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陳情表》教案彙總五篇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陳情表》教案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陳情表》教案彙總五篇

《陳情表》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誦讀課文,明確文章大意,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詞語,充實文言倉庫,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2、透過反覆誦讀,體會作者在敘事中表達的至真至誠的苦情、親情、忠情。

3、激發學生孝親意識,繼承古人孝敬長輩的傳統美德。

【教學重難點】體會作者於層層敘事中表達的衷情,繼承古人孝敬長輩的傳統美德。

【教學方法】:

誦讀法、點撥啓發法、合作探究法

【預習檢測】

1、給下列加點詞語注音:

臣以險釁( ) 憫( )臣孤弱 夙遭閔( )兇

終鮮( )兄弟  常在牀蓐( ) 猥( )以微賤

責臣逋( )慢 猶蒙衿( )育  寵命優渥( )

豈敢盤桓( ) 有所希冀( ) 日薄( )西山

除臣洗( )馬 逮( )奉聖朝  過蒙拔擢( )

門衰祚( )薄 更( )相爲命

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並解釋

臣以險釁,夙遭閔凶( ) 常在牀蓐( )

零丁孤苦( ) 四十有四( )

【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匯入新課

有一位蜀漢舊臣,幼年父親早死,母親改嫁,和祖母相依爲命。蜀國滅亡後,新帝晉武帝多次徵召他爲官,可這時祖母已是96歲高齡,疾病纏身,生活不能自理,如果赴朝爲官他就沒有辦法孝敬祖母,同學們你們說他該怎麼辦?他寫了一篇表文婉言辭謝,據說晉武帝看了他的奏表後很受感動,特賞賜給他奴婢兩人,並命郡縣按時給其祖母供養。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表文。

(二)預習檢查,解讀文題

1、檢查預習

小組自查,抽查部分學生,讓他們介紹作者、寫作背景以及文章體例,解釋“夙、兇、薄、息、尋、除、拔”等字的意義。

2、提問解題:本文是誰在陳情?向誰陳情?爲何陳情?

小組搶答陳述

李密( 224 - 287),西晉犍爲武陽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時師事著名學者譙周,以學問文章著名於世。曾出仕蜀漢擔任尚書郎,屢次出使東吳,很有才辯。晉武帝徵爲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辭不應徵。

晉武帝。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爲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爲籠絡人心,對蜀漢士族採取懷柔政策,徵召蜀漢舊臣到洛陽任職。

向君王上書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暫不能應徵,請求辭官終養祖母的衷情。

(三)初讀感知,明確內容

1、自讀課文,說說四段文字分別寫了什麼內容。

教師總結:第一段 孤苦無依母孫相扶(身世悽苦,祖母撫養恩深似海;人丁衰微,作者盡孝責無旁貸。)

第二段 朝廷恩遇進退兩難(進,無以報答祖母養育之恩;退,不能回報朝廷知遇之情。)

第三段感激君恩 感念母恩(感激朝廷知遇之恩,感激祖母撫養之情。)

第四段先孝後忠忠孝兩全(願乞終養,報答祖母養育之情;保卒餘年,盡節陛下知遇之恩。)

(四)誦讀文字,體會情感

1、教師範讀。

學生談感受,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調——婉轉悽切、真摯動人。

幻燈展示誦讀提示:悲的感情“氣沉聲緩”

急的感情“氣短聲促”

重點指導以下句子:臣以險釁,夙遭閔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2、小組朗讀

以小組爲單位互讀互評,揣摩情感,感受節奏、重讀、語氣的運用,最後推選一名同學進行誦讀PK

3、誦讀PK

每組派一名同學選讀文字,評選最佳誦讀選手。

4、反覆誦讀,體會作者在文章中陳了什麼情?

