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一年級下冊語文第七單元教案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下冊語文第七單元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年級下冊語文第七單元教案

一年級下冊語文第七單元教案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識課文的12個生字。

3.瞭解課文內容,知道花生在地下結果這一特性,產生觀察植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1.識寫本課生字。

2.讀懂課文,激發閱讀興趣。

教學難點:

瞭解植物果實的生長特點。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匯入:

小朋友們看,這是什麼?(出示帶殼花生)因爲它特別香,所以我們都很喜歡吃它。其實不僅我們喜歡,小松鼠也很喜歡吃它。有一次,小松鼠發現一塊地裏種了很多花生,就打定主意,今年冬天要靠花生過冬。可是它的願望卻沒有實現,這是爲什麼呢?這個故事就是《小松鼠找花生》(全班齊讀課題,注意讀準“找”和“生”的讀音) (二)整體感知:

1.放課文錄音,學生看課文中的文字。

2.自己練讀,並標出自然段,把覺得難讀的字畫出來。

3.學生置疑:哪些發音有困難?

4.根據學生提出的難讀字,及本課的生字,出示帶音節詞卡。(指名三個各讀一遍,老師注意糾正,然後由一個人當小老師領讀)

(三)檢查識字:

1.出示要認的字

2.學生藉助拼音領讀

3.同桌交流用什麼方法記住了哪個字?

4.說一說記字方法

5.去拼音開火車認讀生字

6.出示課文中的生詞再次認讀

(四)指導寫字:

1.出示本課要寫的字

2.同學們按字的結構給字分類

3.分類指導書寫

4.同桌互查,交流寫字心得

(五)總結

第二課時

一、複習:

出示生詞,開火車讀

二、理解學文:

1.按自然段指名讀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彙報:(課題拓展法)

3.展示臺:知道了故事的內容,現在請同學們來比一比,看誰能把這個幫事讀得生動,讓大家都喜歡聽吧!

生先獨立練習再展示

每名同學可以選三名同學給出指導建議

4.分角色表演讀

5.理解感悟

(1)出示討論題:花生真的被摘走了嗎?

(2)各小組展開討論

(3)彙報:

(鼓勵學生大膽的表明自己的看法。這個問題可能有三種答案: 一種是花生被摘走了;一種是花生開花後沒有結果;一種是花生結果了,沒被摘走而是被埋在了土裏。)

(4)體會松鼠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讀

6.小松鼠找不到花生,它會怎麼辦呢?

同學們先想象,再動筆寫一寫。

三、拓展學習:

你還知道哪些植物的果實長在地裏?對於植物的果實,你還想說些什麼?

四、總結

教學反思:

《小松鼠找花生》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話故事,透過學文,要讓學生明白花生是在地下結果的這一道理。淺顯易懂,學生透過讀書就能自己明白這一道理。越是這樣淺顯易懂的課文,學生越感覺沒有興趣,所以如何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實現“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低年段教學目標明確指出: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所以我想,低年級的課堂尤其要有趣,尤其要注意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下功夫。對於文中小松鼠與鼴鼠的對話我採取分角色朗讀的方式,讓同桌兩個一個扮演“小松鼠”、一個扮演“鼴鼠”,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感受一下小松鼠的心情。先是好奇——“這是什麼花呀?”找到答案之後心裏很高興,這種心情的變化要透過朗讀讓大家感受到。對於小松鼠沒找到花生時的失落心情,則透過課文中“他等啊,等啊,等到花生都落光了,也沒看見一個花生。”讓學生體會一下,在花生生長的漫長過程中,小松鼠的心情又發生了什麼變化呢?怎樣才能將這種變化透過朗讀表達出來?在我的引導下,學生邊讀書邊體會,邊體會邊讀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沒關係,回到課文中多讀幾遍就明白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比較有成就感,所遇到的問題都是自己透過讀書解決的,品嚐到了成功的喜悅:原來我這麼厲害!這種朗讀指導雖然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但我覺得是非常值得的,透過時間的積累學生慢慢會掌握這種方法,慢慢會養成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雖然要實現這一步會很艱難,但我會一直嘗試這樣引導學生的。

課題:14《烏鴉喝水》

教學目標:

1.識寫本課生字,掌握識寫方法。

2.感受烏鴉由找水的着急到喝着水高興的變化過程。能用“漸漸”說話。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

4.喜歡這隻遇到困難能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烏鴉。

教學重點:

1.識寫生字

2.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出味道,體會出烏鴉的感情變化。

教學難點:

鼓勵學生質疑問難,讀出烏鴉的感情變化。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出示烏鴉頭飾,問:這是誰?有誰認識它,向大家介紹一下這位新朋友吧!

