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陳情表(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陳情表》教案

盧靜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結構思路的縝密、嚴謹和語言表達的委婉、暢達。

2、體會文章深摯樸實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孝”的含義。

3、背誦全文。

教學重難點

1、在吟誦中解讀作者的“情”字,體會本文悲惻動人的原因。

2、把握本文陳述的層次及語言特色,體會情之深,理之透。

3、在較短時間內把握文意且背誦全文;對“忠”“孝”的理解。

教學設想

教材、教法分析

本文的主旨,是向皇帝申訴自己同祖母劉氏相依爲命的境況,申訴暫時不能應召爲官的苦衷。因而申訴什麼、如何申訴就成了文章的重點。本文出於情字,歸於理字,融理於情,融情於事,樸素細膩,曲折委婉,令人讀之悵然。教學中要把握這個寫作特點,加強誦讀,在誦讀中體會作者融於字裏行間的心緒、感受、願望等。另外,本文說理邏輯性很強,可透過理清文章的思路來進行體會,並注意文章前後內容的照應,注意整體把握,讀出層次,讀出感情。最後落實到文字來看“孝”字,聯繫現實談“孝”字,吸納文中具有積極意義的思想。

教學方法

以誦讀、點撥爲主,輔以討論和練習。

媒體設計

投影或多媒體展示部分提示語句,以及結構框架,爲加強理解、識記之用。

教學時數:兩課時。

教學內容及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蘇軾說:“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必不友。初中時,我們學習了以忠情感人的《出師表》,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另一篇以孝情動人的文章--《陳情表》。

二、解題

1、出處: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的《文選》卷三十七。

2、體裁: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陳述已見的一種奏章(如《出師表》)。

 三、作者簡介: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晉武陽(今四川省彭山縣東)人。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劉氏親自撫養。爲人正直,頗有才幹。曾任蜀漢郎中和尚書郎。蜀亡以後,晉武帝司馬炎爲了鞏固新政權,籠絡蜀漢舊臣人心,徵召李密爲太子洗馬。他上表陳情,以祖母年老無人供養,辭不從命。祖母死後,出任太子洗馬,官至漢中太守。後被讒免官,死於家中。

四、背景簡介: 

公元265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晉武帝)廢魏帝曹奐,建立了西晉王朝。當時東吳尚踞江左。晉武帝爲了安撫蜀漢舊臣,同時也爲使東吳士臣傾心相就,以減少滅吳的阻力,對蜀漢舊臣採取懷柔政策授予官職,以示恩寵。李密以孝聞名天下,晉武帝承繼漢代以來以孝治理天下的策略,推重孝道,因此李密屢被徵召。 

李密辭不就職的原因:

1.要供養祖母。

2.李密是蜀漢舊臣,對故國念念不忘。

3.司馬氏以篡權方式奪取天下,內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國之臣,對出仕新朝不能不有所顧慮,暫存觀望之心,不想立即就職。 

五、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①對照註釋,自由誦讀全文,自行圈點加註。提醒學生注意“鮮”“期”“強”“洗”“有”等讀音變化的字,以及“閔凶”“見背”“祚薄”“兒息”“逋慢”“盤桓”“希冀”等詞語的解釋。

②內容與形式梳理。

範讀全文,由題目展開思考:爲什麼要“陳”?“陳”什麼?如何“陳”?

內容梳理:

“陳”的原因:除臣洗馬,辭不就職(或:不想到晉朝爲官)。

“陳”的內容:夙遭閔凶;更相爲命;不能廢遠;願乞終養。(或:陳述幼時的孤苦及祖孫的相依爲命、自己的一片孝心)。

結構梳理:

 

“陳”的方法:融理於情,融情於事,樸素細膩,曲折委婉(或以情動人)。

(解說:以寬泛的討論引導學生把握文章大意,初步瞭解本文寫作的內容及意圖,感受“情”的魅力。內容、形式梳理可製作成投影片。)

2、具體研習1~2段

①自由誦讀第1段。

A.哪句話是作者陳述的總提?

(抓住本段的綱)下面哪些內容屬於“閔凶”?