教師補充:李密原是蜀漢的舊臣,故國滅亡才三四年,難免有傷感之情,又因爲司馬氏陰險多疑,前朝的臣子改事新朝難免有戒心,所以李密均以侍奉祖母爲由,均辭命不從。在封建社會裏,違抗君命是大逆不道的行爲,更何況是一個“至微至陋”的蜀漢降臣。

學生的回答可以不拘泥於孝情和忠情,可談孤苦之情、感恩之情、兩難之情、恐懼之情,對舊朝的忠心,對司馬氏政權的戒心,等等。

5、集體有感情地誦讀全文,結束文字學習。

(五)拓展延伸,抒寫孝情

過渡:李密至孝,與祖母相依爲命。文中所寫皆是真情實意。爲了喚取晉武帝的同情心,作者不是直陳其事,而是悽切婉轉地表明心意,層層陳情,同學們認爲哪種情感最爲重要。圍繞着“忠”“孝”二字反覆陳述自己家庭不幸,與祖母相依爲命的苦況親情,表達對新朝寵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順祖母的哀哀衷情。

播放組圖,配音解說。

2、請以“爸爸,媽媽,我想對你說”爲題寫一段話。

(六)作業

1、整理課文中的成語

2、反覆誦讀,揣摩文章的語言藝術

【小結】

《陳情表》的動人之處就在於它陳孝情情真意切。十七八歲的年紀始終關注的永遠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愛情,最易忽略的卻常常是親情、孝情。希望李密對祖母的烏鳥深情能讓我們有所感悟,有所行動,爲親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卻真誠的回報。

【板書設計】

《陳情表》教案《陳情表》教案忠 陳情 孝

(先盡忠,後盡孝)

《陳情表》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透過對重點字詞的探究,瞭解文中蘊含的情感,梳理文章的脈絡

2.透過配樂朗誦全文,感知本文陳情於事、悲惻動人的風格特點,體悟本文獨特的魅力

3.培養學生質疑的精神,激發對古文的興趣

教學方法:誦讀法、探究法多媒體輔助

一、匯入課題,瞭解文體

以補充書下的註釋,寫作的時代背景匯入

1.寫作背景簡介司馬懿、司馬昭、司馬炎

2.表

表是古代臣子陳述己見的奏章是古代的一種文體是古代臣屬給君王的上書內容多是勸進、辭免、慶賀、貢物等它與一般上書奏摺的不同在於常含有表示陳情、訴說心曲的意思如諸葛亮的《出師表》補充:這類文章戰國時稱書,漢代分爲四類:章、奏、表、議其中“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異”

二、咬文嚼字,追根溯源

1.探究“臣、陛下、除”,瞭解典故“結草銜環”

總結:晉武帝有招攬之心,李密言有報恩之意

2.緊扣文字分析李密和祖母的境況重點探究“吊”“夙嬰疾病”“聖”

總結:李密用“孝”來力辭不就

3.“孝”是優良傳統,引《詩經》

三、誦讀涵泳,體味真情

蘇軾曾說:“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我們不一定流淚,但是應該以情帶聲,讀出真情那就需要我們理解文章

李密的這篇《陳情表》終於打動了晉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後說:“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詔, 準如所請晉武帝嘉勉他的孝心,賜給奴婢兩人,使郡縣供養他的祖母劉氏亡後,他喪限期滿,才入京任太子洗馬,後官至漢中太守

四、歸納重點,總結全課

總結:“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陳情表》教案 篇3

一、匯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李密的《陳情表》。

宋代學者說:“讀諸葛亮《出師表》不墮淚者,必不忠;讀李密《陳情表》不墮淚者,必不孝。”

《古文觀止》也評價,這篇文章吐露的是“至性之言,自爾悲惻動人”。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這篇流傳千古的至孝美文。

二、 讀課文

文言文學習最好的方法就是誦讀,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朗讀這篇文章。誦讀

時要注意讀準字音,讀清句讀,讀出你領悟到感情。(教師範讀,學生朗讀前教師先進行朗讀指導,學生讀後要稍加點撥)

三、 分析文章

這篇文章的題目是“陳情表”,“表”這種文體,我們在初中就接觸過,學習過《出師表》,表:古代一種文體,是古代臣屬給君王的上書,內容多爲勸諫、辭免、慶賀、貢物等。它與一般上書奏摺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常含有表示陳情、訴說心曲的意思。

1 ) 本文既然課題爲《陳情表》,是誰陳情?