板題:烏鴉喝水

問:看着課題,你知道課文會講一件什麼事嗎?

二、檢查預習:

(一)檢查認字:

1.出示帶拼音要認的字,指名讀

2.同桌介紹自己的記字方法

3.彙報記字方法,強調形近字的區分方法“喝、渴”

4.去拼音開火車讀

5.齊讀

6.認讀生詞

(二)檢查讀文

1.問: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同桌檢查自然段序號標記是否正確。

2.指名段讀,其他同學糾正字音。

三、指導寫字:

1.課文中一共有幾個要寫的字?你能給它們分分類嗎?

2.分類指導

3.書寫展示

四、總結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測:

1.讀詞卡。

2.找朋友遊戲——連字成詞。

二、提出問題,合作初步解疑:

1.自由讀文

2.小組內交流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讀不懂的問題?

三、讀中感悟喝不着水的原因(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讀第一自然段,思考:烏鴉爲什麼一開始喝不着水?

2.朗讀指導。着重指導“到處”、“水不多”、“口又小”,讀出烏鴉喝不着水着急的語氣。

3.學生自我評價朗讀。

四、合作探究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過渡語:看見一個瓶子,瓶子裏有水。可瓶裏水不多,瓶口又小,怎麼辦呢?現在你們就是這隻烏鴉,你們來想想辦法。

2.學生自讀二、三自然段。

3.四人小組合作研究烏鴉是怎麼喝上水的?邊研究邊做實驗。

4.交流合作結果。

5.理解“漸漸”一詞的含義,能用它說話。

6.指導朗讀二、三自然段,學生自我評價。

7.發散思維:如果旁邊沒有小石子,你們該怎麼辦呢?同桌討論、彙報。

五、拓展訓練:

1.你們喜歡這隻烏鴉嗎?寫一句話誇誇他。

2.學習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收穫呢?

教學反思:

學習過程是學生主體在具有主觀意志作用下親自實踐的過程,我在課堂中創設了學生主動參與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機會,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寫烏鴉想辦法喝着水,傳統的教學通常是教師演示,讓學生理解喝着水的過程,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狀態。爲了讓學生嘗試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我設計了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4人小組合作動手做實驗,研究烏鴉喝着水的`過程。學生實驗完成後,不禁發出:“呦,水真的升高了!”興奮之情溢於言表。這時,講解是多餘的,透過合作實驗,學生主動悟出了烏鴉是怎麼喝着水的。由於設計的實踐活動符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讀一讀課文、做一做實驗、說一說實驗過程中興趣盎然地學習語文,真正成爲了學習的主人。

課題:快樂讀書屋七《種魚》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4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閱讀課外書感興趣。

3.初步瞭解動物的生長規律,知道小魚是不可以種在地裏的。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閱讀興趣。

教學難點:

瞭解動物的生長規律,知道小魚不可以種在地裏的。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

1.談話揭題:(老師板書:種)同學們,認識這個字嗎?你會填這個空兒嗎?(種)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種魚》

2.讀題質疑:齊讀課題後問:圍繞課題,你有什麼感興趣的問題嗎?

二、初讀識字:

1.自由讀文,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將圈好的生字再多讀幾遍。

3.認讀生字:

(1)出示要認的字

(2)指名讀字

(3)同桌交流自己認識的字

(4)說一說自己的記字方法

(5)開火車認讀生字

4.同桌合作讀書,當個小老師,糾正讀錯或不準確字音。

三、朗讀感悟: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文,思考:透過讀文,你知道了什麼?(相機指導朗讀)。

2.圖文結合,小組討論:小貓會收穫很多小魚嗎?爲什麼?

3.出示句式,品讀:

農民把( )種在地裏,到了秋天,收了很多( )。(用這個句式練習說話)

4.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誰能告訴小貓,他錯在哪裏?

5.讀了這個故事,對你有什麼啓發?