 

故不能廢遠(爲下文伏筆)

B.圍繞“閔凶”,作者的敘述角度、層次是怎樣的?語言特點及作用是什麼?

(解說:把握作者陳述思路,以便於理解、品味和記憶)

提示:

縱的方面(生孩六月……至於成立)

品析:父死母嫁,寫“躬親撫養”的原因;多病不行,寫“躬親撫養”的不易。語言簡潔,寥寥數語表現了“躬親撫養”的艱難、辛酸與勞苦,爲下文“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張本。

橫的方面:外、內

品析:強調“無(鮮)”字,“兒息”雖有卻“晚”,可見“門衰祚薄”,祖孫相依爲命。“無”“鮮”等寫出了人丁不旺、兩代孤傳的特殊關係。以白描手法見情感的樸素、真摯。

C.哪些語句可見祖孫的相依爲命?哪些詞語直接寫其悽苦?作用是什麼?

提示:

相依爲命:零丁孤苦--靠祖母之憫惜;撫養(照應“臣無祖母無以……”);夙嬰疾病--靠孫子侍湯藥(照應“祖母無臣,無以……”)。

悽苦:零丁孤苦、煢煢孑立、形影相弔等。

作用:生動地表現其孤苦之情狀,令人讀而生悲。

D.開頭以“險畔”“閔凶”備述孤苦,作用是什麼?

提示:層層敘述,極言悽苦,落在“未曾廢離”上,爲表主旨蓄勢。

(解說:教師先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參照課文回答,回答同時即解釋重點字詞句,爲詞語理解創造語境,不孤立地、割裂地、僵硬地解釋、記憶。在回答的同時引用、整理、理解、誦讀、記憶,並將品味穿插其中。部分提示可製作投影片。)

②自由誦讀第2段。

A.本段分幾個層次?各自的重點是什麼?

提示:二層。第一層敘朝廷徵召之殷;第二層寫自己進退兩難的境地。

B.前一層按什麼順序來寫的?

(按時間順序)和時間詞相對應的表徵召的詞有哪些?由這些詞可見什麼?爲何官職遞增卻“辭不赴命”(就職)?(採追加問的方式)

提示:

表時間:逮、前、後、尋(解釋“逮”和“尋”,積累相關詞語)。

表徵召:察、舉、拜、除、當;孝廉、秀才、郎中、洗馬(解釋、積累有關文化常識。“孝廉”“秀才”是薦舉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辭不赴命”;“郎中”“洗馬”是官職,所以用“辭不就職”)。

作用:先郡,次州,後朝廷,可見徵召級別越來越高,表達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

推辭理由:供養無主,劉病日篤(承上文“夙嬰疾病”;張下文“日薄西山”)。

C.第二層如何見事態的嚴重、緊迫和作者處境的狼狽?目的何在?“奉聖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麼?

提示:

事態嚴重:詔、責、逼、催等,含蓄地表明瞭強己所難之窘迫。

處境狼狽:“非臣隕首所能上報”,可是“供養無主”,“欲奉詔奔馳”,“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品析:訴說自己辭職不就職的矛盾心理(狼狽處境),“臣之進退,實爲狼狽”,情辭悲切,動人心肺。“奉”“沐浴”,稱頌朝廷,並表感恩之情,可見語言的得體和機智。

(解說:將詞句理解、內容探究、語言品味及背誦記憶融合起來,做到讀在口中,感在心中,記在腦中。因此穿插在討論中的朗讀必不可少,朗讀也成爲本課訓練的重點。)

3、課堂小結

文章簡潔生動、真摯樸實。寫自己的遭遇和對祖母的感情,如傾吐肺腑,沒有一點藻飾、做作或誇張,於樸實中見至真、至美、至善。語言形式,駢散交用,多用四字短語表情達意。思路清晰,語言機智得體,內涵豐富,惟多讀方能體會。

六、佈置作業

1、列出“陳情”的思路,並在此基礎上背誦。

2、與第1段“未曾廢離”照應的地方有哪幾處?可見作者的什麼感情?

