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資料

語文實踐綜合活動指導策略研究(蘇教版)

 21世紀的語文教學是大語文教學時期,不僅要有質量高的課堂內講學,還要有課外延伸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兩者相結合,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語文實踐綜合活動指導策略研究(蘇教版)

所謂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指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爲學習方式;以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相溝通,書本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語文實踐活動爲主體活動;體現聽說讀寫能力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協調發展和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的學生自主學習過程。

語文實踐活動過程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它重在學習過程,重在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能較好地整合知識和能力並運用於實踐。

而我們的學生長期以來承受的是純書本知識學習,重於知識點的累積,所以學生們往往會有較出色的文化成績,卻缺乏實際的知識運用能力,這給開設語文實踐活動提出了一個大疑難問題。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我認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訓練並指導學生正確開展語文實踐活動。

首先是培養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是活躍思維的動力,是領悟作品形成觀點的先決條件。初中生人生歷程處於一個被動接受知識到獨立思維的過程中。在教學中,我們應善於採用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如小組討論法,競賽法,情境法,答疑法等來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學生便會樂於學習語文,也會親身實踐,參與語文實踐活動。

其次,具體操作過程中要能理論聯繫實際。語文實踐活動是一個要求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和自我生活中選擇和確定有關語文和語文相關聯的研究主題,並在研究中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全面提高語文素質的學習過程。而21世紀所需的人才也應該是多種類型,多種規格,多種層次的,他們能力的內涵不僅在於知識的儲存能力,發現問題,探求知識的能力以及科學的態度與方法的形成纔是最關鍵的,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所以我們要提倡學生“走出課堂”,“走出學校”,“走出年齡”;走進場館(圖書館、科技館、展覽館、博物館、藝術館、體育館),走進生活,走進社會。這樣學生透過實踐,會產生美的感應;語文實踐活動類第二課堂的開設,就可以使學生多層面地涉獵到各種書籍,使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社會生活的外延相等,真正做到課堂知識與課外實踐知識的協調與融合,達到最佳教育效果。

第三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過去的教學中,教師滿足於“滿堂灌”,學生是被動地接受者,他們承受了知識,卻無創新意識我們在語文實踐中要學會指導學生學習,纔有利於活動的開展;一是要教會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疑---思----討----創並舉,因爲疑是思的前提,思的開始;思是疑的發展,疑的深入;討是思的繼續,思的深化;創是前者的結晶,成功的標誌。善疑才能開啓智慧之窗;二是要變“輕說”爲“重口才”。語文實踐活動是課內外知識的大融合,很多時候我們選取了社會生活、自然現象和自我生活中的語文因子,我們要想表達出來不能僅僅依靠文字書面表達,要倚重口才,就是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運用,實踐中多開展讀書報告會、詩歌朗讀會、討論辯論會、講故事、文學鑑賞講座、編排課本劇、小記者採訪、模擬新聞發佈會等可以很好融合各類語文知識,讓學生提高運用語文的實際能力。 

另外,在評價體系中,語文實踐活動應樹立重視過程而不僅是結果的評價體系。過去的語文課堂教學看重的是結果:分數,師生都滿足於貼上標籤,習慣於問題的簡單定論,語文實踐活動強調自主、合作、探究,所以,考慮的是學生思維是否有發展;智力是否有提高;能力是否有增強;知識是否更全面,我們在評價學生語文實踐活動成否時就要改變其評價方式,應強調其過程,只要學生在其中能付出辛苦,能鍛鍊其能力,訓練發展其思維,有一定創造性,我們就應該認爲該生有所得,這種評價體系就突出了發展,學生們在學習中會擁有自信,充分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與長處,就會在不同方面取得長足進步,語文實踐活動也就實現了其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