四、語言訓練:

(出示掛圖)看圖講故事。

課題:《他們自己爬出來了》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並主動增加識字。

2.讀懂課文內容,學習獨立閱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瞭解倒影現象,懂得遇事要仔細觀察,學會動腦,善於思考。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學習獨立閱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初步瞭解倒影現象,懂得遇事要仔細觀察,學會動腦,善於思考。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同學們願意和老師一起到快樂讀書屋去做客嗎?那裏的小主人給我們準備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大家快來讀讀吧!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自由讀課文,圈畫生字,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小組合作,互當小教師,認識生字。

3.集中識字,交流識字方法

三、再讀課文,朗讀感悟:

1.自由讀課文,在不理解的地方畫上問號,在有所會的地方畫上橫線。

2.小組討論交流:

①彙報自己的體會

②請教讀不懂的地方

3.提出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全班交流,教師相機引導讀書,抓住關鍵詞語,如“走近一看”“立刻”“連忙”等體會母雞和小山羊沒有動腦,沒有思考,看見了就叫起來。

4.實驗演示倒影現象:講桌上放一盆清水,請同學們依次往盆裏看一看,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你知道母雞和小山羊看到的是什麼嗎?

5.在讀課文,說一說小鴨子爲什麼說一定是他們自己爬出來的。

6.指導朗讀,分角色表演

四、深化主題:

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想想對大家說一說嗎?

課題:你說我說《小猴子撈球》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積極動腦的好習慣。

2.培養學生能力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講述故事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憑藉教材,自主構建,多元解讀

教學過程:

一、童話匯入:我們來給小猴想辦法。

1.出示《小猴子撈球》的畫面,播放有趣的童話故事。

2.聽童話,看畫面,提出問題“我看懂了..”“我想知道”。

3.議一議“我看懂了.”“我想知道.”

4.全班交流。 板書“小猴子撈球”

5.小猴子把球撈上來了嗎?怎麼撈的?我們來幫小猴子想想辦法。

二、口語交際,互相評說:

1.小組討論:我來幫小猴想想怎麼辦。

2.全班交流,學生評價。(師隨機提示“如果用這種方法,你要提醒小猴子注意什麼?”)

3.學生們幫小猴想出了不少好辦法,那麼他們會採用什麼辦法呢?他們會怎麼說,怎麼做?現在請大家扮演小猴子,四個人爲一組先商量好你們打算用什麼辦法撈球,再分角色表演。

三、請你完整地給大家講一講“小猴子撈球”的故事。

四、回家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朋友聽。

課題:《語文七色光七》

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查字典的興趣,學會用音序查字典的方法瞭解字義。促進學生語言的積累和運用。

2.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及探索知識的興趣,瞭解動物的有關知識。

教學重點:

激發學生查字典的興趣,學會用音序查字典的方法瞭解字義。促進學生語言的積累和運用。

教學難點:學會查字典

教學流程 :

一、笑話匯入:

同學們,你們經常看《動物世界》這個欄目嗎?下面老師給你們講一個關於動物的小笑話。

1.講述《小白兔和螞蟻》這個小笑話,還可以結合自制動畫片讓學生欣賞這個小笑話。

2.學生間交流小笑話的可笑之處。

3.指名彙報你爲什麼笑?你覺得什麼地方讓你笑?幫助學生運用對比的方式瞭解故事中兩種動物的特徵。

4.自讀笑話《小白兔和螞蟻》,體會小動物的語言,讀出感覺。 二、自讀感知學習知識窗:

動物王國中有許許多多的小動物,它們有着各自的特點,下面我們一起走近黑猩猩,看看它有什麼與衆不同之處,學習知識窗《有趣的實驗》。

1.請同學們藉助拼音自讀《有趣的實驗》這篇小短文。

2.有趣的實驗指的是什麼實驗?有趣在什麼地方?透過讀書你知道了什麼?(生彙報)

3.小組間交流學習心得。

三、師生交流學習查字典:

在剛纔的學習中,大家學得認真,說得準確,你在學習過程中有不懂的詞或句子嗎?(全班交流。學生如果有,就請同學們談談是怎麼弄明白的。再匯入今天學習用音序查字典的方法查不明白意思的字,如果沒有,可以直接匯入。)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師用一個遊戲的方式進行,學生舉例說一個字,教師藉助字典就很快說出這個字的意思,多說幾個字,讓學生體會到老師的方法好,把學生查字典的興趣激發起來。