(解說:作業1爲識記之用;2爲進一步熟悉下文,體察感情。

3、課後練習二

第二課時

一、導語設計

作者“未曾廢離”只是一相情願,朝廷追責甚急,作者還有什麼推辭的良策呢?我們繼續來看文章的3、4兩段。

二、具體研習第3段

1、本段結尾落在辭官養親上(“是以區區不能廢遠”),是從哪幾個角度來展開的?

提示:

三層分別以“伏惟”“且”“但”來轉換文意。

①抓住晉“以孝治天下”的大理(可將有關背景移至此處),解釋自己應得到同情。

②自陳宦歷,稱頌君恩,表明辭職與“名節”無關,以求諒解。

③正面陳述劉之現狀,是爲“不能廢遠”惟一原因。

(解說:藉此理清本段的層次。)

2、作者爲什麼扯起“孝”這面大旗?“凡”句有何含義?

提示:

①借“孝”來掩飾自己的觀望之意,從而解除晉武帝的疑忌之心。

②“凡”是指一般,“況”是指特殊。孝既已及於一般,對特殊就更應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

③“孤苦”一詞承首段,又爲下文“臣之辛苦”張本。

3、品味2、3層,看本段的語言特點是什麼?

①“至微至陋”“豈敢”等詞委婉動人,至爲懇切。

②“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更相爲命,……不能廢遠”一組四字句,皆出於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特點:委婉、流暢。此段中反覆表明心跡,敘說衷曲,解釋不能“廢遠”的原因,情辭俱切。

三、具體研習第4段

1、本段中哪句話是表文主旨?(“願乞終養”)

2、貫穿全段的是哪兩個詞?(“盡節”“抱養”--忠孝兩顧)

3、用語有什麼特點?(“願乞”“願矜憫”“聽臣微言”--無比懇切)

4、由本段見全文感情真摯、悲惻動人的原因是什麼?

事之實: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

言之切:願乞、願矜憫、聽臣微言、明知、共鑑。

心之誠: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解說:以品味爲主,採用分層讀、對答讀、個人讀、小組讀、全班讀等多種誦讀方式,讀中議,議中讀,在不斷的誦讀中感受情深理切。)

四、討論

文中的孝表現在哪裏?你如何看待李密的“孝”?(結合課文來談。)

提示:

A.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B.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

C.劉日薄西山,奄奄一息,不能爲遠

D.庶劉僥倖,保卒餘年

作者比較真實地寫出了自己的境遇和終養祖母的願望,這種在長期艱難生活中培養和發展起來的骨肉之情,在利慾薰心、爾虞我詐的封建統治階級中,應該說是少有的,因而是可貴的。

(解說:討論的目的是爲汲取李密的“孝”中的積極意義,並過渡到課堂訓練。)

五、課堂訓練

閱讀《石奢自刎》,結合課後練習三回答文後問題。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堅直廉正,無所阿避。行縣,道有殺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縱其父,還而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殺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廢法縱罪,非忠也。臣罪當死。”王曰:“追而不及,不當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王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誅而死,臣職也。”遂不受命,自刎而死。

1、石奢爲何自刎?

2、你如何看待石奢自刎?

3、古代孝的特點是什麼?

4、站在今天的角度,我們如何理解孝?

六、佈置作業

1、文中有些富有表現力的詞語沿用至今,請找出來加以體會。

2、練筆:學習《陳情表》的表達細膩、真切等特點,寫一則“孝親”的故事。

  3、《同步練習冊 》

附板書

:板書要點: 

                陳情表        李密 

身世孤苦悲涼 

                    孝心        祖母病篤 

祖母深情似海 

                                揭示矛盾  孝治天下 

沐清化蒙國恩                              盡忠日長 

                    忠心        詔書切峻  盡孝日短  分析矛盾 

吾朝恩重如山 

                                                  

              乞終養            先盡孝後盡忠----解決矛盾

教學反思

1、 本課內容易懂,學生學習起來並不困難,翻譯、段意都能順利完成,但背誦有一定的難度。

2、 練習冊的內容,閱讀部分需佔用課時去講。

3、 在今後的教學中,需加強文言背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