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陳情表》的優秀教案設計

教學設想:

《陳情表》的優秀教案設計

本文是一篇傳誦千古、抒情性很強的傳世名作。它陳情懇切、言辭婉轉;情理兼備、誠款感人;緣情揮灑、流暢自然。在設計時我採用多種教學方式,透過反覆誦讀,讓學生在誦讀中體會作者融於字裏行間的心緒、感受、願望等。本文說理邏輯性很強,可透過理清文章的思路來進行體會,整體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對於難以理解的段落,展開討論,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合作意識,讓學生在討論中獲取新知。同時,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識,有助於學生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口語訓練,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一、教學目標:

1 、熟讀並背誦全文,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的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

2 、深入體會文章婉轉的陳情技巧,感受作品濃濃的親情。

二、教學重點: 掌握重要的古漢語基礎知識。

三、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當時的兩難處境和李密祖孫間真摯深厚的感情。

四、教學時數: 3 課時

五、課前預習:

1 、通讀全文,藉助註釋和工具書掌握文中重要語句的意義和用法。

2 、初步瞭解文中的主要內容和表達的思想感情,理清文章的思路。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熟悉課文,掌握古漢語基礎知識,理清文章思路。

二、教學過程:

(一) 匯入新課:

1700百年以前的魏晉時局動盪不定。魏滅蜀國之後,司馬炎篡位,魏國滅亡。晉武帝爲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他大量徵召漢蜀舊臣。西蜀名士李密走進了他的視野。一面是至高無上、不容推脫的皇帝,一面是年邁多病至親至愛的祖母,在這人生的關鍵時刻,他做出了怎樣的選擇呢?今天就讓我們穿越歷史的風雲回到晉朝,走進李密和他的《陳情表》。(板書)

(二)整體感知課文:

1 、找兩位同學分讀全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出句讀、讀出感情)讀後糾正易讀錯字音並標示於黑板上。

2 、全體學生高聲自由朗讀全文。自行圈點加註。提醒學生注意以下詞句。

(1)加點的實詞:

慈父見背 夙遭閔凶 門衰祚薄 形影相弔 晚有兒息 逮奉聖朝 察臣孝廉 舉臣秀才 拜臣郎中 拜表以聞 尋蒙國恩 除臣洗馬 猶蒙矜育 不矜名節 願乞終養 聽臣微志 庶劉僥倖 不勝犬馬怖懼之情 臣之辛苦

(2)加點虛詞的詞義和用法:

以:臣以險釁 臣以供養無主 猥以微賤 臣具表以聞 聖朝以孝治天下 但以劉日薄西山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

(3)注意以下句式: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3 、提問:

(1)陳情的含義?(學生回答)

[明確] 陳述自己的感情,陳述事情的理由。

(2)是誰陳情?(多媒體顯示)(找一同學高聲朗讀)

李密( 224 - 287 ),西晉犍爲武陽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時師事著名學者譙周。爲人正直,頗有才幹,以學問文章著名於世。曾出仕蜀漢擔任尚書郎,屢次出使東吳。晉武帝徵爲太子洗馬。

(3)在什麼背景下陳情? (多媒體顯示)

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爲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爲了鞏固新政權,籠絡蜀漢舊臣人心,對蜀漢士族採取懷柔政策,徵召李密到洛陽任職。

(4)陳什麼情? (學生思考後回答)

向君王上書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暫不能應徵,請求辭官終養祖母的衷情。

(5)李密怎樣才能說服晉武帝呢?(引導學生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三)分析課文(一)

1、齊讀第一段。

2、對照註釋,疏通文意。

3、找兩名學生口譯本段文字。

4、(1)文章一開始,作者說:“臣以險釁,夙遭閔凶。”該句在全段中起到什麼作用?(學生回答)

(2)它包括了哪幾個 方面?(學生討論,不必拘泥固定答案。教師提供參考答案)

父死母嫁(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祖母撫養(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

少年多病(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無親無戚(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祖母病臥(而劉夙嬰疾病,常在牀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5 、學生試背第一段。

(四)結束語:

一味的訴苦能夠打動陰險多疑的晉武帝嗎?晉武帝會不會認爲這是他爲保留名節堅辭不仕的託辭呢?李密又是怎樣陳述的呢?我們下一節課再賞讀《陳情表》的其他章節。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繼續積累古漢語基礎知識;賞析李密婉曲的言辭技巧;

二、教學過程:

(一) 檢查第一段的背誦。(找三至五位同學)

(二)匯入: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並論,上節課我們已經感受到李密祖孫間相依爲命、血濃於水的親情,但是在搞政治的晉武帝眼裏,會不會不堪一擊呢?

