詩人不滿現實、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情愫。但由於作者過於言愁,對詩中出現的這種亮色有所削弱。

E、詩人直抒胸臆,表現出既多愁善感又豪爽尚俠的特有性格。

19、閱讀《詩經》中的《無衣》完成①一②題(答案)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①對這首詩的詞語理解及評價有誤的一項是:

A、袍:長衣,即戰袍。於:語氣助詞,不譯。興師:出兵。同仇:你的仇人就是我的仇人,引申爲共同對敵。

B.澤:同襗,即內衣。偕作:一起行動。裳:下身的衣服,即戰裙。偕行:一同出發。

C、或同穿一“袍”,或同穿一“澤”,或同穿一“裳”,是說明百姓們從軍時貧窮”無衣”,反映了他們悲憤哀怨、無可奈何的感情。

D、“同仇”、偕作”、“偕行”,正好顯示出戰前動員,整理行裝,一同出發這一過程。表現了戰士們不斷高漲的鬥志。

②對這首詩的內容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A、第一節是全詩的總領。爲了“同仇”這個目標,所以才能“同袍”、“同澤”、“同裳”。

B、第一、二節詩表達了同心協力共同對敵的決心。反問句的使用,語氣強烈,增強了詩句的藝術感染力。

C、第三節詩句式與前兩節相同,但表達的感情與上文不同,主要強調了慷慨從軍一同出發這一中心。

D、全詩敘寫了出征前戰友相互勉勵的情形,抒發了團結友愛、共禦外侮的壯志豪情。

20.閱讀杜甫《詠懷古蹟》(之五),完成兩道題(答案)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①下面是對這首詩的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A、一二句寫諸葛亮“萬世不朽”的英名和作者面對遺像的感受。

B、三四句概括諸葛亮的功業,讚揚他如鸞風高翔,獨步雲霄。

C、五六句認爲諸葛亮的才能與伊尹、呂尚、蕭何、曹參相比,也不相上下。

D、七八句慨嘆諸葛亮難以改變漢朝滅亡的命運,讚揚他 “鞠躬盡瘁”的精神。

②對這首詞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A.“宗臣”即世所尊祟、敬仰的名臣;“宗臣”二字有總領全篇的作用。

B.全詩由進武侯祠,觀遺蹟(遺像等)起筆,自然地引入對人物業績的評述。

C.全詩既有對諸葛亮雄才大略的讚揚,又有對其壯志未遂的嘆惋。

D.全詩描寫生動,形象鮮明,使人如見諸葛亮“羽扇綸巾”、“指揮若定”的形象。

21.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兩道題(答案)

寄左省杜拾遺

岑參

聯步趨升陛,分曹限紫微。曉隨天仗入,暮惹御香歸。

白髮悲花落,青雲羨鳥飛。聖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

①對這首唐詩文句的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A.詩題《寄左省杜拾遺》中的“杜拾遺”,即任“左拾遺”(諫官)的杜甫。“左拾遺”屬門下省,故稱“左省”。作者在中書省任“右補闕”(諫官),岑、杜既爲同僚,也是詩友,因而“寄”詩以相慰。

B.首聯中的“丹陛”與“紫微”都借指國君的宮殿,“曹”是古代的官署。

C.領聯中的“天仗”,是指國君的儀仗隊,“御香”是宮殿裏燃燒的香。

D.尾聯中“闕事”的“闕”通“缺”,即缺點或錯誤。“諫書”的“諫”,是進宮獻策的意思。

②對這首唐詩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前四句表面炫耀每天朝見國君的盛況,實際上表露出無聊的生活與苦悶的心情。

B、“白髮悲花落”,爲虛度年華而嘆息;“青雲羨鳥飛”,還想展翅高飛,大有作爲。

C、“聖朝無闕事”是反語,意含諷刺。

D、這首詩寫得曲折隱晦,寓貶於褒,表面頌揚朝政,實際抒發內心的憂憤。

22.閱讀陸游《夜吟》一詩,完成①一②題(答案)

六十餘年妄學詩,工夫深處獨心知。

夜來一笑寒燈下,始是金丹換骨時。

①對這首詩的詞句的解說不當的一項是:

A、“妄學詩”是指廣泛地學習詩歌的寫作。

B、“獨心知”是說創作的深入要靠自己的追求。

C、“一笑寒燈下”是“寒燈下一笑”的倒裝,指創作成功的喜悅。

D、“金丹換骨”即“脫胎換骨”,超脫塵世,猶文天祥悟大光明法蟬蛻。 

②對這首詩整體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A、這首詩中,陸游總結了詩歌創作的經驗。

B、這首詩中,陸游概述了學詩走過的曲折道路。

C、這首詩中,陸游描述了創作詩歌的艱辛情狀。

D、這首詩中,陸游抒發了頓悟詩歌創作規律後的欣喜之情。

23.對陸游《書憤》詩分析不當的一項是(答案)

早歲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A、首聯寫作者早年因爲不知世事艱難,所以當時壯懷激烈,雄心勃勃。

