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三步走提高作文教學有效性三步走提高作文教學有效性三步走

內容提要:

三步走提高作文教學有效性三步走提高作文教學有效性三步走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爲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性,我採取了“三步走”訓練法。一、有“模”可仿。教師先要爲學生提供可模仿的內容。二、循“練”漸進。先定出訓練計劃,結合學生實際水平有針對性的列出詳細的訓練點,然後針對這些訓練點專題化訓練。三、“秀”出個性。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前提下培尖補差,因材施教。這些做法是我在作文教學中的嘗試,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作文教學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今後我要做的還很多。

主題詞:初中   作文教學   訓練法

正文:

作文是衡量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尺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是語文的“半壁江山”,這是多年來爲人們所共識的。目前所用教材一直沒有專門的作文教材,大綱對作文教學有總的目標要求,但訓練的具體內容,每項具體內容所應達到的具體標準,訓練的先後步驟等,在教學實踐中常常是並沒有得到認真的思考與研究。作爲體現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作文如何教,歷來受人關注,特別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作文該怎樣教,確也讓我們第一線的老師感到迷惘。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①要求學生作文,要情感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要求作文教學貼近生活,培養學生觀察生活、感受生活、表現生活的能力。可在高中招生規模不可能短時間內大幅度擴大的今天,初中語文教師教學的升學壓力不可能減輕,我們更必需正視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這似乎有與素質教育相背道的嫌疑。其實,應該說,培養學生的作文能力,也是素質教育,這與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並不衝突。我近幾年一直任教九年級語文,在教學實踐中摸索着,試圖使作文教學思路更明晰一些,教得更輕鬆一些,學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得快一些。爲提高作文教學有效性,我採取了“三步走”訓練法,介紹如下。

一、有“模”可仿

模仿是人類學習,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學生的心理特點之一。模仿的特點在於針對性強,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又收到了明顯的效果。葉聖陶先生有一個著名的觀點,“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②。 學生的模仿性很強,先仿寫範文對逐步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在指導學生作文時,可訓練學生先仿寫句子,再仿寫片段,最後仿寫範文,讓學生從範文中體會各種寫作方法的技巧和語言。

教師先要爲學生提供可模仿的內容,僅僅靠課文是遠遠不夠的。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必須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每一個人,憑直接經驗,對社會的瞭解總是有限。要積累素材,也不可能樣樣親歷,這就必須學會多積累間接經驗。而獲取間接經驗的最有效途徑便是閱讀。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是獲取寫作範例的重要途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是前人在讀寫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讀書是吸收、積累的過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語言的表達方法都在不知不覺中儲存起來,一旦需要,這些儲存就會蜂擁而至,跳出來供你應用。九年級的課程較爲緊張,但我還是每週擠出一節課(固定)讓學生自主閱讀,可以是作文書,可以是名著,也可以是《讀者》、《意林》之類的期刊。我發現,這節課深受歡迎,連最調皮的都看得很認真。在臨近下課時,我會對學生進行抽問,讓他談談自己本節課的收穫。積累多了,潛移默化,學生們便會自覺不自覺的進行模仿。當然,不能機械的模仿,不能照範文生搬硬套,不能一寫人物外貌就是“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樑、櫻桃小嘴、彎彎的柳葉眉、紅紅的臉蛋”等。這就不是“仿”,而是“抄”。這是我們老師在作文教學時不希望看到的現象,但它確實存在。因此,老師在教學生寫作的過程中不能使學生的思維受到約束,而要讓他們有自己的思維特點。這就需要透過進一步的延伸訓練來完成。

二、循“練”漸進

只有寫,才能真正會寫。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覆歷練;寫作也一樣,訓練達不到一定強度或熟練程度,就難奏效。寫作更是一種創新,必須在反覆實踐中體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規律。