(三)分析課文:

1 、學生齊讀第二段。

2、 找一至位二學生疏通文意,重點詞句大聲讀出。

3、文中哪些地方可以體現新晉對蜀漢舊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應對的?(學生依據課文回答,注意抓住動詞,教師利用多媒體分條顯示)

4 、從本段中我們看到的是李密的堅決態度呢,還是他的'哀婉陳情?(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挖掘)

明確:詞意悽惻婉轉,恭謹虔誠,外表像是俯首乞憐,令人同情。實質是態度堅決,還是不去應徵。

1、默讀第三段,自己完成文意的疏通。

2、李密最擔心晉武帝懷疑他哪一點?他是怎麼爲自己辯解的?(用文中的話回答)

矜守名節,古代崇尚 “一臣不事二主”,魏晉文人名士最重氣節。晉武帝同樣怕李密矜守名節。

本圖宦達→至微至陋→過蒙拔擢→豈敢盤桓。

3、爲什麼李密從“孝”的角度來說理呢? (同學們討論並作出解答)

明確:一、晉武帝治國標榜的是“以孝治天下” 作者就利用當今人主的這種心理來做文章。消除晉武帝對自己的懷疑。

二、李密申明自己並非清高,僅僅是爲了盡孝和報恩。

三、陳述祖母的苦情,以喚起同情。

1、教師範讀第四段。

2、找二三位同學翻譯本段文字。

3、(1)貫穿全段的是哪兩個詞?

忠孝兩全

無比懇切

“盡節”

“報養”

(2)用語有什麼特點?

“願乞”

“願矜憫”

“聽臣微志”

(3) 晉武帝爲什麼會答應李密終養祖母的請求?

1、爲李密的言辭和情理所動。

2、彰顯孝治天下的恩德。

(四)學生試背全文

第三課時

一、教學內容:檢查背誦;整理本課的語言知識;做練習;口語訓練。

二、教學過程:

(一)分組背誦全文。

(二)總結本課古漢語知識、文化知識:(由學生展示成果,教師補充)

1、詞類活用:

夙遭閔凶:名詞,憂患,不幸的事 察臣孝廉:動詞,作孝廉,爲孝廉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動詞,遠離 猥以微賤:名詞,社會地位低下之人

謹拜表以聞:使動用法,使皇上聞 則劉病日篤:狀語,一天天地

2、古今異義:

例句

詞語

古義

今義

臣欲奉詔奔馳

奔馳

急速就道

(車、馬等)很快地跑

則告訴不許

告訴

申訴

(1)說給人聽,使人知道(2)受害人向法院告發。

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

不行

不能走路這裏指柔弱

不可以

臣之辛苦

辛苦

辛酸苦楚

身心勞苦

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星火

流星的光,比喻急迫

微小的光

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至於

表示另提一事

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成立

長大成人

(組織、機構等)籌備成功,開始存在。

3、通假現象:

閔:通“憫”,可憂患的事

零丁:通“伶仃”,孤獨的樣子

蓐 :同“褥”,草褥子

4、一詞多義:(多媒體顯示並有所擴展) (略)

5、判斷句:①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②今臣亡國賤俘

③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6、被動句: 而劉夙嬰疾病

7、成語:孤苦伶仃,煢煢孑立,形影相弔,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皇天后土

8、文化知識:孝廉,秀才,拜,除,拔擢

(三)閱讀並翻譯《石奢自刎》(下發講義)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堅直廉正,無所阿避。行縣,道有殺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縱其父,還而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殺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廢法縱罪,非忠也。臣罪當死。”王曰:“追而不及,不當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王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誅而死,臣職也。”遂不受命,自刎而死。

(四)口語訓練:

我們學習了李密的《陳情表》,感受到從作者筆端流淌的濃濃親情,請同學將文中第一段作者的悽慘身世用想象填補並做口頭表達,不能翻譯原文。(時間爲三至四分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