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語文新教材德育解讀(網友來稿)

廖晉發 湖南省藍山縣第二中學

語文新教材德育解讀(網友來稿)

在教學中實施德育是新時期學校教育所擔負的一個重大使命。下面是筆者在近年使用新教材教學過程中對課文德育解讀所作的一點嘗試:

一、愛國主義,把學生心靈照亮

在青少年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是教育一個永恆的主題,也是新時期黨和人民對教育所寄予的厚望。愛國熱情的呵護,愛國意識的培養,既需要重大活動的薰陶,也需要平常的點滴積累。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屬於經常性的工作,它需要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具有敏銳的眼光,投入大量的精力,以求取得潛移默化之成效。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曾作如下探討:《沁園春 長沙》主要激發學生擔負歷史使命,振興中華的雄心壯志;《死水》重點促使學生深入思考詩人對祖國誠摯的感情和對黑暗社會的強烈批判和徹底否定;《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一百週年大會上的講話》則着重讓學生討論江澤民同志所呼籲的“當代中國的廣大青年,要繼續繼承和發揚五四運動的光榮傳統,努力擔當起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創造出無愧於時代和人民的業績。”; 《衚衕文化》主要引導學生深入瞭解我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及深遠意義;《燭之武退秦師》,重點突出在個人得失與國家利益相沖突時,一個真正的愛國者,應該選擇國家而捨棄自己。豐富而多彩的內容,具體而典型的事例,讓學生受到震撼,得到鼓舞!

二、感知美、創造美,讓美充滿生活

新時期的教育方針明確規定我們要培養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接班人。過去,學校教育忽視了對學生審美意識、審美觀念的培養,造成人才培養與社會發展極不協調的被動局面。爲此,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借鑑他人的成功經驗,充分挖掘新教材中涉及美育的內容,以求達成美育目的。如:在講授毛澤東《沁園春長沙》一詞時,讓學

生充分認識並去體驗自然之美;在講授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一詩時,

則又側重讓學生深入挖掘人性之美;在講授史鐵生的《我與地壇》一文時,主要引導學生深切感受親情之美;在討論羅曼羅蘭的《名人傳序》一文時,則重點指導學生深刻認識高尚道德之美。這些豐富多彩的材料,極大地開啓了學生的審美視窗,對於學生正確審美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三、熱愛生命、珍惜生命,讓生命活得精彩

當今時代是一個呼喚人權,強調關注生命、重視並珍惜生命的時代,但是,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這個矛盾的世界卻充滿了戰爭、暴力、恐怖、毒品、自殺等等醜惡的東西。對此,筆者在講授史懷哲的《我的呼籲》一文時,讓學生針對作者提出的“我要呼籲全人類,重視尊重生命的倫理。”“善就是:愛護並促進生命,把具有發展能力的生命提升到最有價值的地位。惡就是:傷害並破壞生命,阻礙生命的發展。”“今後我們的目標是使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問題,不再以戰爭的方法來解決。我們必須尋求和平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尊重生命的信念要求我們去幫助所有需要幫助的人。防治大衆疫病的奮鬥是永遠需要的。”等展開討論。討論中,學生提到了本拉登和“9 11”;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美國與阿富汗反恐戰爭、與2003年伊拉克戰爭;提到了“非典型性肺炎”;吸毒、愛滋病、瘋牛病、禽流感、環境污染;以及社會上的違法犯罪現象和校園中的暴力事件等。在學習《我與地壇》時,我們重點探討了生命的珍貴:“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便再也找不回來,同時,一個人在他的'一生中,難免遭遇困難、挫折甚至傷殘,直面不幸,是一個人無法逃避的選擇。善待生命,珍愛生命,是所有人應該採取的正確態度。

四、健全人格、服務人民、造福人類

人們常說“沒有健全的人格,就沒有成功的事業。”,還說“只有健全的人格,纔有完整的生活”。健全的人格指的是在生活中能分辨真、善、美與假、惡、醜。能從大處着眼,小處着手,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培養高尚的品格,以成爲一個有益於他人、有益於社會、造福於

人類的人。對此,筆者在講授《寬容序言》一文時,着重引導學生深刻

理解寬容的要義:只有對新生事物和新思想採取寬容的態度,才能保證並促進真理的發展;只有在生活中採取寬容的態度,纔能有寬鬆自由的

環境。在講授《我與地壇》時,讓學生主動去感受生命的珍貴和親情的重量;在講授《燭之武退秦師》、《鄒忌諷齊王納諫》和《觸龍說趙太后》等課文時,則分別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如何正確處理個人與國家,私情與社稷之間的關係;在講授《勸學》一文時,重點讓學生正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意義及應採取的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態度。

健全人格的養成雖非一朝一夕可以竟功,但日積月累--正如《勸學》中所言“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則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爲“高尚的人”、“純粹的人”,那麼,這就是教育的成功!

作者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