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資料

閱讀教學中的作文指導--以《荷塘月色》爲例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南山中學語文組:範美豔

閱讀教學中的作文指導--以《荷塘月色》爲例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是語文能力的綜合體現。但現在的學生,一提到作文,就害怕。他們的怕,都是源於書讀得太少、練筆太少、積累不夠。然而在目前這種學業繁重的大環境下,要學生博覽羣書,也是很困難的。如何在現有的情況下,在不增加學生學習負擔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他們作文能力呢?這就需要老師充分利用好語文教材,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學習寫作的方法和技巧,積累寫作的語言和素材,同時進行適當的練筆,讓閱讀教學與作文指導同行。

     就學生的寫景散文而言,往往存在着寫景平板,特徵表現不出來和爲了寫景而寫景、目的不清、情景分離的弊病。新教材第二冊第一單元選入了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這篇文章不僅是情景交融的佳作,也是教學生學寫寫景散文的很好的範例。在學習這課的時候,不僅要引導學生去感知語言美、音韻美、畫面美、情感美,還應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去抓景物的特點、去描繪景物的特徵,怎樣做到情與景的融合。

一,學習寫景狀物的技巧,學會多種寫景的手法。比如,在寫荷葉時,朱自清先生抓住了葉子的多而密,寫出了“…田田的葉子”。而“葉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則用比喻摹寫了荷葉的靜姿,靜中有動,寫出了它自然舒展的優美形態。寫荷花時,他抓住了月下荷花的顏色,姿態,把荷花比作明珠、星星、和剛出浴的美人,描繪出了月下荷花的晶瑩剔透以及雍容聖潔。他還用通感的表現手法,透過“縷縷”和“渺茫的歌聲”寫出了那若有若無的荷香…朱自清筆下的景物,描寫得非常的細膩生動,這和他細心的觀察,並把自己融入到觀察對象中去深入的理解是分不開的。在學習這部分的時候,可讓學生先抓景物描寫的角度和方法,再在理解關鍵詞的基礎上,分析景物的特點以及畫面之美。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鑑賞能力,還讓學生明白了寫景要寫出特徵,必須要抓住景物的形狀、多少、姿態、色彩、氣味甚至質感等,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去細心觀察,用心感受。

此外,作者靈活地運用了比喻,通感、動靜結合等各種表現方法,使語言表達鮮明生動,貯滿詩意。也告訴學生要抓住特徵寫好自然風物,能夠生動地畫山繡水,還必須在遣詞造句上下功夫,尤其是準確巧妙地運用一些修辭手法,會使表現的景物更具有藝術魅力。

     爲了強化學生的理解,讓他們能夠準確地把抽象的感知運用到實踐中去,在學完這一部分的時候,應及時的讓學生去練筆。在練習時,要求學生選擇校園裏一種開花的植物,以“陽光下的       ”爲主題,仿照《荷塘月色》第四段寫景的角度和方法,寫一段文字,要求在景物的描寫中準確自然地融入個人的情感。朱熹說:“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蓋學文既久,自然純熟。”當然,“仿”不是目的,它就像書法中的臨摹,只能得其形,不能得其神;所以,我們最終要讓學生在“仿”中求“創”,“仿”中求“新”,“仿”中求“活”,能夠由此及彼,靈活自如地運用學到的各種技巧和方法,在實踐中提升作文水平。

二,學習遣詞用字,重視語言鍛鍊。朱自清十分注意遣詞用字的準確和貼切,如“月光如流失一般,靜靜地泄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清霧浮起在荷塘裏”,這“泄”和“浮”,這兩個動詞把月光和霧氣都點活了。作者還運用了許多疊字疊詞來深化物態情貌的形象感,把“一絲”“一道”“一帶”等量詞當形容詞用,使描繪的形象更加豐富、鮮明,使文章充滿了詩情畫意。而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完全跟着感覺走,多數都不會認真去推敲筆下的文字,更談不上十分藝術地遣詞造句了。透過分析本文語言運用的特色,教給了學生 “煉字”的方法,引導他們 在“推敲語言”時,去着力於動詞、形容詞、疊詞等關鍵詞語的雕琢,用替換對比的方法讓他們去體會不同詞語的表達效果,從而更準確地描繪出景物的特點來。在學習了這一點後,及時的讓學生修改他們寫的“陽光下的       ”,從而把學與練,更好地結合起來,讓學到的知識能真正地用起來。

三、學會合理地聯想。好的寫景狀物,往往由眼前之景聯想,延伸開去,在寫作中會使作者在回憶的基礎上,開闊思路,擴大經驗領域的內容和視野,創造出優美的意境,增強文章的美感。《荷塘月色》就是運用聯想的範例:作者在對 月色下荷塘、荷塘上月色作了如詩如畫的描寫後,“忽然想起採蓮的事了”,由此,進而想到南朝民歌《西洲曲》裏的句子“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緊接着“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這聯想勾起了作者的鄉思,寧靜復又不寧靜,深切而微妙地反映了他“樂得暫時忘記”而又不能 “忘記”的苦惱心情。可見,適當準確的聯想不僅會豐富文章的內容,而且還能起到到深化作品主題,突出作品主旨的作用。然大多數學生的習作,就缺少合理的聯想或者亂聯想,寫出來的文章往往內容很單一,缺少深度。

四,學習情景交融的方法。在《荷塘月色》中,作者本是頗不平靜的,獨自漫步,曲折的煤屑路,少有人走;陰森森的 。對景物的觀察和心境相符,“今晚卻很好”,“卻”字一轉,心情略有好轉。繼續漫步,樹、遠山、燈光、蟬聲與蛙聲干擾了作者心情中的美,“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心情的變化從筆下的景顯露出來:前面的路是陰陰的 ,遠山只有些大意,燈光沒精打采。作者對景物的觀察和心境完全一直,實現了情由景生,景隨情移的效果。透過本文的學習,讓學生更準確的認識了情景交融的涵義,讓他們明白了抒情語句對錶達思想感情的重要作用,學到了抒情的方法。

五、學習謀篇佈局。《荷塘月色》的結構,是圓形的,內外均如此。從外結構開,作者從出門經小徑到荷塘復又歸來,依空間順序描繪了一次夏夜遊。從內結構看,情感思緒從不平靜、求靜、得靜到出靜,也呈一個圓形。內外結構的一致性,恰到好處地適應了作者展現一段心理歷程的需要。結構與內容的緊密聯繫,是本文讀來文氣酣暢、渾然天成。另外,讓學生反覆體味文中優美生動的詞語和凝練的語句可以,並教會他們可以怎樣將這些富有感染力的語句靈活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學完本文後,我要求學生模仿借鑑《荷塘月色》的謀篇佈局以及寫景抒情的方法,把他們的課堂練筆《陽光下的     》寫成一篇作文。在學生的習作中,我驚喜地發現,閱讀教學中的作文指導,在作文中有了體現。 

克萊恩說:“孩子們所擁有的潛力比目前的教育體制所能啓發他們的多得多。你必須要從旁協助他們。”筆者認爲,只要我們語文老師能在閱讀教學中善於思考,認真督導學生學以致用,一定能激起學生對作文的興趣,使他們懂得作文,會寫作文,樂寫作文,並且還能寫出高質量、高水平的作文來。雖然這個過程如“繩鋸木斷、水滴石穿”般非一朝一夕能實現,但請相信堅持的力量。

 

範美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