2.自主學習查字典的方法:老師是怎麼查的呢?請同學們自由讀教科書上查字典的方法,結合手中的字典明確查字的過程。

3.交流學習查字典的方法:請小組推薦查得好的學生到前面交流演示查的過程,教師適時點撥,使學生明確音序查字典的關鍵步驟。

4.強化練習查字典的方法:進行小競賽,選拔班級查字典的高手,評出小狀元。鼓勵學生回家繼續練習。

四、激勵鼓舞學習名言: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的表現令人非常滿意,老師送你們兩句名人名言:

1.出示名言: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袁枚

好奇心造就科學家和詩人。———弗郎士(法國)

2.談學習感受和對名言的理解。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名言。

4.學會收集和積累名言。

一年級下冊語文第七單元教案2

教學目標:

1、透過學習課文,使學生懂得遇事要多動腦筋,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2、繼續學習抓重點詞來理解課文的方法,培養學生理解詞句的能力。

教學重點:

抓重點詞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9課,開啟書。

二新授

1、讀全文,回憶

請同學們讀讀課文想一想:()用()把兩隻()的羊引開了。(學生讀課文)

過渡:這兩隻羊當時是怎樣相鬥的呢?

2、講讀3、4自然段

讀一讀第二個問題。(學生讀題後畫一畫)

出示投影,學生讀所畫的句子。

問:當時兩隻羊鬥得怎麼樣?你能用一個詞說一說嗎?

華佗心想,硬拉是不行的,硬拉是什麼意思?硬拉的後果是什麼呢?

過渡:看到這種情況,華佗想,我得想個辦法,華佗想到了什麼辦法,是怎麼做的呢?

讀一讀第4自然段,用直線畫出華佗怎樣做的句子。(學生讀一讀,畫一畫)

問:你覺得華佗怎麼樣啊?(聰明)

從你畫的句子中找一找,從哪個詞可以看出華佗很聰明?

過渡:兩隻相鬥的羊被華佗引開了,(看圖)蔡醫生很高興,立刻收下了這個聰明的徒弟。

問:把“立刻”換一個詞,但是意思不變。(馬上、立即、立馬)

馬上、立即、立馬都是立刻的近義詞

3、練習造句

你能用立刻說一句話嗎?看看老師給你的句式,請你想一想。

(什麼情況下)(誰)立刻(幹什麼)(2—3個學生說一說)

小結: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嗎?

4、課外拓展

我國明朝有個大學問家叫徐(xú)文長。他從小聰明過人,上學以後,又勤奮好學,常常受到老師的稱讚。

有一次,老師想測試一下學生的智力。他讓學生拿着兩隻裝滿水的木桶,走過一座貼水面的小竹橋,還不準把鞋底弄溼,看看誰有辦法做到。一個學生不假(jiǎ)思索(suǒ)地拎(līn)起兩桶水,快步走上竹橋。因爲桶裏的水很沉,竹橋被壓低了,河水漫過了橋面,這個學生的鞋全溼透(tòu)了。大家一看,都不敢再試了。

徐文長想了想,說:“老師,讓我來試試。”只見他把盛(chéng)滿水的兩隻木桶,慢慢地放在橋兩邊的河水裏,用手牽(qiān)着桶上的繩子,輕輕地走過了竹橋,鞋一點也沒有沾(zhān)溼。

大家一致(zhì)讚歎:徐文長真聰明。

1、老師用什麼方法來測試學生的智力?用“ ”畫出有關的句子。

2、“思索”就是()。“不假思索”就是想也不想。

3、徐文長是用什麼辦法走過竹橋的?用“ ”畫出有關的句子。

4、請你給短文加個題目。

板書設計:聰明的華佗

立刻

馬上

問題動腦筋、想辦法立即

相鬥不硬拉、青草引立馬

一年級下冊語文第七單元教案3

第一課時

程第二課時

板書設計

執教時間: 年 月 日

執教時間: 年 月 日

執教時間: 年 月 日

第二課時

一、日積月累

1.導學:“你一定要聽老師的話,好好學習?”“你不會的一定要記得問老師!”小朋友們,這樣的話你聽過嗎?你知道這些話是什麼意思嗎?對,就是告訴我們要多讀,多學,多問。這些話,在很早很早以前,很多名人就說過了,不過說的稍有不同。

2.比賽遊戲形式學習“日積月累”中的名言。

出示“日積月累”中的名言。

(1)一比:自己讀一讀,藉助拼音讀正確。

(2)二比:和同桌讀一讀,比一比誰讀得正確又流利。

(3)三比:指名領讀。

(4)交流對句子的理解。

(5)他們說的和我說的有什麼不同?(意思相同,但是表達言簡意賅。)

(6)嘗試背誦。

3.拓展:你還知道哪些關於學習的名人名言?

