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教師怎樣教 新課程

K12專稿     2003-03-14     山東省滕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蔣振遠 

教師怎樣教 新課程

 

    新課程是一場涉及課堂教學方式、學習方式以及學校日常管理全方位的變革,教師將涉足一個新的領域。那麼,教師怎樣“教” 新課程呢? 

    一、要有新的基本功 

    教師的新基本功體現了教師掌握的相關教育知識和技能,它不是以知識形態呈現,而是以行爲的方式來呈現。 

    1.合作能力 

    合作能力是指教師爲了共同的教育目的和其他教師、家長、教育管理者一起工作,來共同完成教育任務,實現教育目的的能力。教師與人合作交往的技術有,傾聽:無條件、全身心地傾聽對方的意見和感受;交談:讓所有的人都能暢說欲言,表達自己的心聲;溝通:真正理解各方的立場和看法,在對話中形成共試識和行動 方案。 

    2.自我評價能力 

    自我評價能力是指教師要有能力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專業性的評價”,即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對象、教學資源和教學行爲進行一次綜合性的判斷,包括教學情境產生的原因,存在的價值,發展的階段及結果分析等。 

    3.課程開發能力 

    在相當長的教育歷史上,教師一直是被當作一種“工具”。直至20世紀70年代以後,人們纔開始意識到,教師內在的實踐經驗、研究能力、創造能力不但是客觀存在的,而且是也有必要在包括課程開發在內的教育活動中得以展現。 

    4.創新能力 

    教師要樹立創新、育人爲本、開發學生潛能和培養創新人才的觀念,要根據未來社會、所教學段學生的特點,大力探索創新的途徑。只有具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行動。 

    二、要改變教學行爲 

    新課程的實施,教師要將對新課程的理解轉化爲行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行爲的層面上,呈現出新課程的所蘊涵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學方式。 

    1.拓展教學常規 

    ⑴要關注學生。關注學生的終生學習願望、需求、自主性、尊嚴、生活。 

    ⑵挑戰常規教學。按照新課程所提供的知識引發教師個人的知識及師生互動所產生的新知識,注重學生的創新品質和創新能力。 

    ⑶重新審視常規教學。課桌椅如何擺放?教師在上課前準備什麼?怎樣點名?教師在教室裏的位置?如何提問?如何同學生交流?如何給學生留作業?如何指導學生做練習? 

    2.適應教學新環境 

    ⑴要重視新的課程因素,使課程變成一個動態的、生長性的“生態環境”。新課程因素有:教師、學生、環境、內容。 

    ⑵形成新的課程環境:師生學位置上,以學生爲中心;學習方式上,以合作方式學習;學習狀態方面,推行探究式學習;學習反應上,有計劃的行動;教學背景上:是現實生活中的'背景;媒體使用上,運用多媒體;資訊傳遞上,是多項傳遞。 

    ⑶利用好新課程教學中的不確定性:教學目標上,允許學生有多元表現;教學對象上,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個別化教學。教學內容上,充分利用教材的餘地;教學方法上,靈活地選擇與使用教學方法;教學評價上,減少和淡化考試得分點。 

    3.創造課堂教學新結構 

    以發展學生的主體性爲主導,把教學分爲四步: 

    ⑴學生個體自學。教師簡明提示學習目標、自學題目,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⑵學生合作探究。根據自學題目,學生同位或前後排爲一組合作探究。 

    ⑶師生共同研討。學生對尚未理解、掌握的問題,師生共同研討。 

    ⑷學生當堂練習。對當堂所學知識,進行口頭、書面或動腦、動手練習。 

    (三)要經常轉變角色 

    在新課程實施中,教師的角色要經常轉變,在學生面前出現的角色是: 

    1.授業育人的導師 

    教師要由“教”變“導”,“導”的具體職能爲:引導、指導、誘導、輔導、教導。 

    2.學生學習的合作者 

    以計算機網絡爲特徵的各種技術把跨學科領域聯結成一個全球化的課堂,教師的作用體現在組織合作學習並對合作學習過程進行引導。 

    3.學生學習顧問 

    給學生以引導和幫助:如確定學生爲完成學業所需學習的知識技能;幫助學生選擇一種適合其特點的,能有效完成的學業計劃;指導學生在學術研究方面的進展;對學生的學習進展情況給予一定的檢查、評價等。 

    4.教育科學的研究者 

    新的教育技術,教學手段將把教師從繁重的教學工作中解放出來,這樣教師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教育科研,由“教書先生”向“研究型、學者型”轉換。 

    5.終身學習者 

    在第45屆國際教育大會上,德洛爾在主題發言中特別強調教師的四點責任之一,就是教師自身的培訓提高,教師必須做終身學習者,不斷地再培訓自己。

 

標籤:新課程 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