B、頷聯追述宋人抗金的英雄業跡,頸聯則寫壯志未酬的感嘆,情調由昂揚轉入憂憤。

C、尾聯極力讚美諸葛亮,慚愧自己才德不能與之相提並論,慚愧自己未能在諸葛亮麾下建功立業。

D、全詩表現了詩人雖歷經艱難而矢志不渝,悲憤卻並不消極的愛國激情。

24、閱讀下面袁枚的《馬嵬》詩,完成①一②題(答案)

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是有銀河。

石壕村裏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注:長生殿,又名集靈臺,是唐玄宗祭祀天神的宮殿。)

①對這首詩的詞句,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A、《長恨歌》是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寫的一首長篇敘事詩。寫的是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

B、人間的“銀河”存在於人類社會生活中,這裏運用的是借喻。

C、第三句裏的“夫妻別”寫的是民間的愛情悲劇。

D、第四句是說戰亂給百姓帶來的災難遠比李楊愛情悲劇深重。

②對這首詩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第一句的意思是說《長恨歌》裏所描寫的李隆基、楊玉環的愛情悲劇,原作者雖對他們的荒淫誤國有所揭露和不滿,但更多的是同情和美化,所以不必傳頌吟唱。

B、第二句是借用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表明社會生活中有許多夫妻離散的悲劇。

C、第三句和第四句是用映襯的手法,寫出因戰亂而造成的愛情悲劇不僅存在於上流社會中,也存在於下層人民羣衆之中。

D、作者來到馬嵬驛不嘆李楊悲劇,卻借題發揮,抒寫百姓因戰亂帶來的深重災難,表現了作者對人民的深切同情。

25、閱讀龔自珍的(《己亥雜詩》其五),完成①一②題(答案)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①選出這首詩詞句理解不當的一項。

A、“浩蕩離愁”,指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蕩:無限。

B、“吟鞭”指詩人馬鞭。“東指”指東方故里。“天涯”指離京都遙遠。

C、“落紅”指落花。此句暗喻自己是有愛國情懷的志士。

D、“更護花”的“花”喻青少年,此句表明作者要爲培養下一代做出犧牲。

②對這首詩的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頭兩句抒發作者辭官離京時的無限感慨,表現了詩人拋棄離愁後的興奮心情。

B.後兩句以落花化成肥料滋養鮮花生長之事比喻自己即使落魄不得重用,也願爲國效力。

C.“落紅”含義有三:①花是落了,但它“不是無情物”,它是非分明;②花成泥滓,成爲滋養萬物的春泥;②春泥雖爲人瞧不起,但它能使花茁壯生長,繼續爲人類造福。

D.這首詩反映了詩人辭官後不甘消極,決心繼續爲變革社會而努力的精神。

26、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①一②題。(答案)

呵凍提篙手未蘇,滿船涼月雪模糊。

畫家不識漁家苦,好作寒江釣雪圖。

①對這首詩詞句的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A、“呵凍提篙手未蘇”,意思是說用嘴吹熱氣使凍僵的手變暖,但提着竹篙的手仍然很僵硬,沒有感覺。

B、“滿船涼月雪模糊”,描繪的是冷月照着漁船,白雪一片茫茫。

C、“畫家不識漁家苦”,指畫家們不瞭解漁民的悲苦。

D、最後一句的“寒江釣雪”指的是柳宗元的《江雪》詩。這一句說的是畫家們模仿《江雪》描繪的情景去釣魚。

②關於這首詩的內容,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這是一首批評畫家不能真實反映漁民痛苦生活的詩。

B、開頭兩句透過細節描寫和環境渲染,把漁民的辛苦勾勒出來了。

C、後兩句發議論,批評文人畫家只表現自己的閒情雅趣,不反映漁民的痛苦。

D、該詩運用了對偶、誇張的修辭手法。

27、對龔自珍的兩首《夜坐》分析不當的一項是:(答案)

《夜坐》之一

春夜傷心坐畫屏,不如放眼入青冥。一山突起丘陵妒,萬籟無言帝座靈。

塞上似騰奇女氣,江東久隕少微星。從來不蓄湘累問,喚出桓娥詩與聽。

《夜坐》之二

沉沉心事北南東,一睨人材海內空。壯歲始參周史席,髫年惜墮晉賢風。

功高拜將成仙外,才盡迴腸蕩氣中。萬一禪關砉然破,美人如玉劍如虹。

A、詩人在謀篇佈局上打破了兩詩各自獨立的習慣,大膽地吸取詞體上下闋的結構特點,將它們作爲一整篇來安排。

B、《夜坐》之一重在寫景,《夜坐》之二重在抒情,兩首詩只有合起來讀才完整。

C、《夜坐》之一主要記述春夜獨坐,《夜坐》之二主要抒發獨坐感想。

D、《夜坐》之一寫景,具有現實主義風格,《夜坐》之二抒情,具有浪漫主義色彩。

28.閱讀梁啓超《讀陸放翁集》二首後,就你的理解去揀出下列理解中不確切的一項。(答案)

《讀陸放翁集》其一

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集中什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