二、和大人一起讀

1.引出主題,激起興趣。

教師:你們喜歡聽孫悟空的故事嗎?你知道孫悟空打妖怪的故事嗎?下面,我們一起聽一首兒歌《孫悟空打妖怪》。

2.教師播放多媒體,讓學生初步理解兒歌的內容。

(1) 你們仔細看看圖文畫面,說說:你發現了什麼?

(2)再跟老師念一念,你又發現了什麼?學生在跟念時,教師加重末尾一字的發音,引導學生髮現“咚、空”等字押韻的規律。

3.引導學生有節奏地朗讀兒歌,從中體驗活動中的快樂情緒。

教師透過打擊樂節奏來逐步提高念兒歌的速度,增加兒歌的趣味性和難度。學生一邊有節奏地敲擊樂器,一邊流利愉快地念兒歌。

4.鼓勵學生用不同的表情、動作表現其對兒歌中正、反兩面人物的不同情感。

(1)這首兒歌裏你喜歡哪些人,不喜歡哪些人?說說你的理由。

(2)請同學們一邊讀一邊設計恰當的表情和動作,看誰表演得最形象。

(3)指生到前面表演。

(4)老師打節奏,同學們一邊讀詩一邊用自己喜歡的表情和動作表演。

三、課後延伸,親子讀詩

把這首兒歌推薦給爸爸媽媽,讓他們和你一起用快樂的形式朗讀兒歌。

一年級下冊語文第七單元教案4

第一課時

35、壺蓋爲什麼會動

1、熟讀課文,特別是第七小節

2、複習生字注意“英”“定”讀準後鼻音強調“爲”的筆順組、祖區分

3、讀詞語:英國一位科學家好奇半天祖母一定推動

4、用“誰是什麼”造句

36、數星星的孩子

1、熟讀課文,特別是第一小節

2、複習生字區分:祖、組注意“指”“楚”讀準巧舌音多音字“鬥”組詞

3、比喻句:什麼像什麼

37、一個奇怪的問題

1、熟讀課文

2、複習生字區分:題、提

古詩七步詩

1、背誦並能連線

2、書空會寫的字,填空

38、望梅止渴

1、熟讀課文

2、複習生字區分:渴、喝;朝、潮“精”換部首積累士字旁的字書空“止”

39、花木蘭

1、熟讀課文

2、複習生字“戰”換部首“常”一字開花

3、詞語搭配:披戰袍跨駿馬渡黃河過燕山

讀詞語:巾幗英雄女扮男裝赫赫戰功英勇善戰

40、責任

1、熟讀課文

2、複習生字書空“必”

3、讀句子:一個能爲自己的過失負責的人,將來是有出息的。

七、快樂宮7

1、加一筆變成另一個字

2、複習查字典

3、書空:善

一年級下冊語文第七單元教案5

【單元教材簡析】

本組教材是以好孩子、好品質爲專題編排的。《識字七》對仗工整、語言優美的對聯,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文學藝術形式,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小白兔和小灰兔》是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故事描述了兩隻可愛的小兔接受了老山羊不同的禮物?白菜和菜子,回家後不同的表現?白兔辛勤耕種,灰兔貪圖享受,結果也不同?白兔種的菜豐收了,灰兔卻把菜吃完了。透過這個故事讓學生懂得只有靠自己的辛勤勞動,纔能有所收穫。《兩隻小獅子》是一篇童話故事,主要講述了兩隻小獅子的不同生活態度,透過兩隻小獅子一勤一懶的對比,以及獅子媽媽的話,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我們應該勤奮學習,學會了本領才能使自己成爲一個有用的人,而不能依賴父母,也不能依靠父母的本領和地位。《小夥伴》課文以小學生比較喜歡的春遊活動爲題材,寫了春遊時瑪莎丟失揹包後,幾個小夥伴對待這件事的不同態度。教學中,讓學生透過閱讀、比較、感悟,懂得:要用實際行動給予別人最需要的幫助。《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緊扣本單元好孩子、好品質的專題,課文講述的是一個國王用“種花”的方法來選繼承人,但花籽卻是煮過的.最後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以自己誠實的品質贏得了王位,教育學生從小就要努力做一個誠實的人。《語文園地七》“我的發現”是爲了引導學生髮現偏旁歸類識字的方法。“日積月累”是讓學生透過通讀句子,積累句子並鞏固生字。本次口語交際的話題圍繞“誠實”這個主題進行。

