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資料

錘鍊思想學習寫得有文采學案 (高二必修三)

 【學習目標】1.理解語言和思想之間的關係。2.理解修辭對文章的作用。3.學習寫有文采文章的方法。

錘鍊思想學習寫得有文采學案 (高二必修三)

【學習實施】一、課前準備

1.課前閱讀《錘鍊思想 學習寫得有文采》一文,理解有文采的文章體現出的特點。

2.蒐集寫作素材。蒐集思想深刻、文采飛揚的文章。

二、寫作指導【理解作文思想和形式的關係】

所謂“思想”,就是客觀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識中經過思維活動而產生的結果。錘鍊思想,就是在寫文章的過程中,邊寫邊思考,最終達到思想深刻、有序。

所謂“形式”是指文章外在的狀態,表現內容很多,其中“有文采”是非常重要的。有文采是高考作文“發展等級”中的要求,指文章言辭傳神,生動活潑,能把所狀之物、所敘之事寫得有血有肉,說得繪聲繪色,能把所議之理闡發得生動形象、精闢透徹,通篇流暢自然,富有表現力。

作文的思想和語言是密不可分的,語言是思想的載體,思想是語言的內核;思想只有從語言上才能表達出來,語言的文采才能更好地表現思想。

【詞語生動,句式靈活】

在語言表達上,交錯運用長句、短句、整句、散句,不失爲一種好的方法。長句和短句相對而言。一般地說,長句字數多,結構較複雜,層次也較多,宜於表達較爲複雜的思想內容,宜於表達嚴密精確的思想;短句的特點是簡潔、明快、靈活,讀起來省力、易懂。整句與散句也各有長處。整句是指一對或一組結構相似的句子,形式整齊,節奏鮮明,具有加強語勢、強調語義的作用,對偶句、排比句、反覆句都屬於整句;而散句則結構相異,長短不一,自由活潑,富於變化。長、短、整、散根據需要交錯使用,前後句式的照應,可使文章結構完整、思路嚴密;排比句式可增強文章的論證力度,或使情感的表達更充分;設問句式可提出重要的問題,以引起讀者的注意;比喻句式可使內容的表達更形象、更有文采、更有意蘊;對偶句式可使語言凝練,形式整齊等。

1.詞語生動

要做到詞語生動,首先必須積累豐富的詞彙。文章中的字、詞、句等語言要素,就像建築中所用的沙、石、磚、木、水泥等一樣。建築材料,在工程動工之前,就得準備齊全,寫作所用的語言材料,事先也得準備好,否則,肚裏空空如也,下筆就不會文思泉涌、一揮而就。即使搜腸刮肚,拼湊成文,讀起來也定會索然寡味、倒人胃口。

豐富詞語的途徑有兩條:一是直接途徑,即深入社會,直接向人民羣衆學習。二是間接途徑,即從書本知識中吸取營養。“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是杜甫的經驗之談。多讀、多記,涵泳其中,日積月累,詞彙自然就慢慢豐富起來。

要使自己的高考作文體現詞語生動的特點,在積累詞語的過程中必須要有方向性和目的性,即作文中需用什麼樣的詞語,我們就應該積累什麼樣的詞語。那麼作文中需用什麼樣的詞語呢?概括地說,就是新鮮、活潑、不老套、不死板、充滿活力、富於表現力和感染力的詞語,即生動的詞語。

①使用形象性詞語

語言的生動性,往往是與形象性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就如同形與影一樣。換句話說,大凡生動的語言,往往就是形象化的語言,其主要特點是具有建築美,即有立體感。它能調動讀者的形象思維,引起讀者豐富的想象與聯想,能給人一種如臨其境、如見其物、如聞其聲的感覺。如“僧敲月下門”中的“敲”,“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形容詞活用爲動詞)。由於兩個詞用得生動恰當、具有立體感,才使得作品成爲千古流傳的佳篇。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動作描寫,是刻畫人物性格的一種重要的手段。而描寫人物的行爲動作的關鍵,就是動詞的使用。動詞使用得巧妙得當,就能準確地反映出人物動作之間的細微差別,表現出人物的性格特徵,傳達出作者的愛憎感情,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給人一種浮雕感。所以,行文中使用的動詞,應該是準確的動詞、具有生動的可感性、能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徵、寓含作者的愛憎感情。