《讀陸放翁集》其二

辜負胸中十萬兵,百無聊賴以詩鳴。誰憐愛國千行淚,說到胡塵意不平。

A、其一重在頌揚陸游詩集中絕大多數作品是歌頌從軍殺敵,堅持收復失土;其二重在同情,惋惜陸游收復中原的志願未能實現,多負了胸中的軍事韜略。

B、其一首句是說詩歌界千百年來風氣萎靡不振,因而第二首第二句說陸游也難免“百無聊賴”。

C、其一第一句是個自對句:尚武精神已銷盡,民族精神亦空虛。

D、其二末句中的“胡塵”是借指金兵的入侵,“胡”含有對金的侮蔑。

29.閱讀下面兩首清代詩歌,完成①一②題。(答案)

黃天蕩詠粱氏

柴靜儀

玉面雲鬟拂戰塵,芙蓉小隊簇江濱。不操井臼操桴鼓,誰信英雄是美人。

出塞

徐德音

六奇枉說漢君臣,此後和戎是婦人。能使邊庭無牧馬,蛾眉亦合畫麒麟。

(注:柴靜儀,字季嫺,清代錢塘(今杭州)人。徐德音,字淑則,清代錢塘人。)

①對這兩首詩的詞句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玉面:女子的面容。芙蓉:即蓮花,這裏比喻女子。這句是說染紅玉臉上頭上都沾染了戰火的灰塵。

B、井臼:打水舂米,指家務勞動。桴:鼓槌。這句是說梁紅玉不只是操家務,不問國事的一般女子,而是一位擂鼓助威,英勇參戰的愛國女英雄。

C、六奇:六條奇計。枉說:曲說,不公道的稱說。和戎:與少數民族和好,通指中央王朝與別族維持和平關係。

D、邊庭:邊地。牧馬:指匈奴貴族南下牧馬,窺探虛實,劫擾內地。娥眉:指代女子。亦合:也應。這末兩句是說,出塞的女子能使邊地不受騷擾,國家安寧。她們的功勞是很大的,只是她們也應該學學棋琴書畫,那樣更會受人尊敬。

②對這兩首詩的分析評價不恰當的一項是:

A.這兩首詩都是清代婦女寫的歌頌女子偉大功績的詩。

B.梁紅玉是宋代的一位傑出的抗金愛國的巾幅英雄;而“和戎”的女子則都是皇室的公主,如劉細君、王昭君。

C.柴詩熱情謳歌梁紅玉這位女英雄的愛國熱情和尚武豪邁的氣概;徐詩則充分肯定和熱情歌頌王昭君等女子出塞和戎爲民族團結、人民安定、國家鞏固所起的歷史作用。

D.柴詩主要以白描手法描敘梁紅玉在黃天蕩一戰英勇抗擊金兀朮一事;而徐詩則採用襯托手法,即以漢代君臣的六出奇計改朝開國來陪襯女子“和戎”的豐功偉績。

30.讀下面兩首詩,完成①一②題。(答案)

馬嵬

袁枚

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石壕村裏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馬嵬

李商隱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年七夕笑牽牛。如何四紀爲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①對這兩首詩選材立意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兩詩均取材於唐玄宗與楊玉環之事。

B、兩詩立意亦相同,都是歸罪楊貴妃。即“女人禍水”之意。

C、在立意上,袁詩認爲唐、楊生離死別,並不值得特別同情。

D、在立意上,李詩別出新意,把諷刺矛頭直接指向了唐玄宗。

②對這兩首詩的形式和寫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A、這兩首詩都屬格律詩。

B、袁詩屬古體詩;李詩屬近體詩。

C、兩詩都化用了白居易《長恨歌》中“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詩句,用意也是相同的。

D、除用典外,李詩還運用了對比修辭格,袁詩還運用了比喻修辭格。

31.對賀鑄《遮鴣天半死桐》分析不當的一項是:(答案)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壠兩依依。空牀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A.這首詞是作者爲妻子作的悼亡詩。其前兩句就以發問抒寫了撕肝裂肺的哀痛之情。

B.三、四句以梧桐半死,鴛鴦失伴比自己之喪偶。這兩句很形象地刻畫出作者的孤獨與淒涼。

C.第五句以原草之露初晞指妻子之新歿,同時,原草露晞又是荒郊墳場應有之景。這就爲下面的“新壠”張了本。

D.末二句以“挑燈夜補衣”的純樸形象表現妻子的賢惠與勤勞,抒發了作者對賢妻的由衷的讚美之情。

32.對陸游《釵頭鳳》一詞分析不當的一項是:(答案)

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注:這首詞相傳是陸游31歲時,爲懷念他的被迫離婚的前妻唐婉而作。)

A.上闕第一句寫追憶昔日夫妻間和諧美滿生活的一個場面:妻子勸酒,共賞春色。

B.詞中的“東風”喻指陸游夫妻間和美的愛情生活。

C.“人空瘦”著一“空”字,把詞人那種憐惜之情、撫慰之意、痛傷之感等等;表現無遺。

D.這首詞反映了一出封建禮教壓迫下的愛情悲劇,表現出了作者痛苦、怨憤和無可奈何的心情。

33、對宋代詞人王觀《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一詞分析不當的一項是:(答案)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峯聚。欲問行人去哪邊?眉眼盈盈處。

纔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A、上闕一、二句用擬人手法,以山水寄寓了送行人的深情,同時點明瞭送別的地點。