【單元總體目標】

1、認識常用漢字56個,會寫30個。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4、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5、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採用圖文結合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展開豐富的想象。

6、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7、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8、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熱愛集體、誠實的美好品質。

【單元教學建議】

1、在教學本組教材之前,要引導學生讀讀導讀,並瀏覽本組課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學時,教師要儘量創設情境,帶領孩子們走進故事中人物的生活,使學生透過讀故事,感悟故事內容,從中受到教育,願意做一個好孩子。

3、對課文的重點段落或句子,可藉助多媒體創設情境或透過多種形式的誦讀幫助學生理解。

【單元教學時間】

識字72課時

《小白兔和小灰兔》2課時

《兩隻小獅子》2課時

《小夥伴》2課時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2課時

《語文園地七》2課時

一年級下冊語文第七單元教案6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學習本課詞語。認識“聰、巧、硬、止、爭”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懂得解決問題不能使蠻勁,要抓住其特點想出切實可行的辦法。

二、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匯入新課。

1、今天,我們學習新課《聰明的華佗》。

2、華佗長大後成了我國的醫學家。

(二)指導看圖,瞭解圖意。

1、出示課件,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2、圖上畫了些什麼人?從服飾上看,他們是什麼時候的人?

3、圖上畫的小男孩就是小時候的華佗。旁邊的中年婦女就是華佗的媽媽。摸着鬍鬚的老人就是華佗的師父蔡先生。

你看,圖上的小華佗在幹什麼?

4、華佗爲什麼拿青草喂小羊呢?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篇課文吧!

(三)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輕聲自由讀課文。

(1)藉助拼音讀課文,讀準字音。

(2)對照課後生字表,畫出生字及生字所帶出的詞語,多讀幾遍。

(3)標出自然段序號,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檢查自學。

(1)認讀生字。

(2)指名分段讀課文。

(3)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說出大意就可以了。)

(四)分段細讀,理解課文內容。

1、透過自學,我們已經初步知道文章講了華佗小時候的事。接下來,我們深入學習,看看華佗聰明在哪兒?

2、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這段講什麼?

(2)齊讀第一句,誰能給“有名”換一個詞語,但這句話意思不變?(出名)把“出名”放進句子,再讀一讀。

(3)理解“學徒”。

3 、蔡醫生是怎麼收下華佗的呢?自由讀讀第二、三、四自然段。

小組學習:

(1)蔡醫生出了一個什麼題目考華佗?

(2)用“﹏﹏”畫出寫兩隻羊打架的句子。

(3)華佗是怎麼想的?又是怎麼做的?用“——”畫出有關的句子。

4、小組反饋學習結果。

(1)蔡醫生是怎樣考華佗的?指名說,全班開讀第二自然段,

(2)找一找寫兩隻羊打架的句子。

出示句子“兩隻羊頭對着頭,角對着角,你頂過來,找頂過去,鬥得很兇”。讀一讀。

(3)華佗是怎麼想的?(齊讀想法。)“硬拉”會有什麼後果?你有什麼好辦法?說給大家聽聽。

(4)華佗想到了好辦法嗎?哪個自然段寫了華佗的做法?

①看圖,指名讀第四自然段。

②找找描寫畢佗動作的詞語。(“撥”“拿”“搖動”。)

華佗爲什麼要這樣做呢?你覺得華佗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③這段主要講了什麼?

④指導讀這一段,要表現出華佗的聰明。齊讀。

5、學習第五段。

(l)蔡醫生收下了華佗爲徒嗎?齊讀最後一段。

(2)你從哪幾個詞中看出蔡醫生對華佗很滿意?

