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最是動人一細節(網友來稿)

江蘇省興化中學 王廣清

中國古典詩詞一般篇幅短小精悍,但形象鮮明,而鮮明的形象和細節描寫是分不開的。不少優秀的詩人常常“抓拍”特寫鏡頭,透過傳神的細節描寫來打動讀者,2004年高考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安徽等省卷就是從這一角度來命題的,命題人提供的鑑賞材料是張籍的《秋思》:“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考題是:王安石評論張籍詩歌的風格是:“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試析張籍此詩寫了生活中哪個“尋常”的細節?表達了他什麼樣的情感?應該說,題幹先引王安石對張籍詩歌的評價“看似尋常最奇崛”,又問“哪個”細節,因此,要求是很清楚的,就是要找出詩中最典型的一個細節。有些考生將全詩所寫都作爲細節或是說“寫信”是細節,有些是將後兩句都作爲細節,都未能突出說明“又開封”這一最典型細節,或者說,有不少考生並沒有真正理解“細節”的含義。本詩表現的是遊子對故鄉的思念,前三句平平常常,“意萬重”也好,“說不盡”也好,只是一般地直抒胸臆,動人的亮點在最後一句“行人臨發又開封”,它使境界突現,形神逼露,難怪潘德輿在《養一齋詩話》中,推崇爲“七絕之絕境,盛唐巨手到此者亦罕”。答案表述要力求精練,可這樣表述:詩中作者寫了這樣一個細節:家書將要發出時,又覺得有話要說,故“又開封”。作者客居洛陽見秋風起,

從而引起對家鄉親人無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開啟信封補寫。

抓住詩中的細節描寫,是深入領會詩意的一個重要環節。從詩歌創作的理論上來說,細節也叫“有包孕的片刻”,也就是最有情趣、最耐人尋味、最能引起人們想象的片刻,它可以使讀者賞心悅目,獲得審美愉悅。如李白《送友人》中的“揮手自茲去”,可以算是一個較爲典型的例子,但遺憾的是,往往被許多人忽略了。人們只注意“蕭蕭斑馬鳴”這一典故的使用,稱讚其達到“鬼斧神工”佳境,卻隻字不提“揮手”這一淡到極點的細節描寫。其實,淡到極點,也就妙到極點,你看,無論是行人還是送別的人,大家都沉浸在深深的別情中,儘管心中有“不盡長江滾滾來”般的別情,但爲如刀似的別愁所割斷,心知“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卻只能“欲說還休”,欲哭無淚,把千言萬語都融在這一“揮手”之中,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最佳境界,要不然的話,這一細節動作何以流傳至今,千年不衰?而柳永《雨鈴霖》中的“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則更爲典型,詞人選取了分手在即的一個細節,以特寫的方式呈現在讀者眼前。男女主人公緊緊握住對方的手,互相注視,淚眼汪汪,他們一句話也沒說,已經到了哽咽不能語的地步。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靜態的畫面一下子具有了生動的活力,在這種相對無言的靜默中,離別的惆悵卻似陰霾一樣,從一雙有情人的心間瀰漫開去,遮蔽了整個世界,此一去,天涯相隔,前路迷茫,愁雲慘淡,怎一個相思了得啊!正是這種最具生活意味的'細節的選取,才使詞作有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內含,深深地震撼讀者的心靈。再看黃庭堅的《新喻道中寄元明》:“中年畏病不舉酒,孤負東來數百觴?喚客煎茶山店遠,看人獲稻午風涼。但知家裏俱無恙,不用書來細作行。一百八盤攜手上,至今猶夢繞羊腸。”本詩尾聯抓取“一百八盤攜手上”中的“攜手”這一細節,非常準確而又生動地表現出詩人兄弟之間的深厚親情。作者侃侃道來,充滿親情,不須雕琢,自見意切。

的確,運用細節描寫,能夠使詩歌走出平庸,平中見奇,有點鐵成金之妙。當然,藝術描寫的手法是多種多樣的,就詩歌來說,諸如比喻、誇張、景物烘托、虛實相生等等,都是成功的藝術手法,而運用活生生的細節,以細節爲中心組成全篇,往往能顯得凝鍊、集中、韻味無窮,這樣的佳作比比皆是。

