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石鐘山記(教師中心稿) 教案教學設計

一.教學要點 

石鐘山記(教師中心稿) 教案教學設計

1.掌握"函胡/莫/識"等通假字;掌握"鼓/是/絕/而/焉" 

等常用實詞和虛詞; 

2.掌握"鼓/舟/目/耳"等在句中的詞類活用現象; 

3.掌握判斷句/定語後置句/賓語前置句和介賓短語後置句; 

4.掌握蘇軾和本課的有關文學常識; 

5.瞭解和體會本文的寫作特點--將議論/記敘/描寫/抒情 

恰當結合及將情/景/理渾然融合的寫法; 

6.瞭解和體會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觀點和主張. 

7.學習以事明理的寫法. 

二、教時安排:二教時 

三.教學內容及步驟 

   第 一 教 時

一、匯入:俗話也說:“眼見爲實”,可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韋斯克博士卻用事實證明了“眼見”也出錯。他進行過一項有趣的研究:他給參加減肥夏令營的青少年,每人發了一個杯子,用來倒橙汁喝。所發的杯子容量相等,卻有高有矮,高的高度是矮的兩倍。結果發現,青少年用矮杯子的人多出用高杯子的,可見對一件事情的認識是必須不僅要眼見還要親自考察研究,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今天蘇軾也爲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範例。(板書課題) 

二、簡介作者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思想家和文學家。“三蘇”:蘇洵(父)蘇軾 蘇轍(子名與車有關)“唐宋八大家”:韓愈、王安石、柳宗元 歐陽修、“三蘇”、曾鞏。他是中國文人用儒佛道三家構築精神世界的典型代表,他的一生最能體現“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人生信條,在政治改革中既不同意新派的麼某些做法,也不同意老派的觀點,結果“如風箱中的老鼠兩頭受氣”一貶再貶。創豪放一派詞風,與辛棄疾合稱“蘇辛”。 

三、先請一位同學朗讀全文,檢查預習情況,掃除生字詞障礙以及停頓。

蠡(lǐ)   枹(fú)   鏗(kēng)   磔磔(zhézhé)   噌吰(chēng  hóng)   罅(xià)   窾坎(kuǎn kǎn)   莫(mù)   鏜鞳(tāng  tà)  識(zhì)  無射(wú yì)

指出哪些通假讀的字(莫、識),哪個字是古音異讀(射)。

正音後學生齊讀全文。

四、.分析理解第一段

(一)補充註釋

1.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    焉:語氣助詞,不翻譯

2.微風鼓浪                                鼓:振動

3.水石相搏                                搏:拍擊

4.南聲函胡                               函胡:重濁而模糊

5.北音清越                               越:高揚

6.枹止響騰,餘韻徐歇                     騰:傳播;歇:消失

(二)解釋下列句中活用的詞語

1.微風鼓浪,水石相搏

2.雖大風浪不能鳴也

3.枹止響騰,餘韻徐歇 

4.而此獨以鍾名,何哉

(三)補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1.酈元以爲下臨深潭

2.今以鐘磬置水中

3.雖大風浪不能鳴也

4.扣而聆之

5.自以爲得之矣

(四)朗讀第一段,邊讀邊翻譯。

五、分析理解第二段

(一)補充註釋

1.餘自齊安舟行適臨汝                 適:到,往

2.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     赴:赴任,就職

3.餘固笑而不信也                            固:姑且

4.森然欲搏人                                       森然:陰森森的樣子

5.微波入焉       焉:兼詞,相當於“於之”,在洞和縫裏面

6.涵淡澎湃而爲此也                      涵淡:水波動盪

7.因笑謂邁曰                                        因:於是

(二)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語和現代漢語用法是否相同?

1.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

2.餘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

3.涵淡澎湃而爲此也

4.與向之噌吰者相應

(三)辨析寫列句子的句式特點

1.而大聲發於水上

2.空中而多竅

3.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

4.古之人不餘欺也

5.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

(四)朗讀第二段,並通譯全段

六、分析理解第三段

(一)補充註釋

1.而臆斷其有無           臆斷:主觀地作出判斷

2.酈元之所見聞,殆與餘同  殆:大概

3.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      終:總

4.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     考:敲

5.自以爲得其實             實:事情能夠的真相

6.蓋嘆酈元之簡             蓋:表原因、目的

(三)解釋下列句中的詞類活用現象

1.事不目見耳聞

2.而言之不詳

3.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

4.自以爲得其實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並加以解釋。

1.南聲函胡,北音清越

2.餘固笑而不信也

3.至莫夜月明

4.汝識之乎?

5.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

6.及讎仇已滅,天下已定

7.長樂王回深父

8.暴秦之慾無厭

第二教時 

一.複習檢查 

1.聽寫生字詞. 

2.請生朗讀課文,要求聲音宏亮,吐字清楚,斷句正確.

二、分析課文結構 

請生齊讀課文,根據以上分析,理清文章結構. 

全文分爲三部分: 

第一部分(1):質疑--提出對兩位古代名人觀點的疑問; 

第二部分(2.3):察疑--透過實地觀察,得出結論. 

第三部分(4):釋疑 

三、分析賞讀

1.《水經》是誰的作品?是一部什麼書?

答:《水經》也叫《水經注》,是酈道元的作品,他是記載我國山川地理概貌的遊記。

2.酈道元認爲石鐘山是怎樣命名的'?

答:以浪打岸石,聲如洪鐘命名。

3.李渤認爲石中山又是因爲什麼命名?

答:以山石敲擊所發出的聲音像鐘聲而命名。

4.作者認爲李渤的觀點不對,基本理由是什麼?採用了什麼方法來反駁?

答:石頭大都能敲擊發出如鍾一般的聲音;這是駁論據。

5、酈道元、李渤、蘇軾關於石鐘山命名的由來陳說有何不同?

答:酈道元認爲是水石相擊產生的聲音像鍾而得名;李渤認爲是山石敲擊發出的聲音像鍾而得名;蘇軾認爲是風水進出洞穴發出的聲音像鍾得名

6、本段在評說中採用了什麼方法進行議論?

答:類比和對比的方法。

7、“此世所以不傳也”和“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中“此”和“陋者”具體指什麼?

答:“此”指石鐘山命名的真正原因。“陋者”指李渤一類人。

8、.作者的觀點是什麼?

答:做事不可主觀臆斷,要實地考察。

五. 將本文跟(遊褒禪山記)作比較。

說明:先檢查練習第二題的完成情況,然後做具體分析,不是簡單地列出異同之點,而是從文章的整體構思出發,用列表的形式來進行比較。下面是供參考的表的模式:

課文

項目 《遊褒禪山記》 《石鐘山記》

內容 記遊。

從遊未盡興生髮感受,談人生哲理和治學態度。 形式是記遊,實際是記考察所得。用事實破千古疑案,提倡實地考察,反對主觀臆斷。

結構 先記遊,後議論。 議論--記遊--議論。

寫法 敘與議緊密結合,議論統率敘事,議論重在“立”。 敘與議緊密結合,議論統率敘事;議論有“破”有“立”。

作業:

1、學案中的練習

2、完成課後練習,

3、翻譯背誦全文。

附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