明確:李密( 224 - 287 ),西晉犍爲武陽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時師事著名學者譙周,以學問文章著名於世。曾出仕蜀漢擔任尚書郎,屢次出使東吳,很有才辯。晉武帝徵爲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辭不應徵。

2 )向誰陳情?

明確:晉武帝。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爲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爲籠絡人心,對蜀漢士族採取懷柔政策,徵召蜀漢舊臣到洛陽任職。

3 )陳什麼情?

明確:向君王上書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暫不能應徵,請求辭官終養祖母的衷情。

4 )但我們需要知道的是,李密陳情的對象不是一般的讀者,而是靠殺戮和陰謀奪得政權,爲人陰險多疑的晉武帝司馬炎,那李密要如何去構思這樣一篇文章,如何去表達才能既不招禍,又達到自己的目的,讓皇上答應他的請求呢。在李密寫給晉武帝的這篇表文中,主要是牽涉到了三個人物,他們是(祖母、晉武帝和李密自己),

那圍繞着三個人物的關係,李密都陳述了哪些方面的情呢?

明確:文中李密陳述的自己對祖母的孝情,對晉武帝的忠情,還有自己內心當中因身世悽苦,因不能做到忠孝兩全而產生的苦情、爲難之情。

研讀課文的第一段。

5 )看看李密是如何來陳述這些“情”打動晉武帝的。

開頭兩句“臣以險釁,夙遭閔凶”,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我因爲命運不好,從很早的時候就遭遇了不幸的事情。)

這句話在這一段中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總攝、統領的作用,統領全段)

爲什麼說是統領全段呢?李密都遭受了那些不幸?

明確:四層不幸

一層:父死母嫁。

二層:從小就體弱多病,祖母照顧。

三層:家中人丁衰微。

四層:祖母長年臥病在牀,生活不能自理。

6 )作者開篇便述說自身遭遇不幸的苦情,以及和祖母相依爲命的關係,目的是什麼?能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明確:讓晉武帝瞭解自己的苦處,並以此表現祖母對自己的養育之恩情深似海,希望藉此能夠打動晉武帝,博得他的同情,使其能設身處地爲自己想想,不再徵召自己出仕。 作用:輔墊。

7)在感情基調方面這一段又有什麼作用?

明確:奠定了文章悲涼的感情基調,讓晉武帝一開始便落入了悽苦悲涼的氛圍之中。所以應該讀出(沉重、悽苦),讀第一段。

研讀課文第二段。

8 )李密本不能出仕,但朝廷卻又對他步步緊逼,朝廷逼迫的句子是哪些?

明確:“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9 )李密陷入了怎樣的處境當中?課文是怎麼說的?(“臣欲奉詔奔馳……實爲狼狽”)

進退兩難的窘迫境地。“進”難在哪?“退”又難在哪?(進則無以報答祖母的養育之恩,退則不能回報朝廷的知遇之恩)

10)從本段中我們看到的是李密的態度堅決呢,還是他的哀婉陳情?

明確:詞意悽惻婉轉,恭謹虔誠,外表象是俯首乞憐,令人同情。實質是態度堅決,還是不去應徵。

(讀第二段)

研讀課文第三段。

11)作者在前兩段中動之以情的陳述了自己忠孝不能兩全的困難,這樣就能使晉武帝消除對自己的疑心嗎?這一段的第一句,李密提到了“聖朝以孝治天下”這一晉朝的治國綱領,這有什麼作用?

明確:提出一個終養祖母的“理論依據”,曉之以理,使之合情合理有合法。

12)古人講,一臣不事二主,如果李密不出來做官,就必須去把這個問題解釋清楚,打消晉武帝的疑慮,表明自己的忠心。他是怎麼說的?

明確:“臣少仕僞朝,歷職朗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中心意思就是想說:自己現在不出仕做官,絕不是要保守什麼名節,唯一的原因就是祖母年紀大了,已經氣息奄奄,朝不慮夕了。況且我對新朝給我的恩遇,充滿了感激,我一個亡國賤俘,怎麼敢有什麼非分之想呢。

這一部分主要是“曉之以理”了,於情於理,我李密對祖母都應是“區區不能廢遠”,讓人無法拒絕這合情合理的請求。

(讀第三段)

研讀課文第四段。

13)在此基礎上,李密提出了自己“願乞終養”的請求,而且還提供了一個能夠解決盡孝與盡忠兩者矛盾的辦法,是什麼?課文中怎麼說?

