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程序化思路探究教學法

廣州市培正中學華聯外語實驗學校  左獻文

程序化思路探究教學法

一、 閱讀教學的現狀和高中新教材的新要求

    在現階段語文教學過程中,由於應試教育的影響,加上西方一些教學方法的引進,注重細節而不顧整體的教學傾向愈演愈烈。這種傾向在現代文閱讀教學中表現爲課堂教學時肢解課文的現象越來越嚴重,現在很多課,都是以一連串、一大堆的具體、局部的細小問題的問與答貫穿整個課堂教學的始終。文章是完整的,但是一篇篇完整的課文在老師的解剖下變得肢離破碎、面目全非,生動的內容被割裂成知識的拼盤,結果美文不美,導致學生興味索然。既然課堂教學如此,課後練習更是如此。長此以往,不僅讓學生失去了學語文的興趣,而且將對學生的認識結構和思維方式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學生因此而養成了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見一斑不見全豹的思維習慣,讀文章不能從整體上把握問題,而只着眼於細枝末節。這種現象是我們所不能容忍的。

    高中新教材針對教學中這種肢解課文的普通現象,強調了語文閱讀教學的整體性,即現代文閱讀教學要着眼於文章的整體,對課文側重於整體理解、整體把握,注重理清內部的相互關係,從宏觀上居高臨下駕馭課文,領會其主旨和內涵,吸收其精髓和養分。爲便於教學,新教材把現代文閱讀能力分解爲幾個教學重點,以這些教學重點爲線索組織單元。具體說來,第一冊現代文閱讀部分安排了三個教學重點,即:整體感知、揣摩語言;把握文意、理清思路;概括要點、提取精要。這三個教學重點,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繫的一個整體。每一篇課文也是一個整體,都具有一定的綜合性,但限於本文的篇幅,筆者僅就第二個教學重點談談自己的體會。

二、程序化思路探究教學法

(一) 概述

     程序化思路探究教學法是筆者在現代文閱讀教學實踐中探索並提出的一種教學模式,也可叫做“思路探究四步教學法”,即分階段分步驟地進行現代文思路教學。教法中的“四步”指歸納段意、分析結構、整體把握、局部揣摩,這四個步驟又可歸結爲把握文意和理清思路兩個階段。下面簡要談談每個步驟的教學要點。

1. 把握文意階段

閱讀一篇文章,能準確地把握它的意思,並把文中的意思準確地加以表述,是現代文閱讀的基本要求之一。把握文意,意味着讀懂句意、段意和文意,意味着要將每個局部的句意、段意聯接起來,分清它們爲表現中心文意和服務寫作意圖而組成的脈絡和層次。

第一步、歸納段意

概括段落大意有多種方法,這裏只提及一種,那就是要提示學生注意段首句的概括作用。《簡筆與繁筆》第二段的首句指出《水滸傳》不濫用筆墨,第二句即明確它用筆簡省;第三段首句承上,次句啓下,由說簡轉向論繁;第四段的前兩句提出簡練並不拒絕繁筆,即使是“  嗦”,有時也不妨一用,而且效果神奇。《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一百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也是這樣,第十二至第十六自然段(江澤民提出的“四點希望”)都可用每段的首句概括段意。抓住這些段首句有助於節省課堂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第二步、分析結構

思路表現爲結構,結構隱含着思路。分析篇章結構有助於理清全文的思路,教師應引導學生找準切入點,有層次地、系統地向學生提一些有啓發性的問題。《記念劉和珍君》就可扣住文章的標題,進而讓學生思考:1、課文中的七小節中哪些小節集中寫了劉和珍君?學生明確:三四五節。2、那麼第一、二小節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學生明確:交代爲什麼要爲劉和珍君寫一點東西即寫作的緣起。3、六七小節又起什麼作用?學生明確:在敘事基礎上進一步深沉思考,議論“三  一八”慘案的教訓和對於將來的'意義。這樣,學生自然把全文分成了三個部分。

此外,教師還應提示學生注意過渡段承上啓下的作用,因爲過渡段一般是課文結構層次中的“分水嶺”。 《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一百週年大會上的講話》第六段透過對自己大學生活的回憶說明大學時代對人一生具有深遠影響,應該珍惜。這樣,文章就十分自然地完成了由對歷史的回溯,轉入對現實的思考和對未來的展望。學生明確了:第一部分到第六段結束,第七段開始爲第二部分。

2、理清思路階段

理清思路也是爲了真正透切地理解課文,從而深入細緻地把握文章的意思,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思路有不同的層面。總體有總體思路,局部有局部思路。幾個大的部分,前後的有機聯繫,是文章的總體思路。一個部分往往有幾個層次,幾個層次前後的有機聯繫,是一個部分的思路。一個語段幾個句子前後的有機聯繫,是一個語段的思路。

第三步、整體把握

理清文章思路,當然要從歸納大意、分析結構入手,但是不能僅停留在這一步,更不能把段落提綱簡單地等同於思路。要理清思路,就要在分析結構的基礎上,着力探究這樣安排有什麼道理,後一部分接前一部分有什麼道理。《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一百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一文中第四段與第二段接起來也可以,但爲什麼要這兩段中間加一段文字來回顧百年中國史呢?這樣一問,對思路的展開和對內容的理解,都有好處。學生明確:(1)校史離不開國家的歷史.第二段論述北大創建離不開維新變法的大背景,同樣,北大百年的歷史成就也離不開百年中國史。(2)將校史與國史聯繫起來,說明北大對於國家民族具有非同小可、舉足輕重的作用,這是對北大的高度評價。所以,理清文章思路不能滿足於瞭解文章先說什麼,後說什麼,多加探究,多思考,會對內容的理解深入一步,對作者的運思有所領會。

