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資料

合作學習中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網友來稿)

山東省單縣教研室 楊公平

合作學習中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網友來稿)

強調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是本次課程改革中關於學生學習方式的一個新突破。分組學習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理念,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教學實踐中。所謂分組學習,是將班級分成若干小組,以小組爲單位進行的共同學習。它打破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有利於促進學生主體性、創造精神、實踐能力及合作意識、交往品質等多方面素質的協調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大班額班級授課制的缺點。

開展合作學習,教師不是更清閒了,而是擔負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調控職責。要使合作學習卓有成效,教師要精心設計分組學習的各個環節,要從學情分析、目標設定、任務安排、組織形式、策略選擇、過程展開、反饋評價等全程設計。還要加強實時監控和指導,注意對各個小組的合作學習進行觀察和介入,爲他們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使小組合作學習不偏離正確的教學軌道。合作學習的效果,同教師的科學的指導是分不開的。

一、科學劃分學習小組。分好學習小組,是合作學習的基礎。分組之前,教師對全班學生的學習情況要進行全面瞭解與分析。要了解他們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以及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等,調查瞭解的方法,可採用問卷、測驗、談話、看學習檔案等形式,在此基礎上進行分組,並分別提出適當的教學目標。如果是一個全新的集體,教師對學生以及學生之間還缺乏基本的瞭解時,教師可以透過學生的自我評述或者用以前的成績作參照進行初步分組。經過一定時間的瞭解之後,根據小組協作的不同階段重新分組。

應根據學生的認識基礎、學習能力、心理素質等進行綜合評定,按照“互補互助、協調和諧”的原則,把學生分成學習小組。常見的分組形式有以下三種:⑴差異組合式,即異質分組。教師可以先確定一項關鍵屬性作爲分組依據,將性質不同的學生混合編組,常見的是依照學生成績的好與壞進行分組。由於每個小組都是異質的,所以就連帶產生了全班各小組間的同質性,這就是合作學習的分組原則--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組內異質爲小組成員內部互相幫助提供了可能,有利於小組內學生互相影響,相互帶動,共同提高,有利於合作精神的培養;而組間同質又縮小了小組間差別,爲全班各小組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從而真正實現在合作基礎上的競爭。⑵就近分層式,即同質分組:選擇一項關鍵屬性作分組依據,將性質相近的學生放在同一組。同質分組一般來說適合於個別化教學管理模式,性質相近的學生接受同樣的學習任務,有助於老師開展分層教學。但是,長期同質分組容易養成成績優秀學生盲目自信的心理和學習困難學生過度自卑的心理。⑶自由組合式。由學生自由組合學習小組,這樣小組裏的成員大多興趣、愛好相投,感情相融,有利於開展共同學習。

二、精心設計合作學習任務。對合作學習的內容要進行精心選擇和設計,佈置的學習任務應該適宜開展集體探究,教師在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習內容是否有利於小組成員之間的協作,是否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是否既強調每個人的能力發揮又需要小組的溝通、協調。另外,還要注意合理控制難度,選擇恰當的設問角度,問題要具有啓發性,表述要簡潔、明確。學習任務的設計除了從知識點角度設計相關的實驗、討論題目,還可以特意設計一些培養學生合作技巧、能夠促進小組成員交流能力提高的題目,讓學生能夠真正又學習知識又在過程中得到鍛鍊。比如教師可以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專門設定一些需要訪談和溝通的環節。

教師要合理安排學生的合作學習活動時間。有的老師提出問題後,只給學生三、兩分鐘,甚至不足一分鐘時間讓學生去合作、去討論與研究,自己還不時地在一旁提醒學生“快點、快點,時間不多了”。往往是學生剛剛進入角色,其思維剛剛展開,還來不及把自己的想法、創意闡述、表現出來,教師一聲令下,使“合作” 草草收場。當然,課堂教學是要受時間的限制,不可能給學生過多的時間和空間,但是我想既然安排了學生的合作學習,就應該保證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的時間,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合作,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就有充分的估計和安排,並根據課堂教學的實踐情況靈活安排。一般說來,一堂安排分組學習2-4次爲宜,每次活動時間控制在7-15分鐘之間。

三、促進學生全面參與合作學習。在分組學習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每個小組中,往往都是個別優等生唱“主角”,當“演員”,這幾位同學控制了整個討論,而其他同學只能唱“配角”,當“觀衆”,這樣的分組學習是一言堂的縮影,不能真正面向全體學生,其結果當然是兩極分化比常規教學更嚴重。

