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美在和諧--淺談小語課堂教學藝術

 

美在和諧--淺談小語課堂教學藝術

 

  

安溪縣教師進修學校 林潤生

什麼是教學藝術?至今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曲阜師大李如密教授認爲:“教學藝術乃是教師嫺熟地運用綜合的教學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規律而進行的獨創性教學實踐活動。”本文采用其說,從美的角度來探討小語課堂教學藝術。

一、該學內容的疏與密

古人在論及中國畫的構圖技巧時說:“疏可走馬,密不透風。”意思是說留下的空白,可以用來跑馬,用墨多的地方連風也吹不過去。語文教學也應講究“疏”與“密”的技巧,對非重點的內容,學生自己可以學得懂的部分,則或放手自學,或以讀代講,是教學上的粗線條,是寫意;而對重點部分,特別是既是重點又是難點部分,則必須是“工筆畫”,濃墨重彩,認真描畫。同時,要講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如《挑山工》一文,“爬山途中,我和一位挑山工幾次相遇?是在怎樣的情況下相遇的?這說明什麼?”這些問題可靠學生自學解決,第二問對理解挑山工的話有幫助,可在檢查自學效果時多花一點時間,以上是“疏”,而且是“疏中有密”。而挑山工一番含有哲理的話是教學重點,則必須引導學生咬文嚼字,深入理解。可透過下列問題引導思考:①“我們”怎麼走?挑山工怎麼走?對此挑山工是怎麼說的?作者是怎麼寫的?②從挑山工的話裏你體會到什麼道理?在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把這段話背下來。以上是“密”,而且“密中有疏”。

二、教學節奏的張與弛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張”是快節奏,“弛”是慢節奏。有人把節奏當作是開啓生命奧祕的鑰匙。符合生命節律的課堂教學節奏,不僅能提高教學效率,而且能陶冶學生的身心。在教學中,教學內容簡單的,學生自學可以學懂的,或課文內容比較有趣的,可以快節奏進行。內容比較難的,文字比較枯燥的,道理比較抽象的,或是課文的重點部分,則要“慢動作”,提問後要騰出較多時間讓學生思考,老師的講解也要適當放慢些,讓學生來得及消化。如《草船借箭》的教學,引導學生抓住中心詞“神機妙算”理解課文內容,對諸葛亮“算”準“借”的'時間這部分內容,教學節奏要慢,讓學生學懂內容後小結學法。有了這一基礎,諸葛亮算準曹操、魯肅、周瑜的性格特點和採取的策略等內容,則可逐步加快教學節奏。

在教學中,應張弛有度,“張”,時間不可太長,應以學生身心不會過度疲勞爲度;“弛”,也不可過度,應不致使學生注意力渙散。

三、教學方法的巧與拙

“拙”,這裏指的是遵循常規,採用常規的教學方法。教學時守拙,就是要遵循大綱提出的基本教法;“巧”,指不循常規,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教學中“用巧”,要符合教育學和心理學原則。在教學中,我們既要遵循常規,又要突破常規,兩者結合運用,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如圍繞重點部分讀思議是突出教學重點的常規教法,這是“拙”;把重點的突破滲透到預習或專門性的練習中,這是“巧”。抒情性濃的課文,讀讀議議是“拙”,以讀代講是“巧”;意境優美的課文,引導學生把對課文的理解用語言表達出來(言傳),是“拙”;引導學生透過想象進入課文所描述的情境(意會),是“巧”。常識性課文的教學,引導學生從部分到整體,逐一概括出常識性知識要點,是“拙”;提供相關資料,讓學生參照閱讀,加深對常識性知識的理解,是“巧”。教中應根據課文特點,確定是守拙還是用巧,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四、教學程序的順與逆 

“順”是按課文順序安排教學程序,“逆”是不按順序,而是或從結尾段匯入,或從重點段教起。同時,教學中也常是順中有逆,逆中有順。如逐段講讀課文,這是“順”,但在有的段落的講讀中,經常抓住結句理解段落內容,這是“逆”,是“順中有逆”;抓住篇末的中心句來講讀課文,這是“逆”,但抓住中心句後,卻又是按課文順序來理解,這是“順”,是“逆中有順”。教學程序是“順”是“逆”,應根據課文特點和學生的閱讀基礎確定。學生基礎較差的,可以逆教的課文也應“順”教,以利學生理解;學生基礎較好的,可以逆教的課文就“逆”教。還可以“逆”中有“逆”,以利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五、教學形態的動與靜

教學中的“動”是指講解、朗讀、討論、操作,是“有聲有行”的教學;“靜”,是指學生的默讀、觀察、思考、想象,是無聲世界。教學中的“動”,活躍課堂氣氛,能使學生保持注意力;“靜”則有利於學生思維的深入。教學中,“動”多“靜”少,表面上熱熱鬧鬧,但學生的思維很少參與學習,學習效果肯定不好;“靜”多“動”少,則學生容易疲勞,不能有效利用“靜”的時間。因此,應考慮年級特點,“動”“靜”合理搭配,低年級以“動”爲主,隨着年級的升高,要增加“靜”的次數,延長“靜”的時間。

六、教學語言的莊與諧

教學語言的“莊”,指用詞準確,邏輯性強;“諧”,是有趣,有幽默感。理解教材,主要靠符合邏輯的講述,但用詞準確的邏輯性的講述時間一長,容易引起身心的疲勞,因此講課應該是亦莊亦諧,寓莊於諧。匯入時宜諧,能激發興趣和誘導注意力的定向;在集中精力突破難點後宜諧,能使學生大腦有所放鬆,較快地消除疲勞。低年級宜諧多於莊,高年級則可莊諧並用。

在教學中,創設情境的語言是“諧”,設定懸念的語言是“諧”,形象化的描述能引起學生想象的也是“諧”,借用其他行業的語言或流行語於教學的也是“諧”。另外,調侃學生也是“諧”,它容易激發爭強好勝學生的競爭心理,但自卑心理較重的學生容易受到傷害,因此須慎用。

七、教學風格的情與理

在教學風格中,有的擅長於“情”,善於調動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愛學、樂學;有的擅長於“理”,透過符合邏輯性的教學程序的安排和有很強邏輯性的講述,使學生掌握知識和學會學習。據心理學研究,上述兩種風格都可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學習有兩個心理系統在起作用:一是動力系統,如興趣、情感、動機,一是認識系統在起作用,如觀察、記憶、思維、想象。擅於煽情的,促使學生動力系統起作用;長於說理的,則促使學生認知系統起作用。在教學中,應力求把兩者結合起來,形成混合性的風格。擅於“煽情”的要學習有條理的講述,靠邏輯的力量提高教學效率;擅於“說理”的要學習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愛學、樂學。

美在和諧,在教學中,我們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技能技巧,使之處在協調、適中、完美的狀態中,使學生在和諧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