還有一些方法有助於把握課文整體思路。一是解題,其目的是引導學生尋找開啟文章思路的鑰匙。《過萬重山漫想》這篇課文的題目的結構是偏正式的,其中心詞是“漫想”。“漫”,不受拘束之意。而這種不受拘束的“想”不是漫無目的的想,而是受定語“過萬重山”的限制。因此作者寫作的重點已從題目中體現出來了。二是扣住關鍵性語句,幫助理出文章的線索。同樣是《過萬重山漫想》這篇課文,可讓學生找出說明作者產生聯想的句子即可理清總體思路。學生明確:①頭腦裏一無所有。就在這原始狀態的空白中,一個古怪的念頭跳了出來;②於是,我的思緒,如同被疾風牽引着,無邊無際地延展開去;③再想下去;④我的思想向着更遙遠的空間和時間飛去.

第四步、局部揣摩

整體把握了課文的思路後,還應對課文的部分章節或段落進行精讀,探究其局部思路,這不但對於加深理解大有益處,而且對於提高思維的條理性很有幫助。局部思路,既指一個部分中的幾個層次的思路,也指一個語段中幾個句子的思路。幾個層次的思路可參照理清總體思路的方法。要理清語段思路,首先要把握句意,然後再看句子與句子之間在事理上有什麼聯繫。《記念劉和珍君》第二節是要求背誦的,所以教師分析語段思路時,可重點放在這兩節上。第一段共有5個句子,第一句表明紀念死難者應採取的態度,第二句緊承第一句,是作者的評價和認識;第三、四兩句是寫庸人的態度,將其與“真的勇士”比照,這樣,“真的勇士”就成了立在庸人面前的一面鏡子;第五句是作者的感嘆。第二段是寫我們應該採取的正確做法。教師順着這條思路指導學生背誦,不就是件輕而易舉的事了嗎?

每篇課文中都有一些難句,解讀難句,只要把它放到思路中去,就容易理解。《記念劉和珍君》中有許多深奧的句子,都只有理清思路才能正確理解。同樣,要體會關鍵語句的妙處,也只能理清思路後,結合上下文才能體會出來。《過萬重山漫想》第十一段“人類的歷史,對於我本來如同遠在雲天之上、不可端倪的飛鳥,此時忽如棲落在手指上,簡直可以數一數它的翎毛”這個句子,從全文結構上看,說明思路由自然過渡到人類,進入更高層次的境界,起到引起無數第一個聯想的作用。再從修辭上分析,運用比喻將抽象化爲具體,形象生動可感,再者“端倪”一詞是仔細看的意思,用以描寫歷史的遠在雲天之上,故不可端倪,用詞巧妙、準確。

(二) 特點及理論依據

“思路探究四步教學法”有充分的理論依據,它有如下特點:

1、 整體性

   整體意識和大局觀念是21世紀人才素質構成的一個重要方面,良好的大局觀是思維認知結構健康發展的主要標誌之一。現代教育必須培養現代人才,語文是培養途徑之一。突出閱讀的整體性就是爲了培養學生的整體意識和大局觀念,使學生做到:在紛繁的材料中能分清主次,在衆多的現象能看出本質,在複雜的事件中能把握主旨。

2、 針對性 

一是每一階段每一步驟都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呈現明顯的階段性;階段與階段間、步驟與步驟逐層深入,教學表現現很強的連續性,這些都體現了循序漸進的教學規律。二是針對學生的認知結構、智力條件和發展階段的實際差異。四個步驟的程序設計,是由分析到綜合的思維活動過程,由淺入深,符合學生閱讀能力的形成規律。

3、 啓發性

這一方法的核心是透過教師的主導作用,傳授思維方法,啓發學生積極思維,觸發其學習動機,發揮學生的主體功能。它從教學上突破了重教輕學的傳統界限,體現了現代教學思想,從而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一。

4、 遷移性

這一教法強調了文章的整體閱讀,着眼於揭示現代文閱讀教學的普遍規律,教給學生閱讀文章的有效途徑,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造能力,養成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求的良好習慣。教完一篇課文後,學生就能舉一反三,達到以課堂精學指導課外博學的效果,實現課內學習向課外自學的遷移,使學生終生受益,體現葉聖陶“教是爲了不教”的教育思想。

(三) 一點收穫

     1、從教師角度看,教得輕鬆,課堂效益高。在這一教法中,教師是導演,傳授給學生閱讀方法,學生是演員,在教師指導下參與學習活動,教師在課堂上不必講得口乾舌燥。師生角色變了,課堂教學有序化推進,課堂效益自然提高了。

     2、從學生角度看,學得愉快,學習質量高。這一教法化繁爲簡、去粗取精、化難爲易,既減輕學生負擔,又培養了學習興趣,所以課堂氣氛活躍,學生也不會昏昏欲睡了。教學方法變了, 學生閱讀文章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學習質量穩步提高。

     3、實踐證明,這是一種行之有效而又操作簡便的好方法,實現了現代文閱讀教學全過程的最優化。採用這一教法,教師能對教學過程各要素進行最優控制,合理安排教學步驟,以保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取得儘可能大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