②使用音樂性的詞語

漢語是一種十分奇特的語言,它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具有一種音樂美。所謂音樂美,就是作者在寫作時,利用漢字平仄的變化與音韻的和諧等聲律特點,形成的一種抑揚頓挫的音律美,使文章情文並茂,音義兼美。行文過程中,注意聲調搭配、協調韻腳、巧用疊字、講究節奏等。

舉例: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裏。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着輕紗的夢。” 

以流水喻月光,用動感極強的動詞“瀉”加以點化,將月光寫活了,寫出了月輝照耀、如傾如瀉的景象。描摹月光自上而下地灑落,輕柔而流動。 

浮--描摹月光自下而上緩緩升起,又慢慢地泛開來,彌滿荷塘。 

洗 籠 化靜景爲動景,傳神地描摹了月光勻潤輕柔縹緲的朦朧美。 

動形疊寫形聲色,特徵鮮明音韻諧。 

小結:追求文采的第一步就是善於選用能繪聲、繪色、繪態的詞語,做到寫景狀物,求其窮形盡相,寫人敘事,求其惟妙惟肖,抒情言志,求其情理暢達。 

動詞 使用 --生動形象,化靜爲動,化無形爲有形,化無聲爲有聲,化抽象爲可感。(瀉、浮、洗、籠) 

形容詞--抓住事物的特徵,繪聲繪色,貼切生動。靜靜、薄薄、青、輕。

2.句式靈活

句式,指的是句子的結構方式。不同的思想內容,可以用不同的句式來表達,同一個意思,也可以用幾種不同的句式來表達。句式不同,語氣情調也就隨之變化,因此所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和表達效果也就不一樣。例如:整句(如四字格等)使文句整齊,散句使文意流動。巧用口語,文章定顯活潑之趣;巧用文言,文章自有古雅之風。所謂“句式靈活”,是指作者在寫作時,根據語言環境的特點和表達的需要,在不改變意思的情況下,恰當地選用句式,靈活地變換句式,使句式呈多樣性,這樣行文才會活潑、自由,不生硬,不呆板。常見的句式有以下幾組:肯定句與否定句,主動句與被動句,長句與短句,常式句與變式句,單句與複句,口語句與書面語句,整句與散句等。句子按語氣分還有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要使文章的的句式靈活,注意用不同的表達方式表述一個意思,瞭解各種句式的特點、表達效果和語言環境的特點,掌握變換句式和選擇句式的一般方法。

舉例: 

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A、怎麼了,你?B、你怎麼了。 

主謂倒置,把女人對水生的關切之情表達的更加急切了。 

今天,這裏有沒有特務?你站出來!是好漢的站出來!你出來講!憑什麼要殺死李先生? 

--聞一多《最後一次講演》 

一個問句,三個感嘆句,表達強烈的憎惡之情。如同當面指斥,(使敵人處於被告地位)用第二人稱,狠狠地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再一反問,答在其中:你們殺死李先生是沒有任何道理的。激發了聽衆強烈的共鳴。 

長短整散陳問嘆,常式變式盡其妙。 

小結:追求文采可以透過句式上的長短交錯,整散結合,是否相間的靈活搭配,表現出一種參差錯落,靈動自然之美,還可以透過常見的陳述句,反問句,疑問句,被動句,表達出豐富的語氣、情感。 

【善用修辭】

講究語法,是爲了把話說通,使文章文從字順,這是對作文的最起碼、最基本的要求。講究修辭,則是爲了把話寫美。所謂“把話寫美”,就是要使文章的語言具有一定的文學性。這是對文章的更高一個層次的要求。

一篇文章的優與劣,涉及到的因素很多,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語言上的差距。造成這種語言上的差距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而能否善於運用各種修辭手法,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因爲運用修辭手法來美化語言,是使文章有文采的一種重要手段。劉勰在《文心雕龍情采》中指出:“言以文遠。”大意是說,文章因有文采,才能流傳千古。唐代的散文家李翱在《答王載言書》中也指出:“義雖深,理雖正,詞不工者不成文。”意思是說一篇文章,即使立意深刻,道理得當,但如果語言不準確、不鮮明、不生動,那也不能成爲一篇優秀的作品。這些,都說明了修辭對於寫作的重要性。同一個意思,用不用修辭手法,其表達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考試說明》要求高中生能正確運用常見的八