既要防止個別優等生“惟我獨尊”,不給其他同學發言的機會,也要防止個別學習困難的學生趁機偷懶,做“自由乘客”或“搭便車”。首先,要加強對學生的教育,一方面,要教育學生充分認識到分組學習的特點和優越性,認識到溝通、交流對提高自己的重要性,既珍惜機會,積極主動的完成自己負責的任務,又善於溶入團隊的整體工作,學會同其他學生的配合、互動,支援他人,傾聽意見,互動交流,協同完成任務,達到共同提高和發展的目的;另一方面,要教育學生學會互相尊重, 讓學生認識到每個同學都有表達自己觀點的權利,但同時也有傾聽別人觀點的義務,不管自己的觀點多麼重要,發言地必須控制在一定的時間之內,不能侵佔別人的時間和機會。其次,要指導每個小組進行明確的分工,使每個成員都有明確的職責,從制度上保證全員參與,要使每個成員都有明確的角色意識,如做記錄、監督發言時間、概括整理本組觀點、代表小組在全班發言等,這些職責需要事先明確。另外,這種分工要採取輪流轉換的形式,以保證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擔任不同的角色,得到全方位的鍛鍊。

四、指導合作學習的方法。小組討論的目的不是各自觀點的簡單相加,而是產生比原來更爲豐富和深刻的認識和觀點。但是,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學生往往你講你的,我講我的,似乎在陳述自己的觀點,等到每個人講完了,討論也就結束了,合作學習的實際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合作學習的步驟和方法,使學生懂得合作學習和個人學習的區別,懂得如何討論,如何交流,如何歸納,如何幫助等,與其他同學進行真正的對話,以優化合作的過程。比如要指導學生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提醒學生尊重同伴,不打斷別人的發言,即使對他人的發言有意見或聽不明白,也得控制住自己的激動情緒;在傾聽別人發言的基礎上,記住別人發言的內容,逐步學會抓住別人發言的精髓,正確領會別人的意思;並從中攝取有用的資訊,透過分析、比較、辨別、綜合來充實自己的觀點,使之爲我所用,要讓學生在相互啓發甚至相互問難的過程中將思考和認識展開和引向深入,從而保證合作的實際效果。再如,指導學生養成討論結束後進行小結和歸納的習慣,要歸納出討論結果達成共識的部分,小結出存在疑問之處分歧之處,以便在集體交流時向同學老師請教,並推薦一名代表在集體交流時彙報本組討論結果,小組代言人可根據小組的小結和歸納,整合結論,根據討論表提示發言。

五、進行科學、客觀的評價。評估工作是課程的收尾工作,也是決定合作學習成功與否的關鍵環節。客觀準確的評價工作應是對分組學習的畫龍點睛,對於學習小組的成員日後更好的開展合作學習,起着良好的反饋和促進作用,一是要讓學生了解自己的技能的掌握狀況進行及時調整,二是要使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樹立自信心;同時培養他們的進取精神與競爭意識。

評價內容主要體現在協作過程和協作結果兩方面。協作過程主要體現在小組是否具有較強的內聚力,協作結果主要體現在是否達到了既定的學習目標。具體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評價:①小組成員關係:學生和其他成員是否協作愉快、是否願意幫助別人、是否願意與他人合作完成任務;②與他人的資訊交流情況:資訊溝通的頻率和數量、資訊溝通是否準確,理解他人是否有困難、是否相信他人對自己觀點的評價、是否強烈希望自己與他人存在一致性的情感。③學習動機:相信學習的過程是快樂的、學習更多的來自內部動力。④學習中的投入:表達自己思想和情感時是否充分、是否有強烈的願望表達自己、傾聽他人講解是否更認真、是否堅持不懈完成任務。⑤問題解決結果:個人貢獻是否突出、結果本身的價值。⑥學業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學科知識的理解與應用、交流與解決問題基本技能的掌握、研究技能。

合作學習的成績評價應該注意點面結合,小組成績不能等同於個人成績,兩者應該分開評價並分開獎勵。比如可以設立最佳合作小組獎作爲對合作任務完成出色的小組的獎勵,這項榮譽爲該合作小組的全體組員享有。對於個人,可以設立最佳表現獎、優秀個人獎等單項獎作爲對個體的獎勵。另外,還要注意結果與過程相結合,對合作小組的評價應着眼於過程,而對個人的評價應比較偏重於結果。教師在具體操作時要靈活把握,在兼顧公平和效益的原則下,最大程度地調動每一個學習小組和個體成員的學習積極性是做好小組成績評價的關鍵。

參考文獻:

1、鄭國民 尹遜才《從理念到實踐:亟待可操作性教學策略的支援》 《語文教學研究》2006年第1期,第9頁。

2、曾荊 莫寧《美術合作學習中動態性評價的探索》 廣州美術教研網

作者郵箱: ygp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