(3)用高興的語氣再讀一讀。

(五)總結全文,加深理解。

你覺得華佗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你有什麼收穫?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朗讀課文。

2、認讀生字新詞。

(二)小組內互學本課生字。

如:我記住了“分”,上面是“八”,下面是“刀”合起來就是“分”,分開的分。

(三)班內交流,重點指導。

“角、對、分、着、鬥”可用熟字變一部分或分解、組合來識記。

例如:拿:合——手

(四)指導書寫。

這:先寫“文”,最後一筆是點,再寫“之”,捺要長些,托住“文”。

那:右半部“阝”起筆要比左邊低。

着:橫畫較多,上面三橫長短不一,所有的橫畫之間間隔勻稱。“目”字型形窄長,與“丷”上下對齊。

(五)作業。

1、正確書寫本課生字。

2、收集名人童年時期遇到問題開動腦筋巧妙解決的故事,開個故事會。

一年級下冊語文第七單元教案7

“一起做遊戲”教案設計

教材分析

本次口語交際的主題是“一起做遊戲”。教材利用主題圖小朋友熟悉的貼鼻子游戲引發興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親自參與遊戲,讓他們觀察遊戲的過程,感受到遊戲多麼有趣,激發他們把自己做過的遊戲介紹給同學,同時向別人學習做遊戲的興趣。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觀察遊戲的過程,在做遊戲中產生口語交際的願望。

2.規範學生的口頭語言,能大方、簡單地說出遊戲的過程,有趣的地方和心理感受。(重點)

3.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互相交流,學習詢問。(難點)

課前準備

1.教師課前帶孩子們玩遊戲:老鷹捉小雞。

2.讓學生找幾個小夥伴去玩一下自己喜歡的遊戲。

3.黑板上先畫一張小熊的笑臉,準備一個鼻子粘貼,一條矇眼睛的布。

教學過程

一、遊戲激趣,匯入新課

(教師課間帶領孩子們玩一玩“老鷹捉小雞”的遊戲。上課鈴聲響後,孩子們仍意猶未盡。)

師:小朋友們,剛纔我們玩的是什麼遊戲?

生:老鷹捉小雞。

師:這個遊戲好玩嗎?

生:好玩極了!

師:那這節課我們一起做遊戲好嗎?(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帶着情感、懷着濃厚的興趣走進交際情境中。由生活中最熟悉的“老鷹捉小雞”的遊戲引入課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起學生參與遊戲、樂於表達的願望。

二、引導交流,自由表達

師:告訴老師,你覺得剛纔“老鷹捉小雞”的遊戲哪兒最好玩?

生1:老師當老鷹,跑得好快,我差點兒被捉住了。

生2:我當雞媽媽,保護我的“孩子”,真有趣!

生3:我的手緊緊抓住前面的“小雞”的衣服,生怕被甩掉了,真好玩!

生4:老師,下次再玩,我當老鷹,你當雞媽媽,好不好?因爲你的胳膊比我們的長。

師:小朋友們說得真好!那你們還喜歡玩什麼遊戲呢?(學生邊說老師邊板書。)

生:丟手絹、跳皮筋、貼鼻子……

師:那我們再來玩個貼鼻子的遊戲吧!咱們一邊玩遊戲,一邊觀察遊戲的過程,看看這個遊戲是怎麼玩的,好嗎?

生:太好啦!

師:那我先請一位同學來給這隻可愛的小熊貼鼻子吧!(把學生的眼睛用布條矇住。)

生:老師,我們可以給他提示嗎?

一年級下冊語文第七單元教案8

一、教材分析

課文講了華佗小時候的一個故事。媽媽送華佗到蔡醫生那裏去學徒,蔡醫生讓他分開爭鬥着的兩隻羊,華佗想出用青草引羊的辦法,巧妙地中止了它們的爭鬥。蔡醫生高興地收華佗爲徒。

教學重點是學習生字新詞,從故事中受到啓發:遇事要善於思考,不可蠻幹。

二、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掌握“院子、分開、路邊、青草”等詞語。認識“聰、巧、硬、止、爭”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懂得解決問題不能使蠻勁,要抓住其特點想出切實可行的辦法。

三、教法建議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朗讀課文的錄音帶。

2、兩幅圖:一是畫着兩隻羊正在爭鬥,二是放大的文中插圖。

識字、寫字教學

1、識字教學

生字中,重點指導讀準聲母是鼻音的“那”,韻母是後鼻音的“聰、硬、爭”。

一些生字可用熟字變一部分的方法來識記,如“用——角”“村——對”“公———分”“看——着”“頭——鬥”