明確:先盡孝,後盡忠。文中: “臣密今的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及文章最後李密再表忠心:“生當隕首,死當結草”。暗示自己一定會在盡孝後再盡忠,徹底打消皇帝疑慮,進而達到了陳情的目的。

四、結束語:《陳情表》的動人之處就在於它陳孝情情真意切。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十七八歲的年紀始終關注的永遠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愛情,最易忽略的卻常常是親情、孝情。希望李密對祖母的烏鳥深情能讓我們有所感悟,有所行動,爲親人捧上微薄但卻真實的回報。

五、作業:

《陳情表》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至真至誠的親情忠情;

2、引導學生賞析本文文思縝,脈絡分明,陳情於事、寓理於情的構思藝術和駢散結合形象生動的語言藝術;

3、繼續指導學生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和相關文化常識;

教學時數: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指導學生熟讀課文,背誦第一、三段,整體感知課文大意;

2、指導學生積累文言詞語及相關常識。

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題

以簡介作者及後人對該文的評價匯入。

李密自幼喪父,母改嫁,賴祖母劉氏撫養無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於鄉里。李密爲人剛正,頗有文名,年輕時曾仕蜀漢,表現出相當高的外交才能。晉武帝爲穩定局勢,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號。爲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薦爲“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應召。後來晉武帝徵召他爲太子洗馬,催逼甚緊,於是寫下了《陳情表》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爲理由婉言辭謝。

文章言辭懇切,真摯動人。人言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

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並論,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當強烈的感人力量。

二、熟讀背誦

1、學生輕聲誦讀課文,對照註解,自己初步疏通課文;同時提醒學生注意以下詞句:

1、注意以下加黑字的讀音和在詞義:

臣以險釁夙遭閔凶門衰祚薄日薄西山煢煢孑立牀蓐

猥以賤微生當隕首責臣逋慢猶蒙矜育過蒙拔擢寵命優渥

期功強近終鮮兄弟除臣洗馬劉病日篤更相爲命

2、注意以下加黑虛詞的詞義和用法:

以:臣以險釁臣以供養無主猥以微賤臣具表以聞聖朝以孝治天但以劉日薄西山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

3、注意以下加點的實詞:

慈父見背二州伯牧所見明知形影相弔晚有兒息逮奉聖朝察臣孝廉舉臣秀才拜臣郎中拜表以聞尋蒙國恩除

臣洗馬猶蒙矜育不矜名節願乞終養聽臣微志庶劉僥倖不勝…之情臣之辛苦

4、注意以下句式: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2、簡要疏通以上詞句。

3、指導學生朗讀全文,提醒學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調。

第一段:悽苦,悲涼;

第二段:感激,懇切;

第三段:真摯,誠懇;

第四段:忠誠,懇切,期待。

4、指導學生背誦第一段。

總起:臣以險釁,夙遭閔凶

父死母嫁

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祖母撫養

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

少年多病

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無親無戚

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祖母病臥

而劉夙嬰疾病,常在牀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5、熟讀第二段。

6、指導背誦第三段。

孝治大道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爲尤甚。

不矜名節

且臣少仕僞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寵命優渥

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祖母病篤

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不能廢遠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祖孫二人,更相爲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7、熟讀第四段。

8、解題:討論:結合上節課反覆誦讀課文的體會,你認爲“情”在本文中有哪幾層含意?。

引導:本文的題目是《陳情表》,“表”是什麼呢?是一種奏章,用於臣下向君主陳請謝賀。那麼,李密的這個奏表,題爲《陳情表》,“陳”是陳述的意思,“情”註解沒有,那是什麼呢?提示:情:

○1情況(事實);

○2衷情(孝情、忠情);

○3情理(忠孝之道)。(投影)

9、完成課後練習和同步訓練。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引導學生賞析本文文思縝密,脈絡分明,陳情於事、寓理於情的構思藝術;

2、引導學生賞析本文形象生動駢散結合自然精粹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題

背誦第三段匯入。

二、賞析構思藝術

1、討論:在陳請終養祖母這個要求時,李密碰到了什麼困難?