詩聖杜甫就善於捕捉富於表現力的、能夠顯示事物本質和人物精神面貌的細節。如“長者雖有問,役夫敢伸恨?”(《兵車行》)便是這樣一個細節,它不僅揭示了那個役夫“敢怒而不敢言”的痛苦心情,而且也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殘酷壓迫。又如用“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石壕吏》)這一細節暗示出老婦竟被拉走的慘劇,而《麗人行》中則用“犀助厭飫久未下”這一小動作來刻畫那班貴婦人的驕氣。

再如對於暴露楊貴妃貪食荔枝的腐化生活,史書有詳細地記載(見《新唐書楊貴妃傳》,李肇《國史補》“楊貴妃好荔枝”條),蘇東坡也以較長篇幅作了淋漓盡致的描繪(見《荔枝嘆》),而在杜牧的筆下,僅凝結成四句小詩:“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過華清宮》)詩人僅攝取楊貴妃看到跑馬飛送荔枝的人發出會心一笑的細節入詩,一切盡在不言中。詩人的隱諷態度在於“妃子笑”與“無人知”,由此可見,千里迢迢飛送荔枝,完全爲了博得一人的歡心,至於外人是不知內情的,看到快馬飛馳的緊急情況,或許以爲是爲了軍國大事呢?正是“妃子笑”這一細節,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有力地諷刺了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淫逸誤國。

又如元稹的小詩《行宮》,寓引古鑑今之意,抒憑弔今昔之情,向來極負盛名。詩云:“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唐詩別裁》說它:“只四語已抵一篇長恨歌矣。”《養一齋詩話》稱它:“一十個字,足賅《連昌宮詞》六百字,尤爲妙境。”究竟妙在何處呢?原來詩人正是別出心裁地選取了白頭宮女“閒坐說玄宗”這一細節來組成全篇。按說,這些宮女從紅顏到白髮,在冷宮痛苦熬煎了一生,其罪,非玄宗而誰?她們應該怨玄宗、怒玄宗、恨玄宗,然而,詩人拋開了許多激烈的事情不用,只是讓這些宮女,閒坐無聊,數說玄宗昔時的繁華,談資以消磨時光。如今,她們既不憤激,也沒有感嘆,只是麻木地說說而已,甚至談起自己的過去,像談論別人的故事一樣,心如死水,無怨無恨。“閒坐說玄宗”看似輕筆帶過,然而,厚積薄發,蘊含了詩人多少不勝今昔之感慨!所以,沈德潛贊曰:“只說玄宗,不說玄宗長短,佳絕!”

下面的詩句,也都是以細節描寫爲中心組織全篇,顯得搖曳多姿,各顯其妙。請看:“鳴錚金慄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李端《聽箏》),以“時時誤拂弦”的細節,傳達出人物微妙的心理情態;“禁門宮樹月痕過,媚眼惟看宿燕窩。斜拔玉釵燈影畔,剔開紅焰救飛蛾”(張祐《詠內人》),以“剔開紅焰救飛蛾”的細節,表現了宮女幽居深宮的哀怨;“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烏衣巷》),透過“燕子飛入尋常百姓家”這一細節,抒發了古今盛衰的感慨;“驢肩每帶藥囊行,村巷欣欣夾道迎,共說向來曾活我,生兒皆以陸爲名”(陸游《山村經行因施藥》),運用細節使詩篇洋溢着生動、活潑的氣息,大有奇趣。

總之,在古典詩歌中,細節描寫同樣有着奇妙的作用,細節在作品中不是孤立的,也不是機械拼湊的。判斷細節的價值,一要看它是否有益於主題思想的闡明,二要從作品的整體來考察,看它是否是作品的有機組成部分。不表現思想的,遊離主題的細節,無論怎麼生動,也是沒有意義的。同樣,給作品隨便拼湊,硬貼上去的裝飾細節,也是多餘的。它是非常重要的詩歌要素,一首細節生動的詩應該讓我們不單看到畫面似的形象,也應該讓我們從中體會到情感的具體發生。

作者郵箱:

標籤:來稿 最是 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