B、“盈盈”,美好的樣子。上闕三、四句說行人將去的地方,山清水秀,風景很美。

C、下闕借惜春表達了惜別之情,同時也表達了王觀對友人美好的祝願,含蓄而別緻。

D、全詞充滿奇麗的想象,情景交融。筆下之景,與柳永的“楊柳岸曉風殘月”一樣,全然是心中之景。

34、對辛棄疾的《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一詞分析不當的一項是:(答案)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爲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A、詞中透過回顧少年時的不知愁苦,反襯出如今飽嘗愁苦又有愁難吐的心情。

B、“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表現出了作者想說而終不敢說,只好“顧左右而言他”。

C、本詞主要表現了作者對統治者的不滿和壯志難酬的憂憤。

D、全詞跌宕有致,今昔兩相對照,意蘊深長,耐人尋味。

35.對鄧剡《唐多令》一詞分析不當的一項是:(答案)

雨過水明霞,潮回岸帶沙。葉聲寒、飛透窗紗。懊恨西風催世換,更隨我,落天涯。 古豪華,烏衣日又斜。說興亡、燕入誰家?只有南來無數雁,和明月,宿蘆花。

(注:鄧剡,廬陵人,曾參加文天祥領導的抗元鬥爭。)

A.“葉聲寒、飛透窗紗”,是說風吹落葉,帶來寒意,而這寒意透過窗紗侵入室內,使屋子的主人感到季節已由夏入秋。

B.“催世換”的“世”,在這裏雙關時世,借季節的交換來暗示朝代的更替。

C.詞的下闕化用了劉禹錫《烏衣巷》中的詩句,借用這首唐詩的意境,比喻南宋的覆亡,從而表達了詞人的“黍離之悲”。

D.詞的最後三句寫詞人淪落天涯,露宿於蘆花之中,相伴的只有無數的大雁和明月,烘托了淒涼孤苦之情,使亡國之痛進一步深化。

36.閱讀《玉蝴蝶》一詞,找出分析不正確的選項。(答案)

記得秋娘,家住皋橋西弄,疏柳藏鴉。翠袖初翻,金縷鉤月暈紅牙。啓朱脣、金風桂子,喚殘夢、微雨梨花。最堪誇,玉纖親自,濃點新茶。

嗟呀!顛風妒雨,落英千片,斷送年華。海角山尖,不應飄向那人家。惹新愁、高樓燕子,賺人淚、芳草天涯。況潯陽,偶然江上,一曲琵琶。 

A、這首詞運用回憶方式,上闋寫秋娘的前半生,下闋寫秋娘的後半生,系統全面地寫出了此女的來龍去脈、方方面面。

B、詞的上闕秋娘的姓名、住址、身分、裝束、演技和風姿,是明寫;詞的下闕秋娘的遭遇則主要是透過典故來暗示。

C、這首詞雖然與白居易的'《琵琶行》在題材上相似,主題卻比《琵琶行》更爲深刻。

D.“況潯陽,偶然江上,一曲琵琶”指的是白居易《琵琶行》的故事。

37.對下面龔自珍這首《鵲踏枝過人家廢園作》理解全都正確的有(不只一項):(答案)

漠漠春蕪春不住,藤刺牽衣,礙卻行人路。偏是無情偏解舞,濛濛撲面皆飛絮。

繡院深沉誰是主?一朵孤花,牆角明如許。莫怨無人來折取,花開不合陽春暮。

A.從整體上看,這首詞寫的是一個荒園的晚春景色。但作者或借比興以寄託,用曲筆含蓄表達,或直抒胸臆,寫進自己對時世的深沉感慨。

B.“藤刺”、“礙卻”兩句既寫“廢園”實境,又含有感憤奸邪當道的一層深意。

C.“偏是”、“濛濛”兩句說柳絮雖然是物卻能解人意,來和行人一道喟嘆韶光流逝。

D.下闕讚美“孤花”,讚美它的高潔與堅貞,它不變節而從俗,在不利的環境中仍能保持自己的明麗。

E.結尾兩句含有勉勵的一面,即勉勵年輕一代珍惜少年時光,有所作爲,莫使良機空逝而徒然嘆息。

38.閱讀歐陽修的《踏莎行》,完成後面的兩道題:(答案)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徵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①對這首詞的文句的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A、“草薰風暖搖徵轡”,是說在一個風暖花香的季節,行人卻要辭別心愛的人,揮動馬鞭,走上了漫長旅途。

B、“迢迢不斷如春水”,借用眼前的春水,表達了一種“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無窮離愁。

C、“樓高莫近危闌倚”,是行人勸告想登樓遠眺的愛人:樓太高了,樓上欄杆已年久失修,千萬別登樓憑欄呀。

D、“平蕪盡處是春山”,是說憑欄遠眺,看到的只是一片青草地,即使望到了草地的盡頭,也還有青山擋住視線。

②關於這首詞,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A.作者以對句開篇,透過候館、溪橋點明旅途,透過梅殘、柳細點明時令,在讀者眼前展現了一幅初春的景色。