引導:作者處在一種忠孝兩難的矛盾境地裏,請大家把作者的這種矛盾境地讀出來。

進一步引導:什麼地方寫了“孝情”?

第一段,請一二組同學朗讀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

進一步引導:什麼地方寫“忠情”?

第二段,請三四組同學朗讀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過蒙拔擢,寵命優渥。

2、祖母情深似海,聖上恩重如山;在這樣一個二難的境地裏,李密是被動的,言辭稍有不慎,不僅達不到陳請的目的,還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下面我們來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變被動爲主動的。

身世孤苦悲涼

孝情

祖母情深似海孝治天下(理)盡忠日長揭示矛盾分析矛盾解決矛盾先盡孝後盡忠

沐清化蒙國恩祖母病篤(情)盡孝日短

忠心

聖朝恩重如山

3、思考討論:請補寫出“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爲尤甚。”後面省略的一句話,並想想作者爲什麼要省略這句話?

引導:這個一個三段論式的推理,作者大前提,小前提,但結論卻沒有說,請你說出結論,並想想作者爲什麼不把這個結論直接了當地說出來,而是宕開一筆,寫自己少仕僞朝的`事?

提示:故臣當終養祖母,不能廢遠。

4、思考:假設你是晉武帝與李密面談,此時在此處李密直接提出了終養祖母的請求,你晉武帝能不能一兩句話就把李密駁得啞口無言?

引導:晉武可能會說,既然你要終養祖母以盡孝心,爲什麼在蜀漢你又出來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這段歷史是不能迴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跡:一仕僞朝“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二在聖朝“寵命優渥,豈敢盤桓”讓晉武明白自己的忠心。

道理,實情也表白,最後再以一幅祖母病篤圖深深打動了晉武,讓他明瞭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爲祖母病重,從而提出不能廢遠的要求。

提示:李密在分析矛盾時將孝治天下的理與祖母病篤須盡孝的情作了對照,應作什麼選擇其情理不言而喻。(投影)見上圖

5、朗讀思考:李密最後提出解決盡孝與盡忠兩者矛盾的辦法是什麼?他是怎樣提出這個辦法的?

引導:作者以列數字作對比的方式提出了先盡孝後盡忠這一解決矛盾的辦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後再表忠心,不容晉武帝置疑,不得不答應李密的陳請。

提示:盡忠日長,盡孝日短:先盡忠後盡孝。(投影)

6、小結:將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調整一個位置,先講理後講情好不好?

引導:出於情,歸於理,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陳情於事,寓理於情。總之,全文首先陳述個人悲慘遭遇及家庭悽苦,突出母孫的特殊關係,作爲陳情的依據。繼則寫自己願意奉詔,但又以劉病日篤,處於狼狽之境,藉以博取晉武同情。再則擡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懇求準如所請。同時更表明自己心跡,排除了不願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後提出解決矛盾的方案。全文構思縝密,脈絡分明,具有很強的邏輯力量。

三、賞析語言

有好的構思,還要有恰當的語言來表達,這樣文章的力量才能發揮出來。《陳情表》明顯的保留了賦的語言特點。《古文觀止》評論《陳情表》的語言,說它“至性之言,悲惻動人”;有人說,《陳情表》的語言是有形的,有聲的;讀《陳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弔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惻,看到帝王微笑背後的惱怒,看到作者誠惶誠恐的怖懼……;你還可聽少年的無助哀嘆,老人病中無奈的呻吟,孝子懇切的哀告,帝王嚴厲的呵斥……

請輕聲朗讀課文,把你認爲好的語句畫下來,讀出來,然後結合文章的構思,說說這些語句有什麼特點,好在哪?