2、寫字教學

寫字前,要藉助田字格把握字的結構比例,如“分、角、拿”都是上下結構的字,其中“分”上下各半,“角”上小下大。可重點指導以下幾個字。

這:先寫“文”,最後一筆是點,再寫“辶”,一捺要長些,托起“文”

“那”右半部“了”起筆要比左邊低些,“I”向下伸,收筆也較左邊低。

“着”橫畫較多,上面三橫長短不一,所有的橫畫之間間隔勻稱。“目”字型形窄長,與“”上下對齊。

詞句教學

“媽媽送他到蔡醫生那裏去學徒。”句中“學徒”指當蔡醫生的學生,跟着他學醫術。

“兩隻羊……叫得很兇。”“鬥”是雙方互爭,誰也不讓。課文中“打架、爭鬥”都是這個意思。學生在生活、影視中見過鬥雞、鬥牛。這句話具體描述了兩隻羊爭鬥得厲害,暗示了很難拉開。

“硬拉是不行的,我得想個辦法。”這一想法正是華佗聰明之處。“硬拉”句中指用大力氣制止羊打架。理解這句話要聯繫上文“鬥得很兇”,華佗“七歲”,明白他使再大的力也分不開這兩隻羊。“得想個辦法”,句中“得”讀“dei、”,與“鬥得很兇”的“得”讀音不同,表示必須、需要的意思。讀第四段就知道華佗想的什麼辦法,結果怎樣。這句話寫華佗遇到問題先動腦筋找竅門。他所想的辦法說明他了解羊愛吃草,而青草很容易找到。小華佗確實是個聰明的孩子。

朗讀指導

本課有幾個長句,朗讀時要按句子的意思,用停頓的方法突出要點。

媽媽送他/到蔡醫生那裏/去學徒。

正巧這時候/院子裏/有兩隻羊在打架,蔡醫生就叫華佗/把它們分開。

兩隻羊/頭/對着頭,角/對着角,你頂過來,/我頂過去,/鬥得/很兇。

第三段第二句華佗心想的話要讀得輕些、慢些,但語氣要肯定。

練習提示

課後練習第三題是摘抄課文中的詞語,訓練學生注意語言積累。這項練習的靈活性較強,要鼓勵學生自己選擇詞語抄寫。可以選帶生字的詞語,幫助識記生字;也可以選自己認爲常用的好詞,如“面前、點點頭、不行”;還可以選沒教過但自己學會的詞,如“正巧、硬拉、爭鬥”等,只要寫對都行。

第四題是句子訓練,讓學生在例句中感知“從”的用法(與後面的名詞組成短語,表示動作的處所、方向)。練習時先讀例句,知道這句說華佗拔草,這草是從路邊拔來的。第二句學生補充後可再問問:從哪裏走出來?強化“從”的後面一定要說出“什麼地方”。最後讓學生自由用“從”說句子,先各自說,再相互交流。

擴展活動

收集名人童年時期遇到問題開動腦筋巧妙解決的故事,開個故事會。

課時安排

教學本課可用2—3課時。

四、教學設計舉例

用蔡醫生考華佗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讀課文的興趣,切身體會華佗真聰明,他的辦法真妙。

(一)設疑激趣,匯入課題。

1、出示兩隻羊正在爭鬥的畫面,提問:如果讓你把它們分開,你怎樣做?評議各人想的辦法合適否。

2、簡介華佗,老師範讀第四段,並出示插圖放大圖,觀察華佗引開羊的做法。口頭填空:()的華佗。(答案不必一致,合適即可。)

3、板書課題。

(二)自讀課文,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說說圖中華佗旁邊兩個人各是誰,他們三人之間發生了什麼事。

(三)逐段讀課文,隨閱讀認識生字,理解重點詞句,指導朗讀。

(四)用不同形式練習朗讀課文,再把自己讀得的一段讀給別人聽。

(五)評議:華佗的這個辦法有什麼好處?可引導學生自由說。如不用費大氣力、不用花很長時間,方法簡便易行,不會傷害羊等。假如能從課文中找到根據,說說從哪裏看出來的更好。

(六)識記生字,指導寫字,重點指導“那、着、想”。

(七)完成課後練習。

(八)佈置作業。

1、用蔡醫生出的問題考考爸爸媽媽,把這個故事講給他們聽。

2、收集有關故事。準備開故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