B.接着,作者寫草薰、風暖、水綠,透過對美好春光的描寫,來反襯行人的離愁別緒,使抽象的情感變成具體的形象。

C、下闕變換角度,行人由自己感到離愁的無窮無盡,推想到居家的愛人也一定相同,進而將離愁別緒抒發的淋漓盡致。

D、這首詞透過對行人旅途中所見所感和居家愛人登樓遠眺的心情的描寫,細膩地表現了一個女子的離愁別緒。

39.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①一②題。(答案)

漁家傲塞下秋來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①下列詞句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A、“衡陽雁去無留意”的意思是連衡陽飛來的大雁也不願意留下來。

B、“四面邊聲連角起”中的“邊聲”指的是邊塞上引起人們悲愁之情的笛聲、馬聲、號角聲等。

C、“濁酒一杯家萬里”的意思是端起一杯濁酒來解愁,卻想到了萬里之外的家鄉。

D、“將軍白髮征夫淚”中的“將軍”是作者自稱。

②對這首詞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詞的上闕寫的是“落日孤城”的邊塞景象。

B、詞的下聞表現了將士們在艱苦抗敵的同時懷念家鄉的心情。

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當時孤城危急的戰況。

D、這首詞基調悲壯,意境開闊,風格和“蘇辛”相似。

40.閱讀宋詞《酹江月》,回答①一②題。(答案)

神州沉陸,問誰是,一範一韓人物。北望長安應不見,拋卻關西半壁。塞馬晨嘶,胡茄夕引,贏得頭如雪。三秦往事,只數漢家三傑。

試看百二山河,奈君門萬里,六師不發。閫外何人回首處,鐵騎千羣都滅。拜將臺欹,懷賢閣杳,空指衝冠發。闌干拍遍,獨對中天明月。

①詞中的“關西”、“三秦”指的是:

A.指潼關以西和關中地區。

B.指函谷關以西和關中地區。

C.指玉門關以西和潼關以西。

D.指關中地區和函谷關以西。

②“空指衝冠發”,用的典故出處指的是:

A、樊噲在鴻門宴上怒視項羽的故事。

B、藺相如在秦廷持壁怒向秦王的故事。

C、岳飛在《滿江紅》中抒發的憤怒情感。

D、荊軻慷慨悲歌使在場者滿腔怒火的事。

41.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問題。(答案)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文章。行爲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①賈寶玉是一位貴族公子,其“愁”、“恨”由何而來?

A.在封建正統思想束縛下,找不到自己的出路而產生無限愁恨。

B.因不滿封建統治階級的腐朽生活而產生無限愁恨。

C.因找不到自己的知音而產生無限愁恨。

D.生活在封建貴族家庭中,精神空虛,無所寄託,因而產生愁恨。

②怎樣理解詞中的“傻”和“狂”。

A、因爲賈寶玉“行爲偏僻”,任性調皮,表現出傻和狂。

B、因受賈母寵愛,行爲放縱,故表現傻和狂。

C、寶玉的言行不合封建禮法,不被封建世俗所理解,被看瘋傻。

D、寶玉不滿封建禮法的束縛,故意裝瘋賣傻。

③如何理解寶玉“不通世務”、“怕讀文章”。

A、寶玉常在內帷斯混,缺乏社會交往能力,不願意坐下來讀經史文章。 

B、寫寶玉不願在富貴之家,又受賈母寵愛,缺乏社會活動能力,也不屑去讀書求官。

C、寫寶玉不願同封建社會的庸俗官吏們交往,也不願意讀書上進。

D、寶玉不願意同上層社會的官吏們交往應酬,不遵禮法,不願讀八股文章,不願走科舉仕進的道路。這裏是明貶實褒。

42.讀下面兩首詞,完成①一②題。(答案)

憶秦娥

李白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霸陵傷別。

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憶秦娥婁山關

毛澤東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雪。

①對兩詞中有關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詞中“秦娥夢斷秦樓月”一句,“秦娥”是主語,“夢斷”是謂語,“秦樓月”是賓語。

B.李詞中“年年柳色”一句,之所以提到“柳”,是因爲這裏寫的是“傷別”的場面--古人有折柳枝送別的習俗。

C.毛詞“馬蹄聲碎,喇叭聲咽”兩句中,一“碎”字寫出了紅軍行軍之急促,一“咽”字則表現了西風中軍號聲的蒼涼和悲壯。

D.毛詞中“雄關漫道真如鐵”一句應理解爲“漫道雄關真如鐵”,“漫道”,即“不要說”之意。

②對兩詞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從詞中所寫的人物來看,李詞所寫的是一位思婦--秦娥;而毛詞因爲沒提到過人物姓名 ,所以詞中沒有人物活動,純是一首寫景詞。

B.從時令上看,李詞所交待的是秋季,毛詞所交待的是冬季。

C.從氣氛的渲染上看,李詞渲染的是一種淒涼、冷寂、迷茫的氣氛;毛詞渲染的則是一種緊張、激烈、悲壯的戰鬥氣氛。

D.兩詞均是以借景抒情之筆收束,均是借對夕陽下的景物描繪來抒發一種悲壯豪邁之情。

43、下面是元朝吳鎮的小令《[南呂]金字經梅邊》。對此曲理解錯誤的一項是:(答案)