(學生讀書思考約3—5分鐘,老師巡堂瞭解情況)

重點賞析語段(句式,用詞,修辭手法,表情達意的效果):

1、“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閔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引導:四字駢句,語勢連貫、緊湊,不拖沓,讓人感到災禍接踵而來,以情動人,讓晉武帝化嚴爲慈。

“煢煢孑立,形影相弔”,直陳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隻影單,孤獨寂寥,極爲形象地表現出來,讀之讓人動容。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引導:一連用了“察臣”“舉臣”、“拜臣”、“除臣”,準確地陳述了自己“過蒙拔擢,寵命優渥”的實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路;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引導:四字駢句的排比渲染出聖命逼人的緊張氣氛。

○1四字駢句:簡潔凝練,語勢連貫緊湊,文勢如行雲流水般通暢。

2、“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引導:對偶句,一外一內都強調一個“無”字,寫出了自己舉目無親,後代尚小無人終養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動表現出來了,讓人覺得急切而無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也是對偶句,恰當地表達了自己深受聖朝恩寵的感激。

既無伯叔,終鮮兄弟。

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

都是對偶句。運用對仗工整的對偶句式,使語氣顯得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讀來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2對偶句: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3、“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以落日喻人命,貼切在刻畫了祖母蒼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濃烈的抒情色彩,能極大地引發讀者的同情;“朝不慮夕”雖是誇張卻給人無可置疑的真實;再加上四字駢句,有詩一般的韻律,如泣如訴,讀之無不令人動容泣下。

“烏鳥私情,願乞終養。”

以鳥喻人,回溯至動物的本性,鳥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誠摯懇切之情溢於言表,豈能不打動人?

臣之進退,實爲狼狽。

以狼狽比喻進退爲難的情境,形象生動。

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似犬似馬,忠懇之情,怖懼之態溢於言表。

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急於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勢緊迫。

○3比喻句:形象生動,感情濃烈,富有感染力。

4、提問:你能說出哪些成語出自本文嗎?

引導:此文的問世,爲後世提供了衆多的慣用語,一直流傳至今,如“躬親撫養”“零丁孤苦”“煢煢孑立”“形影相弔”“急於星火”“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更相爲命”“生當隕首,死當草結”等,均成爲人們信手拈來的語句。

6、小結:

○1四字駢句:簡潔凝練,語勢連貫緊湊,文勢如行雲流水般通暢。

○2對偶句: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3比喻句:形象生動,感情濃烈,富有感染力。

○4豐富了中國語言的詞彙:

四、作品評價

透過兩個拓展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更深入認識本文構思慎密,語言精粹的特點。

1、討論:有論者認爲,李密反覆強調孝親,其實是爲自己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藉口。你同意這一觀點嗎,爲什麼?引導:

1、李密反覆強調孝親,決不是爲其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藉口。他是真心因終養祖母才難能應詔的。讀完全篇,我們可以清楚地體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滿了孫兒對祖母的一片真情。

引導:

2、李密對蜀漢念念於懷,他曾說劉禪“可次齊桓”。更何況司馬氏是以屠殺篡奪取得天下,內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國之臣,對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顧慮,而暫存觀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這種想法,被晉武多少察覺到了,因此“州書切峻。責臣逋慢”。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聞”時,發生了更大的困難。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卻又不從大道理講起,而是委婉陳辭,動之以情,恰到好處地解決了“不從皇命”的難題。

開放性問題,各抒已見,自圓其說。

2、討論:晉武帝爲什麼會答應李密終養祖母的請求?

○1爲李密的言辭和情理所動;○2彰顯孝治天下的恩德。

3、引入前人評價,以激發學生進一步研究的興趣。

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以上蘇軾語)

《陳情表》教案 篇5

第一課時

一、 匯入課題

以簡介作者及後人對該文的評價匯入。

李密自幼喪父,母改嫁,賴祖母劉氏撫養無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於鄉里。

李密爲人剛正,頗有文名,年輕時曾仕蜀漢,表現出相當高的外交才能。晉武帝爲穩定局勢,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號。爲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薦爲“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應召。後來晉武帝徵召他爲太子洗馬,催逼甚緊,於是寫下了《陳情表》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爲理由婉言辭謝。

文章言辭懇切,真摯動人。人言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並論,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當強烈的感人力量。

二、指導學生疏通字詞,理解全文內容

三、反覆誦讀課文,思考“情”在本文中有幾層含義?