讓學生堅持寫日記是一個很好的練筆方法。讓他們每天都去記,自己看到的、聽到的一些人、事、景、物,感受到的周圍的變化以及從一天的學習生活中得到的一些感悟,皆可記下。一步一個腳印,慢慢來,循序漸進,寫作水平也就能不斷提高。可是到了九年級,學生的`時間實在緊張,我也只能在課堂45分鐘這一畝三分地裏做文章,當堂訓練,使出渾身解數來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借鑑某些名家的做法,先定出訓練計劃,結合學生實際水平有針對性的列出詳細的訓練點,如記敘文就可以劃分構思、選材、描寫、線索、場面、結構等等;然後針對這些訓練點專題化訓練。訓練點確定之後,具體訓練分五步完成: 

(1)知識示範:教師按訓練點精心備課,用至少一節課給學生講清該訓練點的知識要點,基本要求,基本技巧。並透過一定數量的範文分析,或者教師當場作文圍繞該訓練點作比較具體的示範。講清系統知識,學生作文有章可循;教師做好示範,學生訓練有“法”可依,避免了寫作的盲目性。學生的寫作實際上就是仿寫,因此知識示範就顯得尤爲重要。

(2)分層訓練:與一般的訓練不同的是,分層訓練是教師擬出從一般性的基礎題到有一定深度的提高題,使能力強的學生與能力弱的學生量力而行,分別選擇不同的題作文,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個別差異,避免全班“齊步走”,以達到因材施教逐步提高的目的。 

(3)自評互評:傳統的作文“精批細改”的弊端已是有目共睹,教師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且效率低下,學生並不領情常是一塞了之,正所謂“作文一筆糊塗帳,改與不改一個樣”。而把批改權交給學生,既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又能使學生互相借鑑間接增強學生作文能力。當然,在交給學生自批互批之前,教師應做好示範,先教給學生評改方法,規定修改符號,明確修改程序。學生可交換互批,也可結成評改小組討論批改,可固定批改對象,也可經常變換。 

(4)快速批閱:這一步主要由教師來完成。經過學生的互批互評。一篇文章的格式、書寫、用語、中心、選材、結構等基本內容的好壞優劣已基本清楚,教師可以集中精力圍繞目標看學生的作文是否達到了要求,同時也酌情處理一下互批互評中的不當之處。 

(5)講評再練:同批閱目標的相對單純一樣,講評也集中在本次訓練的情況上,其它方面的內容已無須羅嗦。最好是把優秀的文章與代表傾向性問題的文章印發給學生,透過集體討論教師點撥以讓學生明確好在何處及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在專題化訓練中,講評絕不是一次作文的結束,除一部分確實已掌握該訓練點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者外,餘下的學生將再次認真審視自己的作文,直到教師認可自己滿意爲止,這大大有別於傳統的作文訓練寫完改完講完一塞了事的簡單重複。 

三、“秀”出個性

我們語文教師,每教一屆學生都會遇上幾個表達能力比較理想的學生,也會遇到幾個連自己的作文都讀不通的學生。如果不分彼此,一視同仁的進行訓練的話,勢必造成好學生“泯然衆人”,後進生“雲霧山中”的結果。

怎樣才能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前提下培尖補差因材施教,這裏就有個掐時間的問題。我是這樣做的:根據作文批改後的學生情況,每週確定2到3人,利用每天搞衛生的那個大課間單獨輔導。對那些表達能力有一定基礎的學生,多作一些選材角度、思維方向、立意技巧、謀篇方略上的點撥;對寫作水平一般的學生多作些審題思路、選材角度、結構入格的指導;對寫作水平較差的學生多作一些記敘要素、結構入格的要求,這樣逐步向“我手寫我心”的境界靠攏。

經過“三步走”訓練,學生們的寫作興趣越來越濃,遇到徵文比賽也能積極參加了,並且在各級各類作文比賽中獲得了非常優異的成績。

以上這些做法,是我在作文教學中的嘗試,也比較稚嫩。作文,是一種複雜的精神活動,而作文教學又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細緻的系統工程。在這項工程中,要做的還很多很多。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參考文獻:

①教育部.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版

②《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版

 

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