雪嶺鬆邊路,月寒湖上村。縹緲梨花入夢雲。巡,小檐芳樹春。江梅信,翠禽啼向人。

A、第一、二兩句勾勒出一幅雪中鄉野風景圖。

B、第三句寫遠處的梨花進入作者視野時是虛幻的、飄浮的,給人以朦朧的感覺。

C、最後兩句寫江梅報告着春天的氣息,碧色的鳥兒快樂的向人啼叫。

D、從此曲可以看出作者不是一個失意的、心情淒冷的孤獨者。

44.閱讀下面一首元曲,完成①一②題。(答案)

問從來誰是英雄?一個農夫,一個漁翁。晦跡南陽,棲身東海,一舉成功。八陣圖名成臥龍,《六韜》書功在非熊。霸業成空,遺恨無窮。蜀道寒雲,渭水秋風。

①對這首元曲文句的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A.“一個農夫,一個漁翁”,隱居南陽的諸葛亮和垂釣於渭水之濱的姜太公呂尚。

B.“八陣圖名成臥龍,《六韜》書功在非熊”,指的是諸葛亮及姜尚的才能和功績。

C.“霸業成空,遺恨無窮”,是說此二人輔佐的霸業最終落了空,給世人留下無盡的遺憾。

D.“蜀道寒雲,渭水秋風”,是說臣之功績,君之霸業,早已成爲過眼煙雲,而今唯餘壓天寒雲,肅殺秋風。

②關於這首元曲,分析不恰當的是: 

A、前三句作者以設問開卷,點明懷古對象,同時作出評價。

B、“霸業成空”以下,由追尋歷史的足跡轉入對歷史的憑弔。

C、勳業彪炳的姜尚、諸葛亮,歷來受到後人的仰慕。但在作者的筆下,卻對名標青史的英雄偉績的意義表示了懷疑。

D、這首元曲於豪放中寓激憤之情,發出了有功而不得善終的感嘆。

45.閱讀下列一首元曲,完成①一②題。(答案)

[正宮]塞鴻秋

當陽即景

周德清

長江萬里白如練,淮山數點青如澱(同“靛”);江帆幾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飛如電。晚雲都變露,新月初學扇,塞鴻一字來如線。

①對這首元曲有關詞語的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A、在曲中淮山“青如澱”寫出草木蔥籠,青翠欲滴的優美景象。

B、“箭”寫江帆如葦葉輕靈疾飛;“電”是寫瀑泉彷彿千尺銀河落地,因山勢陡峭,故飛如閃電。

C、“新月初學扇”一個“學”字,使月亮變得富有人情,頓顯搖曳生姿。

D、“塞鴻”,即塞北鴻雁。“一字”指鴻雁排成一字掠過煙波浩渺的江天。

②對這首元曲文句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一、二句寫江,寫山,是從大處、遠處落筆,着重勾勒大江遠山之寥廓,是靜態畫面。

B.三、四句寫帆,寫泉,分別屬長江、淮山中的個體景物,是從近處,細處着眼,側重描寫江帆、山泉之飛奔迅疾,是動態鏡頭。

C.五、六句寫雲和月的變化明滅之態,又是整個畫面的背景。與前四句相比,筆勢則由緩漸急,由柔轉剛,呈現出起伏跌宕。

D.全篇45字,卻尺幅萬里。分則一句一景,宛如七幅山水屏畫,合則構成潯陽江山的立體壯觀,好似一部名勝風景影片。其間遠近高低,動靜明暗,聲光色態,無不畢備。

46.下面是兩首元曲,對它們理解錯誤的一項是:(答案)

天淨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天淨沙即事

喬吉

鶯鶯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風風韻韻,嬌嬌嫩嫩,停停當當人人。

A、元曲分散曲和雜劇兩大類,散曲又有小令和套數兩種形式。此二首《天淨沙》均屬小令。

B、《天淨沙》是曲牌名,《秋思》和《即事》都是曲題名。

C、《天淨沙秋思》全篇28個字,沒用一個動詞,全由名詞和它的修飾語組合而成,但卻構成了一幅有機的圖畫,有一字千金之感。

D、《天淨沙即事》全篇28個字是由14個重疊字構成的,其中沒用一個動詞,但卻處處顯示出動態。

47、對馬致遠《天淨沙秋思》分析不當的一項是:(答案)

枯滕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A、用具有特點的景物寫秋,描繪了一幅絕妙的秋景圖。

B、景與情結合,表現了天涯遊子的悲涼感情。

C、“夕陽”、“天涯”交代了時間地點。“斷腸人”今夜宿誰家?在“小橋流水人家”。

D、讀者是隨着秋思滿腹的主人公的腳步、視線、思緒進入這幅畫卷的。

48、對下面一首元曲分析有錯誤的一項是:(答案)

在官時只說閒,得閒也又思官,直到教人做樣看。從前的試觀,哪一個不遇災難?百楚大夫行吟澤畔,伍將軍血污衣冠,烏江岸消磨了好漢,咸陽市干休了丞相。這幾個:般要安不安,怎如俺五柳莊逍遙散誕。