引導:本文的題目是《陳情表》,“表”是一種奏章,用於臣下向君主陳請謝賀。“陳”是陳述的意思,情:(1)情況(事實);(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 (3)情理(忠孝之道)。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引導學生賞析本文文思縝密,脈絡分明,陳情於事、寓理於情的構思藝術;

2.引導學生賞析本文形象生動駢散結合自然精粹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齊讀課文,思考:爲何“陳”?“陳”什麼?

提示:爲何陳----用原文作答:除臣洗馬,不能就職。(不想到晉朝爲官)

陳什麼---用原文作答:夙遭閔凶;更相爲命;不能廢遠;願乞終養。(陳述年幼時的孤苦及祖孫的相依爲命,自己的一片孝心

二、 賞析構思藝術

1.討論:在陳請終養祖母這個要求時,李密碰到了什麼困難?

引導:作者處在一種忠孝兩難的矛盾境地裏,請大家把作者的這種矛盾境地讀來。

進一步引導:什麼地方寫了“孝情”?

第一段,請一二組同學朗讀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

進一步引導:什麼地方寫“忠情”?

第二段,請三四組同學朗讀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過蒙拔擢,寵命優渥。

2.祖母情深似海,聖上恩重如山;在這樣一個二難的境地裏,李密是被動的,言辭稍有不慎,不僅達不到陳請的目的,還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下面我們來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變被動爲主動的。

3.思考討論:請補寫出“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爲尤甚。”後面省略的一句話,並想想作者爲什麼要省略這句話?

提示:故臣當終養祖母,不能廢遠。

引導:這是一個三段論式的推理,作者大前提,小前提,但結論卻沒有說,請你說出結論,並想想作者爲什麼不把這個結論直截了當地說出來,而是宕開一筆,寫自己少仕僞朝的事?

4.思考:假設你是晉武帝,正與李密面談,此時李密直接提出了終養祖母的請求,你晉武帝能不能一兩句話就把李密駁得啞口無言?

引導:晉武可能會說,既然你要終養祖母以盡孝心,爲什麼在蜀漢你又出來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這段歷史是不能迴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跡:一仕僞朝“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二在聖朝“寵命優渥,豈敢盤桓”讓晉武帝明白自己的忠心。最後再以一幅祖母病篤圖深深打動了晉武帝,讓他明瞭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爲祖母病重,從而提出不能廢遠的要求。

提示:李密在分析矛盾時將孝治天下的理與祖母病篤須盡孝的情作了對照,應作什麼選擇其情理不言而喻。

5.朗讀思考:李密最後提出解決盡孝與盡忠兩者矛盾的辦法是什麼?他是怎樣提出這個辦法的?

引導:作者以列數字作對比的方式提出了先盡孝後盡忠這一解決矛盾的辦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後再表忠心,不容晉武帝置疑,不得不答應李密的陳請。

提示:盡忠日長,盡孝日短:先盡忠後盡孝。(投影)

6、將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調整一個位置,先講理後講情好不好?

引導:出於情,歸於理,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陳情於事,寓理於情。總之,全文首先陳述個人悲慘遭遇及家庭悽苦,突出母孫的特殊關係,作爲陳情的依據。繼則寫自己願意奉詔,但又以劉病日篤,處於狼狽之境,藉以博取晉武帝的同情。再則擡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懇求准許所請。同時更表明自己心跡,排除了不願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後提出解決矛盾的方案。全文構思縝密,脈絡分明,具有很強的邏輯力量。

三、賞析語言

有好的構思,還要有恰當的語言來表達,這樣文章的力量才能發揮出來。《陳情表》明顯的保留了賦的語言特點。《古文觀止》評論《陳情表》的語言,說它“至性之言,悲惻動人”;有人說,《陳情表》的語言是有形的,有聲的;讀《陳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弔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惻,看到帝王微笑背後的惱怒,看到作者誠惶誠恐的怖懼……;你還可聽少年的無助哀嘆,老人病中無奈的呻吟,孝子懇切的哀告,帝王嚴厲的呵斥……

請輕聲朗讀課文,把你認爲好的語句畫下來,讀出來,然後結合文章的構思,說說這些語句有什麼特點,好在哪?

(學生讀書思考約3-5分鐘,老師巡堂瞭解情況)

重點賞析語段(句式,用詞,修辭手法,表情達意的效果):

1.“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引導:四字駢句,語勢連貫、緊湊,不拖沓,讓人感到災禍接踵而來,以情動人,讓晉武帝化嚴爲慈。

“煢煢孑立,形影相弔”,直陳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隻影單,孤獨寂寥,極爲形象地表現出來,讀之讓人動容。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引導:一連用了“察臣”“舉臣”、“拜臣”、“除臣”,準確地陳述了自己“過蒙拔擢,寵命優渥”的實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路;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引導:四字駢句的排比渲染出聖命逼人的緊張氣氛。

四字駢句:簡潔凝練,語勢連貫緊湊,文勢如行雲流水般通暢。

2.“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引導:對偶句,一外一內都強調一個“無”字,寫出了自己舉目無親,後代尚小無人終養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動表現出來了,讓人覺得急切而無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也是對偶句,恰當地表達了自己深受聖朝恩寵的感激。

“既無伯叔,終鮮兄弟。”

“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

都是對偶句。運用對仗工整的對偶句式,使語氣顯得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讀來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對偶句: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3.“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以落日喻人命,貼切在刻畫了祖母蒼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濃烈的抒情色彩,能極大地引發讀者的同情;“朝不慮夕”雖是誇張卻給人無可置疑的真實;再加上四字駢句,有詩一般的韻律,如泣如訴,讀之無不令人動容泣下。

“烏鳥私情,願乞終養。”

以鳥喻人,回溯至動物的本性,鳥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誠摯懇切之情溢於言表,豈能不打動人?

比喻句:形象生動,感情濃烈,富有感染力。

4.提問:你能說出哪些成語出自本文嗎?

引導:此文的問世,爲後世提供了衆多的慣用語,一直流傳至今,如“躬親撫養”“零丁孤苦”“煢煢孑立”“形影相弔”“急於星火”“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更相爲命”“生當隕首,死當草結”等,均成爲人們信手拈來的語句。

5.小結:

四字駢句:簡潔凝練,語勢連貫緊湊,文勢如行雲流水般通暢。

對偶句: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比喻句:形象生動,感情濃烈,富有感染力。

豐富了中國語言的詞彙。

四、作品評價

(一)透過兩個拓展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更深入認識本文構思慎密,語言精粹的特點。

1.討論:有論者認爲,李密反覆強調孝親,其實是爲自己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藉口。你同意這一觀點嗎,爲什麼?

引導:1、李密反覆強調孝親,決不是爲其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藉口。他是真心因終養祖母才難能應詔的。讀完全篇,我們可以清楚地體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滿了孫兒對祖母的一片真情。

引導:2、李密對蜀漢念念於懷,他曾說劉禪“可次齊桓”。更何況司馬氏是以屠殺篡奪取得天下,內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國之臣,對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顧慮,而暫存觀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這種想法,被晉武帝多少察覺到了,因此“州書切峻,責臣逋慢”,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聞”時,發生了更大的困難。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卻又不從大道理講起,而是委婉陳辭,動之以情,恰到好處地解決了“不從皇命”的難題。

開放性問題,各抒已見,自圓其說。

2.討論:晉武帝爲什麼會答應李密終養祖母的請求?

爲李密的言辭和情理所動;彰顯孝治天下的恩德。

(二)討論:你如何看待李密的“忠”和“孝”或“義理”?

(三)引入前人評價,以激發學生進一步研究的興趣。

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

教案點評:

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並論,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當強烈的感人力量。因此,本設計便從思考“情”之內涵出發,引導學生賞析本文文思縝密,脈絡分明,陳情於事、寓理於情的構思藝術和本文形象生動駢散結合自然精粹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