A、首句敘述自己在歸隱和爲官之間的矛盾心理,但還要在人前故作姿態,裝出若無其事的樣子。

B、第二句列舉歷史上屈原、伍子胥、項羽、李斯居官得禍的例子,揭露仕途險惡。

C、最後一句透過對比,總結歷史教訓,強調爲官的痛苦,爲表達主旨鋪墊。

D、這首詞不事雕琢,質樸明暢,句式於參差中見整傷,於整齊中顯變化,一韻到底,構成和諧而豪爽的特色。

49.閱讀下面一首元曲,完成①一②題。(答案)

功名萬里忙如燕,斯文一脈微如線,光陰寸隙流如電,風霜兩鬢白如練。盡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見,至今寂寞彭澤縣。

①對這首元曲的用典與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A.“功名萬里”用的是西漢張騫出使匈奴終封博望侯的典故。 

B.“斯文”一詞出自《論語》,“斯文一脈微如線”是說禮崩樂壞,儒道衰微。

C.“光陰寸隙”即平日我們常說的光陰如白駒過隙,流逝很快。典故出自《莊子》。

D.“彭澤縣”講的是陶淵明不爲五斗米折腰,辭官歸田園的故事。

②對這首元曲,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當官的整天把歸隱掛在嘴邊,真正的隱士又有幾個?可見他們口中的隱”,十有八九是假話。

B.這支小令不但諷刺了口是心非、表面斯文的假隱士時尚,連陶淵明也受到牽連,遭到譏諷。

C.“盡道”二字,冷峻已極,說盡了世道人心,帶有強烈的嘲諷意味。

D.小令末尾與“忙如燕”遙相呼應,兩相比較,活畫出官場競逐,如蠅嗜血的真面目。

50、對下列詩句解說不當的一項是:(答案)

A、“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末二句以寒梅開否之一問,表達了無限鄉思。

B、“嶺外音書絕,經冬復立春。近鄉情更切,不敢問來人。”其中的“不敢”表現了因不是衣錦還鄉而是落泊還鄉而產生的羞愧心理。

C、“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末二句以落日意象表現了作者的遲暮之感。

D、“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末二句抒發了一種急欲施展才能、幹一番事業的壯志豪情。

51.對下列詩詞句解說不當的一項是:(答案)

A.“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運用了擬人的方法。連蠟燭都在爲主人公的離別而傷心,則主人公之離別情可想而知。

B.“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這是寫羈旅生涯的名句,不用虛字,只將六種事物聯綴成可資讀者想象的圖畫,把“早行”的主題表現得很充分。

C、“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瘦”字一般用來形容人,這裏用來形容花,自有新意。人比花瘦,更見愁苦之深。

D.“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一“紅”一“綠”,色彩鮮豔。後兩句以典型物象表現了春末夏初的美景, 暗含着詞人的愉悅情感。

52.對下列古詩詞句中加點的詞理解不當的一項是:(答案)

A、“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運用了諧音雙關之法。表面指陰晴之“晴”,實際指感情之“情”。

B、“桃之天天,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灼灼”,字從火,本意明亮。詩中用來形容桃花,不僅使人想見盛開桃花的濃豔,而且使人想見其繁茂而充滿生機。

C、“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個“鬧”字,再現了紅杏枝頭蜂舞蝶飛的熱鬧景象,把爛漫的大好春光描繪得淋漓盡致。

D、“風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前二句皆以形容詞作動詞用,極其生動。“圓”寫出了中午陽光直射下的樹蔭的形狀,非常準確。

[參考答案] 

1、A(“遺篇”指《觀滄海》一詩。)

2、B(A項中,“灞涘”指霸陵而非河陽,“京縣”指洛陽而非長安;C項中,“佳期”指還鄉之期,這兩句詩寫作者想到還鄉無期,心中充滿惆悵,淚珠像雪珠一樣散落下來;D項中的兩句詩抒懷歸之情。這三項皆誤,只有B正確。)

3、D(這首詩寫後人的苛責無損於四傑的萬古流傳。)

4、C(不是“回憶過去”,而是希望將來有機會與李白再把酒論詩。)

5、C(“連營”指一個接一個的軍營,不是說將軍營連成一片。)

6、D(抒發思念故鄉之情。)

7、C(不是進行對比,而是實指所畫是天台山上的松樹。)

8、A(“秋”字表面上是寫時令,實際上是表達人的情緒。)

9、D(A項錯在“秋雨”,從第3句詩可知是春景;B項錯在“直接寫”;C項錯在“捕魚場面”,是寫春潮訊給漁人帶來歡樂。)

10、C(第三句是直接抒寫,無所謂“曲折”、“含蓄”。)

11、C(批判的是真正“不知亡國恨”的座中欣賞者--封建貴族、官僚、豪紳。)

12、C F(C項提到的“班師詔”旨在騙岳飛回京加以殺害,並非受賞休整,F項應釋爲:宋代衆多皇帝的陵墓隱沒在茫茫白露之中。)

13、C(尾聯用要離這一典故是慨嘆當時人重利輕義的行爲,一個“悵”字已能說明問題。)

14、D(“借取日光磨一鏡”並非指人在磨鏡,“主語蒙後省略”的說法是錯誤的。)

15、B(“慟”不是“痛”的通假字。)

16、F(本詩的基調是樂觀的。)

17、C(“中原”此指全中國。)

18、C E(A項“融情於景”應爲“融景於情”;B項不是“剪不斷,理還亂”的纏綿,而是以酒消愁的豪邁;D項錯,作者透過言愁更表現不與世同流合污的思想。)

19、①C(表現百姓寧可“同袍”“同澤”“同裳”也要奔赴戰場,共同殺敵,誓死衛國的精神。)

    ②C(表達慷慨從軍、團結一心、同仇敵愾、禦侮保國的中心思想。)

20、①C(“失蕭曹”的意思是相形之下使蕭曹失色。)

    ②D(本詩除遺像可算描寫外,其餘均爲議論,沒有描寫諸葛亮的形象。)

21、①D(“諫”是勸君主改正錯誤)

    ②B(這兩句詩直抒胸臆,向老朋友吐露內心的悲憤,“青雲羨鳥飛”寫詩人擡頭望高空飛鳥而頓生羨慕。)

22、①D(“金丹換骨”是指對詩歌創作規律的頓悟。

    ②C(描述的是發現創作規律的過程,而不是創作詩歌的艱辛。)

23、C(應表現詩人渴望效法諸葛亮鞠躬盡瘁幹一番事業的雄心壯志。)

24、①C(“夫妻別”是借指一般百姓妻離子散的悲慘遭遇。)

    ②C(三、四兩句採用對比和用典,說一般民衆的苦難比帝王妃嬪的愛情悲劇更慘。)

25、①D(“花”指國家。此句表明作者造福人類爲國效力的高貴品質。)

    ②A(由於詩人不滿現實辭官離京,因此心情是悲憤寂寞的。)

26、①D(末句是說畫家只是表現自己的閒情雅趣而不真實反映漁民的痛苦生活。)②D(此詩無對偶、誇張手法,可以說用對比手法,讓漁民的痛苦與畫家的閒情雅趣形成鮮明的對照。)

27、D(兩詩均爲浪漫主義色彩。)

28、B(錯在誤解了“百無聊賴”。)

29、①D(“只是……尊敬”說法錯。應該說她們的功勞不會下於那些武將謀臣,也應畫上做屈閣受到表彰和敬重。)

    ②B(“和戎”的女子並不都是公主,王昭君就只是宮女。)

30、①B(兩詩立意並不相同。)②B(袁詩爲七絕,也屬於近體詩。)

31、D(表現詩人對妻子的深切懷念。)

32、B(“東風”指陸游的母親、唐婉的婆婆。)

33、A(上閉一、二句用比喻手法。)

34、B(作者不便直說,只得轉而言天氣;表面形似超脫,實則深沉含蓄,細細體味,真是愁絕。)

35、D(詞的最後三句表明作者對亂離中的人民懷着無限同情。“南來雁”指南下躲避戰亂的人)

36、C(白詩的意義遠比王詩深刻。王詩雖然在藝術上是成功的,但從思想內容看,只有對秋娘經歷的描述和感嘆,就事論事;而白詩則塑造了琵琶女的典型形象。)

37、B、E(A項錯在“直抒胸脯”;C項不對,從“無情”知柳絮不解人意;D項的“讚美‘孤花’”錯誤,而是借“孤花”抒發深沉的感慨。)

38、①C(是行人在心裏對淚眼盈盈的閨中人深情的體貼和囑咐:你那樣憑高倚欄遠望,又能望得見什麼呢?“危”,高也。)②D(這首詞上闕寫行者的離愁,下闕寫行者的遙想,細膩地表現了一個男子的離愁別恨。)

39、①A(應解釋爲:大雁也不願停留,一直飛向衡陽。)②C(應是表現將軍和征夫的思想感情。)

40、①B     ②D

41、①D     ②C   ②D

42、①A(如果“秦娥”是主語,那麼“夢斷秦樓月”作謂語)②A(毛詞的人物是紅軍,不能說“沒有人物活動”。)

43、B(以梨花喻梅花,虛寫梨花,實寫梅花。)

44、①C(只指諸葛亮輔佐的霸業最終落了空。)②D(錯在“有功而不得善終”,應是對歷史一去不復還的唱嘆。)

45、①A(寫遠景,“青如澱”不能理解爲“草木蔥蕪,青翠欲滴”。)      ②C(筆勢應是由急漸緩,由剛轉柔。)

46、C(《秋思》有動詞,如“夕陽西下”的“下”,“斷腸人在天涯”的“在”。)

47、C(“斷腸人”並沒有宿在“小橋流水人家”。)

48、C(不是作“鋪墊”,而是表現主題。)

49、①A(用的是東漢班超封侯萬里事。)②B(不曾譏諷陶淵明,而是慨嘆未見有幾人真正追隨其後。)

50、A(問梅花的消息,是用梅花來概括其他事物,表示作者愛好芳香純潔事物的高尚情操。)

51、D(從“流光容易把人拋”可知“暗含着詞人的愉悅情感”錯。)

52、C(從“綠楊煙外曉寒輕”可知寫的是初春的景色,呈現一派盎然的春意和蓬勃的生機,但不是“爛漫的大好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